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中有了广泛的应用。现代纺织科技也不例外,新兴产业用纺织品中的农业纺织品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农业生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农业纺织品的特性 农业纺织品主要是无纺布,也叫不织物、非织造布和丰收布。可分为长纤维无纺布和短纤维无纺布,是以聚丙烯、聚酯、聚乙烯醇、聚乙烯为原料加工制成的  相似文献   

2.
熔喷布俗称口罩的"心脏",它具有良好的过滤性、屏蔽性、绝热性和吸油性,是生产医用外科口罩与N95口罩的重要原料。受疫情影响熔喷布年供应缺口在百万吨以上,兰州石化在中国石油和国资委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率先形成500t/年聚丙烯熔喷法非织造布生产能力,形成全产业链的优势,为疫情防控提供保障,体现了央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聚丙烯无纺布接枝NVP的碘络合反应及杀菌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接枝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的透明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膜为模型,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表面接枝NVP与碘的络合反应,考察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碘的配比、络合温度、络合时间对络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络合配比、升高络合温度及延长反应时间,均有利于提高与碘的络合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聚丙烯接枝NVP无纺布与碘络合制成了“消毒布”,并对其杀菌性能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4.
含丝素蛋白膜对茶多酚的缓释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丝素蛋白及丝素蛋白/二氧化硅纳米杂化材料的两种药膜对天然抗菌药——茶多酚的缓释性能,并应用到聚丙烯无纺布的功能性后整理中.用体外释药方法测定了含茶多酚的两种药膜对茶多酚的缓释性能,并使用扫描电镜观察整理前后聚丙烯无纺布表面形态变化.结果表明,两种丝素蛋白膜都可以作为茶多酚的控制释放材料,丝素蛋白/二氧化硅纳米杂化药膜的控制释放作用优于丝素蛋白药膜.整理到聚丙烯无纺布上的上述两种药膜仍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5.
2013年1月,雾霾天侵袭多个省市,各地的PM2.5数值更是频频"爆表"。一些商家趁机推出大量"PM2.5口罩",街上人们的口罩也是五花八门。这些口罩真的能防住PM2.5对我们的侵袭吗?  相似文献   

6.
改性PP非织造布的抗菌机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含吡啶盐基团的改性聚丙烯(PP)非织造布的抗菌机理,分析了大肠杆菌在改性聚丙烯非织造布上的粘附热力学过程。发现对于不含吡啶盐基团的聚丙烯非织造布表面,粘附过程中的自由能变化越负,对粘附细菌越有利;改性聚丙烯非织造布对大肠杆菌(E.coli)的滤除作用主要是其表面的吡啶盐功能基团与大肠杆菌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的结果;活性检测结果显示这种粘附作用是一种生态捕捉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现在呼吸道疾病很多,像感冒、气管炎、结核病、肺炎、非典、HINI流感等,而中央电视台的专家们谈起预防这类疾病时,都少不了说要戴口罩。口罩分很多种,如排异味防尘口罩、防尘防毒口罩、活性炭微过滤口罩、外科手术口罩等,不能一概而论。口罩真有预防的作用?我们不妨做一个简单的试验来看看普通口罩有没有预防呼吸道疾病的作用。试验很简单,请吸烟的朋友吸一口香烟,戴上口罩,再吐出来。你和你吸烟的朋友相距3米,看能否闻到  相似文献   

8.
由湖南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湖南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授权站测试,又经国家劳动保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武汉、北京)检测,湖南三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湖南卫生防护工程公司研制的五种高效防尘口罩,全部符合我国LD-29-1992防尘口罩国家标准。五种高效防尘口罩检验结果(附表):研究证明:用缝纫加工的三安2型、3型、5型、9型高效防尘口罩,可根据工作场所粉尘细度(分散度)、浓度、毒性,通知厂家改用不同效率的聚丙烯超细静电滤料,四种口罩均改成效率为4个9的滤料时,其防尘效率均可提高到99%。其中9型口罩是国内简易防尘口罩中唯一设有滤…  相似文献   

9.
粉尘危害个人防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白刚玉试验粉尘替代滑石粉,并对传统的测尘装置进行了改进,较好地解决了对呼吸性粉尘阻尘效率的检验,研制出一种新型高效低阻聚丙烯滤料和新型防尘口罩,口罩主要性能参数的参数均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0.
对傅立叶变换在纺织图像滤波、无纺布中纤维取向度检测、以及织物结构参数测量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傅立叶变换技术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一、国内外非织造布发展概况 非织造布,又称无纺布。早期较低档的非织造布由于原料成本高,生产工艺复杂,发展大大受到限制,直至七十年代全世界非织造布总产量仅约21万吨左右。随着纺粘法、熔喷法、水刺法等新工艺相继问世,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非织造布迅猛发展的势头,其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纺织工业的平均速度。至一九九零年,全世  相似文献   

12.
<正>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头部直接关乎身体的健康状况。防感冒,戴帽子就别戴口罩在低温环境中,有一些人习惯"全头武装"──既戴帽子又戴口罩。从保暖防寒、预防感冒的角度说,戴帽子的确能阻止人体部分热量散失,而戴口罩却弊大于利。人的呼吸道内表面覆盖有黏膜,黏膜下有微血管。冷空气经过弯弯曲曲的管道进入肺部时,已接近体温。人体的这种生理功能通过锻炼得到增强,从而使人的耐寒能力得以增强。人如果整天戴口罩,呼吸道黏膜得  相似文献   

13.
“高强聚丙烯单丝”和“高回弹性聚丙烯弹力丝”是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在1985年9月下达给我校化纤系的两个重要课题。在缺乏文献资料又无纺丝设备的情况下,经过两年的努力工作。获得了较满意的研究结果,于1987年10月15、16日,在中国纺织大学召开的小试鉴定会上通过了小试鉴定。参加鉴定会的有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发展部和情报研究所、中国纺织大学、兰州化纤公司兰州化纤厂、纺织工业部测试中心、上海商品检验局、浙江省化纤公司、上海纺织设计院、上海缆绳厂、上海绳网厂、海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利用桑蚕丝为原料生产的水刺非织造布过程,探讨了其生产工艺,使得绢纺落棉废料变成了医用无纺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了广角X光衍射、差示扫描量热法、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热熔粘合聚丙烯熔喷非织造布的结构和形态进行研究。讨论了粘合温度对非织造布的几何尺寸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球晶是熔喷聚丙烯纤维的主要结构形式。在不同的热粘合条件下,球晶的结晶变体中可以出现α晶,或是拟六方酝晶,以及两者的混合形式。粘合温度对纤维的结晶度和晶粒尺寸,及非织造布的热收缩和厚度具有较大的影响。热粘合温度在软化点出现非织造布强度峰值。  相似文献   

16.
聚乙烯醇改性无纺布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表面涂覆法,将聚乙烯醇(PVA)和戊二醛(GA)交联反应形成的薄膜固定在聚丙烯无纺布的表面,进行表面亲水改性.运用FTIR-ATR和SEM技术对改性前后无纺布表面的结构及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探讨了PVA/GA质量分数对薄膜固定度和表面亲水性的影响,并测试了改性无纺布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VA改性将极性基团—OH和—C—O—C—引入到无纺布表面,改善了表面的亲水性能,水静态接触角从改性前的86°±1°降至改性后的43°±3°;增加PVA质量分数,改性表面亲水性增加.PVA改性增强了无纺布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分别提高了25.0%和21.6%.  相似文献   

17.
变压器油的绝缘性能是影响电力设备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采用氟化和直流电晕充电处理聚丙烯无纺布,并将其用于变压器油的净化,考察其过滤性能。结果表明:在氟化过程中,聚丙烯的部分C-H键被C-F键取代,同时聚丙烯纤维的平均直径减小,粗糙度增加,制备得到了超疏水滤膜。将氟化后的滤膜进行电晕充电并用于变压器油的净化发现,过滤后的油样相对于用原始滤膜过滤后的油样绝缘性能得到更多恢复,击穿电压升高,微水含量、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降低。  相似文献   

18.
付艳华  左延超 《科技信息》2011,(36):355-356
一布四涂防水的防水材料为氯丁胶乳沥青防水涂料和无纺布。 一、工程施工准备 1、施工前,工程技术人员应结合设计及实际情况,编制出专项施工技术交底和作业指导等技术性文件。  相似文献   

19.
霍雨佳 《少儿科技》2014,(12):26-27
是否戴口罩看天气而定 冬季天气寒冷,又是雾霾多发季节。我们在冬季戴不戴口罩,要根据"趋利避害"以及"两害之间取其轻"的原则定。在能见度较好、空气比较干净的天气里,我们不必戴口罩;而当大雾或霾出现时,我们最好戴口罩。  相似文献   

20.
聚乙烯醇改性无纺布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表面涂覆法将PVA固定在聚丙烯无纺布表面进行表面改性,运用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ATR)、扫描电镜(SEM)和X-电子能谱(XPS)技术对改性前后无纺布表面的结构及状态进行了分析,测定了改性前后表面的水接触角,探讨了PVA浓度对表面亲水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VA与GA交联形成的薄膜(凝胶层),将亲水性的-C-O-、-C-O-C-等基团引入到无纺布的表面,明显改善了表面的亲水性能;随着PVA浓度的增加,表面亲水性增加,在PVA浓度为0.8wt%时,改性表面的亲水性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