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识你自己     
我是谁我是谁?我是否有价值?我为什么要生活?我刻苦学习是为了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也许你常常这样问自己,也许你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人最好的朋友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也是自己,你同意吗?生活中我们常常评价别人,但是,我们却说不清我们自己,因为我们缺乏对自己的认识。一个人如果能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对自己有合理的期望,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善于利用每个成长的机会,改进自己、完善自己,他的一生就会快乐、充实而有意义。一个人如果缺乏自我认识,就会产生一种角色混淆的感觉。他会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属于谁…  相似文献   

2.
你的社交能力 如何? 你害羞吗?老练吗?你善于与别人打交道吗? 1、你是否经常努力与自己并不喜欢的人打交道? 2、你是否宁愿去热闹、嘈杂的地方度假,而不愿去宁静的地方? 3、你喜欢去舞会、迪斯科舞厅和嘈杂的酒吧吗? 4、你外出度假或旅行时,是不是很容易与别人交朋友?  相似文献   

3.
当你怀着虔诚的心情,准备攀登五台山菩萨顶的108级台阶时,导游小姐一定会告诉你:每登一级台阶,就会忘掉一个烦恼。但无论怎样虔诚,行至菩萨顶,回到现实中,烦恼依然萦绕。实际上,正视现实善于生活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善于  相似文献   

4.
<正>经过了疫情期间的特殊学习过程,相信很多同学都更加关注如何提升自学能力了。在没有老师的监督和同学互助的情况下,不善于学习的人效率低下,而善于学习的人效率仍然很高。有鉴于此,我们特别来给大家介绍一种提升学习效率的工具——思维导图,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理清学习的思路,找到知识要点,同时还能让我们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记住更多知识点。什么是思维导图?具体的绘制方法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的每种语言都是独一无二的,以独特的方式折射出人类历史的文化。语言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吗?人们对事件认识的差异与语言的差异有关吗?科学家们在寻找答案。你所讲的语言会影响你的思维方式吗?你所讲的语言是否有助于确立你的世界观?不管怎样,所有曾经尝试着掌握一门外语的人都考虑过这种可能性。那些曾经与外国情人闹过别扭的人也许会坚信这一点。乍看之下,这种想法似乎是完全可信的。想象一下,有人要你数数桌上有几支钢笔。如果你讲英语,只需数一数,然后报出数字——比如11支。但是俄罗斯人还要想想钢笔是阴性还是阳性(是中性),然…  相似文献   

6.
认识自我     
正你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于自己,你可能并不如自己想象中的那么了解。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你认识真正的自我,并了解在别人眼里的你会是怎样的一个人。我是谁?相信我们大多数人都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但你可能不知道,我们大多数人并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你也许是其中之一。那么,你又如何知道自己是否了解自己呢?"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我们都知道。但事实上,我们都缺乏洞察自己的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纷杂的状态下,怎样使自己经常保持快乐呢?这里,心理学家的建议和过来人的经验,提出以下十要诀,供你选择参考:一、承认人是有缺陷的,不可能做到一切。瓜无滚圆,人无十全。人的优势与弱点共存,并不妨碍成为某一方面的人才。即使是伟人,也有缺陷。二、认清挫折的有利效应,善于从失败中寻觅成功之道,这样可以克服求成心理所带来的苦闷。挫折是一种反馈,是反光镜,能给你信息,照亮你未来的道路。哪个成功者不是从挫折中走来的?三、生活必须诚实和富于正义感,以此吸引朋友帮助你,这样可以避免失落心理所带来的孤独。  相似文献   

8.
寻找快乐     
当有人发自内心地称赞你时,当有人热情洋溢地跟你打招呼,而这人对你来说刚好很重要时,你是否感觉到了快乐?事实上,每个人都在追寻快乐,而追寻快乐的过程,往往同时也是一个人走过人生低谷的过程.那么,什么是快乐?我们为何如此迫切地想要得到快乐?  相似文献   

9.
历史车轮即将进入21世纪,人们正处在科技高度发达以及"信息爆炸"的时代;尤其在振兴民族、发展经济的当今中国,培养和造就具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更是当务之急,而激发每一个人的创造力是其中的重要一环。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创造力呢?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创造力,只不过对大多数人来说,其创造潜能未能够得到发掘罢了。倘若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捕捉灵感,抓住"梦幻",并敢于迎接挑战和具备不屈不挠的精神,你的创造潜能就可以得到有效释放和发挥,并结出丰硕之果。而对于一个潜心发明创造者来说,  相似文献   

10.
走神的科学     
正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需要集中注意力,但一不留神就会"开小差",也就是走神。走神为什么难以避免?它的意义何在?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走神对人的思维也有积极的作用,如果能对它善加利用,还能获得更多意想不到的好处。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下个月就要考试了,或者下周有一个重要会议,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你却发现自己无论多努力都无法集中注意力来好好做准备。耳边时钟滴答作响,眼前窗外阳光灿烂,远处似乎传来花草的芬芳,而你的思绪早已不知飘向何方……  相似文献   

11.
一、皮肤说话假如你不会说话,或者你不能听,该怎么办呢?你会怎样与外界交流呢?你我之间可以把想说的话写出来。那么,假如你不是人怎么办?假如你是一条鱿鱼,你会怎么做呢?加拿大Lethbridge大学的生物学家詹妮弗·马瑟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鱿鱼会把它们的语言直接描绘在自己的皮肤上。  相似文献   

12.
正为什么有的人方向感特别好,而有的人却是"路痴"呢?男性比女性更善于认路吗?如何增强方向感?一些科学研究或许能告诉你答案。每年四月,北极燕鸥从南极洲附近的越冬地点出发,飞越7万~9万千米,迁徙到北极附近的繁殖区。这样的长途迁徙不仅需要出色的体力,还需要超强的方向感。尽管人类有极强的认知能力,但在寻路方面,我们  相似文献   

13.
你知道斯芬克斯之谜吗?在古希腊的神话中,一个名叫斯芬克斯的狮身人面的女妖坐在忒拜城堡附近的悬崖上,向过路的人提出一个谜语——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傍晚用三条腿走路?过路者都必须猜中,如果猜不中,就要被她吃掉。无数人为此而丧生。最后一个流浪者猜到了答案。你猜到了吗?谜底是人。它把人的一生浓缩为一天的经历,婴儿呱呱坠地,一开始只能在地上爬,成年后两条腿走路,老年的时候步履蹒跚,要借助拐杖才能走路。所以是四条腿——两条腿——三条腿。如果你能站在一生的角度来认识你自己,这个谜语就不难了。你认识自…  相似文献   

14.
<正>提高记忆力的简单技巧如果让你记忆一个电话号码或记住一系列事实,你会怎么做?很有可能你的做法是错误的。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即使我们都拥有认知能力,但却并非完美,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反省性思维存在精神盲点,比如关于如何更好地学习记忆,我们的认识就存在有很大的盲点。事实上,我们很难认识到如何  相似文献   

15.
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吗?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小问题,却少了点儿解决问题的行动力,或是有了好点子没有用武之地?快来看看全国科普日活动的“公众创新擂台”吧,在这里不仅能让你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还能遇到很多有趣的小伙伴,—起切磋,—起成长. 创新擂台,让想象力飞起来 “公众创新擂台”作为201 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中国科协科普部精心策划的网络科普品牌活动.活动首先由各省、自治区、市科协组织专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提出问题,然后集中32个问题公示在活动官网上,由全国公众集思广益,提交解决方案.活动截止时,共征集到了13816个解决方案,其中文字创意类8964个,实物作品类4852个.  相似文献   

16.
一提起科学与创造,许多人都觉得十分神秘,高不可攀,与自己无关。其实,这是对科学与创造的误解。“什么叫科学?钻进去就是科学。科学在哪里?就在你鼻子底下。”美国人寒春说得是何等好呵!心理学家认为,创造能力是人脑的机能,除了白痴或脑病患者外,每个人天赋的创造力差异不大,人人都有创造力。只要破除迷信,坚持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那么,科学与创造就在“你鼻子底下”。瑞典著名化学家舍勒,原是一个药房里的学徒。他在制药劳动中体会到化学是一门有用的学问,便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他把那个药房里所有的化学名著都研读了一遍,并做了许多…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世界上最贫穷的人,是连梦想都没有的人。没有梦想,对自己的生活没有期望,他还会有什么呢?拥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有了一个好的目标,它可以使人积极、自信、乐观、健康、善良,使人有一个成功人生的起始。当我与高中同学聊起“你想报考什么学校?”“读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时,许多人会朝我耸耸肩膀,摊开双手对我说:“Idon’tknow.”今天,我想与大家谈谈“你的未来从梦开始”,“你的未来不是梦”。先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梦吧! 找一个舒适的坐姿,闭上眼睛,全身放松,情绪放松,静心1分钟,呼吸平稳。“我…  相似文献   

18.
桂铭  相岚 《科学之友》2005,(1):36-38
当你一个人游荡在无边无际的深山空谷,无助地高喊“有人吗?”的时候,听着自己的声音在旷野里回响,你是不是渴望有人能回应一声?  相似文献   

19.
论凶猛,人不如老虎。论力气,人不如大象。论自由,人不如鸟那样可以在天空中飞翔。论速度,人跑不过豹子。然而,在弱肉强食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人却成为无可争议的胜利者。这是为什么?因为人会思维!思维是大自然赋于人类的最宝贵的财富。思维是如此重要,为什么人们不花费些力气去探索思维的奥妙?思维已成为很多理论的主题,但是没有一种有关思维的理  相似文献   

20.
美国创造教育基金会主席帕内斯教授到中国讲学时,曾列出过一道简单的算术口算题。然而,这道只有加法运算的算题,却有70%的人发生了运算错误,你是否有兴趣来试一试?1000 40 1000 30 1000 20 1000 +10 ?如果你的得数是5000,那么你一定是计算错了。这道算题的正确得数应当是4100。那么,为什么许多人在做这道题时会发生错误呢?这是因为在得出最后得数之前,你曾在千位数上重复了多次加“1”的运算,使你不知不觉地形成了在千位数逐渐加“1”的“思维定势”。所以,一旦十位数需要进位,便不加思索地加到千位数上去了。帕内斯教授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