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学生写话,语文教师一直在努力着使学生乐于表达.但是为什么有的学生对写话依旧觉得头疼呢?笔者以为,这与学生没有形成对写话的浓厚兴趣有很大的关联.作为低年级语文老师,我们该问问:用什么办法使学生产生急于表达的内心需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应以识字教学为主,同时应积极启蒙学生的说话和写话能力。怎样才能搞好写活教学呢?我尝试探索了以下几个方面:一、说话是写话的前提;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三、指导学生正确地书写汉字和使用标点符号;四、发挥教师在写话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为什么学生学了那么多的语文,有的人到头来却写不通一个完整的句子,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缺乏对学生语感的培养。那么,怎样才能学好语文?怎样才能有效的培养语感?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给学生的是作文,而学生最难掌握和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很多学生怕写作文,常常为此苦恼,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学生缺乏情感因素,对写作没兴趣;积累的东西有限,不善于用语言表达;对写过的作文不进行反复修改,不能做到精益求精。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使学生下笔有神,乐写、善写作文呢?  相似文献   

5.
习作是最重要的语文能力之一。低年级写话又是习作的基础。低年级的写话训练必须抓好,落实。所以,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非常重要。在平时的写话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写话、乐意写话呢?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基于这种理念和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尝试与学生、文本进行对话,但往往是“话”对不起来,学生对内容感悟不够,体会肤浅,使课堂中的对话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那么如何才能使对话不流于形式,不浮在表面呢?  相似文献   

7.
与其他普通高校的学生不同的是,高职学生侧重于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在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自发地写作,同时有话可写,把话写好,切实有效地提高高职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快乐学习作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尺度。就目前小学生而言,有部分学生希望自己写好作文,获得老师的赞许,同学的羡慕。然而,有部分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每每提到作文,愁眉不展,握着的笔似乎有千斤重。有的即使写了也是语言枯燥,内容贫乏。就那么干干巴巴的几句话,敷衍了事,甚至有的习作文不对题,这样导致学生怕写作文,失去兴趣,为了去除学生习作的畏惧心理,培养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写作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9.
低年级学生学习写话,是他们写作的起始之步,也为三年级开始的写作打下了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将写话列入一二年级的教学内容,指出:“在低年级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怎样才能使学生对写话产生兴趣,学好写话,并为下一学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了,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衡量语文教学综合素质的重要尺度。然而,写文章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件最为头疼的事,每当上作文课时,很多学生困惑不解,抓耳挠腮,唉声叹气,难以下笔,即使搜肠刮肚,七拼八凑,勉强写出来,或是言之无物,文不对题;或是话不由衷,没有真情实感;或是语言乏味,平淡无奇。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训练表达,提高写作能力呢?  相似文献   

12.
王小平 《海峡科学》2009,(9):88-89,97
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语言、智力、思维逐步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低年级开展语文阅读课上的读写训练,对初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从以下几方面对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培养进行探讨:读说先行;想象引导;培养兴趣;基本写话技巧等,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含着两层意思:一是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间的对话过程;二是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基于这种理念和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尝试与学生、文本进行对话,但往往是“话”对不起来,学生对内容感悟不够,体会肤浅,使课堂中的对话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那么如何才能使对话不流于形式,不浮在表面呢?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学习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此,加强作文训练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我认为,教师只有充分了解班内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那怎样才能灵活多样,因材施教呢?下面浅谈一下我对作文“导、说、写、改、评”五步课堂训练法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本身应该是充满活力的,它生动、形象、有趣、直接面对活生生的人生与社会,按说学生不应该对语文厌烦,但事实上,语文可能是最令学生反感的一个学科,厌学情绪普遍严重存在,真正热爱语文的学生并不多,语文课得不到很多学生的欢迎。面对如此不尽人意的现状,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悲哀,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重新焕发生命活力,使学生重新爱上我们的语文课堂呢?  相似文献   

16.
李惠芳 《榆林科技》2007,(5):71-71,77
我在十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摸索一条评价学生习作及作业的好方法——分类逐层评价,使学生乐写。  相似文献   

17.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是新课标对学生语文素养之写作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可是有许多学生读完了高中,乃至大学毕业,接受了十几年的语文教育,写起文章来仍然文不从字不顺。究其原因,答日:作文难,怕作文,从小就被写作文、写日记吓着了。  相似文献   

18.
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何“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且能“表达真情实感”呢?本人进行了体验作文的实践与尝试。  相似文献   

19.
综合性学习提示我们:应该把语文教育延伸到学生生活与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使学生在各种环境中受到语文教育,同时又让学校的语文教育在各种环境中发挥作用。那么,如何确定与选择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呢?  相似文献   

20.
语文意识培养分为课内和课外两个渠道,将意识分为听、说、读、写四方面,重点强调生活中语文意识的培养,使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真正形成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