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发现《全宋诗》的一些美中不足,如诗人重出,籍贯或生卒年失考,错字错句读等,并一一给以勘正。  相似文献   

2.
笔者发现《全宋诗》的一些美中不足,如诗人重出、籍贯或生卒年失考、错字错句读等,并一一给以勘正。  相似文献   

3.
桃花扇小札     
一 桃花扇非传奇名桃花扇,《词源》训为“传奇名,孔尚任撰”.《辞海》同.这根据自然是古典名著《桃花扇》.可惜,就词之“源”而言,桃花扇却确实不是什么“传奇名”,也与孔尚任无关.《金瓶梅词话》中就屡屡“出现”舞纸杨柳楼头月,歌罢桃花扇底风”这样的句子了.明显的,这句中的“桃花扇”是物,专有名词.又如: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训诂学方法对《读鲁迅旧诗小札》一书中对鲁迅几首诗歌的释义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5.
美感犹如覆盖着一方神秘面纱的女神。它的无穷的魅力,引动着一代又一代学人不间断地去寻找“美感之谜”的谜底。劳承万所著《审美中介论》,从“中介”论出发,对美感问题作了富有个性特色的解说。这是一本富有探索精神的著作,把它列于《探索系列书》中,  相似文献   

6.
给出编辑审美心态的一般概念,分析编辑审美心态与一般心态的关系及编辑审美心态对编辑审美的重要性,并认为编辑审美心态形成的基础之一是健康的心理。  相似文献   

7.
《乐羊子妻》“此织生自蚕茧”、“今若断斯织也”和“何异断斯织乎”中的“织”字,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未加注释,也许是因为这个词人人都认识,个个会解释吧。现在,我们一般都把“织”字作动词用,已经习以为常,不足为怪了。正由于此,在备课或从事教学时,常常发现有些教师用今天已经用惯了的解释来讲“此织”和“斯织”  相似文献   

8.
苏轼《石钟山记》“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中的“咳”字,高中《语文》第二册未加注释,有的选本把它释为“咳嗽”①,音ke②,或音ka③。不少选本的译文,把“咳且笑”译作“一边咳嗽一边笑”④或“咳嗽并且笑”⑤。我个人认为“咳且笑”的“咳”字,不读ke或kai,不译作“咳嗽”,而应读作hai,是笑声。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口部:“咳,小儿笑也。从口,亥声。孩,古文咳,从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继《春秋》而纂史,成《太史公书》一百三十卷,凡五十余万言。这部被后世称为《史记》的煌煌巨著,是汉武帝以前中华学术文化之总汇。《史记》刻本产生于北宋淳化五年,与唐以前写本文字多有不同。《太平御览》是北宋太平兴国年间编写的一部类书,引用了大量唐以前文献,《史记》是其中之一,且尤为丰富。本文以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1982年出版)为据,广参王念孙、王叔岷等诸家之说,考证了刻本《史记》文字的某些讹、误、衍、夺,为《史记》文本的整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周来祥主编的《中华审美文化通史》对中华审美文化的概念、对象、范围和方法以及它的基本特征做了与以往学者不同的阐述;此书从先秦开始,一直写到二十世纪的审美文化,对各个时期的审美文化概况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抓住各时代审美文化的总范畴与主导思想,采取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对中华审美文化进行了总体的把握。  相似文献   

11.
上博简《武王践阼》篇,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见到的《武王践阼》的最早传本。通过释读、字形分析后,就简中几处字形隶定或注释提出了商榷意浮。  相似文献   

12.
《云笈七签》词语零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典籍宝藏着丰富的语料 ,其中有许多语言现象值得研究。现对《云七签》中的若干词语作些考释 ,以补充一些辞书在释义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14.
15.
《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名著,在国内外早有重大影响。但由于它涉及的问题繁富,用典很多,加之骈文的局限,就使读者在阅读和理解上感到了一定程度的困难。于是笺注迭起,叙论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看法不尽一致。今也不揣鄙陋,特摭取三题,略陈管窥之见,以就教于广大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16.
张存存 《科技信息》2010,(12):I0296-I0296
本文针对《唐诗宋词选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深入探索,总结了取舍增删、突出重点,深入文本、品味探究,注重诵读、展开想象,以"写"促"读"、形式灵活的教学方法。希望通过不断的探索、总结、改进,开辟《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新天地。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交,当基础教育高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旗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切实履行“奠基工程”职责的时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必然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对工具性与人文性很强的语文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语文课程标准》正顺应了社会形势的发展,反映了教育界改革的呼声,体现了最新教育观念和教改成果。它的公布实施,有利于解决对语文学科性质等的一些无意义的争执,把语文教育改革由局部的、分散的、各自为政的尝试,变成了有观念引导、有法规可依的行动。这样一来,学校和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危机感就更强了。可以这样说,未来几年语文教育局面将有一个大的改观。而对《课标》的理解、挖掘、实施,关键的则是教师理念的转变和修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助字辨略》中有许多方言词,但无人对此作过专门研究。这些方言词符合《汉语方言大词典》(以下简称《方言大词典》)的收词标准却未被收录。  相似文献   

19.
谌容的中篇小说《人到中年》(载《收获》1980年第1期),以深刻的思想内容,成功的人物形象,圆熟的表现技巧感动了无数读者。它既使人愤于冷待、摧残人材的种种社会弊端,又给人以奋发、献身于事业的启发;既令人钦佩于时代与革命造就了一代能肩负重任的中年知识分子,又给人予只有革除社会上的弊政才能挽救人材的启示。新社会孕育了新人,新社会中的弊病又摧残了新人;时代赋予了中年知识分子重任,却又得不到应有的照顾、待遇。这就是严峻的现实,是无情的历史,是正直的心声,是急待解决、正在解决也不易彻底解决的问题。然而,这样深刻的作品,却受到种种非议,或斥之为给生活蒙上了一层可怕的阴影,或贬之为格调低沉,情绪哀伤。《人到中年》到底是歌颂社会主义制度还是丑化社会主义制度?其人物形象是成功的还是模糊不清的?其艺术技巧有何成功之处?本文只就这三个问题说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20.
从对"文革"文化的批判、灵魂的异化和精神家园的寻找等三个角度来阐释叶弥小说中理智与情感的审美关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