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植物种群分布格局的强度与纹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样线株间距测量法,对度量植物种群个体分布格局强度和纹理的数量指标进行了探讨。 D密/D疏和E(I)/E(C)是两种形式的相对密度差,比值直观的反映出分布格局强度的高、低。两种数量指标的结论基本一致。可以用E(C)与E(S)的秩次和作为度量分布格局纹理的数量指标。秩次和反映了聚块内个体间的离散程度以及诸聚块间的分散程度,表示出种群个体分布格局粗糙与细密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无性系种群结构与生长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刺槐克隆种群的种群结构和生长动态.结果表明,刺槐克隆种群中幼年分株数量较多,死亡率较高;成年个体数量较少,死亡率较低,而且相对稳定,种群数量结构成金字塔型;无性系产生分株的时间较晚,分株的数量正处于上升阶段.无性系中刺槐基株的基径、高度、冠幅远远大于分株.刺槐分株在幼年时期高生长和冠幅的生长均较快,当生长到一定的年龄逐渐缓慢下来.克隆分株的生长、数量动态主要受克隆整合的内部调节机制和外部环境中灌木层、草本层竞争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木本克隆植物中国沙棘种群林缘扩散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沙棘林缘扩散过程和规律进行分析,揭示了中国沙棘的克隆生长过程.结果显示:中国沙棘以年龄最大的分株为中心向两侧实施克隆扩散,形成中间分株大、密度小以及越向两侧分株越小、密度越大的双向“阶梯式”种群外貌.然而,种群向两侧的扩散并不对称,其原因在于扩散过程受到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一侧,林缘扩散种群以分株较大、密度较高为特征,克隆生长格局倾向于“聚集型”;向土壤水分较差的一侧,林缘扩散种群以分株较小、密度较低为特征,克隆生长格局倾向于“游击型”.由此表明在不同的土壤水分状况下,中国沙棘通过克隆生长调节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克隆生长格局,即觅养对策.  相似文献   

4.
利用样方调查法,研究了贵州董架乡小蓬竹种群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小蓬竹无性系种群中1、2年生竹比例超过了50 %,2、4年生竹数量多于1、3年生竹,个体地径主要集中在0400~0698 cm范围内,4~6 m高度级个体数量比例最大。小蓬竹丛平均地径与丛株数大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由此说明,该种群目前处于增长状态、种群结构基本合理并具有一定的大小年现象,小蓬竹竹丛数量随丛株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丛株数为10株以上的竹丛,其平均年龄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境条件下羊草构件及羊草种群无性系分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从不同生境条件下羊草种群的数量、分布格局、构件、无性系分化几个方面探讨了羊草种群的生态适应特征,得到如下结果:1)羊草种群数量及分布格局有随生境梯度改变而变化的趋势,以羊草群落中的羊草种群数量、株间距、分布格局类型最能反映羊草种群的生态适应特点;2)羊草的构件及无性系分化随生境条件的可塑性变化十分明显,其中以羊草群落中的羊草种群最具特殊性,根茎长、茎节数多、节间距大、根茎干物质积累多.  相似文献   

6.
选取了方差均值比(ID)、聚集度大小指数(ICS)、Green指数(CI)、聚集频度指数(ICF)、平均拥挤度指数(IMC)、聚块性指数(IP)、Morista指数(IM)等7项指数,分析研究了桫椤种群在楠竹(Phyllostachys pupescens)和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等竹类入侵干扰下,不同层次和整体水平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桫椤种群在幼苗阶段→小树阶段→大树阶段发展过程中,总体表现为由聚集分布逐渐向随机分布过渡,在没有竹类入侵干扰的情况下多发展为规则分布,不同竹类干扰会导致桫椤种群在各层次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差异;在整体空间分布格局上,桫椤种群呈现随机分布,而在竹类干扰条件下,多表现为聚集分布状态.研究结果为桫椤种群的研究和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井冈山交让木种群的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井冈山交让木种群Ⅱ级个体数最多,占样地交让木个体数的27.04%,VII级和Ⅷ级个体数最少,各占样地交让木个体数的3.14%,种群结构为金字塔型,属于增长型种群;交让木种群生命期望值基本随径级增加呈递减趋势,I 级个体的死亡率为负值;交让木种群的存活曲线为近直线型,生长较为稳定;交让木种群的分布格局呈集群分布;交让木的种群特征与交让木本身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其所处的群落环境条件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2m×2m和5m×5m两种样方划分方法,调查研究了科尔沁沙地西部三种固沙植物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乌丹蒿(A.wudanica)和白沙蒿(A.sphaerocephala)在迎风与背风条件下不同沙地类型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半固定沙地的差不嘎蒿种群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但随着沙地固定,草本植物增加,差不嘎蒿优势度明显下降,死亡率增加,到固定沙地阶段,2m×2m划分条件下变为随机分布;(2)生长在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的乌丹蒿种群,在两种样方划分条件下,分布格局均为集群分布,但在半固定沙地的种群聚集度比流动沙地更高;(3)对白沙蒿种群而言,两种方法结果一致,半固定沙地的为集群分布格局,但固定沙地的白沙蒿群落仍为单优群落,且由于环境均一,种群的分布格局为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9.
天然毛竹无性系种群的结构动态与数量统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命表和生存曲线对海子坪天然毛竹无性系种群的结构动态和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分株年龄的鉴别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天然毛竹无性系种群随分株年龄增加,所占的分株比例逐渐减小;(2)天然毛竹无性系种群动态生命表中的生存曲线介于B型与C型(凹型)之间,是一条较为平缓的凹型曲线,反映出整个同生群幼体的死亡率较高,成体的死亡率降低并且接近于不变;(3)静态生命表中的生存曲线介于B型和C型(凹型)之间,总的趋势反映出B2型生存曲线的特点,说明该种群具有死亡率较恒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淫羊藿无性系种群构件生物量分配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淫羊藿为具有克隆生长习性的多年生根茎型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用资源植物.该文以野生淫羊藿为研究材料,于营养生长期和有性生殖期对无性系分株种群进行取样,比较分析不同时期、不同构件生物量分配格局.结果表明,营养期与有性生殖期无性系分株种群生物量差异不显著,但各构件生物量百分比差异显著.营养期根生物量比(RMR)、支持结构生物量比(SBR)和根冠比(R/C)均大于有性生殖期;而叶生物量比(LMR)和叶重分数(LMF)小于有性生殖期.在有性生殖期,营养分株(VR)生物量(83.93%)远远大于生殖分株(RR)生物量(16.07%),用于生殖器官(花)的生物量投资比例非常小(1.45%),叶构件生物量分配比例(50.68%)最大,地下根茎(32.03%)和支持结构(15.84%)生物最分配比例次之.高比例的叶构件生物量有利于合成大量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储存于地下根茎中以维持基株在资源缺乏季节的生长,保证种群的生存和繁衍.这些都暗示着淫羊藿不仅有很强的克隆生长能力,而且采取克隆生长为主,有性繁殖为辅的手段维持种群的繁衍与扩散.  相似文献   

11.
对青岛文昌鱼神经胚cDNA进行序测,获得了6个profilin样蛋白基因的EST,经拼接得到编码文昌鱼profilin样蛋白基因的cDNA序列并据此演绎了文昌鱼profilin样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对演绎的文昌鱼profilin样蛋白的一级结构进行了分析,对其二级结构进行了预测,并将其与多种真核生物中的profilin进行同源性比较,为profilin分子进化的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2.
毛白杨无性系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毛白杨不同无性系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无性系间酶活性不尽相同,从部位上看叶部酶活性高于皮部,从同工酶酶带表达上看,差异主要表现在快带区,叶部快带区酶带明显,而小枝和皮部不明显,对生长速度不同的无性系来说,生长速度快的入选无性系A7酶带非常明显,而对照组不具有这条酶条,作为对毛白杨速生无性系早期选择的确认,认为此酶带可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桉树多树种无性系综合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20个桉树无性系的生长性状、形质性状进行差异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性状在无性系问差异均极显著,各性状的无性系重复力为61.46%~93.84%,在较大程度上保持着年度间的持续稳定。各生长性状间均呈紧密的表型、遗传和环境正相关关系,形质性状中仅分枝与生长性状呈紧密的负相关关系。5.5年生最优无性系TH9113单株材积达0.09208m^3,是最差无性系CP01的407.80%,是所有无性系均值的196.29%;无性系TH9510形质性状表现最优。应用主成分分类方法将参试无性系分成4类,速生类材积是慢生类的264.99%,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栽培对种苗的需要,并对野生资源进行保护,本研究以银线草嫩茎为材料,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了嫩茎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试管苗的生根培养,以及移栽和定植的研究,建立起银线草嫩茎的无性系.研究结果表明:MS+ZT 0.2 mg/L+2,4-D 2.0 mg/L是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和继代培养的理想培养基;MS+BA0.6...  相似文献   

15.
杨树无性系的磷营养效率差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杨树的8个无性系为试材,采用土培试验。探讨了无性系间的磷营养效率差异。结果表明杨树无性系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磷营养效率差异。在缺磷胁迫下(-P处理)无性系S17、S19和105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为55.15,48.28和49.25g/株,与磷充足( P)处理相比,缺磷胁迫使它们的生物量减少均不超过30%,属于I级高效型无性系,无性系106,797和I-69的生物量分别为35.45,31.45和28.35g/株,缺磷胁迫使其生物量分别下降29%,43%和54%。属磷营养效率低效型无性系为Ⅲ级。无性系1388和3244属磷营养效率极低型无性系,为Ⅳ级,生物量分别只有23.05,23.94g/株,缺磷胁迫使其生物量下降约50%左右。8个无性系中,没有发现磷营养效率为Ⅱ级的无性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BR316质粒遗传特性研究的基础上,对质粒进行了克隆,经α互补特性观察,重组子DNA的酶切分析和重组子在DP1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观测,结果表明重组子具有目的基因降解2.4—D的特性,并能充分表达和较稳定传代。  相似文献   

17.
在对胰岛素样人参多肽进行了氨基酸顺序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设计了该肽的基因并以化学法将基因分四段进行合成,合成好的片段经分离纯化后连接得小肽的完整基因,以P^UC9作为克隆载体,用BamHI和SalI将其双酶切后与合成的小肽基因相连接得到重组质粒,作者以此重组质粒转化JM101菌株并以含氨苄青霉素和Xgal、IPTG的平板进行了筛选得到了白色的重组子菌落。此后作者通过原位杂交、Southern印迹杂交  相似文献   

18.
刘勇 《江西科学》2000,18(2):107-109
采用mRNA和AP-PCR等技术克隆胃粘膜细胞癌变相关基因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胃粘膜细胞癌变相关基因的获得,在阐明胃癌发生机制及胃癌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钩端螺旋体 (钩体 )病是一种全球性的人兽共患病。人类感染钩端螺旋体后表现出多种器官和系统病变 ,愈后不良 ;也可垂直传播感染胎儿 ,引起流产。动物中 ,犬钩端螺旋体的感染率较高 ,感染后 ,临床表现多样 ,大多呈隐性感染 ,不发病 ,但钩体在肾脏中长期存在 ,持续随尿液向外排菌。由于钩端螺旋体对人的强致病性 ,以及由动物传播给人引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因此快速准确地进行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 ,显得尤为重要 ,也是目前钩端螺旋体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钩端螺旋体属钩端螺旋体科 ,钩端螺旋体属问号状钩端螺旋体种的成员。目前发现血清型…  相似文献   

20.
克隆人Kai-1基因,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并在体外细胞系中进行表达验证。提取人正常肝细胞系HL7702的总RNA,通过RT-PCR其反转录为c DNA;以该c 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出Kai-1基因的编码区,将该目的片段纯化后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 DNA3.1myc-his(-)中,利用菌落PCR及DNA测序分别对Kai-1基因编码区的大小及序列进行鉴定。将所构建的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瞬时转染Hela细胞,48 h后裂解细胞,利用Western blot检测有无目的蛋白的表达。测序证实所克隆的Kai-1编码区c DNA正确地插入pc DNA3.1myc-his(-)中,经Western blot检测证实其在Hela细胞中得到表达。成功克隆了人Kai-1 c DNA,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载体,并在Hela细胞中得到有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Kai-1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