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河地区大豆灰斑病菌生理小种消长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张立娟等建立的两套灰斑病鉴定体系,对采自黑河地区的不同品种15份病菌标样进行了病菌生理小种变化监测。结果表明黑河地区灰斑病生理小种数目和频率有较大变化。在逊克、北安等地发现新的生理小种,为了解黑河地区灰斑病菌生理小种结构变化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云南省13个地区42个县(市)采集玉米小斑病样本,分离出113个单孢菌株,并在中国鉴别品种上开展了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O,C,S和T小种在云南省均有分布,O小种是优势小种,且O小种菌株具有不同致病力,中等致病力菌株和弱致病力菌株频率明显高于强致病力菌株.此外,生理小种类型在不同海拔上分布存在差异,S小种多分布于高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3.
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2002~2003年间从新疆各主要植棉区采集到的31个棉花枯萎病菌菌株及3号、7号和8号生理小种的标准菌株进行了可溶性蛋白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其不同生理小种的可溶性蛋白质谱存在明显差异,同一小种不同菌株的谱带一致性较高.由此说明可溶性蛋白凝胶电泳对棉花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新疆棉花枯萎病菌酯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新疆棉花枯萎病菌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供试的30个代表性菌株的酯酶同工酶有4种类型的主酶带,类型1有E21,E20,E19,E6,E5 5条主酶带,包括25个供试菌株;类型有E21,E20,E54个主酶带,包括1个供试菌析对照3析标准菌株的酯酶同工酶及1997年新疆棉花枯萎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可以看出:新疆棉花枯萎病菌生理小种与酯酶同工酶有显著性相关性。用生化的方法再  相似文献   

5.
对近年来泸州稻瘟病生理小种的变化及50个生产应用的杂交稻组合的抗病性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泸州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以ZA及ZB群为主,从2004年起ZA群呈逐年上升趋势;ZA群的毒力频率高于ZB群;稻瘟病常发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比非常发区更复杂,致病力更强;供试50个杂交稻中,有17个组合的抗病频率在50%以上,占34.0%,其中,抗病频率在70%以上的组合仅有4个;中、高抗颈瘟的组合19个,占38.0%,其中,高抗颈瘟的组合有川香8号、内香优1号、内香优3号、冈优94—14、Q优5号.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今后泸州稻瘟病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6.
以一分离自云南省的 6 8个稻瘟病单孢菌株及稻胡麻斑病菌和本室细菌病害研究课题组提供的稻白叶枯病菌为供试菌 ,供试品种 (用于筛选强及弱致病菌 )为我国规定的一套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 (共 7个 )及新 2号 (pi ks)、爱知旭 (pi a)、关东 5 1(pi k)等 8个日本单基因鉴别品种。按照全国稻瘟病科研协作组统一规定的方法于温室人工接种 ,首先筛选出稻瘟强及弱致病菌 ,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关东 5 1、爱知旭、新 2号为供诱导抗性试验的品种。先以稻瘟弱致病菌分别对 3个供试品种做诱导接种 ,2 4h后分别又用稻瘟强致病菌、稻胡麻斑病菌及稻白叶…  相似文献   

7.
利用美国A632,B37,B73,B68,C103,Va26等30个Ht单基因鉴别寄主, 按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大田接种方案与鉴定方法, 建立了适合中国的监测玉米
大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的21个Ht单基因系. 从吉林省15个地区的不同玉米品种中采集玉米大斑病样本, 采用单孢分离获得了32个玉米大斑病菌菌株, 利用已建立的上述21个Ht单基因鉴别寄主, 通过美国的大田鉴定方案进行生理小种鉴定. 结果表明, 这32个菌株均为0号小种, 并未出现生理小种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新疆棉花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从全疆不同植棉区采集棉花枯萎病病株,经分离纯化和单孢分离获得尖孢镰刀菌菌株,从中选20个代表菌株,用目前国内外统一使用的一套鉴别寄主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初步鉴定结果表明:新疆棉区棉花枯萎病菌以7号小种为主。  相似文献   

9.
2008-2010年对黑龙江省30个县(市)采集分离到的139个稻瘟病菌有效单孢菌株进行了鉴定.采用中国7个统一鉴别品种共鉴定到6群14个生理小种,ZE群出现频率最高,分布最广,ZE3与ZD3出现的频率最高,为优势小种;采用中国近等基因系共鉴定到26个生理小种,CN31与CN26出现的频率最高,为优势小种.通过对两种鉴别寄主划分的种群比较发现,近等基因系的鉴别能力要优于中国7个统一鉴别品种,同时两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利用稻瘟病不同生理小种菌株的液体培养提取的粗毒素对水稻成熟胚进行处理,粗毒素液对水稻胚芽的生长和胚的诱导有严重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差异性极显著;不同浓度的粗毒素提取液其作用效果不同,随着毒素浓度的增大或是作用时间性的延长,水稻诱导受到的抑制作用越强。水稻成熟胚组织培养中进行抗稻瘟病菌突变体筛选的毒素浓度在30%较好;浸泡水稻成熟胚以处理72h愈伤诱导和分化效果较好;在进行抗稻瘟病突变体筛选中,以用含毒素的培养基进行诱导愈伤的处理的筛选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利用稻瘟病不同生理小种菌株的液体培养提取的粗毒素对水稻成熟胚进行处理,粗毒素液对水稻胚芽的生长和胚的诱导有严重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差异性极显著;不同浓度的粗毒素提取液其作用效果不同,随着毒素浓度的增大或是作用时间性的延长,水稻诱导受到的抑制作用越强.水稻成熟胚组织培养中进行抗稻瘟病菌突变体筛选的毒素浓度在30%较好;浸泡水稻成熟胚以处理72h愈伤诱导和分化效果较好;在进行抗稻瘟病突变体筛选中,以用含毒素的培养基进行诱导愈伤的处理的筛选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聚类分析在棉花枯萎菌生理小种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找到一种较为客观地鉴定生理小种的方法,对采用鉴别寄主法鉴定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的一些数据运用UPGMA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处理,结果两者基本一致,且聚类分析可将传统方法分类不明确的菌株有个较明确的归属,传统试验方法结合 类分析能使棉花枯萎菌生理小种的划分更加科学、准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吉林省近两年的部分稻瘟病菌进行液体培养,并对其中的10个生理小种进行毒性的测定和分析,认为稻瘟病菌提取液的毒性并不和浓度完全成正比关系,而是在某一范围内稻瘟病菌的毒性随着粗毒素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
从1969年到1985年17年期间测定了呼和浩特郊区所种植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成分。查明在晚疫病流行年毒力强的生理小种常常出现或出现比较早。在晚疫病发展受到抑制的年份,通常生理小种1;4和1.4占优势。马铃薯块茎晚疫病菌生理小种毒力和晚疫病流行有一定关系。我们查明在马铃薯混合种植时的晚疫病流行早的份,不同毒力的、生理小种在早熟易感品种块茎中越冬。我们结论是对于晚疫病菌复合生理小种出现来说与新的性基因存在没有必然关系。  相似文献   

15.
稻瘟病病菌的液体培养及滤液毒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吉林省近两年的部分稻瘟病菌进行液体培养,并对其中的10个生理小种进行毒性的测定和分析,认为稻瘟病菌提取液的毒性并不和浓度完全成正比关系,而是在某一范围内稻瘟病菌的毒性随着粗毒素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从1969年到1985年17年期间测定了呼和浩特郊区所种植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成分。查明在晚疫病流行年份毒力强的生理小种常常出现或出现比较早。在晚疫病发展受到抑制的年份,通常生理小种1,4和1.4占优势。马铃薯块茎晚疫病菌生理小种毒力和晚疫病流行有一定关系。我们查明在马铃薯混合种植时的晚疫病流行早的年份,不同毒力的生理小种在早熟易感品种块茎中越冬。我们的结论是对于晚疫病菌复合生理小种出现来说与新的抗源存在没有必然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新疆棉花枯萎病菌7号生理小种的AFLP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AFLP技术对新疆棉花枯萎病菌7号生理小种的36菌株和2个标准枯萎病菌菌株进行了DNA指纹分析。结果表明:11对AFLP引物对供试菌株扩增出287条带,其中多态性带99条,占总带数的34.49%,棉花枯萎病菌7号小种的遗传距离变化在0.41~0.95间,平均为0.71,表明新疆棉花枯萎病菌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利用NTSYS pc软件中UPGMA算法构建了新疆棉花枯萎病菌的亲缘关系树状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系的AFLP指纹多态性与致病力多态性不相关,但枯萎病菌遗传多样性与病原菌的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在分蘖期接种稻瘟病菌,研究稻瘟病菌不同生理小种对水稻叶片光合色素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接种稻瘟病菌孢子后,叶片出现不同程度发病,光合色素含量下降,叶片的Fv/Fm,Fv/F0,F′v/F′m,ΦPS Ⅱ,qP,qN,ETR和α较对照均显著降低.不同水稻品种对稻瘟病菌的敏感程度不同,R725接种ZA5后,叶片细胞结构遭到破坏,光合色素含量大幅下降,叶瘟发生最重;R720接种ZC8后发病最重,叶绿素a(Chla)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大幅下降,Fv/F0和ΦPS Ⅱ等叶绿素荧光参数也显著低于对照;R727接种ZG1后发病最重,光合色素显著下降,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qP,ΦPSⅡ,ETR,qN和α也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9.
农作物枯萎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中国农作物枯萎病的研究进行综述.主要包括枯萎病的发生与危害、寄主范围、致病力分化、病原菌鉴定、生理小种、生理研究、生化防治等.  相似文献   

20.
从稻田土壤、水稻植株、昆虫肠道等环境中分离纯化得到88株菌株,以水稻白叶枯病菌生理小种P6菌株为指示菌,通过琼脂块法和牛津杯法从中筛选得到了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12号菌株,其抑菌圈直径为6.09 cm.根据12号拮抗菌株菌落和菌丝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鉴定该菌株为Streptomyces gramineus.该拮抗菌发酵液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和光照稳定性,将其作为生物农药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