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中国两种化碰撞,是一种以好莱坞为首的时尚、前卫、新锐、热闹的化,一是如川剧这般雅致、精美、陈旧、老式、寂寞的化。大学生-特别是诞生、流传川剧艺术的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的大学生,在培养全面素质,提高艺术审美情趣中,应对川剧艺术的精华有所了解,并从中汲取营养。本即从由四川名儒创作的词典雅而又采用川剧主要声腔-高腔的经典折子戏入手,向大学生叙说川剧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礼记·乐记》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诗歌是感情的直接产物.《礼记·礼运》又说,人有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虽然这不能概括人的所有的情感,但这确是人的几种主要的和基本的感情.种种生活现象使诗人产生种种感情,这些感情引起诗人开展形象思维活动,从而构思和创作出诗歌.任何诗人的任何形象思维活动,无不是由感情所引起的.《诗经》作品的产生,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3.
魏晋时期,洛神一度成为各类艺术争相描摹的女神形象,以之为审美对象的各类艺术作品中,《洛神赋》和《洛神赋图》则是其中的两大杰作.文章试图从审美理念、审美视角、审美体验与审美表现手法四个方面探究《洛神赋》和以之为脚本的《洛神赋图》之间的审美递变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对历史做深刻的、本质的揭示,对“软弱的凡人”进行鞭辟入里的刻画及叙述风格的冷静客观三个方面对张爱玲的《传奇》艺术进行探讨。她坚持实录写真,不忌讳对丑的揭露,并将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倾向深深地隐藏起来  相似文献   

5.
《潍坊学院学报》2020,(1):54-57
数字图像时代,大众的审美由印刷时期过渡到电子媒介时期,大众对电视图像的审美期待也越来越高。电视节目在不断拓宽新的节目内容的同时,对节目图像的呈现也有了更高追求。本文通过对中国文化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其电视艺术特性与审美效果,解析电视艺术应具有的思想层次和文化内涵,并对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电视美学审美要求与创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7.
任凌云 《科技信息》2012,(35):204-204
本文通过对文学内容和写作手法等方面的分析,尝试比较《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中所反映的婚姻观和爱情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汤姆·琼斯》是英国小说家亨利·菲尔丁所创作的一部最为杰出的著作,小说采用了现实主义手法,是英国小说史上具有极大意义的里程碑式的巨作。该小说的创作思想即为"着实地叙述事实",作者通过该作品真实地展现出十八世纪的英国生活的各个方面,既表达了对一些善良和美好的赞颂,也对剥削阶级进行了一定的讽刺。同时,该部长篇小说所体现出的情节复杂又不失严谨、人物的刻画真实以及情节生动等艺术特征也赋予了该小说与众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10.
李常磊和王秀梅教授的新作《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威廉.福克纳创作艺术研究》(以下简称《对话》,2010年8月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在经历十余年的辛勤耕耘后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成果。用郭继德教授的话来说,"这本书为我国今后的福克纳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借鉴和较全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辛弃疾和屈原都是中国古代文坛上的卓越诗人。屈之骚赋多含幽怨之作,而辛弃疾正因为在许多方面与屈有着相似性,故其词作受屈骚之熏陶较深,在接受的同时,其作品也呈现一种中国古代传统“怨”诗的色彩,并表现出自己的悲剧性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的《边城》有着较强的审美功能。《边城》以"乡下人"的文化立场对"现代文明"进行坚强的审美抵抗;《边城》具有"民族寓言"的文化品质,凭借"乌托邦"式的审美意象建构、"余音绕梁"的艺术韵味和"东方情调"的永恒魅力,对"现代文明"给人类带来的创伤进行有效的审美修复,同时,它又以"供奉人性"的精神旨向对现实的世俗社会进行审美救赎。  相似文献   

14.
《兰亭集序》是晋人山水审美的集大成之作,它吸收了先秦儒道两家的山水审美思想,特别是继承了汉儒的天人感应观念,发展出一种人与自然动态创造的文化实践。这种文化实践对于促进自然在物理形态上的保存以及维系一种文化传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电影《地心引力》在主题挖掘、构思方式及表现手段等方面的成功之处,指出优秀电影作品应具备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意境理论虽然不是王国维首先提出的,但毕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境界理论。王国维的“境界论”包含三层不同含义:一是作为对艺术审美本体的概括,用来说明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二是用来指示诗词中描绘的景物、景象;三是用来描绘人的心理体验。作为审美本体的“境界”又可分为三对范畴:常人之境界与诗人之境界;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一般认为同属于艺术本体论的“隔”与“不隔”,实际上是从风格的角度入手来判断诗词优劣的标准,而不是艺术审美本体论。  相似文献   

17.
欧茨早期的代表作《那年秋天》展现了她对美国现代家庭婚姻问题的思索。小说的叙事在过去和现在两个层面上交替进行,展现了人物过去和现在的生活状况;全知旁观视角与第三人称有限视角的交替展开以及自由直接引语与自由间接引语的同时使用,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不同人物的叙述声音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饱满,同时也透过这些人物形象揭示出20世纪中后期美国社会存在的婚姻危机。  相似文献   

18.
审美活动全过程中的道德本位,是封建社会中艺术哲学的重要命题.也是这个社会中艺术实践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珠宝》写作技巧-对比手法,细节描写,情节对转三个方面,入手剖析《珠宝》一文,探究莫泊桑对金钱世界的无情批判。以及地世界的悲观宿命观论认识,进而寻找他思想的根源的创作心理动机,最后得出:文学是作家生命的实现形式,是作家心灵世界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话剧《雷雨》表现了戏剧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的取材、人物、场景、时间都高度集中.戏剧悬念设置以及戏剧人物语言所具有的性格化与动作性的特点,让我们领略了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