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歌德反对牛顿的光学理论,有深刻的文化背景。首先,他认为牛顿派是用人为的而非自然的方式来解释大自然;其次,牛顿派靠社会力量而非学术因素建立了其在光学领域里的权威地位,他们采取专横的方式对待不同意见;第三,牛顿的光谱实验只是歌德颜色游戏当中的一个变种,不具有普遍真理。歌德试图在光学领域里发动一场路德式的“革命”,推翻牛顿派独揽光学解释大权的局面,建立颜色研究领域的“共和国”。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乐园”中的“阴影”:网络社会问题的面相与特征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网络以及相应的网络社会生活的出现,既为人类展现了一种美化的“数字化生存”的前景,同时也导致了各种各样非秩序化的、病态的网络行动和网络社会现象──网络社会问题的出现。作为一种在网络社会的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被人们普遍而广泛地感受和认识到的网络病态社会现象,网络社会问题在网络变迁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形式与面相,呈现出了其不同于一般性社会问题的特征,由此也就构成了网络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项目。  相似文献   

3.
网络的概念分为不同层次,网络在社会中的发展与功能也由此逐层延伸,拓展,因此也相应经历几个阶段,首先从技术层次看,网络是技术革的产物,网络技术及网络设备是网络存在的物质基础,网络技术的诞生为人类社会实现了一次物质,能量,信息的新的转换,其次从经济层次看,网络经济的生产力基础是知识生产,网络不仅具有传递信息,知识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各经济要素之间的关系及组合方式,再 次从社会层次看,在网络技术与网络经济的高度发展之下,网络社会的确立是必然趋势,网络社会将改变人类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4.
网络主体的理性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的社会本质为网络经济、网络文化和网络社会;心理分析学派认为网络是网络主体的一种工具和介质;后现代主义认为网络主体是一种可以自主界定自己的客体;社会批判理论认为网络主体的虚拟性、平等性和多维性是对现实的抗议和悖反;基于现象学的理论分析,本文认为在网络社会中,网络主体实际是从主客关系到关系实在论的转向,网络主体是一种主观自然,体现为对异己心灵和异己我的移情的体验,网络体现主体间性。  相似文献   

5.
硅谷创新网络形成过程的历史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从“路径依赖”的视角,借助于新经济社会学关于社会网络的理念,考察了硅谷形成的历史,展示了硅谷是如何在一系列的路径出现和路径选择过程中逐渐形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具有创新优势的网络环境的。  相似文献   

6.
工作与休闲——现代生活方式的重要变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休闲作为现代社会一大主题,已具有了迥乎以往的意义与特征。和以往相比,休闲的价值得到提升,人们生活的目的与重心正逐渐由工作转向休闲。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电子媒介成为人的器官的延伸,网络技术帮助实现人的数字化生存,使得“工作即休闲”、工作与体闲合而为一的梦想不再遥不可及。工作与休闲在时间与功能上重新携手,将使人更趋完善、健康。  相似文献   

7.
网络聊天机器人小Ⅰ对网络社会交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Ⅰ是2004年出现的功能强大的聊天机器人,它的出现使网络社会的交流方式发生了深刻而有趣的变化。本文讨论了小Ⅰ在网络社会独特的存在方式,分析了小Ⅰ对网络社会交流的影响,指出小Ⅰ的出现使网络社会交流具有了完全的虚拟性,它彻底模糊了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界限。  相似文献   

8.
从控制主体方面探讨网络社会控制是一个新的研究问题的视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网民、家庭、学校、政府和国际社会在网络社会控制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网民提高信息素养,家庭重建新型亲子关系,学校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政府建构综合控制体系,国际社会加强合作与全球治理。这些是网络社会控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方面。  相似文献   

9.
社会学视野中的网络犯罪与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网络社会学的角度看,网络犯罪包括黑客、蛀虫、黄潮和逆流等类型。从网络犯罪所造成的社会后果看,它不仅妨碍了网络行为者的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而且也对整个网络社会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解决或消除网络犯罪必须通过整个网络社会采用多种手段,进行综舍治理。  相似文献   

10.
网络贸易——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网络、通信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Internet在全球迅速普及 ,使得现代商业具有不断增长的供货能力、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和不断增长的全球竞争三大特征。任何一个商业组织都必须改变自己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来适应这种全球性的发展和变化。商务活动的国际化、信息化和无纸化 ,即网络贸易 ,已成为各国商务发展的一大趋势。中国作为全球物流和资金流中的重要一环 ,同时也是发达国家采购商纷纷看好的发展中国家的供应商基地 ,拥有电子沟通能力是国内银行、企业所必需的 ,网络贸易 ,是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必经之路。  一、传统国际…  相似文献   

11.
小I是2004年出现的功能强大的聊天机器人,它的出现使网络社会的交流方式发生了深刻而有趣的变化。本文讨论了小I在网络社会独特的存在方式,分析了小I对网络社会交流的影响,指出小I的出现使网络社会交流具有了完全的虚拟性,它彻底模糊了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界限。  相似文献   

12.
STS是二战前后兴起的新兴领域和学科,其根本特征是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相互渗透所形成的复合性超学科理念。而这早在莱布尼茨的科学活动中就有许多体现。莱布尼茨的STS活动可以分为理论和实践二个方面。在理论活动方面,他坚持整体的科学理念,开展跨界性的学术研究和对科学的人文性理解;在STS实践方面,他通过建立广泛的学术联系以及推动学术共同体的建设来开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综合活动。这既有个体思想与立场、治学特点和风格的原因,也有研究范式和非学院化的社会身份的原因。由于莱布尼茨的手稿在生前大部分没有公布,结果导致了罗素所说的隐显两个"莱布尼茨"的存在。今天,研究莱布尼茨既要去挖掘和"发现",又要去推动和实践他的理想。  相似文献   

13.
In order to become aware of inconsistencies, one must first construe of the world in a way that reflects its consistencies. This paper begins with a tentative model for how a set of discrete memories transforms into an interconnected worldview, wherein relationships between memories are forged by way of abstractions. Inconsistencies prompt the invention of new abstractions. In regions of the conceptual network where inconsistencies abound, a cognitive analog of simulated annealing is in order; there is a willingness to question previous assumptions - to ‘loosen’ conceptual relationships - so as to let new concepts percolate through the worldview and exert the needed revolutionary effect. In so doing there is a risk of assimilating dangerous concepts. Repression arrests the process by which dangerous thoughts infiltrate the conceptual network, and deception blocks thoughts that have already been assimilated. These forms of self-initiated worldview inconsistency may evoke feelings of fragmentation at the level of the individual or the society.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4.
当前提高科技与社会研究的水平,有两个问题需要予以特别注意;(1)分析框架的多元化。分析框架规定着科技与社会研究的范围,制约着研究者的视野,进而影响到研究的质量。长期以来,我们所使用的分析框架单一,而且,该框架也固有许多缺陷。应当尝试各种可能的框架,在比较和综合的过程中,选择和建立新的更佳分析框架。(2)加强科技社会史的研究。对于科技与社会研究。科技社会史具有激发直觉和灵感、提供历史的检验等作用;此外,科技与社会研究和科技社会史研究以科技社会嫡史学为中介,存在一种互相制约、互为因果的关系。因此,加强科技社会史的研究,是提高科技与社会研究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建构主义知识观两个传统进路的基础上提出,网络信息空间中的知识建构是在知识-社会互动的语境中展开的。进而以维基百科为例考察了网络信息空间中的知识生成机制,在分析其知识建构历程的基础上指出:知识-社会互动视域下的知识建构机制包括知识建构的多主体参与性、知识增长的历时性、知识体系的相对系统性、知识生成的情境性等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发展休闲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全面小康社会,人们不仅拥有丰富的物质财富,还享受更充裕的休闲时间,进行丰富多彩的休闲活动,实现积极健康的休闲和精神消费,达到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所以,休闲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休闲的发展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科学精神结构的多维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首先分析了科学精神的含义及其构成的六大要素,即求实精神、理性精神、创新精神、竞争精神、批判精神和自由开放精神,深入地分析了科学精神诸要素在知识层、活动层和社会层上的具体表现,并阐述了它们在各层次相应的结合方式。最后本文构建了科学精神的立体网络结构,即以创新精神为核心,以理性精神和求实精神为基本点,以竞争精神为动力,以批判精神为武器,以自由开放精神为保证的立体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8.
信息文化涵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文化可定义为: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基础,以信息产业和知识产业为支柱,以信息和知识的生产、分配、传播、交流、使用为人们普遍的活动内容,通过社会信息化过程引起人类生存方式全面变革而形成的信息时代的文化形态。广义的信息文化,是指信息社会或信息时代的文化;狭义的信息文化,是指围绕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新技术形成的新型文化形态的总称。广义的和狭义的信息文化之间有区别,但又具有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休闲教育的失位、错位与归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休闲教育被提到社会和政府的议事日程。我们对休闲教育必须合理、科学定位,休闲教育不应成为工作教育,要重“道”而不仅是“器”,要真正见“人”而不仅是“物”,否则休闲教育反而会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