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红螯光壳螯虾的卵黄发生过程.结果表明,有多种细胞器参与卵黄发生,其中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具有较强合成作用,在卵黄发生早期生成卵黄物质及卵黄原颗粒,但这些胞器在整个卵黄发生过程中数量较少;而溶酶体、线粒体等数量较多且发达,溶酶体通过与卵黄颗粒融合参与卵黄形成;线粒体参与卵黄颗粒形成的同时在整个卵黄发生过程中还起到供能作用.红螯光壳螯虾卵黄发生具有内源和外源双重来源,在卵黄发生的早期主要是内源性卵黄发生,在中、后期对卵黄形成和积累起主要作用的是外源性的卵黄合成.  相似文献   

2.
3.
罗氏沼虾复眼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日间光适应的罗氏沼虾复眼,结果显示其复眼呈圆球形,组成复眼的小眼为长方形,面积约为475μm 2⒚小眼由折光和感光两部分构成⒚几丁质的角膜分成数十层,成角膜细胞胞质呈网状,4 个晶锥细胞远端为电子致密质,近端为电子透明质⒚7 个小网膜细胞伸出的微纤毛组成了感杆束,其远端的直径约1.4μm ,中部的直径为7.4μm ,近端的直径只有1.7μm ⒚膜下储泡囊体积小,数量少,色素颗粒分布在整个细胞中⒚与短尾类的中华绒螯蟹复眼相比罗氏沼虾的复眼有其结构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自20世纪90年代引进中国,已在中国多个省份养殖成功,成为中国的新兴淡水养殖种类,近年发展迅速。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密度的不断提高,病害问题逐渐显现。红螯螯虾的疾病主要由病原引起,营养缺乏和水质不良也会引起疾病。已报道的红螯螯虾的病原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立克次氏体、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红螯螯虾对许多病原敏感,但尚未发现广泛传播的流行性疾病。对红螯螯虾病害的种类、危害和防治方法进行了较系统的介绍,可为红螯螯虾的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克氏原螯虾复眼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众多国内外学者对多种甲壳动物复眼感受器的结构和生理功能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十足目是甲壳动物中最高等的一类,克氏原螯虾(Procarnbarus clarki)属十足目、爬行亚目、蜊蛄科、螯虾亚科、原螯虾属,又称为红色螯虾,原产美洲,后引入日本,现广泛分布于江苏、安徽等地,了解克氏原螯虾复眼的形态结构,对进一步探讨甲壳动物感光器的发育及其生理功能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红螯虾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尾节无中间刺,尾扇五瓣。雌虾第三对步足基部有一对生殖孔,雄虾第五对步足基部有一对生殖乳突。红螯虾有明显的昼伏夜行习性,喜攀缘、嬉闹  相似文献   

7.
对红螯螯虾的摄食行为进行了观察,并比较了红螯螯虾对几种饵料的选择性。结果表明,红螯螯虾的摄食过程可分为寻食、取食和清洗3个阶段。对单只红螯螯虾的摄食行为观察结果显示,投喂鱼肉、玉米、胡萝卜和配合饲料4种饵料时,红螯螯虾首次选择的饲料比率最高的为鱼肉,其次为玉米、胡萝卜,未选择配合饲料。对每次1 h的摄食过程的分析结果表明,红螯螯虾对玉米的摄食次数最多,且摄食时间最长,其次为鱼肉、胡萝卜,最后为配合饲料。小群体摄食观察结果表明,红螯螯虾会通过打斗获取优先摄食的机会,当每只红螯螯虾有机会同时摄取食物而不相遇时,未发现红螯螯虾因摄食而出现打斗行为。体重90 g左右的红螯螯虾对玉米颗粒粒径的偏好性强弱依次为2.5 mm、5 mm、1.5 mm和10 mm。投喂浸泡处理过的玉米,红螯螯虾的摄食速度提高。在鱼肉、玉米、胡萝卜和配合饲料4种饵料中,当同时投喂2种等量的饵料时,红螯螯虾对鱼肉的摄食速度最快,其次是玉米和配合饲料,对胡萝卜的摄食速度最慢。研究结果提示:在研制专用配合饲料时,必须考虑诱食性物质;在养殖过程中,可在饲料中添加诱食剂,以便红螯螯虾能尽快发现饲料,促进摄食;在喂养时,饵料宜分散投放。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澳洲红螯螯虾的饲养研究,阐述了在江西上饶影响饲养的有关因素,主要有红螯螯虾的食性,饲料,喂养方法以及水质的要求与管理,另外,对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等进行探索,取得有效的防治方法,探讨了各种养殖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获得合理高效的养殖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澳大利亚红螯虾幼体体重与时间呈线性相关,可用W=-0.1666+0.0316t来模拟,日增重率随时间呈递减趋势。体长与时间的相关形式为L=1.0743+0.0578t,体重与体长的相关形式为W=-0.0879+0.3642L。红螯虾幼体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对饵料具较强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1.
使用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糠虾(Mysis latreille)复眼的超微结构.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晶锥由4个晶锥细胞组成,2个位于远端,电子较致密,另2个位于近端,电子较疏松,晶锥延伸至近端与感杆束相连;7个小网膜细胞组成复眼的感光系统,感杆束直径在远端过核切面约为7.8μm.糠虾复眼的超微结构显示其感光器结构较一般十足目动物为原始,胞质中的细胞器种类和数量较少,色素颗粒较大,形态不规则.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电镜技术观察了蚤状潘的复眼,约有22个小眼组成.小眼面为圆形,平均面积为284.58μm^2.蚤状滏每个小眼含14个细胞,其中折光部分含有2个角膜细胞、5个晶体细胞、2个支持细胞;感光部分含有5个小网膜细胞.感杆束较短,上粗下细,横切面显示感杆束不规则,不同细胞伸出的微绒毛在感杆束中形成不同的区域,区域间存在较大空隙.根据蚤状漫复眼的形态和超微结构说明其感光器属于较原始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从NCBI数据库中获得红螯光壳螯虾CqHsp70的cDNA全长2231 bp,可编码643个氨基酸,其中4—598aa为HSP70结构域.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CqHsp70基因在红螯光壳螯虾的鳃、肝胰腺、血液中均有表达.在高温(34℃)应激过程中,红螯光壳螯虾CqHsp70基因在三个组织中的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模...  相似文献   

14.
红鳌鳌虾胚胎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组成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对红整鳌虾胚胎发育过程中蛋白质与氨基酸的组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总蛋白与总氨基酸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总蛋白由受精卵期的65.32%(占干重)降低到准备孵化期的40.28%;总氨基酸含量由受精卵期的58. 05%(占干重)减少至准备孵化期的47.49%.必需氨基酸(除Met外)的变化与总氨基酸含量呈显著性相关,且变异系数在8.25-13.34%之间;非必需氮基酸中Glu,Asp的含量较高,Cys的含量较低。蛋白质和氨基酸不仅是红鳌鳌虾胚胎发育的构建物质而且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提供能量。  相似文献   

15.
从形态学、生理学、光学、仿生学和计算机模拟、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昆虫复眼研究的现状 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应用电镜技术观察了刀额新对虾复眼的形态结构以及光、暗适应对其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刀额新对虾复眼外形呈圆球形,约由93116个小眼组成,组成复眼的小眼面均为正方形.每个小眼由折光系统和感光系统组成.光、暗适应时折光系统的结构基本相同,但感光系统之间有较大的差异.暗适应时,组成感杆束的微纤毛排列整齐,膜下储泡囊数量多,体积大,色素颗粒仅分布在细胞体远端;而光适应时,组成感杆束的微纤毛排列凌乱,并有部分溶解,多囊体多,各个层面上有板膜体的出现,色素颗粒分布于整个细胞.  相似文献   

17.
通过形态解剖、免疫组织化学、原位细胞凋亡检测等技术,对中华蜜蜂工蜂复眼的胚后发育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华蜜蜂的复眼产生自幼虫头壳表皮的眼分化中心.在3龄幼虫出现的形态发生沟沿背-腹轴方向扫过整个复眼发生区,其后部细胞聚集成群,最终形成光感受器.细胞的增殖从幼虫早期开始,到末龄幼虫达到高峰;活跃分裂的细胞主要集中在两条形态发生沟外侧的增殖细胞带内;那里的细胞凋亡也非常活跃.中华蜜蜂视觉细胞发出的视神经进入前脑大约是在蛹发育的第5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