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尊重、信赖并自愿遵守的精神。法律信仰的缺失是我国当前法治建设的主要障碍之一。构建我国公民的法律信仰,应当重视我国民众已有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挥人特别是领导人的作用,并且加快完善立法程序,提高法的内在品质,还要继续推进普法进程,提高司法效率和加强司法公正。只有法律被信仰,才能最终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2.
3.
林培晓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5,(4)
法律信仰既是公民的主观行为,也是一个客观行为,它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就我国当前的现实而言,公民的法律信仰缺失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立法数量过多过快、执法不严、司法不公、法律意识淡薄等。为此,文章从国外研究成果以及国外较为成熟的法律信仰培植经验出发,结合我国现实提出了培植我国公民法律信仰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时下,法治建设已成为主流.作者认为法律信仰是法治的内在驱动力,并就法律信仰与法律信仰有关的含义进行了阐述.在考察西方法治史上宗教信仰、哲学信仰对树立法律信仰的作用的基础上,在论述法律信仰的基础和环节中,可以窥见法律信仰的作用.在分析我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状况以及目前阻碍我国法治进程的因素之后,作者认为法律信仰在我国有形成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坚信只要树立了法律信仰,法治就不难实现. 相似文献
5.
时下,法治建设已成为主流。作者认为法律信仰是法治的内在驱动力,并就法律信仰与法律信仰有关的含义进行了阐述。在考察西方法治史上宗教信仰、哲学信仰对树立法律信仰的作用的基础上,在论述法律信仰的基础和环节中,可以窥见法律信仰的作用。在分析我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状况以及目前阻碍我国法治进程的因素之后,作者认为法律信仰在我国有形成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坚信只要树立了法律信仰,法治就不难实现。 相似文献
6.
孙绪兵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4,37(4)
大学生法律信仰的树立,不仅有利于“法治中国”的建立,也有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本文针对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现状,梳理出五种表现:对立法产品的陌生与轻视;对法律价值的误读;消极被动地守法;对法律行为的漠视;法律信仰本身表现出的不完备性.通过梳理与论证,以期有针对性地为开展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李红润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0,2(5):74-76
我国目前已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徒法不足以自行",欲使该等法律之光普照中华大地仍需借助于执法环节。然就当下的执法现状而言,"选择性执法"现象始终存在,法治离我们依然遥远。这种状况之所以长期存在,主要是因为"法律工具论"的幽灵仍然支配着执法者的法治观念。同时,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致使整个社会缺乏对法治的信仰,社会主义法治的实施基础无从建立。 相似文献
8.
张志军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0,13(2):13-16
法律信仰是法制社会最坚固的支持系统,是主观心理和客观行为两方面的统一,也是信仰主体与信仰对象的有机统一。塑全民法律信仰是实现法治的必由之路,但由于法律文化因素,法律制度的某些失误和不完善,权大于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塑法律信仰也充满足曲折,只有从内在基础和外部条件两方面着手,才能真正塑造法律信仰,为建设现代化的法治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时下,法治建设已成为主流。作者认为法律信仰是法治的内在驱动力,并就法律信仰与法律信仰有关的含义进行了阐述。在考察西方法治史上宗教信仰、哲学信仰对树立法律信仰的作用的基础上,在论述法律信仰的基础和环节中,可以窥见法律信仰的作用。在分析我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状况以及目前阻碍我国法治进程的因素之后,作者认为法律信仰在我国有形成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坚信只要树立了法律信仰,法治就不难实现。 相似文献
10.
法和法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法律作为人定规范不能也不应当被信仰,人们所要信仰的应当是法律背后所沉淀下来的法律精神。法律的实施、法治的实现是需要人们信仰法律,这种观点恰恰是一种颠倒。不是因为要实现法治而要求人们去信仰法律,而是要去信仰符合理性要求的制定法,从而在内心形成一种价值的趋同,不自觉地实现了法治。对法的信仰,能够促进人定法律规范向公平正义的“法”的接近;对法律的信仰,有利于对法的信仰的形成。普法教育是法的信仰形成的基本途径;以权利为本位、以自由为最终目的文化氛围的形成是基础;完善的经济体制、文明的政治制度和良好的法律制度是法治观念树立、“法”的信仰形成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12.
"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之一,医学院校大学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之一,必须积极弘扬法治精神,坚持法治原则,让法律成为医学院校学生内心真正的信仰.随着依法治国的不断推进,法治信仰越来越受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者的推崇,培育学生的法治信仰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应有之义.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拓宽医学院校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途径,积极培育学生的法治信仰,使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法治信仰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并逐步外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3.
14.
刘建刚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7,28(6):28-30
法治国家需要确立公民对法律的普遍信仰,要形成社会公众普遍的法律信仰,就必须在社会中首先形成对法律的信仰是对人民意志的信仰,是对真理的信仰,也是对人们所珍视的平等、自由、人权、民主、正义等价值的信仰这三大基础观念。 相似文献
15.
大力进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而法律信仰是社会主体对法的一种特殊的主观把握方式和在理性认识基础上油然而生的一种神圣体验,是对法心悦诚服的认同感和依归感。法治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逐步建立法律权威和法律信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影响着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从当前大学生法律信仰的状况来看,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教育并未有效培育起对法律的信仰,法律功利化倾向严重。必须重视和改进大学生的法律教育以重塑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7.
18.
法律价值信仰的超验性亦或法律的超验价值,指的并不是一种具体的价值,是内在于法律的一种价值信念。它假借图腾崇拜和原始宗教信仰而生成,寓于自然法、神性理性和人类理性之中。法律的超验价值对于法律基本价值的确立和法律信仰的维系与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并能够直接影响立法、执法和司法主体的观念和行为,对于法律正义的实现起着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9.
程宗璋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0,(3)
法律信仰是现代法治的观念基础,实现依法治国、推进法治化进程,必须突破法律不被信仰的困境。笔者试图从树立法律信仰的必要性、形成法律信仰的条件以及树立法律信仰的途径等方面作一些探讨。以使法律信仰问题能为人们所注意。 相似文献
20.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5,(3):39-41
现当代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对法律失去信心的情景,主要来源于人们缺乏对传统法律文化与当下法律基本范畴与概念的科学诠释与解读,对法律没有一种宗教式的确信感和依赖感。每个人都会面对宗教式法律信仰的心灵拷问,我们很有必要轮流请教历史与现实,对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与现当代相关的法律基本范式做出一个科学的辨析与界定,这样才有可能树立人们正确的法律价值信仰,在一定程度上使依法治国的政治原则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