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庚在宋代有"小东坡"之称.他重视诗歌的社会政治功能,这在北宋绍圣以后的诗坛上是独树一帜的.其在贬谪时期的诗作,不作"迁谪悲酸之态",深刻细致地抒发了蛮烟瘴雨之下的独特的人生感受,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在诗歌艺术上,他追求自立,与当时的江西诗派迥然有别.学杜而能"得杜之正",意新语工,为陈与义、陆游导夫先路.  相似文献   

2.
王学忠被称为"平民诗人",由于其诗歌显示出特殊的品质,具有强烈的真实性,已经在近年来的诗坛上形成一个独特的"王学忠现象".忠实于自身的生存体验,为弱势群体鼓与呼,鞭笞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丑恶现象,成为王学忠诗歌创作的基本价值取向.探究王学忠的这一创作取向,不仅可以发现其本人诗歌创作的价值与意义,而且对于认识当前诗坛盛行的脱离现实的倾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的社会关系和阶级矛盾最复杂也最尖锐。国民党政府以倾巢之力对工农红军和革命文学发动了疯狂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众进行了“农村革命深入”和“文化革命深入”。体现“文化革命深入”的是苏区的大众文艺运动和白区的左翼文学运动。当鲁迅、瞿秋白、茅盾等正以匕首投枪似的杂文进行战斗  相似文献   

4.
5.
狄金生的诗歌风格奇异,擅长以短小篇幅来表现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尤其倾心于对“孤独”和“死亡”主题的不懈探索,形成的原因是生活环境、性格及个人经历等。  相似文献   

6.
林红 《长春大学学报》2002,12(4):58-60,80
元遗民诗歌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元遗民诗歌以其特有的思想内涵、激越姜美而又多姿多彩的风格特征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不仅展现了遗民诗歌传统的道德及政治特征,而且结合现实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时代特征以及处变求新的艺术风格特征,在诗风由元及明清转移的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上官仪诗歌创作刍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唐诗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名义命名的风格称号“上官体”,其生成与风行既是社会文化风尚“新变”的产物,又顺应了诗歌艺术演进的内在趋势,对唐诗风貌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上官仪现存诗作可以看出,上官体汲取南朝诗艺之精要而又有重大突破,它代表了宫廷诗风由因袭到创新,由密丽到疏隽,由滞重到轻灵,由风格雷同到渐见个性的诗风流变趋势,已超越了唐初诗风之“学术化”趋向,而呈现出唐诗风貌的端倪。  相似文献   

8.
变异是诗歌创作中审美想象区别于其它艺术想象的独特之处。诗歌创作中的审美想象变异主要有形变、意变和理变三种。形变主要表现为表象形体、特征、时空位置和抒情主体与审美客体关系的变化,及表象的转移;意变主要是表象内涵发生的变化,这是理解象征表现手法美学奥秘的关键;理变是客观生活规律用曲折变化的形式在诗中表现出来,深挚真诚的情感是激发审美想象产生“理变”的动因  相似文献   

9.
越轨思维具有创新的品质,主要表现在思维材料的越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手段、方式等方面的越轨上。本文从诗人选材、构思及诗法运用等方面论述了越轨思维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韦庄经历了唐灭蜀兴的时代剧变,其晚年寓蜀期间的创作心态独具特色。韦庄对巴蜀地域文化的认知解读,经历了由疑虑畏惧,到惊奇叹赏,最终融洽亲和的一个完整的心理发展路程。韦庄寓蜀期间,创作了大量的家事亲情诗、唱和酬答诗及蜀地风物诗。韦庄晚年寓蜀时期的文学创作率而挥笔、肆而成章,具有亲切、浅俗、含蓄、雅洁之美。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诗歌的优秀表穆旦,其创作具有强烈的反传统的意识,他的诗作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矛盾,充分体现着诗情与哲理的完善结合。  相似文献   

12.
曹丕是建安文坛的领军人物。在其现存的40余首诗歌中,女性题材的诗歌创作占有相当的比重。根据其主人公身份的不同,又可具体分为思妇、弃妇、寡妇和佳人四类。作为一个男性作家,曹丕发妇人语,代女性言,呈现出“男子作闺音”的现象。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个性气质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论曾卓诗歌创作的心路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卓是湖北诗坛的常青树,也是新暑期湖北诗歌的精神标高。他的诗歌创作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以厚重之笔抒写民族苦难的成名期,投身实际工作而冷落诗的女神的空白期,在厄运中抗争,在苦难中抒写温情的“潜在写作”期,重新焕发创作青春的归来时期,以及随年龄的老迈、时代的变迁而导致诗情消解的黄昏期。尽管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采,但无不折射出诗人真诚、善良、顽强、执着的品格。  相似文献   

14.
论朱彝尊的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彝尊是清代初年重要作家之一,诗、词、散文的创作都有很高成就。朱庭珍《筱园诗话》指出:“竹坨诗、古文皆成一家,兼精填词。诗尤雄视一代,品在渔洋(王士祯)、荔裳(宋琬)、愚山(施闰章)之上。”赵翼《瓯北诗话》也说:“竹坨负海内重名,至今犹朱、王并称,莫敢轩轾。”在康熙年间,他的地位与当时主盟诗坛的王士祯仿佛,有“南朱北王”之称。又有人以“朱、王”合顺冶中的施闰章和宋琬,以及行辈稍后的查慎行和赵执信,号为“清初六大家”。不过长期以来,朱彝尊的诗名似乎被词名所掩盖,对他诗歌创作的成就与影响,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5.
四十年代中期崭露头角的女诗人郑敏是“东方美学传统与西方现代主义影响之间寻求平衡的第二批诗人中卓有成就的一个”;她在“吸收西方现代诗歌艺术方面,把诗推向成熟”的探索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诗人的探索精神值得学习,她的艺术经验值得研究。 郑敏(1920—— ),福建闽侯人。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1952年在美国布朗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回国以后,她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任教。她主要著作有《诗集1942——1947》和论文集《英美诗歌戏剧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
指出审美想象是诗人审反映的枢纽,是诗人极其重要而特殊的一项审美心理内容。具体分析了几种主要的审美想象方式:联想式、融合式、虚构式、推测式、强调式。  相似文献   

17.
艾膏在上海租界,受到法租界和国民党政府的监禁,他在租界狱中创作的诗歌充满了现实主义的悲愤与深沉;狱外又以强烈的乐观情绪和鲜明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向祖国人民发出黎明的通知。他在租界上的诗歌创作特色及其影响,使他深入到人民中间,思索着民族的命运,探索新诗通向“民族心灵深处”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19.
川梅的诗歌直接反映了他的人生轨道,他的创作源于苦痛,他的诗歌终于安逸。川梅诗歌创作四个阶段,与他人生的四种境况非常一致,四个阶段四种题材,四种题材四样风格。  相似文献   

20.
梅尧臣一生经历坎坷,虽多次参加科考,终未中举。科考的失败以及由此带来的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磨难固然给梅尧臣带来了很多的痛苦和无奈,但也给他的诗歌创作带来了巨大的动力,不仅推动了梅诗风格的转变,更丰富了梅诗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