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年的教学,使我得出这样一条规律,对于复杂的有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可以从氧的得失和氢的得失情况入手进行配平。即得氧去氢为氧化,去氧得氢为还原。反应中每得到一个氧原子或去掉两个氢原子可看作相当于失去(实为偏移)两个电子;每去掉一个氧原子或得到两个氢原子可看作相当于得到(实为偏移)两个电子。如果将此规律掌握,仍用得失电子数相等法,便能得心应手,很快配平。  相似文献   

2.
用电子转移理论分析有机氧化还原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无机化学中,常采用电子的得失或氧化数的升降来定义氧化还原反应,在有机化学上这些定义虽然正确,但却不容易应用[1],在教材上很少用电子得失的概念进行简述,而通常用传统的定义:即有机物获得氧或失去氢的反应为氧化反应;得到红或失去氧的反应为还原反应。然而由于学生对第一种定义接触较早,掌握较为熟练,在初步学习有机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定义时感到有一定的困难,难用已有的知识去理解。本文通过一些典型的例子,用大家熟悉的分析方法简述有机物中原子的电子得失或偏移,以便更清楚地认识有机化学中氧化还原的定义。在此需说明:…  相似文献   

3.
用化合价升降法或电子得失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在高中化学中既是一个教学重点,也是一个教学难点。其所以是教学重点,是因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是正确书写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一个重要步骤,是中学化学教学必须培养的一项基本技能,而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本质、特征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并使分散在初三、高一、高二各年级的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教材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  相似文献   

4.
氧化还原反应不论在无机化学还是在有机化学中都是一类十分重要的反应。在无机化学中,定义氧化还原反应通常有二种方式,第一种是用电子得失定义,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称为氧化,获得电子的反应称为还原;第二种用氧化数定义.反应后反应物组成元素的氧化数升高称为氧化,氧化数降低称为还原。  相似文献   

5.
氧化还原反应在分析化学中的作用是由这类反应的本质所决定的.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由于电子的得失或转移,元素的氧化数改变.一种元素在氧化数改变时,其存在形态的分析特性随之改变,这就为离子的分离和鉴定奠定了物质基础.例如,下面两个氧化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6.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极为重要的化学反应。正确理解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正确书写氧化还原方程式,并准确而迅速地给予配平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引起了不少化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拟在简要阐述氧化还原的概念后,重点讨论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氧化还原的定义 20世纪以前,氧化还原的概念总是限制于与氧有关的反应范围内。随着1897年电子的发现和1913年玻尔原子模型的提出,化学反应才逐渐地得到新的解释,把氧化还原反应看成是有电子得失的反应,氧化是失去电子的过程,还原是得到电子的过程,得到电子的物质叫氧  相似文献   

7.
文中结合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观察法、氧化数法、离子——电子法、氢氧得失法、代数法与矩阵运算法等经典配平法的优点,介绍一种快过、简单且适用范围较广的半反应配平法的要点与应用,为形成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法,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有多种方法,就目前国内教材而言,主要介绍了两种,一种是根据氧化数升降相等的原则来进行配平的氧化数法;另一种则是根据电子得失数相等的原则来配平的离子——电子法。前者需要求算反应前后氧化数的变化,对于某些参与反应的化合物中元素氧化数难于确定的反应,则较难配平;后者要求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无法应用于气相高温条件下的分子反应。本文所述的新方法(即半反应法)克服了求算氧化数的麻烦,对反  相似文献   

9.
铁(Ⅲ)催化下的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些高能化学反应可导致电子激发态产物的产生,这些产物本身若能发射光子或将其能量传递给其它发射物质,便产生化学发光(CL)现象。化学发光的首要条件是反应能提供足够的激发能,通常只有那些反应速度相当快的高能反应,其—ΔG介于170—300kJ/mol之间,才有可能在可见光范围内观察到化学发光现象。而氧化还原反应所释放的能量通常在这个范围内,因此多数化学发光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10.
氧化一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学习的主线,也是高考必考的考点之一.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遵循电子守恒,即氧化剂得到电子物质的量(或个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或个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