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人体生物节律的概念人体多种机能活动呈节律性变化,这在古代就为人们所发现。但大量的科学化的研究,还是近几十年的事情。研究发现,人的各种生理活动,如心率、呼吸、体温、内分泌、物质代谢、体力和精力等,均有周期性变化。周期可表现为年、月、日等。最明显的是昼夜节律变化。人体生理活动的节律性变化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了生存而与自然环境逐渐适应的结果。研究表明节律性变化是由机体内部的某种定时装置的驱动,引起相应系统的机能变化,遂以外界的节律性变化同步。这种定时装置即所谓的“生物钟”。很多学者认为,生物钟在体内不…  相似文献   

2.
《广西科学》2013,(1):30
生物节律是以生命活动24h为周期的内在周期性节律。早在世界上第一个单细胞生物出现以前,地球已经自转了大约20亿年,为了适应这种昼夜环境周期性的变化,地球上的许多生物体内发育分化出一个特殊系统——生物钟,用以协调各种不同组织与器官的昼夜节律。为了了解生物钟基因的作用,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最近,中国南京大学医学院和美国加州大学的科研人员通过构建单突变和双突变小鼠,进行了遗  相似文献   

3.
活动节律和集群行为是评价野生动物种群状态的重要参数.本研究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在吉林珲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红外相机陷阱法对东北梅花鹿(Cervus nippon mantchuricus)种群的活动节律和集群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北梅花鹿全年日活动节律具有明显的双峰趋势,主要在晨昏前后活动,且日活动节律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夏两季的活动强度较大,秋季次之,冬季的活动强度最小且持续时间最短;监测期内梅花鹿的平均集群大小为(1.42±0.03)只,集群大小和集群类型出现的频次在全年及各个季节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1~2个个体出现的频次最高,主要集群类型为雌性单个个体和雄性单个个体,其次为雌性群和母子群.梅花鹿的行为表现差异受生活史特征、气温、日照长度和人类活动的季节性变化等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4.
 电离层应该存在月球引力引起的朔望月周期变化,但一直没有观察到。2004年6月29日,法国发射了地震电磁监测卫星DEMETER,它是近极地太阳同步圆轨道卫星。本文将DEMETER卫星搭载的朗缪尔探针观测数据分为日侧半轨数据和夜侧半轨数据两组,对两组数据进行重采样和缺失数据填补,组织成日侧轨间信号和夜侧轨间信号,然后分别对这两种信号进行太阳日周期变化的滤除和不同长度周期信号信噪比的计算,进而绘制这两种信号的信噪比-周期变化曲线。在日侧半轨的电子密度、离子密度和电子温度中观察到了清晰的朔望月周期变化,而在夜侧半轨的电子密度、离子密度和电子温度中却没有观察到朔望月周期变化。解释是:月球引力会引起大气的朔望月周期涨落,在日侧半轨,光电离造成电子密度、离子密度、电子温度在高度方向上产生较大的变化梯度,在同一高度太阳同步轨道上运行的DEMETER卫星自然会观测到这种涨落变化,而在夜侧,光电离停止,电子密度、离子密度、电子温度在高度方向上的变化梯度很小,DEMETER卫星自然不会观测到这种涨落变化。  相似文献   

5.
脑电信号(EEG)蕴涵着视觉警戒操作过程中的状态变化信息,利用凯泽窗函数法设计了有限长脉冲响应(FIR)数字滤波器,提取了EEG信号中δ、θ、α、β等节律,计算了各节律的相对能量。以相对能量为特征探讨了警觉状态与低警觉状态的节律差异,警觉状态变化过程中不同脑区节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方法所获取的EEG特征能够较好地表征警觉状态变化,为脑机接口监控操作员的状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立足于短期禅修的实践,运用脑电图(EEG)检测手段,采用多尺度排列熵的方法,同期对照实验组和控制组脑电活动的差异,从神经科学的角度对短期禅修的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θ节律和α节律在禅修前后的变化,发现θ节律的排列熵在禅修后呈减小趋势,而α节律的排列熵则呈增大趋势,表明短期禅修提升了脑神经元电活动的同步化现象,从而有助于禅修人员的精神放松、注意力的提升以及焦虑的释放.  相似文献   

7.
用13个猪心观察了经低温处理(24—72小时)后,在诱发节律活动过程中及出现节律活动后,心室肌细胞对不同频率电刺激的反应。当心室肌细胞的电刺激只能发生局部反应时,在一定范围内,较慢频率(2秒1次)的电刺激比较快的频率(1秒1次)能更快地引起可传播的动作电位,而更高频率的刺激则使局部反应明显抑制。在每秒1次的驱动刺激下,可传播的动作电位逐渐产生超极化和后去极化。对每秒2次或更快的刺激心室肌能发生反应,但超极化及后去极化并不加强。在节律活动产生以后,无论低膜电位或高膜电位节律活动,对高频率电刺激均能发生超动阻抑。抑制的程度与节律活动的频率有关,也与刺激频率及持续时间有关。当刺激频率固定时,节律活动越快,即与刺激频率相差越小时,抑制越弱,反之则越强。刺激持续时间越长则抑制作用也越大。以上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由电刺激诱发的心室肌细胞节律活动近似起搏细胞正常活动的特点,而与以振荡电位为基础的触发性节律活动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研究重庆大学城白颊噪鹛(Garrulax sannio)的白昼行为节律及时间分配特征。【方法】采用随机取样和跟踪观察法观察和记录白颊噪鹛觅食、静息、运动、警戒、其他等5种主要白昼行为。【结果】白昼行为中,觅食、静息、警戒无明显的节律性变化,运动和其他行为有明显的节律性变化(p<0.05)。觅食行为活动高峰出现在7:00~10:00和16:00~18:00两个时间段。警戒行为在7:00~8:00,12:00~13:00和14:00~15:00发生频率相对较高。静息行为在11:00~12:00和13:00~15:00有峰值。白颊噪鹛行为节律以觅食和运动行为为主,分别占日活动行为时间分配的比例为44.48%,21.13%。【结论】白颊噪鹛的白昼行为节律及时间分配是对周围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研究重庆大学城白颊噪鹛(Garrulax sannio)的白昼行为节律及时间分配特征。【方法】采用随机取样和跟踪观察法观察和记录白颊噪鹛觅食、静息、运动、警戒、其他等5种主要白昼行为。【结果】白昼行为中,觅食、静息、警戒无明显的节律性变化,运动和其他行为有明显的节律性变化(p0.05)。觅食行为活动高峰出现在7:00~10:00和16:00~18:00两个时间段。警戒行为在7:00~8:00,12:00~13:00和14:00~15:00发生频率相对较高。静息行为在11:00~12:00和13:00~15:00有峰值。白颊噪鹛行为节律以觅食和运动行为为主,分别占日活动行为时间分配的比例为44.48%,21.13%。【结论】白颊噪鹛的白昼行为节律及时间分配是对周围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地球和地球上生物体的行为,特别是人类的行为,受到天王星运转的影响,支持这一观点的科学证据是非常有限的.一些研究证据表明:全球温度变化、地震的频率和强度、地球上生物体和人类的行为包括流感的流行、股市的趋势和崩盘,甚至战争,与天王星的公转有关.提出了导致这些改变的原因是由于天王星84年的公转周期伴随节律性的磁场方向和强度的变化,这可能节律性地改变地球自转轴倾斜度,结果影响地球本身和地球上生物体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笼养条件下两种鼠春季昼夜的活动节律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鼠类活动节律,对于更有效地控制和综合治理鼠害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计算机红外监控技术,对从野外捕获的3只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和5只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在笼养条件下的活动节律进行19次昼夜记录观察。结果表明,两者均在夜间活动,但黑线姬鼠的活动主要在20:00-3:00,且分别在22:00和2:00有两个活动高峰;社鼠活动主要在19:00-6:00,其活动频次的高峰在清晨4:00-6:00,活动时间高峰在22:00。两种鼠的活动频次高峰和活动时间高峰均相反,这是鼠类活动节律的种间差异,也可能是两者在同一生境中存在的一种适应形式。但两种鼠之间的活动频次和活动时间的量没有显著的差异。另外,社鼠雌、雄两性间活动节律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时辰生理学和时辰生物化学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学科,它们以生命话动和物质代谢的节律性、节律的相互协调及其与地球、月球、太阳等物理同期天时的相关节律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于畜牧业,可以深入探讨和掌握牲畜生命活动与物质代谢的昼夜节律,从而为人工控制畜禽生长发育、设计出科学的饲养方案,提高其生产性能提供依据。本研究按我国传统计时方法(十二支)将一昼夜24小时分为12个时间段,定时从绵羊颈静脉采血,用日立835—50型氨基酸分析仪测定血清氨基酸含量,测得指标及测定时辰建立数学模式,编制计算程序,输入电子计算机计算昼夜节律并作出余弦图,从而找出生命活动和物质代谢变化的最佳时区。结果表明,绵羊氨基酸达到高峰的最佳值均在白天(卯、辰、己、午、未、申时),此期是绵羊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最佳期,也是物质代谢最旺盛的时期。  相似文献   

13.
日活动节律特征的分化是粪食性金龟减少种间竞争的主要机制之一。2017年7月13-14日,以诱捕法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粪食性金龟群落、功能群和物种水平的日活动节律特征。结果表明:群落中不同物种的体型和体色差别较小,与体型和体色相关联的日活动节律分化不很显著;与粪块利用形式(掘洞型和粪居型)相关联的日活动节律分化较为明显,即掘洞型粪食性金龟表现为昼行性,粪居型粪食性金龟则有全天活动特征。可以认为,在温带草原粪食性金龟物种间日活动节律特征的分化中,开阔的生境、寒冷的气候、较大的昼夜温差和不同物种对粪块利用形式的差别是重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4.
鱼类在自然生境中经常会遭遇环境温度变动状况,为考察温度对鱼类自发运动的影响,将鳊(Parabramis pekinensis)幼鱼分别在3个恒温水体(15,20,25℃)和1个周期性变温水体((20±5)℃)中驯化30d后,对实验鱼的自发运动进行20min的拍摄,然后对视频数据进行分析,获取包括运动时间、静止时间、总路程、平均速度、运动时间比、实验水槽外周活动时间、中心活动时间等评价实验鱼自发运动的相关指标。结果显示:各处理组的外周活动时间均显著高于中心活动时间(p0.05),并且静止时间也显著高于运动时间(p0.05),但各温度处理组之间的各个自发运动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与高温组相比,低温条件下鳊幼鱼运动时间比并未显著下降,这可能与鳊在低温下保持较高的稳定游泳能力和较高的活跃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一、农业生产与信息技术农业生产大多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 ,栽培植物和牲畜的生长发育受到自然环境条件(气候、土壤等)的影响和制约。气候是自然环境中最不稳定的因素 ,植被与土壤类型的生成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于气候的类型和变化。因土壤分布的自然地理规律性 ,就呈现出明显的生物气候带规律性。从全球范围来看 ,气候、土壤类型和自然植被等自然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农业自然资源分布的这种地带性 ,使农事活动呈现出波动性和周期性 ,具体表现为农业生产的时空对应性和互补性。以棉花生产为例 ,按纬度和收花期可将世界植棉区分为中带、…  相似文献   

16.
实验是在15只成熟的家兔上进行的,刺激内囊引起逆行性皮层电反应,与呼吸运动有关的神经元周期性电发放由脑桥后2/3处记录。实验中发现,以一次剂量大约0. 08mg/kg 天然的蜂毒作静脉内注射,能使逆行性皮层电反应的幅度减小,但是对脑桥呼吸运动神经元的节律性阵电发放影响更为显著,注射蜂毒二分钟后,周期性电发放开始减少,以后电发放间歇期变得愈来愈短促,最后,周期性的发放完全丧失了原来的节律性,并显示出不规则的个别的自发放电,根据这些实验结果,作者们认为 Slotta 等人(1971) 所报导,给予蜂毒后,脑电图的消失现象并不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发性反应,对这种毒素更为敏感的还是那些与呼吸运动有关的中枢神经元。  相似文献   

17.
用玻璃微电极进行细胞内记录,观察了灌流液中钙离子浓度的变化对经低温处理的猪心室肌细胞电活动的影响。经低温处理的心室肌细胞对钙离子的反应与新鲜标本相似。当灌流液中缺钙时,心室肌细胞只产生局部反应,表明钙离子在经低温处理的心室肌细胞电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高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动作电位复极的变化和兴奋阈值的增大。在高钙作用下,经低温处理的心室肌细胞未出现舒张期自动去极化或振荡电位,无自发性节律电活动出现,说明经低温处理,猪心室肌细胞不能用高钙的方法触发节律活动。本实验结果支持以前的推测,即长时间低温处理的心室肌,其节律活动与触发性活动不同,而具有自动性活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黄赤交角决定了太阳对地上射点的回归运动;黄赤交角是不断变化的,它的变化直接影响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范围,进而使地球上人类活动的环境产生变化。  相似文献   

19.
笼养黑叶猴活动时间分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对笼养条件下黑叶猴(Presbytis franclisi)的活动时间分配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性别年龄组的活动时间分配中,幼年组的运动时间明显高于成年雄性和成年雌性;成年雌性的觅食时间高于成年雄性和幼体,在理毛行为的活动时间分配中,成雄用于自我梳理的时间显著多于给雌性个体理毛的时间,雌(1)接受雌(2)的理毛时间明显多于给雌(2)的理毛时间.日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存在季节性变化,表现为从夏季到冬季,室内休息时间减少,运动、觅食、室外休息时间增加,晒太阳时间从无到有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正公安派出所档案是公安派出所在日常行政管理,预防和查处违法犯罪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全面、系统地反映公安派出所的工作,真实地反映辖区的社会治安变化、人口变动、经济发展情况,是公安档案的职能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