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的基础之上的,这就要么使教师和学生都不能很好的发挥各自的主动性,要么就会导致“个人中心主义”极端的出现。哲学概念“主体间性”的提出解决了主体性教育的困境,为我们理解师生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对主体性教育中的传统师生关系的理论背景进行了反思,分析了主体间性教育理论的合理性,由此提出要建构主体间性下的师生交往关系,并重点从知识观方面强调如何重构师生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2.
罗婧 《科技信息》2010,(7):156-156
高校的教学之本在于课堂,课堂则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丛发挥“主体间性”的视角进行教学改革与模式探究的根本目的在于完善和提升大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本文针对当前高校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有效性不足,且相关的改进路径欠缺的现状,借助教育“主体间性”的概念与理论,通过构建高校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旨在回归“交往”这一教学本质。  相似文献   

3.
网络技术的运用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在分析目前网络教育中师生交流互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网络教育平台的虚拟社区建设的思路和初步构想,为增进师生交往的途径和效果提出了一些看法。力求完成学生在网络教育师生交往中的“价值主体”与“事实主体”的统一,增进师生间交流互动的积极性,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教育评价是教育整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评价的主体与客体认识必然受到教育中主客体认识影响。教育过程中关系性质认识的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化,导致教育评价走向主体间性教育评价。发展性、交互性、教育性成为主体间性教育评价的基本特点,自我评价是主体间性教育评价的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5.
结合疫境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现代教育理论分析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多因素协同的主体间性教育;以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理论为指导,推行产出导向教育模式,充实实践性内容,增强教育合力,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内容与路径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大学课堂是高校教育的前沿阵地,因此大学课堂缺乏吸引力势必会影响课堂实践、师生和谐和教育的良性循环。针对部分教师、学生的不作为及高等教育机制和体制的弊端,应从提升师生的在场价值出发,重构大学课堂吸引力。一是从根本上扭转教学为辅的高等教育体制;二是打破教师主导课堂的传统模式,创新教师—学生的互动模式,构筑"多联、互动、发展"的课堂和"教师—学生—高校—社会"四位一体的育人环境,培养良好的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7.
毛卓炯  龚根华 《科技资讯》2007,(36):145-146
高等教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是为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共享高校教学资源、创新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经常性沟通和交流方式而构建的一套安全型信息化系统.其主要是通过宽带互联网络实现高校教学的信息化、学生与学校交互的信息化、学生与教师沟通的信息化.本文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针对高等教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以及利用该平台创建开放型教育模式等内容,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师生交往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前提 ,教育过程就是师生不断交流 ,交往的过程 ,而这种交往的和谐性即良好的师生关系 ,它是教育获得成效的重要保证 ,赞可夫说过 :“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一点是要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因此 ,一个好教师应该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建设者 ,师生交往的艺术家。然而师生交往中往往存在着不少心理上的障碍 ,影响了师生间良好关系的建立。从心理学角度看 ,师生关系是整个社会人际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障碍也是人际心理障碍的一种表现 ,是指障碍或干扰师生之间搞好人际关系 ,障碍师生双方…  相似文献   

9.
高校体育教学实施主体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建立高校体育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实践的重要方面,且极大的丰富了体育教学的文化内涵,教与学的师生互动将进一步激发教师的灵感,有助于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使高校体育教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实践第一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体间性课程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有现实迫切性。参与式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主体间的交流与对话、平等与尊重,其实施策略是采用交互的、人心的、民主的、发展的方法,开展积极的多样的师生交往。重点在于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致力于能力的培养。其中的关键是教师确立民主开放的教学观,形成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指导与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外与校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师生交往质量的好坏,关系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及学生的发展,但传统交往模式阻碍新型师生交往模式的构建。在这样的背景下,借助教育交往理论,探索传统师生交往模式存在的问题,剖析其原因,寻求构建新型师生交往模式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交互主体"视域下,师生双方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学就是两者彼此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展开持续的交往,教师的作用不是单纯的"主导作用",而是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与目标,创造性的发挥自身的主体性,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能动性相互补充,共同发展。音乐教学既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又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指导学生音乐学习中的主体性。"交互主体"的师生关系是音乐教育实践双方主体地位的辩证统一。这一理论的提出,有利于突破传统教育观念中主客分立式定势思维对教学实践与思想的束缚,对构建教学相长、师生和谐、共同探究与进步的新型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大力推进下,新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不仅给出版单位的生存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而且对编辑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主客二元对立关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编辑工作的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主体间性理论的提出为编辑工作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在作者、编辑、读者多元主体共存的关系中,追求主体间理解与视域融合已是编辑工作中的必然趋势,且主体间交往对编辑工作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教学观支配着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决定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的态度和方法。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化是现代教学观的核心。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作为新课程下的教师应从改进师生间交往的方向、维度,实现由单向单维到多向多维的改变;改善师理论生间的交往方式,实现由专制型向民主型的转变;增进师生间交往的时空频度,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改变课堂气氛,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运行体系等方面改善教学中的师生交往。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络的开放性特征为学生自主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空间。但由于学习主体性不成熟、网络诱惑等原因,则容易带来认识迷茫、行为失衡现象,由此提出了网络环境中的主体性教育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网络环境中的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目的自律性、积极创造性的教育,以及网络下师生平等交往、合作共生的主体间性教育。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缺失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是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提高商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缺失表现是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需求被动化,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动机功利化,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态度消极化。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强烈的主体意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学生主体性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呆板陈旧。激发学生主体性的对策,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强化主体性教育;优化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时代新内容;切实提高“两课”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相结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主体性的合理发挥;科学构建评价体系,促进教育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7.
批判理论全面批判了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给人带来的"科技-工具理性",主张重建"交往理性",以使人性最终得到解放.融合了批判理论思想的教师"反思"是提升教师责任感的教育理念,是弱化"工具理性"、建立"交往理性"、削减教育不平等的教育策略.反思型教师在现实教育实践中具有"交往理性"和教育批判意识的价值观与认识论思想.  相似文献   

18.
以学术为本是高校发展的传统思维模式,但是单纯追求学术并在此氛围中教育学生,就会使得毕业生在就业时感到"手软",磨合学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成为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高等教育实践化首先应该做到教师实践化进而教育实践化和学生实践化,教师实践化不但需要时间过程而且需要学校给教师创造合理的制度环境,教师分层进而让部分教师实践化,使不同品行的教师密切配合也是高校教育实践化的理性选择,教师实践化需要教师做到:亲身经历、张扬个性、警觉问题、注重实效、明确目标.  相似文献   

19.
王健 《科技资讯》2012,(22):174-174
"体验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交往、沟通的过程,即通过调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及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小组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往影响,以产生教学共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20.
武群堂 《科技信息》2011,(14):I0204-I0205
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过程。在中国师生关系发展史上,无论是"教师中心论"还是"学生中心论",均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强调教师或者学生的"单主体"地位。20世纪西方教育哲学强调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统一。建构对话式师生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实践中,必须以主体间性理论为指导,在平等、理解与合作中建构对话式师生关系,通过对话达到教育主体之间以及个体与人类文化之间生命精神能量的转换,促进师生生命质量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