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运用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了铍的微量合金化对00Cr12Ni9Ca2TiNb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量佊的加入细化钢的组织,改变马氏体精细结构,并使钢中出现新的时效强化相NiBe。00Cr12Ni9Cu2TiNbBe钢是一种综合机械性能优良的新型马氏体时效不锈钢。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和时效强化手段研制出一种形变诱发马氏体时效不锈钢00Cr12Ni5Mn8Cu2TiRE钢,经1050℃、0.5h固溶处理+80%冷变形+410℃、2.5h时效处理后,其σ_b≥2100MPa,ψ≥35%,δ≥4%;其耐腐蚀性能良好。该钢具有ε和α′二种诱发马氏体,当变形量达75%以上时基体主要为α′马氏体组织。文中分析了该类钢中强度指标与形变量(ε)、主要合金元素含量和α′马氏体体积分数(V_α′)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相应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3.
稀土元素在马氏体时效不锈钢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等,研究了00Cr12NigCu2TiNbBe、00Cr12Ni9Cu2TiNbBeRE两种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组织和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稀土元素的微量合金化能细化钢的晶粒并改善其组织;从而提高钢的综合机械性能和耐蚀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焊后和高温时效后9CrlMoNbV钢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和拉伸性能.在650℃以下时效,焊缝、HAZ和母材微观组织中的马氏体板条形貌保持稳定;在650℃以下时效100~160h,由于9CrlMoNbV钢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的稳定性,使焊接接头显微硬度和拉伸机械性能没有明显变化,焊接接头具有良好的高温时效性能。  相似文献   

5.
利用SEM技术,观察马氏体时效钢冷冷粉末经480℃、3h时效后的表面,发现有大量的白点相,主要分布于结晶组织的晶臂间,经能谱和波谱分析,鉴别其为Ti的化合物。显微硬度的分析表明,激冷粉末的时效硬度远远高于固溶淬火后的时效硬度,并有可能利用激冷组织的特征来提高马氏体时效钢的性能,并调整其成分。  相似文献   

6.
Mn—Mo—Co马氏体时效钢是为节镍节钻而设计的一种新的马氏体时效钢,虽然强度可以达到甚至超过马氏体时效钢的水平,而韧性却低的多。其主要原因是时效前已有大量析出相沿晶界分布。为改善其性能,本文研究了液态激冷Mn、Mo、Co马氏体时效钢的组织结构,时效温度与部分机械性能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激冷带具有极细的晶粒和较大的固溶度。由于激冷带保留了液态的大量空位和位错,因此,形成了明显的胞状组织,激冷带的横断面分为上,下两层,在接近辊面的激冷层内,为直径小于1μm的细等轴晶,其上部为细柱状晶的组织。并发现激冷层为韧性断口,柱晶层为解理断口。经时效处理后,其硬度普遍高于相同成份的淬火钢的时效硬度。关于液态激冷钢铁微晶材料的机械性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喷射成形及时效处理对Cr12MoV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0,34(12):1601-1605
采用喷射成形技术制备了Cr12MoV钢,应用金相、X射线衍射分析、差热分析等实验手段对该钢的微观组织及性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喷射成形Cr12MoV钢的显微组织得到了显著的细化,与Cr12MoV钢铸态组织不同处在于其主要由奥氏体组成,由于喷射成形过程中的冷却速度快,奥氏体中高度固溶了碳及合金元素,其晶格常数达0.3620nm,且喷射成形钢的马氏体起始转变温度(Ms)亦低于常规工艺制备的钢的Ms.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亚稳奥氏体逐渐发生了转变,Cr12MoV钢的硬度在570℃时效温度处出现峰值,由时效处理前的HRC38增大至HRC60,时效合金主要由马氏体构成.当时效温度高于570℃时,Cr12MoV钢的硬度剧烈下降,因此,570℃是喷射成形Cr12MoV钢进行时效处理的临界温度.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5NiCrMo低温钢的淬火+临界淬火+回火(QLT)热处理工艺,分析了回火温度对该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经QLT热处理后,形成了回火马氏体、-铁素体与逆转变奥氏体的混合组织。560-640℃回火时,随温度提高,屈服强度降低,100℃冲击功先升高、在620℃回火时达到峰值后降低。深冷后保留的逆转变奥氏体显著影响试验钢的低温韧性。拉伸和冲击性能均满足要求的回火温度是600-620℃。  相似文献   

9.
超高强马氏体时效钢是集良好的加工性能和超高强使用性能的新材料。热处理对马氏体时效钢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试验研究热处理工艺对典型超高强马氏体时效钢00Cr12Ni9Mo4Cu2组织性能的影响。发现: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提高铁氏体/马氏体耐热钢的高温蠕变强度,试验研究了一种含钴的新型高铬耐热钢:Fe-0.06C-12Cr-1.9W-0.5Mo-3.0Co-VNbN.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研究了该耐热钢在正火回火状态和650℃长期时效过程中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在1 100℃×1h正火处理 700℃×1h回火处理状态,钢的显微组织为板条状回火马氏体,在原奥氏体晶界和板条界上有M23C6型碳化物析出,在板条内分布有纳米尺寸的MX相;在650℃长期时效过程中有Laves相(Fe2W)和Z相(CrVNbN)析出,Laves相在原奥氏体晶界和板条界析出.钢的硬度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降低.  相似文献   

11.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金相组织观察、透射电镜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不同回火温度对超深井用超高强高韧套管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套管经580~700℃回火的组织均为回火索氏体,在580~630℃回火时组织比较稳定,仍然保持着淬火马氏体的位向和形状,在640℃回火时发生铁素体再结晶,在700℃回火时发生组织粗化;与热轧态相比,淬火回火后的塑性和韧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在580~700℃回火,未出现第二类回火脆性;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套管的强度和硬度逐渐降低,塑性和韧性逐渐增加;650℃为套管最佳回火温度,回火组织均匀,铁素体再结晶充分,碳化物细小弥散分布,强度达到V150钢级,0℃时横向冲击功接近110 J,强韧性匹配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2.
Effects of cold rolling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e-Ni-Mn-Mo-Ti-Cr maraging steels were studied.To investigate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optical microscopy,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X-ray diffraction,tensile test,and hardness test were u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lution-annealing treatment in the cold-rolled steel redounds to the formation of sub-microcrystalline Fe2(Mo,Ti) Laves phase particles,which are stable at high temperatures.These secondary Laves phase particles prevent from recrystallization at high temperatures and correspond to semi-brittle fracture in the subsequent aging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3.
Effects of cold rolling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e-Ni-Mn-Mo-Ti-Cr maraging steels were studied. To investigate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ptical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tensile test, and hardness test were u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lution-annealing treatment in the cold-rolled steel redounds to the formation of submicrocrystalline Fe2(Mo, Ti) Laves phase particles, which are stable at high temperatures. These secondary Laves phase particles prevent from recrystallization at high temperatures and correspond to semi-brittle fracture in the subsequent aging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4.
用膨胀法结合金相与硬度分析研究了一种新型水轮机叶片用V、N微合金化CrNiMo不锈钢的连续冷却转变行为,获得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及不同冷却条件下的显微组织和硬度。结果表明,试验用钢的1、3、和温度分别为580℃、730℃、295℃和190℃,其贝氏体和铁素体分别在冷速小于0.5和0.2℃/s时出现,冷速在0.056~0.5℃/s之间时,硬度随着冷速的增大迅速增加,尔后随着冷速的增大,硬度缓慢升高。  相似文献   

15.
针对TM210A马氏体时效钢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组织和性能不能满足标准要求的实际情况,研究了钢的化学成分、真空自耗重熔速度对TM210A钢棒材的低倍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了固溶态和时效态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强化元素含量的合理控制能提高棒材的强度,适当的真空自耗重熔速度能有效改善棒材低倍组织,提高棒材强度.在此基础上确立了该钢的冶炼工艺.  相似文献   

16.
对一种不添加其他微合金元素的低碳Nb-B微合金贝氏体钢在不同工艺的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终轧温度为850℃,冷却速度10℃/s左右,终冷温度560℃时,实验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495和720MPa,-20℃冲击功和延伸率分别为159 J和23%,实验钢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和准多边形铁素体;终冷温度降至480℃,实验钢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屈服强度和-20℃冲击功分别提高51 MPa和93 J;终轧温度降至810℃时,屈服强度相对增加24MPa;冷却速度增大到25℃/s,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少量的针状铁素体和板条贝氏体,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655和777 MPa,而-20℃冲击功和...  相似文献   

17.
低温盐浴渗氮对Custom 465钢耐蚀及耐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Custom 465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的耐磨性,分别在440、480和520℃对580℃时效后的样品进行了2 h的盐浴渗氮,使用显微硬度计、X射线衍射仪、电化学工作站、球盘式摩擦磨损仪、表面轮廓仪、扫描电镜等设备,研究渗氮温度对Custom 465钢表面物相、硬度、渗层显微形貌、耐蚀性及耐磨性的影响. 随着渗氮温度升高,耐蚀性逐渐降低,但表面硬度增加,520℃处理后表面硬度增大到1240 HV,较未处理试样的400 HV明显上升,渗层厚度达到22μm. 440℃渗氮后表面物相为氮在马氏体基体中过饱和的α'N ,点蚀电位降低约60 mV;480℃时有少量CrN相析出,引起点蚀电位降低约180 mV,同时磨损体积下降约43%;520℃时CrN相的含量明显升高,自腐蚀电位降低约70 mV,无明显的稳态钝化区,磨损体积降低82%,减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高温、室温拉伸和硬度测试研究了实验室研发的改进310奥氏体不锈钢在700℃长期时效后的组织与性能.700℃时效1000 h后,实验钢在晶界和晶内析出了大量(Cr,Fe,Mo)23C6、(Cr,Fe)23C6、σ相和少量的χ相.析出相对实验钢的室温力学性能有明显的强化作用.强度增加,硬度升高20 Hv,同时延伸率仍保持在30%以上.高温下,析出强化效应减弱,延伸率轻微下降.通过断口表面和剖面观察发现,时效1000 h后,实验钢的高温拉伸断口为韧性断裂,未观察到裂纹和孔洞;而室温拉伸断口为脆性断裂,断口附近则观察到σ相中出现裂纹和孔洞.从σ相的脆-韧转变和实验钢基体的室温和高温强度的不同,讨论了在室温拉伸过程中产生裂纹和孔洞的原因,以及时效对室温和高温力学行为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热处理工艺试验研究了38CrMoAlA钢不同淬火温度、冷却方式和回火温度对38CrMoAlA钢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00—1000℃淬火温度范围内,淬火温度对该钢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不同的冷却方式因淬火介质的冷却强度不同,导致淬火后的组织不同,从而影响该钢的力学性能。回火温度对该钢的力学性能的影响较为显著,100—400℃范围内回火表现出回火脆性,在620℃回火能得到较好的强韧配合。该钢采用940℃,1h,油冷620℃,5h,油冷的热处理工艺时,可获得适宜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奥氏体化温度和冷却速率对40Cr钢球化过程的影响,采用双相区球化退火研究了热轧态40Cr钢的球化退火行为和力学性能。奥氏体化温度从760℃提高到800℃,冷却速率从10℃·h-1上升到30℃·h-1,组织硬度随冷却速度呈V形变化,碳化物球化率随冷却速度变化正好与前者相反。奥氏体化温度为760℃,冷却速率为20℃·h-1所得到的球化组织球化率高,且碳化物细小,具有良好的冷成形性能,可大幅度缩短球化退火时间,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提出了球化退火过程中离异共析转变机制,控制好球化过程中奥氏体化温度、冷却速率及保温时间有利于离异共析转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