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芘为荧光探针、二苯甲酮为猝灭剂、芘的饱和水溶液为溶剂,用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定聚氧乙烯(23)十二烷基醚(Brij35)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_(cm))和胶束集聚数(N).固定复配比,实验测定各表面活性剂不同温度时的临界胶束浓度.25℃时,复配比分别为1/10、1/20和1/40的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1.005、1.316和1.567 mmol/L.当二苯甲酮的浓度在0.2~0.4 mmol/L范围时,测定不同n(Brij35)/n(SDS)比值下的胶束聚集数N.复配表面活性剂浓度为c_(cm)的2~10倍时,N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而增大;用外推法分别得到n(Brij35)/n(SDS)为1/10、1/40时的临界胶束聚集数Nm分别为7.38、11.95(25℃)和10.29、19.01(35℃).  相似文献   

2.
以芘(Py)为荧光探针,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为猝灭剂,芘的饱和水溶液为溶剂配制的新型二聚季铵盐表面活性剂溶液,根据芘的荧光强度比(I373/I383)随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用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定了该二聚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胶束聚集数(N).结果表明,在25 ℃时该二聚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cmc为0.711 mmol·L-1,与用表面张力法测定的结果基本一致.在猝灭剂氯化十六烷基吡啶浓度为0.16~0.24 mmol·L-1(25 ℃),表面活性剂溶液浓度是其临界胶束浓  相似文献   

3.
以芘(Py)为荧光探针,二甲苯酮(DPK)为猝灭剂,芘的饱和水溶液为溶剂配制长链咪唑离子液体溶液,用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定了该系列长链离子液体胶束聚集数(Nagg).结果表明,胶束聚集数随离子液体浓度的升高而升高,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根据胶束聚集数与浓度的实验曲线得到临界胶束聚集数N0.  相似文献   

4.
在20~25℃范围内,以芘为探针,二甲苯酮为猝灭剂用荧光光度法测定了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3-丙二胺N,N,-二烷基-2-羟丙基-N,N,N′,N′-四甲基二胺二氯化物(简写为GCnNCl2, n=12,14,16)的胶束聚集数N.结果表明: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胶束聚集数具有浓度依赖性,Nagg随浓度增大而线性增大.探针分子所处环境的微极性随浓度增大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5.
在298.2 K下,用吊环法测定了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水溶液的表面张力,结果表明,随着该类表面活性剂的疏水基链长从12增加到18个碳原子,其临界胶束浓度(CMC)从9.1 mmol/L降低至0.053 mmol/L;其在溶液表面的饱和吸附量(Γmax)减小,吸附效率(pC20)增大。还用电导率法研究了该类表面活性剂在不同温度下的CMC及胶束化热力学函数,在298.2~318.2 K,CMC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胶束形成的自由能△G0m均为负值,表明该表面活性剂溶液胶束化过程是自发的;胶束形成的主要驱动力是熵。  相似文献   

6.
成功合成了一种以苯丙氨酸为极性头基的新的Bola型表面活性剂——1,12-二苯丙氨酸十二烷(DADPhe),并依次用表面张力法、电导率法和芘荧光探针法测定了1,12-二苯丙氨酸十二烷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测定结果分别为0.04 mmol·L-1、0.03 mmol·L-1和0.029 8mmol·L-1。实验结果表明,此3种方法的测定值略有不同,其中电导率法和芘荧光探针法的数值相近,而表面张力法所得数值与其他2种方法有微小差异,推测与环境因素有关。进一步分析比较3种实验结果的差异性发现,芘荧光探针法测定的结果更为准确适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乙酰靛玉红为探针采用荧光光谱法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简称SDS)的梯度浓度下的荧光强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当SDS浓度为8.20 mmol·L-1时,乙酰靛玉红发射峰位置592 nm处的荧光强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此突变点对应的SDS浓度值与其临界胶束浓度文献值一致,表明将乙酰靛玉红作为荧光探针测定SDS的CMC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正>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和油溶液均存在临界胶束浓度(CMC),只有当溶液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大于CMC后,单体表面活性剂分子才能聚集为胶束.有多种方法测定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和油溶液的CMC,观察溶液的密度随表面活性剂浓度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两种具有不同长度烷基链花菁的近红外探针在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曲通X-100溶液中的荧光行为.短链探针(图1,探针I)在水中及含有低浓度(<CMC)的曲通X 100溶液中其荧光是完全猝灭的,但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达到CMC时,荧光迅速回升并达到最大值.长链探针(图1,探针Ⅱ)表现出类似但更加剧烈的荧光回升,该实验现象为胶束形成过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指示,也为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测量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方法.本文对两种探针在其他表面活性剂中的荧光行为也作了调查.  相似文献   

10.
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了Gemini表面活性剂溶液形成胶束的情况。考察了链长、分子间相互作用能、联接基团对表面活性剂的聚集能力、聚集形态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尾链越长,所对应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越小、和尾链的对称性无关、不同分子间的交换能通过对有效交换能的影响来改变溶液的CMC值。Gemini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中自聚集生长成胶束,胶束的聚集数和分子本身的特性相关。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近红外疏水花菁染料I在几种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荧光行为. 花菁I在水中及含有低浓度(小于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曲通X-100溶液中表现出很弱的荧光,但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达到CMC时,荧光显著红移并迅速增强到最大.这种荧光突变为曲通X-100的胶束形成提供了直观的指示,可据此建立一种测定其CMC的简单荧光方法.该法还适用于Brij-35的CMC测定,所测的CMC值与文献报道的结果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2.
以二苯乙烷和长碳链脂肪酰氯为原料合成出Gemini磺酸表面活性剂,通过核磁氢谱和红外光谱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测定了其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得出其表面张力曲线,进而算出其他相关参数.3种Gemini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值随烷基疏水碳链的增长而降低.与线性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相比,Gemini表面活性剂G12-2-12的C20值降低94.4%,CMC值降低91.3%.G12-2-12的饱和吸附面积(Amin)比对应单基表面活性剂的2倍降低27%,且Gemini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排列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13.
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子表面活性剂是由间隔基团通过化学键联接两个疏水基团和两个亲水基团的离子头基构成的一类新型表面活性剂。与传统的单基表面活性剂相比,双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降低水溶液表面张力或者水油之间界面张力的性能更强、更好的水溶性等优点。国内外有许多关于阴离子和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和性能的报道,但关于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还较少。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醇醚、酚醚型,另一类是糖类衍生物。本文分别从联接基团加入法、极性头基加入法、疏水链基加入法等合成方法的角度,对不同类型的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路线及性能进行了概述。其中,联接基团加入法是在两个现成的两亲分子之间插入一个联接基团,将这两个两亲分子联接起来。极性头基加入法则是联接基团先连接两条疏水链,再把两个极性头基加上去,一般是环氧乙烷或者是环氧丙烷加入的方法。疏水链基加入法所采用的原料化合物中含有联接基,并且已经和两个极性基团联接在一起,只是缺了两条碳氢疏水链。最后,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以期对新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工业化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14.
考察正丙醇对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2-二亚甲基-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C12-2-C12.2Br)的临界胶束浓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临界胶束浓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出现最低点.在实验数据基础上,通过热力学模型,计算得到表面活性剂胶束化过程的Gibbs自由能、熵和焓,表明胶束形成是一个自发进行的过程,其Gibbs自由能同时受到温度、熵和焓的影响.在低温时,Gibbs自由能主要受熵的驱动;而在较高温度时,Gibbs自由能主要受焓的驱动.  相似文献   

15.
采用3-二甲氨基丙胺和间苯二甲酰氯为原料,合成二(3-二甲氨基丙基)间苯二甲酰胺,再分别与溴代正十二烷、溴代正十四烷和溴代正十六烷反应制得3种含酰胺键的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12-N-C12、C14-N-C14、C16-N-C16).采用IR、1 H-NMR、元素分析表征了其结构.测定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分别为5.96×10-4、1.03×10-4、6.25×10-5 mol·L-1;表面张力(γCMC)分别为40.83、38.76、38.08 mN·m-1;Krafft点分别为0、0、12℃,并研究了其乳化性、泡沫性质.  相似文献   

16.
以葡萄糖和烷基胺(正辛胺、十二胺、十六胺)为原料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链长的糖基双子表面活性剂,以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了产物的结构.采用悬滴法和改进的Ross-Miles法对产物的表面张力、起泡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糖基双子表面活性剂可以将表面张力降低到33.038.6 mN/m,其临界胶束浓度在0.0738.6 mN/m,其临界胶束浓度在0.070.45 mmol/L范围内;同时,产物(A)和(B)具有良好的起泡性和稳泡性.这说明具有独特二聚结构的糖基双子表面活性剂有着更高的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和效率,表现出比传统线性表面活性剂优越的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17.
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emini表面活性剂是类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亲水亲油基团的新型表面活性剂.介绍了Gemini表面活性剂独特的胶束结构和界面吸附状态,讨论了几种类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及产品性能,同时指出开发此类表面活性剂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用表面张力、电导和法荧光光度法测定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对壬基酚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NPTAX,X=Cl,Br,I)的胶束化行为.根据实验数据及相应的公式确定出临界胶束浓度(cmc)、胶束聚集Gibbs自由能(ΔGm),临界胶束浓度时的胶束解离度(α0)和胶束聚集数.考察了温度、浓度和反离子对这些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