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20世纪初诞生的中国现代修辞学,过多地受西方修辞理论的影响.要提高修辞学的品位与社会功用,就必须继承中国修辞学传统.中国古代修辞学方法论有整合性、功能性、体悟性、意象性特点.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修辞学体系,必须重视中国古代修辞学学术传统,重新考虑修辞学的方法与方法论、内容与体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科学主义是现代修辞学的传统之一,打破修辞学研究的沉寂局面,必须从科学主义提供的思路出发,首先扭正修辞学的基本前提,修正修辞学的基本理论,充分重视修辞与思维的密切关系,并以之作为修辞学研究的体系的起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作者对中国文化修辞学研究的系列论文之一。文中对诞生于本世纪初的中国现代修辞学作了历史的回顾,指出其得失。考察了提出修辞得体性原则的历史背景与人文内涵,并指出修辞的得体性原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古典修辞学的回归,是跨世纪的转向。在跨世纪转向之际,中国修辞学者应考虑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修辞学乃至语言学派或流派。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关于中国文化修辞学的几点构想:一是其语言观和文化观;二是要继承中国古代修辞学的传统;三是中西跨文化交际属中国文化修辞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四是谈了中国文化修辞学的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回顾中国修辞学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得体性原则”提出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得体性原则的提出表明了中国修辞学跨世纪的转向。  相似文献   

6.
现代修辞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修辞观念和体系建构和历史,在世界之交的学术转型期,回顾修辞学的发展,并对王希杰先生的新著《修辞学通论》作出科学评价,是修辞学发展和进一步繁荣的需要,本文简述了现代修辞学观念和修辞学体系的源流及发展演变,提出“回归与超越”是现代修辞学跨世纪的选择,并在这个背景下,论述了《修辞学通论》体系的科学和多学科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修辞学:20世纪回顾与21世纪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20世纪中国修辞学理论与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展望了21世纪中国修辞学的发展趋势以及学科建设的可能,作为认为在20世纪,中国修辞学在修辞观,研究对象及研究领域和方法,修辞规律,修辞学史,修辞学事业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我国国民素质教育中起了重要作用,并将在21世纪取得更大发展,有望建立更加完备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王希杰先生《修辞学通论》中的有关重要概念进行了评析和阐发。文章分四大部分,第一,介说了修辞学中零度和偏离及相关的几个衍生概念;第二,比较了零度和偏离这组概念与西方的同名概念及传统修辞学中的积极修辞与消极修辞概念的同而有辩处;第三,指出了零度与偏离概念是王先生的语言规范观的理论基础之一;最后归纳了零度与偏离理论对整个修辞学研究乃至语言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本成功的开拓性新著——读陈汝东《认知修辞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修辞学与认知科学的角度高度评价了陈汝东博士的新著《认知修辞学》,认为该书展示了新的修辞观,建立了新的理论体系,揭示了新的修辞规律,是一本成功的、开拓性的学术专著。她的问世预示了中国修辞学研究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同时也为西方传统修辞学理论的复兴注入了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 2 0世纪中国修辞学理论与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展望了 2 1世纪中国修辞学的发展趋势以及学科建设的可能。作者认为在 2 0世纪 ,中国修辞学在修辞观、研究对象及研究领域和方法、修辞规律、修辞学史、修辞学事业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我国国民素质教育中起了重要作用 ,并将在 2 1世纪取得更大发展 ,有望建立更加完备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1.
吴礼权先生的《中国现代修辞学通论》以它鲜明的个性和特色标志着中国修辞学史研究的新进展。本书突出的特色有两个一是言简而理周,以20几万字的篇幅创构了一个系统性强而又逻辑严密的体系,简明又周全;二是旨明文赡,持论客观、公允,并富有创见。对中国观代修辞学研究状况作了简要而又恰切的评述。  相似文献   

12.
从王希杰先生的三大修辞学专著和《王希杰修辞学论集》出发,联系地考察王先生修辞学思想的发展轨迹,把王先生的修辞学思想分为3个发展阶段:微观的语言关系论、开放的语言关系论和宏观的语言系统论,并简略地分析王先生修辞学思想产生的根源。试图通过这一动态性的探究,较全面地解读王先生,为修辞学思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为全面实现中国修辞学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提供修辞观和方法论的参考线索。  相似文献   

13.
朱少红 《南昌高专学报》2005,20(3):19-19,33
宗守云的《功能修辞学导论》一书受王希杰修辞学思想影响很深,但并不是说该书是王希杰修辞学思想的翻版。相反,正由于作者熟谙王希杰修辞学思想和普通语言学理论,加上作者自己的思考,才构成了一个全新的功能修辞学的体系。  相似文献   

14.
修辞学学习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中国语言学界众所周知的现状及种种原因,修辞学的发展并没有像西方那样成为一门“显学”,因而学习修辞学的意义也就不是人人明白。这不仅妨碍了修辞学在中国的研究发展,也不利于有效地指导人们的语言实践,提升国人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5.
广义修辞学把狭义修辞学注重研究的修辞技巧延伸到了文本层面和认知层面,而狭义修辞学在理论上为广义修辞学提供了思想资源,并在实践上印证了广泛修辞学存在的合理性。事实上,当狭义修辞学拒绝修辞研究认知问题时,已经不自觉地陷入了广义修辞学强调的“语言建构我们的现实”的陷陆。  相似文献   

16.
中国修辞学史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修辞学史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全文共三部分:一、修辞和修辞学,修辞史和修辞学史;二、修辞学的学科性质和修辞学史的研究;三、中国修辞学史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7.
本文指出强调中国文化修辞学的伦理性的重要性,重视修辞的得体性原则和合作精神,重视语言交际中的礼貌态度和礼貌语言,并对得体性原则等谈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修辞学习》等刊物的倡导下,大陆的汉语修辞学已经有了长足发展,过去没有来得及解决的理论问题,有不少已经得到了较为完满的解决.在原有各种体系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提出并建立一个更为科学的教学修辞学系统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为此,提出一个以“过程”为经、“范畴”为纬的“现代汉语教学修辞学(大纲)”,以作为讨论的话题,希望能以此为契机引起现代汉语教学修辞学体系的大讨论,并最终建立一个为当今学术界所公认的、比较科学的现代汉语教学修辞学新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从修辞学与认知科学的角度高度评价了陈汝东博士的新著<认知修辞学>,认为该书展示了新的修辞观,建立了新的理论体系,揭示了新的修辞规律,是一本成功的、开拓性的学术专著.她的问世预示了中国修辞学研究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同时也为西方传统修辞学理论的复兴注入了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20.
《中国修辞学研究转型论纲》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把握中国(汉语)修辞学历史发展的脉络,特别是仔细分析了各个时期转型代表作的成果和意义,揭示中国(汉语)修辞学发展的深层驱动力量,指出中国(汉语)修辞学从自然发生到自觉探索、从狭义修辞学走向广义修辞学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