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脉冲星是旋转的中子星,其质量约为一个太阳而半径只有10 km,它是大质量恒星生命终结并经历超新星爆发的产物,此星体在1967年首先被英国天文学家乔瑟琳·贝尔发现[1],堪称20世纪四大天文学发现之一。脉冲星旋转速度极快,目前探测到最快脉冲星周期为1.396 ms(相当于1秒内自转高达716圈)。根据统计,旋转周期少于20 ms的脉冲星超过300颗,占总数(约2700颗[2])的1/9。由于脉冲星拥有大质量和小半径,其表面存在较强的引力场,为广义相对论和引力波的检验提供了天然实验室。脉冲星的超强磁场约为地磁场的万亿倍,这为研究等离子体物理、磁层高能粒子加速机制、高能辐射、射电辐射过程提供了一个理想场所;脉冲星内部高度致密,物质主要由中子组成,这为核物理研究提供了良好场所。脉冲星还具有精确的守时性,亦即其周期变化非常有规律,每千万年减慢不到1 s,堪称宇宙最精准的钟表,此性质可以用来实现宇宙星际导航。  相似文献   

2.
<正>射电天文学诞生并发展于20世纪30年代初,为人类认识宇宙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探测窗口.二次世界大战后,军用雷达被广泛用于民用天文观测,同时,一大批专用于天文研究的射电望远镜也相继建成和运行,使射电天文进入蓬勃发展的黄金期,直接促成了60年代的现代天文学"四大发现"——类星体、脉冲星、星际分子、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使得射电天文成为现代天文学最活跃、最前沿的分支.  相似文献   

3.
地球是宇宙中人类惟一能栖居的星球吗?这个困惑推动着天文学家不断望向宇宙深处。目前,科学家宣布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它的温度、体积估计与地球相似,而且还可能有液态水,这一发现被认为是"搜寻宇宙生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6月25日,澳大利亚联邦院士、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科学与工业研究院(CSIRO)院士理查德·曼彻斯特教授接受中国科学院国际人才计划(CAS PIFI项目)邀请,做客我校"昆仑国际学术前沿",并作了题为《脉冲星——宇宙太空的时钟》的学术讲座,200余名师生参加了讲座。理查德·曼彻斯特教授长期致力于射电天文研究,是国际公认的脉冲星研究三大权威专家之一。讲座主要围绕脉冲星这一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发现展开。理查德·曼彻斯特教授指出,脉冲星是  相似文献   

5.
正开普勒退休了在历经9年多的太空旅行后,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光荣完成自己探索宇宙的使命.正式"退休"。这台2009年发射的太空望远镜,是人类首个用于探测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航天器。在它9年多的工作历程中,总共发现2700多颗系外行星,占人类目前发现系外行星总数的七成以上!其中,甚至有一些星球可能孕育着生命。至于它获得的其他观测宇宙数据,更是多得数不胜数,为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现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已完全耗尽燃料,所有仪器停止了工作。NASA决定让  相似文献   

6.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发现,宇宙可能会永远膨胀下去.美国宇航局研究人员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计算宇宙里存在的神秘"暗能量"的总数,发现宇宙最终将演变成一个寒冷、荒凉的地方. 该研究主要着眼于暗能量(它在继续促使宇宙不断向外膨胀)是由什么构成的.据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计算太空里的暗能量总数的科学家推断,这种无法解释的力的分布情况,意味着宇宙的膨胀过程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永不停止.  相似文献   

7.
<正>射电天文学诞生的近一百年来在天文领域取得了诸多载入科学史册的成就,突出代表是现代天文学"四大发现"——类星体、脉冲星、星际分子、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21世纪,暗物质、暗能量、黑洞、宇宙起源、天体起源、生命起源等前沿研究方面仍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天文学已经进入全电磁波观测时代.随着引力波观测窗口的打开,射电天文在引力波探测、引力波天体物理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国内外对建设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充满期待.为了展示并总结我国110 m口径全向可动射电望远镜(QTT)的最新成果,我们特别组织"大型全可动射电望远  相似文献   

8.
环球     
正哺乳动物在太空环境中能否正常繁衍生息?这是科学家们一直探索的前沿课题。近日,中国科学家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宣布,首次在太空中实现小鼠的胚胎发育,并在全球第一次于地面上看到了小鼠胚胎在太空发育的清晰照片。?暗物质粒子真被"抓"过吗?"四大金刚"可能会给个说法。科学家们已有确凿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正美国《天文学》杂志评选出2013年十大太空故事(发刊时"嫦娥三号"尚未发射),我们不会忘记在这一年出现了两颗明亮的彗星以及百年一遇的流星爆炸——对于空间科学而言,2013年无疑是一个丰收年2013年大部分的天文头条都涉及到了宇宙中最极端的天体和事件,例如黑洞、高能宇宙线以及宇宙的开端。不过,行星科学也不甘示弱。近期,美国《天文学》杂志评选出2013年十大太空故事。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重元素(指原子序数较高的元素),如铁和银,在137亿年前的宇宙之初并不存在。它们是通过宇宙中的核反应产生的。其中,碘、锔以及其他一些重元素要通过一种被称为"r过程"的核反应产生。神秘的r过程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过程?一项于2021年2月26日发表在Science上的研究发现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1.
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科学界,在谈到宇宙时,常提到“膨胀中的宇宙”.宇宙会膨胀吗? 随着天文学的发展,天文观测仪器的威力不断增强,可观测宇宙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天文学家们“根据河外星系光谱线普遍向光谱红端移动的事实,证明河外星系普遍地正在远离我们而去”,而且“远在上百亿光年外的星系的退行速度已高达光速之半”.  相似文献   

12.
脉冲星是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的四大发现之一本文简要叙述了这一发现的过程,同时对科学界关于这一发现的优先权的争论作了一定的评述,并对其中的原因进行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3.
人们一直相信,神秘莫测的飞碟来自外太空。它们之所以能够穿越时空的"屏障"纵横宇宙,是因为外星人发现、研究并利用了宇宙中存在的时空隧道,并且借助时空隧道进行太空旅行。而人类迄今仍在太阳系内"蹒跚学步",就是因为人类的科学发现尚不足以探索到时空隧道的奥秘,时空隧道与我们在"捉迷藏"。然而,在进入到21世纪后,蓦然回首,却发现,时空隧道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在不经意间,已经向世人展现了它的翩然风采和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4.
<正>正地外生命是否存在?开普勒186f号的发现,让人们看到了一些希望,但是,它真的是地球的堂兄弟吗?让我们一起去探寻。繁星当空,仰首苍穹,一道白练般的银河横亘天际,星座们述说着宇宙的故事,我们忍不住斗胆问苍天:苍茫浩宇,可有亲朋?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追问这个问题,宇宙之中除了星辰以外,还有生物吗?有没有像人类这样的智慧生物?宇宙没有回  相似文献   

15.
 脉冲星自1967年发现以来,50年的观测和理论研究取得巨大进展,期间曾2次获颁诺贝尔物理学奖。脉冲星以其高度致密和强引力场堪称宇宙天然实验室,可用来验证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及进行引力波探测,推动了天文学与物理学研究的发展。本文简介了脉冲星的发现及其性质,并综述了脉冲星导航以及最近建成的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脉冲星探测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正>我曾听一位老先生说,20世纪80年代编天文学词典时,有三个词因实在太难定义而最后只好不定义,这三个词是"时间"、"空间"和"宇宙"。我当时想,"宇宙"一词我们过去不是常常听到古人"上下四方日宇,往古来今日宙"的说法吗,定义又有何难?又一想,确实,对于"宇宙"人们实际上有很多不同的理解和观念。  相似文献   

17.
<正>FAST团队在京举行发布会表示,"中国天眼"探测到优质脉冲星候选体达数十个,其中目前已通过系统认证的脉冲星达6颗。它时强时弱、若隐若现,仿佛穿越亘古蛮荒而来;它源自茫茫宇宙深处,是名副其实的"天籁之音"。它就是根据脉冲星信号振幅转换为声音后制作的一段音乐,蕴含着等待破解的宇宙之谜,深邃而神秘。这段神秘"天籁之音"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6月即将发射升空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将巡视整个银河系中的X射线源,详细研究X射线双星和脉冲星,甚至还能够监测伽马射线暴。很多前所未知的宇宙奥秘,都将因调制望远镜的登场而得以揭晓。仰望星空,宇宙似乎总是以空旷、冷寂、寥落、宁静的面貌出现在我们每个人眼前。但是,事实真是这样吗?在日复一日斗转星移的夜空中,潜伏的其实是一个极端炽热的高能宇宙,恒星与星系在幕后不断上演着生与死的故事。有时,我们也能窥见其中的片鳞半爪,例如超新星爆  相似文献   

19.
大图景     
正作者用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哲学的丝线编织成一张宇宙大图景,让我们尝试一起思考世界的本质。关于世界的运作方式,还有很多地方我们仍不了解,但我们有着绝佳的理由去认为核心理论在它的适用范围中就是自然的正确描述。从无知无觉的宏大宇宙看来,我们个人有很大的意义吗?我们需要正视这个问题,通过思考去理解,我们对意义的追求应该符合现实最深层面的本性。  相似文献   

20.
正"外星人",是一个我们很感兴趣的话题。有人说,宇宙中没有外星人,人类是唯一的高级生命。也有人说,宇宙浩瀚无边,肯定存在更高级的文明,只是人类现在的科技还没有达到发现它的水平。其实,"外星人"并不是随着当代科技发展而出现的话题。阅读古书、欣赏古代艺术作品时,我们能找到一些似乎与之相关的内容。那么,你相信它们和外星人有关系吗?东晋人王嘉在神话志怪小说集《拾遗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