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前文即第一部分中已推导了动态加捻的基本方程和捻度的波动方程,并讨论了它们的动力学特征。在这一部分中则将利用上述基本方程和结论,分析一些典型理想加捻过程,包括加捻的过渡过程以及传统纺纱和自由端纺纱的稳态加捻问题。  相似文献   

2.
环锭细纱机的加捻是用钢领、钢丝圈将须条加捻成纱。由于钢领板上下运动、卷绕直径的变化及气圈形态的波动,使加捻卷绕运动速度不断改变。这种速度的改变实际上又反映了管纱捻度的起伏,从而将使卷绕效果和成品质量受到相应的影响。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各主要运动学参数同捻度不匀度之闻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赛洛纺纱的加捻过程.认为汇聚点的存在及其在纺纱过程中的不断波动,是形成纱条捻度及单纱上正、反交替变化捻度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赛洛纱线在结构和性能上不同于其他纱线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转杯纱结构和测试转杯纱捻度的几种退捻加捻法测试原理的分析,得出了一次退捻加捻法(GB 2543-81)、二重法和三倍退捻加捻法测试棉转杯纱捻度测试结果之间大小的一般规律.在上述三种退捻加捻法中,三倍退捻加捻法测试转杯纱捻度的测试结果最大,其次是二重法和一次退捻加捻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静电纺纱的加捻机理和加捻效率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测得了加捻管的机械加捻撩效率,从而得出了影响纱线捻度和加捻效率的主要因素。并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成纱捻度与加捻效率的回归方程。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所得结论是:在自由端须条上的假捻是影响加捻效率的主要因素,而机械滑溜相对来说比较小。影响纱线捻度和加捻效率的主要工艺参数是加捻管的转速和引纱速度。这两速度越高,总的加捻效率越低。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研究了环锭细纱机上加捻卷绕部分三段(纺纱段、气圈段和卷绕段)动态捻度传递及其相互关系.文中分析了导纱钩与纱线的接触情况、平均包围角度及其对捻度传递的影响;在气圈段分析了纱线在钢丝圈上包围角及阻捻系数的变化.文中还建立了相应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环锭纺动态捻度传递过程,对导纱钩的捻陷作用及捻度损失的计算进行了分析探讨。同时,对用欧拉张力公式计算在摩擦表面上运动纱线的张力的方法进行了补充修正。  相似文献   

8.
运用数理统计理论分析了测试赛络纱线捻度的两种方法,结果表明退捻加捻法和退捻平行法测试的结果是一致的.因此,可以采用退捻加捻法测试赛络纱线的捻度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空心锭子差捻包缠纱的成纱过程,论述了空心锭子差捻包缠纱的包缠捻度、加捻捻度对纱线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选用了不同号数、不同设计捻度的棉转杯纱12种,分别采用一次退捻加捻法、二次退捻加捻法、三倍退捻加捻法、二重法测试棉转杯纱的捻度。从棉转杯纱捻度测试结果可看出,相对于设计捻度,三倍退捻加捻法的测试误差最小,其次是二次退捻加捻法和二重法,一次退捻加捻法的测试误差最大。  相似文献   

11.
加捻对芳纶纤维的强伸性能的影响已有人作过研究,并指出,捻度对芳纶纤维的强伸性能十分敏感。本文主要通过实验时芳纶单纱和胶线的强伸性能各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并获得芳纶单纱,股线的最佳捻度配置范围。  相似文献   

12.
在双纱纺纱中,交汇区中的单纱捻度和交汇角对成纱的性能有很大影响,我们将相隔一定距离的两股黑白复丝从前罗拉后方喂入加捻卷绕机构来模拟双纱纺纱过程,并利用高速照相对纺纱过程中的纱线进行动态摄影,分析了一些主要纺纱工艺参数对纺纱过程和纺捻线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实验以纬平针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24tex纯棉纱线为原料,科学地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纱线捻度值进行加捻实验,通过KH-868/KR-838型针织横机编织形成相应织物。对由不同纱线捻度值形成的针织物进行服用性能测试,包括透气性、悬垂性、起毛起球性、拉伸断裂性能,以分析不同的纱线捻度对针织面料服用舒适性能产生的重要影响。实验得出,对于S捻的24tex纯棉并捻纱线,纱线捻度值在4r/10cm时,织物的力学性能、透气性、柔软性和悬垂性等均达到较理想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从50年代末美国 Du Pont 公司提出利用缠绕方法纺纱到现在,喷气纺纱在设备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对于这种纺纱方法的加捻与成纱机理的研究却是非常少的。本文提出了喷气纺纱过程中假捻区捻度形成的一种机理,可以用来解释单、双喷嘴情况下的捻度分布情况。通过对村田(孪生双喷嘴)及 Du Pont(单喷嘴)纺纱原理的对比研究,提出了包缠纤维的形成机理。分析表明,由于村田原理喷嘴的安排使第1喷嘴与前罗拉钳口之间纱线的自转与气圈回转的方向相反,推后了边缘纤维被纱线夹持的位置,使较多的边缘纤维有可能在纱线中成为有效的包缠纤维。进而阐述了喷气纱的特点:毛羽的单向性、包缠纤维及纱芯捻度的不均匀性、单、双喷嘴成纱条件和成纱质量的区别,主要纺纱参数对纱线强力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静电纺纱的加捻过程与静电纱的捻度结构,也详细分析了静电纺纱合适的股线加捻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静电纱是一种具有径向捻度分层结构的差捻纱。纱的外层捻度大于内层捻度。由于静电纱的这种特殊捻度结构,如采用同向加捻的捻线工艺,可使静电纱的股线增强率高达1.4以上,从而使静电纺纱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的发挥Coolmax复合纱线在改善织物干爽舒适性方面的作用,对Coolmax复合纱线在不同捻度下的毛细效应进行了测试,分析了Coolmax复合纱线的毛细芯吸效应与捻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Coolmax复合纱线的捻度对其毛细芯吸高度的影响较大.随着复合纱线捻度的增大,其毛细芯吸高度先增大后减小,它们之间也存在一个临界捻度,可以通过选取适当的捻度来获得较高的毛细吸水高度。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测试转杯纱捻度的方法很多,如二重法、三倍退捻加捻法、一次退捻加捻法(GB 2543-81)、一次退捻加捻法(FZ/T 10001-92)和二次退捻加抢法等,在分析了前3种方法测试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对后3种方法测试原理的分析,指出了上述5种方法测试结果所呈现的规律性及各种方法的特点,为根据测试试样特点等因素选用恰当的测试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提出用最大长度法测定长丝/短纤维复合纱的捻度,对两种羊毛、聚酯短纤维混合须条/聚酯长丝Sirofil纱的捻度进行了测试并同解捻法、一次退捻加捻法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最大长度法捻度测试结果大于一次退捻加捻法而小于解捻法,与解捻法比较接近;一次退捻加捻法捻度试验结果明显偏低,不太适合于长丝/短纤维复合纱的捻度测试。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摩擦纺纱加捻元件表面径向跳动对纺纱的影响。理论分析和实验的结果表明,加捻元件表面径向跳动将导致加捻纱条附加惯性力增加及加捻区负压的变化,直接影响纺纱稳定性和成纱捻度的分布均匀性。因此为保证纺纱质量,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应对加捻元件的表面径向跳动严格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20.
在静电纺纱过程中,加捻须条由于受到各种力的作用,会形成小形气圈。该气圈形态与加捻过程中纺纱张力的大小有密切关系。静电纺纱加捻过程中的气圈有两部分,在加捻管内称之为“约束气圈”,而出了加捻管以后则称为“自由气圈”。对气圈形态的分析研究,有助于深化对静电纺纱加捻过程的认识。本文从力学分析出发,通过对加捻过程中纱线微段上所受到的各种作用力数量级的比较,分别建立了描述以上两种气圈形态的微分方程组,并应用龙格-库塔法进行了求解。在数值求解的基础上,对各工艺参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讨论。本文还采用高速摄影的方法对实际纺纱过程中的自由气圈形态和模拟的约束气圈形态分别进行了拍摄。结果表明,两种气圈形态与理论分析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