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知识”创刊后不久,我刚从动荡的欧洲归来,便兴冲冲地给“世知”写稿,以后更成为“世知”的经常撰稿人。日本问题和关于一些小国的问题是我比较爱写的题材。逐渐我的兴趣也由文艺、经济史转移和集中到国际问题方面去。应该说,“世知”不仅培养了我对国际问题的兴趣,而且成为推动我研究这门学科的鼓舞力量。在这二十五年中,我曾经两度参加“世知”的编辑工作。第一次是在抗战期间,1939年“世知”在香港出版的时候,第二次是在解放后的1957年初,虽然为时都很短,自惭对于“世知”工作并无建树,但我同“世知”的历史渊源却因此加深了。  相似文献   

2.
最初看到“世知论坛”的消息,我并没有特别在意。我是“世知”多年的读者,熟悉这份杂志的风格,也深知其中每一篇文章的分量,以为“论坛”大概就跟“世知”常常采用的学者座谈的形式差不多。不过既然邀请读者参加,我就报了名,参加了“论坛”的第一讲——就是吴建民、龙永图、沈国放谈中国国际地位那次。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想不到这次活动一下子吸引了我。不但第一次与三位外交名人近距离接触,聆听他们的高见,还深切感受了那么多像我一样的普通读者的极度热情。所以第二次论坛(就是李开复胡启恒谈互联网那次)的预告一出来,我立即就…  相似文献   

3.
我谈世知     
我是一名军校大学生,作为一名军人,作为一个充满求知心与好奇欲的青年,我有极大的了解外部世界的渴望。就这样,怀着一种特有的目的,我结识了《世界知识》,以及《世界知识画报》,可以用“相见恨晚”来形容我第一次读完本年度第3期“世知”时的心境,那天我把图书馆还有的(也不知一共有多少期)一下午加一晚上全阅读了,没有感到累,有的只是莫名的快感与喜悦。现在,“世知”已成了我最最要好的朋友。我是一个爱好思考与分析的人,每当我读完一篇文章,尤其是时事评论性的,都觉得自己也有满肚子的话要说,我想“世知”的其它忠实读者也有和我类似的情…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大一的学生,还记得在高三的时候我因选择专业而迷茫。正是在这个时候,我结识了《世界知识》并深深地被它吸引。我喜欢它的深入、透彻和精辟;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什么杂志如此地吸引与打动我。我虽然是一名理科学生,但是我上大学时选择了“国际政治”专业。现在“世知”仍陪伴我,是“世知”为我指明了方向,我感谢“世知”!世知为我指方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潘利  相似文献   

5.
我谈世知     
读“世知”已经14个年头了,这本杂志伴着我走过了从中学到大学再到参加工作的人生道路。进入新的一年,我就到“而立”之年了,工作地点和性质也可能发生重大变动。但我想说的是,不论走到哪里,不论做什么工作,我对“世知”的钟爱不会变,她还将继续伴随我。新年到来之际,向“世知”表达衷心的祝福!目前还在北京的大力一年又要过去了,这一年“世知”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在认识世界方面提高了一大步。每当在国际新闻中看到世界各地发生的形形色色的事件,我都试着用“世知”教我的方法去分析一番。虽然不能像专家那样说得透彻深入,但我仍然感到满…  相似文献   

6.
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学习国际政治专业的大学生。去年我看到贵刊招募“世知人”的消息,激起了埋藏在心底的良久愿望——加入“世知”,做个“世知人”。我第一次接触“世知”是在初中。开始是出于好奇心,但它逐渐吸引了我。从高中开始,“世知”就是我惟一长期订阅的杂志,直到现在。高中学习压力大,看“世知”成了我最喜爱的放松身心、了解世界的方式。我在高中读的是理科,强项也是理科,按说我会报大学理科类专业。但是,是“世知”使我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了国际政治专业。当时的理由很单纯,就是读国政、进“世知”。在大学,面对外企高薪的诱…  相似文献   

7.
<正>我是中国最西部城市喀什的退休干部。1994年,我第一次在书报摊上看见世知,便被它吸引,20年来年年订阅,从未间断。世知使我学到许多世界知识。世知上发表的都是我国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学者撰写的文章。他们就某一专题作潜心研究,研究得很深很透,读来深受启发。世知杂志每期都有一个"封面话题",针对当时国际重大议题作深入剖析与解读,都是当时热点话题。杂志中,我最爱读"封面话题"、"世界态势"、"中国周  相似文献   

8.
首先向你道一声:“你们辛苦了!”我是“世知”的一位忠实读者,觉得这本杂志非常好。我是一位高三住校生,对每天发生的事情一概不知,多亏了“世知”,它让我及时了解到国事、天下事,所以我每天都盼下期“世知”快点来。只要“世知”一来,我就把它从头至尾看一遍,总觉得心里非常舒服。有时候我会向同学们讲一些国事,在他们面前感觉自己像一个时事评论员,感到自豪骄傲。心里非常舒服$陕西省神木县第四中学@李志明  相似文献   

9.
我谈世知     
我选择了国际政治专业从初二开始第一次看到“世知”,到初三第一次在“世知”上发表文章,再到高三做为全国第一位受外交部新闻司邀请参加外交部首次公众开放活动的中学生,到现在上大学选择第一志愿国际政治专业,足以见到对“世知”的深厚感情,及“世知”对我的深刻影响。是“世  相似文献   

10.
编辑絮语     
为情所动,为情所累这里所要说的“情”,是指读者对《世界知识》杂志的情。先说“为情所动”。改彩版后的“世知”已出了三期。对于“世知”改版,有读者叫好,也有读者表达了强烈的反对意见。支持者认为,“世知”改版使她变得更好看了,彩色版的表现力总是会更丰富一些,况且,新东西的融入并没有影响杂志原有的内核。然而,反对者的声音也很强烈。有读者对“世知”改版后的“花里胡哨”、“广告充斥”、“美女亮相”颇为不满,有人激烈地批评我们“也学会卖广告了”。还  相似文献   

11.
世界之大、之复杂,对同一个问题一百个人或许就有一百种看法和观点。为了让读者听到更多的声音,我们将邀请在华人世界具有影响力的一些国际时事评论家在此发表见解,并为此特辟栏目:“世知圆桌”。这个栏目也表达了我们的一种期待: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人走进我们的杂志。不久前我们曾约请新加坡学者卓南生撰文。本期我们请来的是香港凤凰卫视首席时事评论员阮次山先生。  相似文献   

12.
从新年第一期起,“世知”恢复“美国专线”——它曾在多年前活跃在杂志的纸面上。但尽管栏目名称未变,想法却有不同。美国是与中国冲撞最多的国家,也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题,但说到美国,又常常感到雾里看花。对美国的了解,能不能做到真真切切、实实在在?于是我们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的一批青年学者一拍即合,重新推出这个专栏。——编者  相似文献   

13.
如果问近20多年来登上“世知”封面最多的人是谁,那一定是萨达姆;如果问20多年来名字在“世知”上出现最多的人是谁,萨达姆肯定是其中之一。因为他不断地制造着新闻,不断地成为新闻的主角,不断地吸引着全世界的眼球。但是当他这次再次成为新闻主角的时候,我们却不想再让他充当“世知”的主角了,我们只是把他以前担纲主演在“世知”上演的一幕幕大戏来一次“演出海报回顾展”,算是对他、也对“世知”有关他的报道进行一次“盘点”。———主持人手记  相似文献   

14.
3月29日下午,外交部新闻司外国记者新闻中心邀请即将卸任的中国中东特使王世杰和新任特使孙必干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提问。“世知”记者李巨川参加。王世杰大使和孙必干大使都是“世知”的老朋友,都曾经接受过“世知”的采访,孙必干——“带保镖的外交官”还出现在“世知”的封面上(2004年第20期)。王世杰任中东特使三年多,先后八次访问中东以及出席有关国际会议。他感慨道:“如果说我在执行使命过程中,我的工作得到了各方的认可,首先应归功于中国的中东政策,其次,感谢中东地区国家、政府和人民对中国中东政策的信任和支持。遗憾的是,中东和…  相似文献   

15.
岁末年初,议旧论新,“回顾与展望”已成为“世知”传统栏目。恰值世纪交替,千年轮回,所想所议的话题自然更多。成立不久的“世知”编委会汇聚各方面专家学者,本期就请他们纵论天下,这也算是编委会向广大读者的集体“亮相”吧。——编者新殖民主义:导弹 人权 经济全球一体化王嵎生(大使)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全球战略已经由争霸发展到推行和维护霸权主义的新阶段,因此具有更大的侵略性、破坏性和伤害性。许多地区热点和战争也随之而来。近一年来主要出现了三大冲击:一是“人权”和“民主”的价值观的冲击,二是美国利用经济全球化大力  相似文献   

16.
在龙源期刊网上,“世知”在线阅读量在亚洲排名第四——这是“世知”12月20日参加龙源期刊网“期刊网络传播数据分析排行发布会”时得到的消息。龙源网是全球最大中文期刊网站,“世知”网络电子版全球总代理。目前中国大陆出版的各类期刊共9490种,其中1330余种人文社科类期刊可在龙源网在线阅读。根据龙源公布的数据,“世知”在亚洲的在线阅读量排名第四位,在欧美的在线阅读量排名第27位。“世知”并获得龙源“亚欧美阅读排行前100名双入选杂志”证牌。“世知”在线阅读亚洲排名第四  相似文献   

17.
提起资中筠老帅,“世知”的许多读者都小陌生。她是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世知”的老作者。这次她写来的上面这篇短短的文字,虽是对一篇文章有关内容的质疑,但依然显示r她一贯的严详学风、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读者也许会对石渝的文章和资老帅的质疑有小同的看法。但我们想说的是,在}感谢资老帅的同时,我希望“世知”的所有读者,都来向资老帅学习。恰巧在上期,我们在读者来信后附语,希望读者提出对杂志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有助于改进杂志的批评性建议。这也是对读者的负责、对社会的负责。日_我们都来学学资老帅吧。都来学学资老…  相似文献   

18.
半个多世纪前,抗战胜利了,《世界知识》(下简称《世知》)在上海复刊。主编冯宾符告诉我,《世知》是胡愈之在1934年创办的。他还说,要细读胡愈之写的《创刊词》,特别要领会“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建国后,《世知》奉命由沪迁京。1950年3月,冯宾符率领8名干部赴京建社,我是其中之一。胡愈之亲自  相似文献   

19.
关于编辑学者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关于编辑学者化问题的讨论一直持续不断,争议颇多。其中有的文章不乏真知灼见,有的文章也失之偏颇。争议的焦点主要围绕编辑如何走学者化道路的问题。有的文章着重强调了学术编辑必须成为某一学科的专家学者,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享有充分的权威性,我们将其称之为“学者化编辑”观点,[1]有的观点则认为从事什么工作,就要研究什么,就要成为那方面的学者。作为一名编辑当然得精通编辑学理论,成为编辑学研究的学者,并进而推断这才是编辑走学者化道路的唯一途径,我们称其为“编辑学者”观点。[2]我认为以上观点都有不尽如人…  相似文献   

20.
读者会看到,本期“世知”在形式上又有所变化。“世知”与读者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并随时根据读者的要求对杂志进行调整。今年下半年的改版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对改版持理解和支持态度的占大多数,我们在每期的“我谈世知”栏目中摘编了他们的一些来信。由于版面关系,发表出来的来信只是很少一部分。还有一些读者对改版有疑虑,或干脆持否定意见。对此,我们几次在“编辑絮语”中做了解答,也多次对一些栏目和内容做了微调。我们曾提出,希望读者对改版后的杂志“读几期看看”。相信经过这段时间的考察,多数读者已不再担心“世知”是否会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