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中国西部干旱区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大尺度的区域研究中,利用遥感数据与方法分析植被的覆盖变化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连续近20年(1982-2000年)从 NOAA/AVHRR数据中提取的植被覆盖度指数,按不同植被覆盖度的指标,采用分区分类法对中国西部干旱区进行了分类,得到植被分类结果图,提取了各类植被在每个年度的面积数据,显示了各类植被面积变化的过程,并初步分析了原因。结果表明,近20年来,干旱区各区域相同植被类型的变化状况不完全相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北疆地区无植被覆盖类型面积明显减少,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南北疆在绿洲面积增加的同时,中、高覆盖度植被减少,即在绿洲与沙漠之间的过渡带植被面积减少,柴达木盆地荒漠面积增加,森林、草甸类植被面积减少,表现出该区域生态环境退化。综合各区各类植被的变化来看,在平原区荒漠无植被区是稳定的(与其总面积相比),绿洲也是西部干旱区较稳定的植被类型,而且是不断扩大的植被类型。人类活动已是西部干旱区、平原地区植被类型发生显著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在这二者之间的过渡带类型的植被,尤其是中、高覆盖度植被的面积在减少。  相似文献   

2.
综合RS与GIS方法的海南生态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87年海南植被类型图,1988年海南省土壤侵蚀图和1987年与1998年的TM遥感资料为信息源,综合应用ERDAS和ARC/INFO软件分析了海南建省前后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并对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作为本区自然生态环境质量标志的季雨林、雨林面积变化不大,自然生态环境质量由中部山区向外依次降低.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明显,人工植被大幅度增加,但天然植被面积呈现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3.
辽东及辽东半岛山地面积5.4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植物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高,是我省主要木材生产和中部城市群水源涵养基地。由于长期以来对植被过度开发利用,植被面积减少,类型退化,功能下降,致使水土流失严重,约有6000km~2山地发生石质化,生态环境恶化。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本区山地石质化分为三个类型。重点论述了一直被误认为沙化,而实际是石砾化的过程。对产生山地石质化原因进行了分析,对主要植被类型进行了土壤侵蚀速率观测,估算了裸地临界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和RUSLE模型的深圳市土壤侵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GIS技术支持下,基于RUSLE模型对深圳市土壤侵蚀进行了定量评估,并分析了不同坡度、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和降雨条件下土壤侵蚀强度空间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区2014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96. 15t·km~(-2)·a-1,年侵蚀量为36×104t,其中轻度、中度侵蚀的面积占比分别为12. 65%和0. 91%,强烈及以上侵蚀面积占比只有0. 14%,全市土壤侵蚀总体属微度水平,相比1995年有明显改善;(2)中度及以上等级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15°~35°区间,坡度每增加一个等级,土壤侵蚀模数平均增加344. 0t·km~(-2)·a-1;(3)主要分布在山区周围、植被覆盖度为30%~60%的高植被覆盖区虽然面积只有全市的37. 2%,但其侵蚀量却达全市的62. 7%;(4)林地和园地是土壤侵蚀发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5)土壤侵蚀受汛期(4~9月)降雨影响显著,汛期泥沙输移量超过全年的80%.研究区应该特别关注汛期山区周围的土壤侵蚀防治.  相似文献   

5.
北京西部、北部山区是北京的绿色生态屏障以及主要的水源保护地区,对于北京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由于各种因素,北京山区的局部地区已经出现了水土流失现象,因此研究土壤侵蚀是非常有意义的.以2007年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为源数据,在ArcGIS软件中进行北京西山地区土壤侵蚀等级及分布现状的提取,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影响土壤侵蚀三大要素进行分析,及时掌握了研究区土壤侵蚀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北京西山地区土壤侵蚀面积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6.
基于3s技术的土壤侵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重庆南岸地区土壤侵蚀成因和规律后,选择了植被盖度和坡度作为确定土壤侵蚀等级的主导因子,利用1999年南岸地区TM卫星图像进行判读,提取植被盖度、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等信息,从地形图提取坡度信息,最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通用软件工具ARC/INF0、ERDAS IMAGINE8.5和ARCVIEW3.2进行土壤侵蚀等级的空间分析,得到了土壤侵蚀等级空间分布图;根据土壤侵蚀等级图的统计分析结果对土壤侵蚀的治理进行了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7.
以黄土高原典型退耕区宁夏泾源县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及2016年的土地利用和NDVI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分析当地土地利用及林草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评估县域土壤侵蚀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2016年泾源县耕地、草地面积减少,林地面积增加并成为区域优势土地利用类型,同时"草地-林地""耕地-林地"是最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且其变化主要发生在8°~15°及15°~25°区域.②研究期内,泾源县林草植被覆盖度增加,植被覆盖度 75%的林草地面积增加了77%,且植被覆盖度变化最大的区域为15°~25°区域.③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泾源县土壤侵蚀面积减少了47%,年均土壤侵蚀量减少119. 64×10~4t,其中61%源于林草地土壤侵蚀量的减少.  相似文献   

8.
 三峡水库自2006年156m蓄水初期运行后,历经2008—2009年连续2年175m试验性蓄水,于2010年首次实现了175m蓄水目标。自此在145m汛限水位和175m最高蓄水位之间形成了高差30m、面积349km2、岸线长度5578km、夏季出露冬季淹没的反季节消落带。消落带形成初期,受长期高压淹水与出露高温干旱交替变化影响,其陆地生态环境和陆生生态系统,尤其是生物群落与土壤特性等发生巨大变化,消落带将面临生物多样性减少、泥沙内源污染、强烈土壤侵蚀、地质灾害多发、库岸景观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中国科学院三峡库区水土保持与环境试验观测站针对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植被退化、次级支流的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问题,开展了长期跟踪观测试验,对消落带土壤侵蚀与泥沙淤积、土壤特性演变过程、适宜植物筛选、植被重建技术模式、水土保持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9.
地处青藏高原东部的横断山区高山深谷地貌显著,土壤侵蚀剧烈,水土流失严重.本文以昌都地区为例,以清华大学数字流域模型为平台,模拟了该地区的土壤侵蚀状况;通过设置多种情景进行分析,预测了降雨量、土地利用方式和植被覆盖程度等因素变化对该地区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雨量变大显著增加土壤侵蚀,降水量减少或植被所占比例增加,能够减弱土壤侵蚀.在各高层带上植树种草能够有效减弱土壤侵蚀,然而"退耕还林(草)"的可行性有待未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长治市地处黄土高原,由于历史上的连年战乱、毁林开垦、近期人口膨胀等因素,使广大地区天然植被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环境退化、生态平衡失调,严重制约了本地区乃至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调查结果表明:10余年间该地区土地、植被、水体及湿地的生态环境均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化;具体表现为:1)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园地、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逐年增加.2)植被质量低下,生态功能减弱.森林物种多样性减少;草地面积下降,且优良牧草比例下降.3)地表水受到严重污染,受污染了的地表水逐渐波及地下水,从而造成地下水体的污染.4)湿地面积减少,河床抬升.分析了导致生态环境退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频繁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造成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豫境汉水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34.4%,以轻度和中度侵蚀为主,有面蚀、沟蚀和重力侵蚀3种类型,其中面蚀主要发生于坡耕地区,沟蚀主要发生于海拔500m以下的丘陵区,重力侵蚀主要发生于暴雨中心区.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了诸多方面的危害,例如破坏耕地,减少耕地面积,导致肥力下降;淤塞水库和河道水体,降低蓄水和航运效益;植被覆盖率下降,环境恶化,洪水和干旱灾害频繁发生.水土流失的成因主要是地势陡峻,降雨量大,暴雨集中;过度开垦荒地,坡耕地比例较大;过度伐林放牧,植被破坏较为严重,植被覆盖率较低;采矿筑路施工过程中防护不力,诱发水土流失.针对上述水土流失的特征和成因,应采取政策、法规、行政、经济和技术等多方面的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12.
以修正的通用水土流失方程(RUSLE)为理论基础,以长汀县为研究区,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遥感(RS)技术,在计算各影响因子的基础上估算水土流失,生成流失风险等级分布图.对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并将研究区水土流失风险综合评估结果与坡度、植被覆盖度及土地利用图层进行空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土流失中、高风险区分布仍较多,其中,河田、三洲、策武3乡镇形势最为严峻;水土流失风险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特点,与植被覆盖度有严格的负相关关系,但与坡度并无严格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基于ASTER影像的土壤流失方程植被覆盖因子估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土壤流失方程中植被覆盖度遥感估计存在的方法不确定问题,利用ASTER影像数据,使用植被指数及混合像元线性分解方法,结合地面调查数据,对土壤流失方程中植被因子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分析,改进了利用混合像元分解定量估计土壤流失方程植被覆盖因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皇甫川流域陡沟坡面积不断增加,水土流失严重,陡沟坡植被的建设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而陡沟坡植被特征对林草植被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对皇甫川流域陡沟坡植被的调查研究表明:1)研究区以多年生中旱生草原植物种为主,区系地理成分以达乌里—蒙古成分、东亚成分为主;2)阴坡植被有中生化的趋势,阳坡植被表现出旱化的特点,坡面植被灌丛化.因此,在陡沟坡植被建设与恢复中,应以这些特征为依据进行物种的选择和配置.  相似文献   

15.
以广州市白洞水库和吊钟水库作为实验样区,研究分析水库库区桉树轮伐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研究基于遥感数据对库区桉树轮伐区的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模数以及水土保持作用系数进行反演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库区桉树林的轮伐行为将导致植被覆盖度从0.8~0.9下降到0.2~0.3;土壤侵蚀模数从2 000~3 000 t/km2上升到8 000~13 000 t/km2,水土保持作用系数从0.7~0.8下降到0.3~0.5;扰动期长达11个月;产生较严重的水土流失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和USLE模型的巢湖流域土壤侵蚀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侵蚀是全世界都关心的土地资源与环境保护问题。巢湖作为中国第五大淡水湖,近年来由于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水华现象引起多方重视,对巢湖流域土壤侵蚀评估对于环境保护战略与土地规划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GIS平台,采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来评估巢湖流域14县/区2000年到2010年土壤侵蚀空间分布变化趋势。研究表明:(1)巢湖流域土壤侵蚀严重区域主要分布在金安区、舒城县、居巢区以及含山县的丘陵地区,即杭埠河-丰乐河流域、裕溪河流域与柘皋河流域的上游地区;(2)从2000年到2010年,土壤微度侵蚀、强度侵蚀、极强度侵蚀和剧烈侵蚀区域占巢湖流域总面积比例分别减少了0.5%、0.05%、0.21%和0.23%,而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区域所占比例分别增加了0.98%和0.01%,总体呈现土壤强度侵蚀、极强度侵蚀与剧烈侵蚀区域向轻、中度侵蚀转移的趋势。(3)植被覆盖度变化是巢湖流域土壤侵蚀分级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总体上,2000~2010年研究区由于植被覆盖度的波动性增加呈现土壤侵蚀分级波动性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以退化红壤地的朱溪河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GIS对不同高程带的土壤侵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从土壤侵蚀面积来看,还是从土壤侵蚀率和土壤侵蚀指数方面来看,土壤侵蚀都主要集中于海拔300~400m处,而在海拔450m以上较小.其原因主要是:在海拔300~400m处,较强烈的人为活动,容易使植被遭受破坏,加之坡度较大,加剧了土壤侵蚀的发生、发育和发展.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人类活动逐渐减少,土壤侵蚀也随之减少.  相似文献   

18.
土壤侵蚀量的估算是土壤侵蚀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以陕西省杏子沟流域为例,通过对影响土壤侵蚀地形、植被因子的研究,探讨了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手段对土壤侵蚀量进行估算的方法和技术路线.在地形信息的获取方面,利用数字高程模型,派生出地形坡度、坡向、相对高度等要素;在植被覆盖度的提取中,采用遥感技术与非遥感手段,分析了植被类型对土壤覆被变化的指示作用.利用修正后的通用土壤侵蚀模式,模拟了小流域土壤侵蚀模数的空间差异,计算了土壤侵蚀总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临汾市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GIS技术,在分析水土流失敏感性影响因子机理的基础上,选取降水侵蚀力、土壤质地、坡度和植被类型等作为水土流失敏感性的评价指标,对临汾市水土流失敏感性进行综合分级分区评价,并针对各区提出相应的整治对策.结果表明,临汾市水土流失敏感性区域分布较广,中度以上敏感区占研究区面积的71.1%.研究结果可以为区域生态建设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