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11年在云南石林丽格海棠上发现一种由细菌侵染引起的新病害,称为丽格海棠细菌性叶斑病.该病主要危害叶片,症状为叶片边缘形成倒V字型坏死和起皱.从病叶上分离到14株细菌菌株,菌株接种于不同丽格海棠品种上,发病症状与田间自然症状一致,采用柯赫氏法则重新分离得到此病的病原细菌.经培养性状、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Biolog系统)和16S rDNA序列分析以及病原菌的寄主范围测定,确定该病原菌为野油菜黄单胞菌秋海棠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begoniae.这是中国关于Xcb侵染丽格海棠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克隆整合是克隆植物在遭受采食干扰后特有的补偿生长机制。糙花箭竹(Fargesia scabrida Yi)是大熊猫主食竹的一种,为研究克隆整合在该物种分株种群补偿更新中的作用,设置了不剪除和剪除25%、50%、75%等4种模拟采食强度的糙花箭竹样方,并对样方四周根状茎进行了切断、不切断处理。实验结果表明:1)切断根状茎连接使得出笋提前,并且出笋受切断根状茎和剪除强度的交互作用影响。2)除根状茎连接时剪除25%处理后补充率显著低于不剪除样方外,不论根状茎连接还是切断,糙花箭竹均能通过补偿生长消除剪除25%和50%的负面影响。剪除75%处理后,切断根状茎连接时出笋率和补充率显著高于不剪除样方,根状茎连接时恰好相反;新生分株的株高、基径和单株生物量不论根状茎连接还是切断均显著低于不剪除样方。3)与保持根状茎连接时相比,切断根状茎连接降低了不剪除样方的出笋率、补充率和新生分株的生长,但增加了剪除75%处理下的出笋率和补充率。因此,糙花箭竹能够通过补偿生长耐受25%和50%强度的采食干扰,75%强度的采食干扰显著降低了新生分株的生长能力以及根状茎连接时的出笋率和补充率,但刺激了切断根状茎后的出笋。研究提示克隆整合对糙花箭竹新生笋的萌发和生长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但并不是补偿生长过程中主要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3.
克隆整合是克隆植物在遭受采食干扰后特有的补偿生长机制。糙花箭竹(Fargesia scabrida Yi)是大熊猫主食竹的一种,为研究克隆整合在该物种分株种群补偿更新中的作用,设置了不剪除和剪除25%、50%、75%等4种模拟采食强度的糙花箭竹样方,并对样方四周根状茎进行了切断、不切断处理。实验结果表明:1)切断根状茎连接使得出笋提前,并且出笋受切断根状茎和剪除强度的交互作用影响。2)除根状茎连接时剪除25%处理后补充率显著低于不剪除样方外,不论根状茎连接还是切断,糙花箭竹均能通过补偿生长消除剪除25%和50%的负面影响。剪除75%处理后,切断根状茎连接时出笋率和补充率显著高于不剪除样方,根状茎连接时恰好相反;新生分株的株高、基径和单株生物量不论根状茎连接还是切断均显著低于不剪除样方。3)与保持根状茎连接时相比,切断根状茎连接降低了不剪除样方的出笋率、补充率和新生分株的生长,但增加了剪除75%处理下的出笋率和补充率。因此,糙花箭竹能够通过补偿生长耐受25%和50%强度的采食干扰,75%强度的采食干扰显著降低了新生分株的生长能力以及根状茎连接时的出笋率和补充率,但刺激了切断根状茎后的出笋。研究提示克隆整合对糙花箭竹新生笋的萌发和生长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但并不是补偿生长过程中主要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4.
树木溃疡病是指枝干皮层局部坏死的病害,在针阔叶树上常有发生,为害严重的常环切枝干,引起树木死亡。侵染性树木溃疡病主要由兼性寄生真菌侵染所致,也有个别是由细菌引起的。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观察和部分文献对树木溃疡病的症状、病原、侵入途径、侵染时期、侵染发生的条件,寄主的抗病性和防治方法作了一般性的讨论。树木通常只有在栽培不当或受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而致生长削弱时,才会发病。病害防治首重分析发病的诱因,采取合理的造林技术措施,消除各种削弱树木活力的因素。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考虑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5.
不同线虫在黑松体内的扩展速度与致病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别用强、弱致病力松材线虫和无致病力拟松材线虫接种2年生黑松苗.观察结果表明:强致病力松材线虫在黑松体内扩散速度较快,4 d针叶开始发黄,7d松苗新梢开始萎蔫下垂,10 d松苗萎蔫,线虫在松苗体内大量繁殖,超过接种时的线虫数;弱致病力松材线虫在黑松体内扩散速度较慢,7 d针叶出现发黄的迹象,15 d新梢开始蒌蔫,25 d松苗整株萎蔫,线虫数量开始增加,超过接种时的线虫数;无致病力拟松材线虫接种后7 d仅在树梢分离到少量线虫,梢部部分针叶发黄,之后线虫基本未繁殖,25 d松苗体内已分离不到线虫,梢部针叶症状未加剧,松苗生长与对照类似.因此,黑松感染线虫后,是否发病与线虫能否在松苗体内存活有关,发病速度快慢与线虫在松苗体内扩散速度及能否大量繁殖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6.
毛竹枯梢病的调查,开始于1960年。从1963年起,原中国林科院先后进行了研究,证明是病害。近几年来,我们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开展了“三结合”的群众性科学实验运动,对该病的研究有了较快的进展。通过病情调查,室内病菌的分离培养和林间病理接种试验,进一步证实毛竹枯梢病是由子囊菌所致病害(该菌学名正在鉴定)。去年又先后在老竹病枝、病梢和林地枯枝、篱笆、棚架上发现病菌子实体,初步确定病菌  相似文献   

7.
杉木炭疽病与针叶中几种生化物质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同一生态环境中,历年发病与不发病的杉木群体间针叶生化物质量值存在着差异。不发病的健康杉木具有低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比活性、低的N、P含量及高的K和纤维素含素。炭疽病菌侵入当年新梢在发病盛期不发病,可能此时正值新梢生长盛期,寄主抗病性强之故。翌年,历年病株先年秋梢顶端表现出炭疽病症状,与还原糖含量高有利于病菌打破潜伏浸染状态,且由于该部位针叶维生素含量低也有利于病菌扩展从而导致寄主发病。随着病害的发  相似文献   

8.
接种4株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Verticillium,) lecanii(菌株V07、V08、V23和V27)不同剂量(2x103、2×104、2×105、2 x106和2 x107孢子- mL-1)孢子悬浮液到茶蚜Toxoptera aurcntii室内种群,观察茶蚜种群在24℃和100% RH培养条件下的感染和发病情况,得到蜡蚧轮枝菌侵染茶蚜的发病指数,用Gompertz模型拟合了病情指数和作用时间及初始接种剂量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表观侵染速率与初始接种浓度相关,同一菌株侵染速率随初始接种孢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初始接种剂量为2×107孢子.mL-1时,菌株V07对烟粉虱的侵染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9.
<正>铅笔柏梢枯病是近年来在江苏省新发现的一种危险性苗期病害。主要为害1~3年生苗木,引起嫩梢枯萎直至幼苗死亡。 经分离培养和接种证实铅笔柏梢枯病是由桧柏拟茎点菌(Phomopsis juniperovora)引起。伤口是重要的侵染途径,一年生苗上无伤也能侵染。  相似文献   

10.
杉木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潜伏侵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杉木针叶上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的潜伏侵染研究结果表明:(1)杉木不同冠位、不同枝段和不同叶片部位的潜伏侵染率不同;(2)当年针叶5月中旬开始受侵,8月末达侵染高峰,当半个月平均气温低于10℃时不发生侵染,(3)针叶潜伏侵染率随杉木林地位级升高而增加,发病程度随地位级升高而降低,(4)病害症状于4~6月表现在先年枝梢的顶端,病害程度同针叶潜伏侵染率无关;(5)针叶中还原糖含量高似乎是影响病菌打破潜伏侵染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根腐病:该病是豌豆生产中最严重的病害,在我省中部地区普遍发生,对豌豆生产构成严重威协。中部地区发生的豌豆根腐病是由茄镰刀菌、尖孢镰刀菌等多种病原真菌复合侵染所致的根腐综合症,发病症状比较复杂,一般从幼苗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以开花期为发病盛期。根部症状是根变褐、变黑或腐烂。有的干腐,有的软腐,侧根及根瘤明显减少。地上部分的症状多表现为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黄,渐向上发展,遇到不适宜的条件时很快全株枯死,也有的突然萎蔫或猝倒。在病田中,有的呈  相似文献   

12.
刘万代  李大良 《河南科学》1996,14(3):337-341
剪除地上部分对冬小麦效应明显:(1)株高降低。剪除时间愈迟,株高降低愈多。(2)生育期延长、抽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延迟。(3)早期剪除地上部分,产量降低甚少;剪除时间愈迟,产量降低愈多。  相似文献   

13.
松枯梢病对湿地松,火炬松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闽侯县、长乐市等地湿地松、火炬松幼林的观察与调查分析表明,松枯梢病使湿地松当年新梢长和梢基部径生长分别降低56.73%和35.82%。感病新梢的长与径生长随着病害发展而减缓,至6月发病高峰后,其生长与健梢生长的差异明显加剧;病害严重程度与幼树的树高、胸径生长呈负相关。通过对南屿林场25块13 ̄17年生湿地松样地的该病危害损失测定,建立阿公枯梢病所致的湿地松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损失的估测模型,  相似文献   

14.
禽流感H9亚型病毒(AIVH9)为低致病性病毒,毒力相对较弱,若无并发症,死亡率不高,主要出现呼吸道症状。2005年6月某珍禽养殖场饲养珍禽山鸡突然发病,通过发病情况调查、观察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同时采取发病鸡的血液分离血清测定AIH5、AIH9和ND的抗体;采集病鸡内脏接种鸡胚尿囊腔分离到一株病毒,该分离株具有血凝活性,经鉴定为AIVH9亚型,表明禽流感不仅危及家禽,一些珍禽也有自然感染AIV的潜在性。  相似文献   

15.
落叶松枯梢病是我国北方落叶松人工林的主要病害,东北地区、华北、西北等省区均有发生,被害林木轻成造成枯梢,重者树冠变形甚至整株枯死。本文从枯梢病的发病规律和发病诱因等方面做了阐述,并提供了基本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发生于文山地区的三七疫病发病部位进行观察和症状描述,并对文山县的追栗街、小街腰店、老回龙,马关县的八寨、雾路者、马白镇下寨、浪桥乡等不同海拔地区的三七疫病病样进行病菌分离、病菌的形态学特征观察以及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明确了病菌在文山地区不但能侵染三七植株的地上部位,还能引起地下部分的种腐和根腐,是目前三七生产中一个重要病害,病原菌为恶疫霉Phytophthora cactorum(Leb.etCohn)Schr et。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试材为三年生‘春蕾’桃树,在新梢生长旺盛期叶面喷施PP_(333)。结果表明:PP_(333)能够抑制新梢生长,控制树冠扩大,缩短节间长度,增加早期新梢萌发量。从而起到了化学修剪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松枯梢病拮抗细菌的分离和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平板系列稀释法,从健康和感染松枯梢病的松树针叶上分离叶栖细菌891株.通过室内平板对峙培养,初步筛选出16株对枯梢病菌丝有强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抑菌圈直径均大于20 mm.在此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0个菌株进行温室马尾松盆栽苗防病试验,从中筛选出3株(菌株编号为N29、S(1)102、M(2)21)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8.5、37.5、31.0 mm及防效达60%以上并对松苗无不良影响的拮抗细菌.  相似文献   

19.
用三叶木通、白木通和五叶木通进行不同栽培密度和修剪方式试验,结果表明:3株,1.5m2~7株,1.5m2栽培密度下,3种木通的萌梢部位、单株萌梢数和地茎节新梢长度均没有显著差别.但11株/1.5m2栽培密度下,三叶木通单株萌梢数和地茎节新梢长度比五叶木通显著减少,白木通单株萌梢数比五叶木通也显著减少,说明五叶木通比三叶木通和白木通更耐高密度栽培.2/8或4/4修剪对3种木通地茎节新梢长度生长没有显著影响,但对母茎粗度生长有极显著影响.修剪能促进三叶木通母茎粗度生长,但对白木通和五叶木通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苦楝是我县“四旁”绿化的主要速生树种。近年来,由于遭到丛枝病的侵入危害,致使楝树生长停顿,逐渐枯死。今年八月,我们在下蔡大队、石鼓大队、更楼大队、东湖大队、鼓楼大队实地调查,共调查了517株,发病率为52%,感病指数为44.6;严重的株发病率在79.6%~81.5%,感病指数为73.5~76.6,死株率在4.6~7.1%。据初步观察,本病症状的表现有始发和后发之分。病害的始发症,多出现在主干或枝梢幼嫩部分(即夏梢或秋梢);病害的后发症,多出现在树木萌芽展叶部分(即春梢)。受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