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京津冀区域校企合作主要受区域内的环境因素和合作主体的情况影响,在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顺应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完善政策环境,建立保障机制,构建政府、高校、企业的三位一体模式,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以高校为协同,加强高校自身优势建设,促进京津冀区域校企合作,逐步实现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承担着推动经济加速发展的第三增长极的任务。区域科技创新人才是区域创新系统结构优化、功能发挥作用的基础,促进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人才的流动,实现区域科技创新人才的优化配置,对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京津冀三地科技创新人才流动现状的分析显示,北京和天津相对河北而言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净流入地区,并且近年来的科技创新人才迁移量一直保持增长态势,由此可知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以及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了京津两地科技创新人才的迁入,相对于周边的河北,京津两地对科技创新人才具有明显的吸引力。在科技创新人才流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实现京津冀互联互通、优化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对京津冀区域产业进行差异化定位和合理分工,建立统一开放的区域科技创新人才服务平台等促进京津冀科技创新人才合理流动、优化配置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浅析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京津冀区域经济高速发展,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愈加严重。近年来虽有所好转,但仍是影响京津冀区域发展的主要问题。本文在简述京津冀复合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了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舒适  邵春福 《科技信息》2007,(35):31-32
阐述了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的相互关系,论述了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和发展思路,分析了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的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需要多元环境治理模式支持,多元环境治理体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法律、法规作为一种强制性手段在推动区域环境与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统一的多元环境治理体系中具有优势地位。生态环境多元共治的理论基础和内涵特征为京津冀区域多元环境治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撑。针对当前京津冀地区存在的生态环境治理效果差、可操作性欠缺、治理成本高等问题,应厘清国家、公众和环境开发利用者等法律主体的权利义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统一高效的京津冀多元环境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新人才作为知识与技术的载体,对区域产业聚集、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区域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动力来自市场、区位优势、完善的制度体系、优越的创新环境氛围。探讨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动力不足的原因,对动力要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提升路径,对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对京津冀地区生态质量现状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根据研究区的资源环境现状和自然资本承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特征,在计算各区域生态质量分级的基础上,分别对其生态质量的时空特征,初级净生产力,森林植被覆盖变化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近年来京津冀生态系统质量有明显提升.京津冀区域28%的森林生态系统质量有改善,3%左右的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存在下降趋势.2010-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净初级生产力呈现出较小波动变化趋势.相较于2000-2010年,京津冀城市群森林生态系统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只有高植被覆盖度区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已成为全国空气污染的重灾区,目前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合作治理共识已基本形成。本文在对京津冀大气污染区域合作治理现状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以SO2、NO2、PM10、PM2.5四种污染物为指标,对京津冀目前大气质量状况以及15年来的大气质量变化趋势做了全面梳理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针对当前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提出了建议,以期为破解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困境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京津冀区域科技合作特殊性与合作基础、紧迫性与现存问题,基于区域创新理论,提出了建立京津冀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的构想和京津冀区域科技合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创新资源密集、产业基础雄厚的重要区域,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支撑的重大国家战略。基于协同学和知识管理理论,从区域协同创新系统要素出发,构建包含协同创新环境、协同创新资源、协同知识创造、协同知识配置、协同知识应用5个能力子系统的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2010年为基期,采集2010—2016年京津冀三地数据,采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测算模型进行测算,旨在准确把握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进程,总结协同创新发展成效,挖掘未来发展潜力,发现存在不足或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是我国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生态环境的协同治理在京津冀一体化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然而,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是制约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因素。因此,必须找到协同治理的解决方案,针对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有效的防治。本文分析了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发展现状,在界定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许萍  郑金龙  孟蕊  赵海燕 《河南科学》2019,37(3):447-452
采用2007—2015年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数据,运用DEA-SBM模型通过测算分析京津冀区域生态效率,以产业结构视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生态效率逐年提升,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北京、天津两地与河北省生态效率水平差距较大,京津两地生态效率水平发展较好,河北省较为落后;河北省内各市的生态效率水平有一定差距.并提出了三方面建议: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确立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模式;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转变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以此推动京津冀生态效率提升,对于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京津冀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姚腾霄 《科技信息》2007,(6):226-227
目前,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区域经济对首都经济的影响也在增大。本文通过对京津冀经济圈的合作现状、区域经济一体化给北京私营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等问题的分析,来探讨京津冀区域经济情况下的北京私营经济的发展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一步深入,高等教育对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的科技、人才和智力支撑作用将更加突显。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存在区域合作整体规划不到位、区域发展基础不平衡、资金共享渠道不畅、合作共赢局面尚未形成等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为此,应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先导作用,优化整合京津冀区域优质高教资源,实现京津冀高教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区域作为我国北方经济的心脏,是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圈层.与长江三角地区与珠江三角地区这两个发展较早的经济圈相比,在各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加快建设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北方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的、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其次运用经济发展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产业结构等)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剖析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现状,指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最后探讨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障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力求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的区域发展格局中,京津冀成为目前关注度最高的热点地区。创新引领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本文主要论述了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需求和加强科技合作引领京津冀一体化的举措。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城市群是北方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应当着力提升京津冀城市群的创新能力,以区域创新推动经济发展,进而带动全国实现高质量发展。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2013—2020年京津冀13个城市的创新发展数据,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与创新环境三个维度来构建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京津冀城市群的创新能力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综合能力不断提升,但各城市的创新综合能力存在一定差距;北京的核心地位明显,对京津冀创新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在此基础上,从提高京津冀协同创新水平等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科技智囊》2014,(5):8-15
<正>京津冀一体化,有了实质性进展"京津冀一体化"的提法早已有之,今年以来,在中央政府与国家政策的大力推进下,有了实质性进展。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逐步深化,京津冀三地在整体规划中战略地位愈发突出,服务职能愈发清晰。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新兴的服务内容,将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理论应用于区域智能服务内容中,通过收集和分析企业数据,建立动态神经网络,生成行业动态和发展预测数据,从而形成协调京津冀三省市的整体服务匹配系统。随着大数据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的成熟,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京津冀区域智能服务匹配系统框架设计逐步实现,为京津冀区域政府和企业的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城市群作为我国区域创新发展的主体空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针对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创新的研究对于推动京津冀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京津冀13个城市的合作申请专利数据进行分析,首先构建京津冀城市群创新合作网络,剖析其动态结构、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融入创新知识元素,建立城市-知识耦合网络,从多个维度深入分析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创新程度,揭示协同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及动态演化,为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网络优化、创新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