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参茎叶皂甙、人参根皂甙抗抑郁作用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观察人参茎叶皂甙和人参根甙的抗抑郁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强迫游泳实验的方法.结果人参茎叶皂甙和根皂甙的低剂量组(50mg/kg)和高剂量组(200mg/kg)均能明显缩短强迫游泳大鼠的不动时间.结论人参茎叶皂甙和人参根皂甙均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小白鼠口服云芝多糖制剂,按简化机率单位法,求得LD_(50)为11450±1190.8毫克/公斤体重,腹腔给药是1965±582.3毫克/公斤体重。亚急性毒性试验共设三组:最低致死剂量6850毫克/公斤体重,LD_(50)的1/10剂量1427毫克/公斤体重,LD50的1/20剂量572.2毫克/公斤体重。口服投药,隔天一次,25天内的小鼠生长率、血象、嚣官系数、主重器官病理切片、血清谷丙转氨酶、血中N.P.N,未出现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防止工业生产中气体和液体(蒸气)爆炸事故的发生,需要获得相关物质的爆炸特性参数.对此,基于传统的20 L球形爆炸测试装置,对宏观静止和流动状态下甲烷和正庚烷的最大爆炸压力(pmax)、最大爆炸压力上升率((dp/dt)max)和爆炸指数(KG)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在2种状态下,甲烷的pmax和(dp/dt)max均随着体积分数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且2种参数均在体积分数为11%处同时达到峰值;在流动状态下,正庚烷的pmax和(dp/dt)max也呈现相似规律,并在体积分数为4%处达到峰值,即2种烷类的最佳爆炸体积分数分别约为11%和4%;此外,流动状态下2种烷类在最佳爆炸体积分数处的pmax小幅提高5%~10%,相应的(dp/dt)max则显著提高到4~5倍,导致爆炸释放能量与爆炸反应速率增大;2种物质在流动状态下的KG值增加到4~5倍,大幅增加爆炸的剧烈程度和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为新型杀虫剂甲基异柳磷对大白鼠105天亚慢性毒性实验研究报告.结果表明甲基异柳磷对大白鼠的最大无作用量雌、雄分别为0.019毫克/公斤体重和0.021毫克/公斤体重;剂量高达1.92毫克/公斤体重(雌鼠)和2.15毫克/公斤体重(雄鼠)时,对生长发育、肝、肾功能均未见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5.
aFGF对离体大鼠缺氧/再灌损伤心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大鼠心脏缺氧/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在Langendorff装置上建立心脏缺氧/再灌模型,用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经aFGF预处理的大鼠心脏缺氧/再灌前后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内压上升/下降的最大、最小速率((dp/dt)m ax、(dp/dt)m in)的变化,测定不同时点冠脉流出液中的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aFGF预处理可促进心脏缺氧/再灌后心功能恢复,逆转缺氧/再灌导致的SOD降低和LDH、MDA升高。结论:aFGF对缺氧/再灌损伤心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自由基清除酶活性及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川芎嗪和阿魏酸对大鼠离体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模型,在去除神经、体液因素影响的情况下,观察了注射不同质量浓度的川芎嗪溶液和阿魏酸溶液对离体大鼠心脏的血流动力学效应.结果表明,0.4 mg/mL的阿魏酸极显著增加左心室最大心室内压(LVS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十dP/dt)max);40 mg/mL的阿魏酸极显著增加LVSP和( dP/dt)max,时效较长,也增加冠脉流量(CF),并且与0.4 mg/mL的阿魏酸相比作用时间明显延长;0.2mg/mL的川芎嗪也呈现正性变力作用,显著增加LVSP、( dP/dt)max和CF;而20 mg/mL的川芎嗪却呈现负性变力、变时作用,使LVSP、( dP/dt)max、心率(HR)和CF极显著下降.提示不同质量浓度的川芎嗪和阿魏酸对大鼠离体心脏的血流动力学效应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微核试验,对甲基异柳磷致突变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鼠接触量高达6.8毫克/公斤体重(雌鼠)和4.5毫克/公斤体重(雄鼠)为期5天时,不具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8.
氟乙酰胺(FCH_2CONH_2)为有机氟内吸性杀虫剂,亦叫敌蚜胺,用于杀灭果树、蔬菜、农作物蚜虫。但它属于剧毒农药,人畜都很敏感,其毒性比内吸磷、对硫磷高、据资料报道内吸0.5—1毫克/公斤体重,就可发生中毒症状。大白鼠口服致死量为5.3毫克/公斤体重,人半致死量为2—10毫克/公斤体重。侵入途径主要是经消化道。侵入机体后主要作用于中枢神径系统,此外,对消化、醣代谢和心血管系统也有明显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9.
20(S)、20(R)型人参皂甙—Rg_3,20(S),20(R)人参皂甙—Rh_1和—Rh_2已从红参中分离出来。研究了这些皂甙对凝血酶诱导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作用及其对血小板的凝集作用。 20S、20R型人参皂甙—Rg_3,能抑制胶原和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凝集。20S型人参皂甙—Rg_3,20S、20R型人叁皂甙—Rh_1能抑制凝血酶诱导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前文报道了得自人参正丁醇提出物中的人参皂甙—Ro、—R_(b1)、—Rb_2、—Rc、—Re、—Rg_1和—Rg_2对血凝系统和纤维蛋白原系统均有明显的影响。最近,Kitaga,W、etal,从红参中分离出20(S)型人参皂甙—Rg_3,20(R)型人参皂甙—Rh_1,人参皂甙Rh_2。Odajima etal报导了人参皂甙—Rh_2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生。本文作者已报道了人参乙酸乙酯提出物中的皂甙对血小板凝集和凝血酶诱导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的抑制作用。此文报告20(S)、20(R)—人参皂甙Rg_3,20(S)、20(R)—人参皂甙Rh_1和人参皂甙Rh_2对血小板凝集和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探究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ISL)对小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心肌线粒体的影响,为其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实验采用改良的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装置,停灌30 min,复灌45 min,复制小鼠离体心脏I/R损伤模型.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I/R组和ISL加药处理组,每组6只.利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连续监测左心室内压,实时记录心率(HR)、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最大压力变化速率(±dp/dt)和左室舒张末压(LVEDP);分离心肌组织线粒体,JC-1荧光探针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势;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心肌组织中ATP含量.结果表明,ISL处理组心脏的LVDP、+dp/dt明显高于I/R损伤对照组(P 0. 01),心肌线粒体膜电势以及心肌组织ATP含量也明显高于I/R损伤对照组.表明ISL可保护I/R致心脏线粒体功能损伤,改善心脏I/R损伤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观察飞龙掌血(Taddalia asiatica Lam)水提物(飞龙一号,F01)对正常动物心脏功能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正常家猫麻醉后开胸,在人呼吸下观测用药前后动力的左心室内压、左室舒张末期压、心室内压变化速度、动脑海因压、心输出量和心率等各项参数的变化。结果:两种剂量(73.5、127mg/kg)的F01静脉注射后,显著降低,LVP,TPVR,SBP、DBP、MBP、LVWI、TTI和  相似文献   

12.
兔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研究旨在通过反复多次大剂量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建立兔气虚血瘀型充血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20 只兔随机分为模型组与对照组,模型组动物给予去甲肾上腺素(1mg/kg) ,间日一次,连续应用15 次,对照组动物给予生理盐水。结果证实模型组动物在发生心肌形态学改变的基础上有显著的血流动力学异常,符合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特点。同时模型组动物具有符合中医理论气虚血瘀证的表现,存在血瘀证的客观指标。本文较为成功地建立了气虚血瘀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海洛因依赖大鼠戒断期间心脏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与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关系。方法:采用剂量递增法建立海洛因成瘾动物模型,共15 d,最后一次注射海洛因后腹腔注射纳洛酮并观察戒断症状。第17天,利用PowLab计算机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测定大鼠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并且通过测定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或下降速率(±dp/dtmax);采用比色法测定大鼠心肌组织匀浆中i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力及NO含量。结果:葛根素预处理组与heroin组比较,大鼠HR加快,mAP降低;LVSP升高、LVEDP降低、±dp/dtmax均有所升高;心肌组织iNOS的活力降低,NO的含量减少。结论:葛根素能改善海洛因对心脏功能的抑制作用,其作用与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体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异丙肾上腺素(ISO)缺血型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模型,为研究慢性心衰的发病机制和有效治疗措施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模型组大鼠首次按3.0 mg/(kg.d)腹腔注射ISO连续3 d,观察4周,第5周按2.0 mg/(kg.d)继续给药2 d,观察1周,第6周再按3.0 mg/(kg.d)给药2 d,1周后进行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血管紧张素Ⅱ(AngII)水平等测定和肺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模型组大鼠较正常对照组左室收缩最大速率降低25.2%,左室舒张最大速率绝对值降低了33.7%,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血清cTn-Ⅰ和AngII水平明显增加(P<0.01)。结论:采用大鼠间断性腹腔反复注射一定剂量ISO制备慢性心衰模型方法稳定、可靠、容易控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监测来观察和界定不同剂量坎地沙坦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探讨坎地沙坦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制作全心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坎地沙坦三个剂量组对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坎地沙坦100nmol几剂量组能明显降低家兔的缺血一再灌注前后心脏的左室压以及最大压力上升速率(dP/df),减低其每分钟博出量的下降幅度.加速心脏节律的回复。通过提高家兔心肌缺血缺氧后心肌收缩力的恢复水平、增强心肌缺血缺氧的耐受性,是坎地沙坦保护心肌的作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芬太尼联合东莨菪碱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保护效应.方法 24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即C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F组(芬太尼组)、F+D组(芬太尼+东莨菪碱组).记录缺血前、再灌注即刻、再灌注30 min、再灌注120 min等的心率(HR)、左心室收缩压峰值(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收缩及舒张最大压力变化速率(±dp/dtmax).再灌注120 min后,均取动脉血样3 mL,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血清丙二醛(MDA)浓度、一氧化氮(NO)的浓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液动力学的各组时间节点间的HR和LVEDP无显著差异(P>0.05),LVSP、±dp/dtmaxF组在再灌注30 min、120 min时较C组显著升高(P<0.05),F+D组则显著高于F组(P<0.05).生化指标中F+D组的SOD活力与C组和F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F+D组的MDA浓度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5),F组和F+D组的NO浓度都明显高于C组(P<0.05).各组心律失常严重程度评分,F+D组最低(P<0.05).结论 芬太尼联合东莨菪碱比单纯使用芬太尼预处理具有更好的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试图建立抗抑郁新药AP121在大鼠体内主要脏器组织的药物浓度检测方法,并探究其在大鼠体内的分布规律. 选用健康SPF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每组中随机选择1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0 h),其他7只按19.32 mg·kg?1灌胃给予AP121 Labrasol溶液后于1、4、9 h采集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组织样本,采用HPLC-MS/MS法检测5种脏器组织中AP121的浓度. 结果显示,1、4、9 h 3个时间点5种组织中的AP121浓度分布分别为:肝脏>肺脏>心脏>脾脏>肾脏,肺脏>肝脏>心脏>脾脏>肾脏,肝脏>肺脏>心脏>脾脏>肾脏;AP121在肺脏、心脏及肝脏中浓度个体差异大;肝脏中的AP121在1 h达最高浓度,其它4种脏器组织中AP121均在4 h达最高浓度,9 h各组织中的浓度大幅下降,且低于1 h时. 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LC-MS/MS法测定大鼠5种主要脏器中AP121的分析检测灵敏、准确、可靠,可为该药系统的药代动力学评价提供技术支持;肝脏和肺脏可能是AP121的代谢转化器官或作用的靶器官,后续药物开发过程中,需关注药物对肺脏、心脏及肝脏的个体影响差异,且需重点关注药物对于肝脏和肺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苯甲酰芍药苷(benzoylpaeoniflorin,BA)通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Nrf2/HO-1)通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功能的影响作用机制.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12):Sham组、AMI组和AMI+BA组.AMI组和AMI+BA组大鼠建立AMI模型,建模后...  相似文献   

19.
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观察参附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心肌超微结构和细胞凋亡参数的影响 ,探讨参附注射液拮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使用结扎 /松解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缺血 60min,再灌注 2 4 0min复制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 .Sprague_Dawley(SD)大鼠 40只随机分为 5组 :对照组(Ⅰ组 ,n =8) ,缺血再灌注组(Ⅱ组 ,1 /R组 ,n =8) ,参附组 (Ⅲ组 ,n=8) ,红参组 (Ⅳ组 ,n =8) ,附子组 (Ⅴ组 ,n =8) .Ⅲ、Ⅳ、Ⅴ各治疗组在缺血前 1 0min经静脉分别注射参附注射液 (1 0mg/kg)、红参注射液 (9mg/kg)、附子注射液 (1mg/kg) ,Ⅰ组、Ⅱ组在缺血前 1 0min经静脉注射同等容积生理盐水 .测定心肌组织丙二醛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值 ;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TUNEL法原位标记凋亡心肌细胞 ,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心肌细胞内Bcl_2、Bax蛋白表达 .与Ⅱ组比较 ,Ⅲ、Ⅳ、Ⅴ各治疗组 ,心肌组织MDA明显降低 ,有极显著差异(P <0 .0 1 ) .III组与IV组、V组之间比较 ,MDA降低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SOD活性明显升高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心肌超微结构病变明显改善、减轻 .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Bax蛋白含量显著减少(P <0 .0 1 ) ,Bcl_2蛋白含量显著增多 (P <0 .0 1 ) .参附注射液具有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  相似文献   

20.
添加维生素E、维生素C对鸡抗热应激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日粮中不同水平的维生素E、维生素C对肉仔鸡抗热应激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50mg/kg维生素E、200 mg/kg维生素C或200mg/kg维生素E、50 mg/kg维生素C可提高肉仔鸡热应激状态下的生产性能(降低死亡率、改善饲料报酬、体增重等);日粮中添加50 mg/kg维生素E、200mg/kg维生素C,对缓解热应激力时肉仔鸡血清总蛋白浓度升高效果明显;日粮中添加200mg/kg维生素E、50 mg/kg维生素C对维持热应激时肉仔鸡血脂的稳定效果较好;在日粮中添加50 mg/kg的维生素E和等量的维生素C对维持热应激时肉仔鸡血糖的稳定,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