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业有机废弃物产量大,不当处置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能源化利用是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重大突破,符合生态、环保、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和能源开发发展方向,应用潜力巨大.综述了农业有机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的产业现状和面临问题,同时分析了我国农业有机废弃物能源化利过程中的技术瓶颈,并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目标,从我国能源政策、市场发展、法律法规等方面,对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技术应用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苏州市苏越农业新技术开发应用有限公司以“循环经济”为理念.以沼气工程为纽带.建立“种养加沼”四位一体综合开发利用模式.即将蔬菜大棚、禽畜房舍、加工车间和沼气设施有机联结.示范推广无公害生态种养、加工技术和国内最新农业废弃物沼气处理科技成果,组合应用沼气型燃气空调、沼气灯具和沼气炉灶等新设备,集成推广二氧化碳气肥、沼液液肥和沼渣固体有机肥料,最终产品达到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而实现废弃物多级利用、资源再生增值、生态良性循环和农业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高莹  樊华 《江西科学》2007,25(4):411-414,420
电子废弃物是指被使用者弃置的电子电器产品,大量的电子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综合概述我国电子废弃物现状及处置技术,并指出目前我国在电子废弃物资源再利用方面面临技术落后?管理不善?法规不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科学环保的绿色设计理念和处置新技术以及对将来电子废弃物资源再利用的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4.
王威望  赵秋东 《科技信息》2011,(27):I0372-I0372,I0395
畜禽粪便废弃物是一个巨大的环境污染源,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生物质资源库。目前,在我国的现实社会环境中,由于畜禽废弃物的数量大、品质差、危害多的特点,人们对其价值还存在一些消极的观念,没有放在整个社会循环系统中考虑,导致对畜禽废弃物资源化的重视程度不够、技术支撑不足、政策引导不力等的现实问题。论文通过分析我国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技术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们需要从技术和政策几个方面来总结和把握畜禽废弃物利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电子废弃物正成为21世纪增长最快的垃圾之一。电子废弃物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且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解决电子废弃物的出路在于对其进行综合处理与利用,与此相适应,应在立法、产业化技术和宣传上加以保障。文章分析了我国电子垃圾灾害的严重性及其防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论证了电子垃圾灾害防治是一个系统性问题。概述了当前国内外数量巨大的电子废物的污染现状及其回收利用处理技术,并结合国内实际,从简单的电器设备如洗衣机、电视机等电子废物的回收系统和资源化处理利用技术方面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建设和设想。  相似文献   

6.
县域农业循环经济遵循农业循环经济的3R原则: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通过对农业资源投入的减量化,在农业生产与消费环节中对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转变成为其他农副产品加工领域的新资源,对污染排放物的无害化处理,以及优化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从而达到县域农业资源的高效永续利用、生态环...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已逐步由粗放型经营转变为集约型经营,绿色低碳模式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新方向。生物炭是一种新型生物材料,主要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材料经高温加工而成,富含碳元素及其他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孔隙结构发达,表面积巨大,对土壤具有修复作用。生物炭的优良性质使其近年来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关注。重点综述了生物炭对土壤性质(pH和田间持水量)、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对国内外研究动态和研究热点进行了简要归纳,通过思考和分析,对生物炭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今后生物炭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电子废弃物的处理处置正向产业化方向稳步推进。概述了国内外电子废弃物处理处置技术现状。遵照循环经济理念,基于我国国情,提出了我国在电子废弃物处理处置技术路线选择中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建立了工艺流程的概念模型。分析了我国在实施该技术路线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并给出了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9.
电子废弃物环境管理与回收利用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国内外电子废弃物的环境管理与回收利用体系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立法、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加强政府监管和开展环境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应对未来必将出现的电子废弃物问题的管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粉煤灰的理化性质及其资源化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粉煤灰是火力发电厂的主要废弃物,其产量大、占地多,易形成扬尘,并污染地下水,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介绍了粉煤灰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特点,及其国内外的资源化利用现状,并从工业建筑、农业利用和环境影响与污染治理的三个方面做了分析与探讨,最后对粉煤灰的未来利用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农业保险在我国源远流长,而且与农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农业保险在我国显示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又面临着一系列困境。我们应当借鉴现有的国内外农业保险的发展实践,正确进行农业保险立法。  相似文献   

12.
 农业发展历史表明,几千年来的农业是以生物质的作物果实和畜禽肉蛋奶为生产对象的,而占生物量60%的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只是“农业废弃物”。现代生物质转化技术则可以将这些“农业废弃物”以及所有可利用的生物质转化为种类繁多的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产品并再获大幅增值。这是对农业新资源的开发和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在污染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中保护环境,并生产种类繁多的绿色产品。因此,农业在从事种植和养殖的同时,应将“非粮生物质”纳入农业生产系统,由“半生物质农业”或“部分生物质农业”发展到“全生物质农业”或“全生物质利用农业”。  相似文献   

13.
李眉 《科技信息》2011,(12):64-64
本文对建筑废弃物产生的来源、对环境和人民群众生活产生的影响、我国建筑废弃物处理情况及国内外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和利用情况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日前,国内首条利用农业废弃物作燃料的生产线在位于平湖的浙江圣普新能源有限公司内正式投入使用。浙江圣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立足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的研究、开发再生生物能源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相似文献   

15.
《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均有以海洋生物废弃物作中药应用的记载,用药历史悠久,现代研究同样证实海洋生物废弃物中药营养价值丰富,有巨大的药用潜力.加之我国海洋生物物种繁多,每年产生的海洋生物废弃物数量庞大,不利于海洋环境保护,因此,可采用现代科技有效利用海洋生物废弃物,发挥其药用价值.本文综述《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中...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若干新开发出的生态农业模式,如废弃物循环利用生态养殖模式、鱼及蔬菜双双高倍增产种养生态模式、生产各环节的产品副产品包括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模式及生态农业村模式,介绍了水体生态农业的开发现状及其取得的效益,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业废弃物研究可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促进现代生态高值农业发展,符合乡村振兴战略要义。利用CiteSpace软件分析1980—2021年1月份中国知网数据库的964篇高质量中文期刊文献,总结发文量、学科种类、高产作者和机构,挖掘不同研究阶段的热点问题,考察中国农业废弃物研究的发展演变现状,以期为深入探究提供思路。结果表明,未来应加强学者和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合理分布学术资源,高效应用农业废弃物新型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8.
徐佳澍 《广东科技》2013,(12):258-259
本世纪初,人类对环境已经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性影响。废弃物侵占土地,堵塞江湖,有碍卫生,影响景观,危害农作物生长及人体健康。自然赐给人类广袤的资源,人类回报自然的却是破坏与污染。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城市废弃物大量增加。在鞍山这个重工业城市,每日产生的生活、工业废弃物尤为可观。废物回收再利用的其前景这个课题,已成为一个城市发展中亟待探究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9.
《呼和浩特科技》2006,(3):10-11
一、电子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企业的责任解决电子废弃物的最好办法,就是减少或消除电子废弃物,鼓励技术创新,从产品设计上体现循环理念;鼓励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削减电子废弃物的产生。作为生产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仅要在技术上解决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问题,而且要在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的选择时考虑循环利用的问题。生产者不仅要承担产品设计、生产的责任,而且还要承担产品回收、安全处置、再循环利用的责任,真正实现产品“从摇篮到坟墓”的全程设计。同时,激励生产者进行再循环设计,使设计出的产品具有更长的生命周期,以减少电子废弃物的数量;原料的选用以及部件间的结合方式,更便于原料的回收再利用。  相似文献   

20.
地震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再生技术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大地震后,科学处理和再生建筑废弃物成为降低震后环境污染、节约骨料资源和开发新型材料的关键问题.遵从再使用、再利用和再循环建筑废弃物的原则,探讨了国外地震建筑废弃物的再利用与管理特点,分析了震后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方法和用途,并剖析了就地取材骨料再生利用实例,包括混凝土的再生技术与性能和建筑废物砖的制作与性能,提出了建筑废弃物特殊化再利用的对策,应从清运管理、实施操作、低成本、无害化以及规定回收再利用率等方面开展,为灾区有效再生利用地震建筑废弃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