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柯尔碱膨润土作为高放废物处置库回填材料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浩  王志强  刘艳  沈忠  何艺峰  刘莉 《甘肃科技》2010,26(19):53-54,81
回填材料作为深地质处置库工程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选材和性能研究历来是高放废物处置技术研究关注的重点内容。通过对新疆柯尔碱膨润土的渗透性、对核素阻滞性、膨胀性及导热性等关键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其渗透性和导热性满足IAEA推荐要求,对核素钚的分配系数优于日本高放废物处置库所选用回填材料,膨胀性优于我国高庙子膨润土,认为柯尔碱膨润土性能满足高放废物处置库对回填材料的要求,可作为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回填材料。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天然类比研究的现状,论述了目前在铀矿床地下水方面所进行的天然类比研究,为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核工业的飞速发展,高放射性废物的处置成为重大安全和环保问题,而深地质处置是普遍接受的方案。在处置库花岗岩环境及无氧还原条件下,更适合的处置罐材料为高纯铜。本文从处置库的地质环境、铜处置罐的腐蚀、铜处置罐的寿命预测等方面,综述处置库环境下纯铜的腐蚀电化学行为的研究进展,以更好地评估纯铜在处置库环境下的耐蚀性能及预测处置罐的寿命。  相似文献   

4.
高放核废物处置库T-M耦合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虑到地下工程受地应力、温度、水的相互影响,导致岩体力学性质的改变,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基于Mohr-Coulomb破坏准则,建立高放核废物处置库的数值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热-力(TM)耦合二维数值模拟.研究了高放核废物处置库9种方案运行一百年的温度、应力、位移变化,通过对比分析,在满足安全、经济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处置库间距和深度,为核废物处置库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高放废物安全处置是放射性废物管理的重难点问题之一。目前全球拥有核工业的国家正在积极探索安全处置高放废物的高科技研究新课题,但至今尚无高放废物处置库投入运作。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安全评价研究工作,介绍了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安全评价的一些进展,旨在为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安全评价提供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用于高放废物处置库中的缓冲回填材料,在处置库运行期间产生的热-水-力耦合作用下,其性状发生改变,这将对缓冲回填材料的防护性能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引发一系列安全稳定性问题。因此,关于缓冲回填材料热-水-力耦合研究愈来愈受到广泛关注。在总结和分析国内外有关膨润土热-水-力耦合作用研究的基础上,从温度场、应力场和变形场等方面对当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指出,基于室内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成果,开展深层地下现场试验研究是该领域当前发展的重要趋势,相关研究可为处置库运行时热-水-力耦合行为预测及处置库的规划、设计及建造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如何安全处置高水平放射性废物是科学、技术和工程界面临的挑战性问题。本文介绍高放废物的安全处置方法,废物质处置地下实验室的建设及其实验进展,重点讨论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处置库场址地质演化的精确预测、深部地质环境特征、多场耦合条件下(中高温、地壳应力、水力作用、化学作用、生物作用和辐射作用等)深部岩体、地下水和工程材料的行为、低浓度超铀放射性核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与随地下水迁移行为、处置系统的安全评价等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对高放废物处置库进行安全评估,建立了岩土材料饱和非饱和的渗流温度应力(THM)多场耦合数值模型,对处置库(处置容器、缓冲材料和围岩)进行非饱和THM多场耦合数值模拟。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平台,以北山花岗岩高放废物处置库和内蒙古高庙子膨润土为研究对象,对高放废物处置库进行长达500a的数值模拟,对比分析耦合与非耦合的模拟结果,并对渗透率、导热系数和地下水深度等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耦合模拟的温度比非耦合模拟的温度低13℃;地下潜水面由0m上升到1000m的时候,缓冲材料完全饱和的时间由703a下降到了28a;围岩的固有渗透率下降5个数量级时,缓冲材料的饱和时间由28a上升到了250a;各个物理场相互耦合,共同影响处置库的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塔木素地区是我国高放废物粘土岩处置库选址的重点研究区域,断裂是处置库选址的主要调查内容之一。为快速查明处置库预选区内深部断裂空间展布,依据区域航磁资料为基础,对塔木素预选区开展了欧拉反褶积反演研究,结合研究区地质资料对研究区断裂分布进行了解释,同时为处置库选址推荐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将新疆塔城地区天然钠基膨润土的导热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在深入分析膨润土在不同干密度、不同含水量、不同孔隙度和不同饱和度条件下的导热性能实验的基础上,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新疆塔城地区天然钠基膨润土的热传导系数(作为系统输出)及其影响因素(作为系统输入)进行了系统模拟,建立了相应的模拟模型,设计了模拟算法,并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为开发工具,研制了"膨润土导热性能模拟软件系统",用该软件系统成功实现了新疆塔城地区天然钠基膨润土导热性能的模拟及预测,结合导热性能实验数据进行软件实证分析,从软件运行的实证数据看,预测效果好、精度高;从控制(输入)的角度研究膨润土热传导热系数(输出)的预测问题,不仅为膨润土导热性能的预测和模拟提供了平台和工具,更重要的是为高放核废物处置库工程屏障开发高导热性能缓冲回填材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核能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水平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即将成为一个重大的安全和环保问题。在介绍国内外进展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面临的挑战:处置库场址地质演化的精确预测、深部地质环境特征、多场耦合条件下(中(高)温、应力作用、水力作用、化学作用、生物作用和辐射作用等)深部岩体、地下水和工程材料的行为、低浓度超铀放射性核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与随地下水迁移行为及处置系统的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12.
花岗岩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选址与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全评价是建立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安全信心的关键,也是处置库阶段性发展的重要支撑.针对花岗岩处置库,综述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选址及其安全评价的特性,阐述了安全评价在场址比选及后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瑞典、芬兰的处置实践为例说明了选址阶段安全评价应用方式,并对我国选址阶段安全评价的需求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陇东地区粘土岩基本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围岩的选择至关重要,各有核国家都对处置库可能的围岩进行了系统研究.从国外经验和国内前期研究成果来看,我国粘土岩是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建设中重要的候选围岩之一.对陇东地区进行了地质调查,介绍了该地区的区域构造和区域地质特征,重点对该地区的粘土岩的基本性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结果表明,该地区的粘土岩真密度在2...  相似文献   

14.
特征、事件和过程(简称FEPs)分析是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性能评价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基于瑞典SKB FEPs数据库,论文利用特征、事件和过程分析方法,结合我国甘肃北山地区实际情况,修正、排除和增加了FEPs,列举了适合于北山高放废物处置库系统的FEPs,对我国高放废物处置系统性能评价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塔木素地区是我国高放废物粘土岩处置库选址的重点研究区域,三维地质模型可直观、立体的展示地下深部结构空间的分布形态,是一种有效的场址评价手段。为确保地质模型的可靠性,融合了已有的地质平面图、12条浅层地震剖面,对塔木素地区进行三维地质建模研究。依据塔木素地区三维地质模型刻画的粘土岩目标层位、断裂构造空间分布特征,结合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选址标准,在预选地段东南处圈定了一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的优选区域。  相似文献   

16.
放射性废物处置中的地质学问题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是一个涉及放射性化学、原子物理、水文地质学、水文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土木工程学多学科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由于处置库建设的主体工程是地质工程,因此地质工作在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分析国内外有关资料基础上,结合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工作中的经验,指出了低中放射性废物和高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工程中地质工作的研究内容、研究范围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强调了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水文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矿物岩石、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等地质工作在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城市群体建筑物的震害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福建宁德市区建筑群体中选取具有典型破坏特征的建筑物作为样本,采用简化的评价方法并结合结构模型建立震害预测样本库.在建立样本库基础上,将其按不同结构类型分类,提取建筑物结构类型、高度、建设年代、现状质量和用途等主要震害影响因子,类比出易损性单元格内群体建筑的抗震能力.通过分析统计求得规划区内房屋的震害矩阵,并求取待预测建筑物的震害指数进行震害类比预测.分析统计结果表明:类比预测法对宁德市群体建筑物的震害预测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高放废物在数千年的人类生存环境中仍然存在危害性,目前基于非能动安全所提出的地质处置方案是高放废物安全管理的首选策略,其安全评价的时间尺度高达万年,处置库场址的申请和建造的审批重点在于长期安全性的论证。因此,地质处置的安全评价系统需要简化,以便于计算和预测,从而提高安全评价结果的置信度。介绍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的研究进展、地质处置的非能动安全及核技术的安全管理启示。鉴于地质处置安全的不确定性,引入了安全监管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某铀矿床中水-岩反应的时间范围和强度,可通过对铀天然衰变系放射性不平衡的研究得到半定量化。该铀矿床在形成51Ma以来,由于水-岩反应较弱,矿石中铀系核素并未发生远距离迁移。铀矿体及近矿岩石至今仍基本处于化学封闭状态。虽然岩石裂隙附近局部发生核素微弱迁移和沉淀,但由于裂隙细小且大多充填粘土等,向上迁移不足35m,且仅发生在于106~104a及至今时段内。类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无开启断裂的含裂隙花岗岩中处置高放废物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我国放射性废物库管理现状入手,指出了放射性废物库监控管理系统目标及原则。根据废物库管理的实际情况,依据放射性废物库监测的技术标准,研究并设计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放射性废物库监测管理方案。详细阐述了系统的设计原理、性能要求和关键技术,并列举了部分主要检测设备的技术特点和技术指标。在放射性废物库监控管理领域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