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7世纪特别是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是法国古典主义文化的全盛时期。伏尔泰把这一时期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接近尽善尽美之境的时代。”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一大批“千古感人的作品”,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试图着重论述古典主义文化与法国封建专制统治的关系,以加深我们对这一文化形态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第一,莎士比亚,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剧作家和诗人。他的签名最珍贵,价值200万美元,为世界第一值钱签名。第二,贞德,15世纪初叶百年战争后期法国民族女英雄。被称为“世纪圣女”,她的签名价值为150万美元。  相似文献   

3.
德国歌唱剧这种歌剧体裁确立于18世纪前古典主义时期,是以英国民谣剧或喜歌剧为典型的一种有说、有白的音乐剧。从它的涵义和特点、发展简史、对后世影响三个方面出发,对德国歌唱剧进行剖析和探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德国歌唱剧。  相似文献   

4.
十四世紀中叶,法国开始使用法郎。在英法百年战爭(1337—1453年)时期,法王“好王”让被英国俘虏,为了贖取国王,法国在1360年鑄造作为赎金用的金法郎(見图)。它的正面是一个騎在馬上穿甲戴冑的武士。武士一詞当时称为“法郎”(frane),即自由的意思。其后法国币制几翘变迁,有银法郎、抵法郎等,但都沿用法郎的名称。目前法国使用的法郎是1960年1月1日通行的新法郧:一新法郎等于一百旧法郎。从1963年1月起,就不再称为新  相似文献   

5.
英国伦敦的唐宁街10号成为英国首相官邸,已有260多年了。原来唐宁街是以17世纪中叶乔治·唐宁男爵的名字命名的。此人在英王查理二世统治时期非常活跃,5次被选为下院议员,当过牧师、将军、外交官和掌管财政的高官。1660年,他37岁时被封为男爵。  相似文献   

6.
18世纪法国,是近代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唯物主义取得丰硕成果的光辉时代。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虽然与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同属于马克思主义以前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种历史形态,即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但它具有自己的一些新的特点。法国唯物主义者与当时法国社会生活密切结合,在同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在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所达到的思想成就的基础上,建立了与战斗的无神论相结合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从而把唯  相似文献   

7.
《科技智囊》2004,(9):77-80
咨询作为独立行业的兴起始于19世纪初的英国。当时为了满足大规模建设的需要,一批土木工程师开办了一些个体土木建筑事务所,专门为各类工程建设提供技术咨询。后来,为了加强行业管理,成立了“英国土木工程师协会”这一最早的民间咨询组织,为咨询业向更高的组织形式发展奠  相似文献   

8.
文艺真实性是现实主义文艺创作的重要问题。本文按照历史发展的线索,对西方现实主义文艺真实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比较分析。首先对古希腊时代的“摹仿说”中体现的文艺真实观进行了分析;其次对文艺复兴时期的“镜子说”所包含的文艺真实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三,分析了古典主义时期布瓦洛的唯心主义的文艺真实观;其四,重点剖析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真实观。  相似文献   

9.
文艺真实性是现实主义文艺创作的重要问题。本文按照历史发展的线索,对西方现实主义文艺真实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比较分析。首先对古希腊时代的“摹仿说”中体现的文艺真实观进行了分析;其次对文艺复兴时期的“镜子说”所包含的文艺真实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三,分析了古典主义时期布瓦洛的唯心主义的文艺真实观;其四,重点剖析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真实观。  相似文献   

10.
一个外来语“知识产权”这个术语,最早在17世纪中叶出现在西方活字印刷术的诞生地德国。在当时,它主要指文化领域中作者的创作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亦即我们称为“版权”或“著作权”的这种无形产权(现在仍有个别国家如西班牙、菲律宾等沿用“知识产权”仅表示版权)。17世纪,法国曾一度使用“工业产权”这一术语,它指的是除版权之外的智力成果专有权与商业标记专有权。在后来的发展中,尤其在60年代之后,“知识产权”逐渐被绝大多数国家及所有世界性国际条约、国际组织采用,它包涵智力创作成果及商业标记的专有权。“知识产权”是个“外来语”,即德文中的 GestigesEgentum.英文中的 Intellectual Property。把这个外  相似文献   

11.
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实际上是欧洲列强之间的“第一次世界性的战争”。交战双方的核心国——英国和法国,为争夺海上和殖民霸权在各大海洋上展开了一场大厮杀。现简述如下。在海上和殖民地,英法处处对垒马克思指出:自新航路开辟后,“跟踪而来的是欧洲各国以地球为战场而进行的商业战争。”在西欧列强争夺海上和商业霸权的斗争中,英国先后打败了拥有“无敌舰队”的西班牙和“海上马车”荷兰。18世纪,法国成了同英国争霸的“主要的海上和商业强国”。争夺海上霸权同争夺殖民霸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时,英国和法国占有的殖民地,大多  相似文献   

12.
编辑部: 贵刊1982年第17期刊登了一篇题为《法国绘画史的瑰丽篇章》的文章,对于帮助读者了解法国美术史演变是有益的。但该文在谈到法国十七世纪的巴罗克和洛可可艺术时写道:“尼古拉·普桑是这一时期法国巴罗克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法国古典主义绘画的奠基人。”本人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3.
毕加索是我喜爱的画家之一,在学生时代,我就看过不少他的作品。前不久我作为中国美术考察组的成员曾到法国访问,在那里我们参观了藏有毕加索原作的蓬皮杜文化中心现代美术馆、巴黎现代美术馆、昂蒂布市的毕加索博物馆,其时的心情和在北京看毕加索绘画原作展览一样兴奋激动。把我在法国看毕加索画的感受记述下来,奉献给读者,也算是对这位大师的原作第一次来中国有所表示吧。毕加索早期被称为“蓝色时期”和“玫瑰红时期”(以这两种颜色为基调作画),这一时期的油画,法国收藏很少,许多杰作在20世纪初被俄国商人舒金收购,现藏在苏联莫斯科普希金美术馆和列宁格勒冬宫博物馆。但是毕加索这个时期的版画,法国收藏很多,这是他生活不安定时期的创作,它们反映了画家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1901—1903年  相似文献   

14.
<正>科技政策(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STP)研究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国家以政策方式管理社会科学技术。19世纪初,受法国影响,英国、德国实施推进科学技术教育机构独立化的政策,至20世纪,世界各国逐渐推行科学技术制度化,奠定  相似文献   

15.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这部社会风情画式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了广大读者,时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本文针对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与金钱主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可谓欧盟的“问题年”。“欧盟宪法条约”遭否决,主要大国也深受各种矛盾的困扰(英国遭遇恐怖袭击、德国组阁艰难、法国持续骚乱)。记得有一部电影叫《巴黎在燃烧》,而前不久人们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恰恰是,“巴黎郊外还在烧吗?”欧盟怎么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欧盟进入了一个发展艰难的时期。笔者将其称为欧盟的“后扩大时期”。具体来讲,“后扩大时期”有三层含义:欧洲一体化建设的“反思期”、东扩后的“消化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调整期”。关于战后以来的欧洲一体化发展,“新功能主义”认为,自有了“煤钢共同体”,一体化就已…  相似文献   

17.
父爱导致的两幕悲剧——李尔王与高老头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尔王》是英国人文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莎士比亚创作的著名悲剧之一,作於17世纪初期,它充分暴露了“个人自身、家庭、国家甚至宇宙内部蔓延着的紊乱,解释了世界、国家、家庭以及人们的灵魂这个小天地存在的危机。”《高老头》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代表巴尔扎克创作的《人间喜剧》的代表作。虽然,《李尔王》和《高老头》这两部作品创作时间相距两个多世纪,空间距英法两个不同的国度,在表现主题和运用艺术手法上也各不相同,却塑造了两个极其相似的人物  相似文献   

18.
高乃依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人,被称为法国的"悲剧之父",他在自己的戏剧作品中突破了古典主义奉行的创作原则"三一律"的束缚,对戏剧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以高乃依代表作《熙德》为例,分析了高乃依戏剧创作中对情节统一、时间统一以及场景统一这三个原则的突破,从而指出高乃依在戏剧创作中,自觉地遵守严格的规范,但同时又力求超越,在吸收前人创作思想的基础上自己又有所创新,对"三一律"原则呈现出既服从又超越的矛盾态度。  相似文献   

19.
德、法用信息技术改造老工业基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法、德成功转型典型地区 1、法国洛林地区传统产业成功转型 洛林地区是法国的一个经济大区,曾经是法国工业的先驱。采矿业、冶金业和纺织业成为该地区的三大支柱。20世纪下半叶,随着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及法国国内市场对外开放的深入,这个地区的传统产业面临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挑战。一是煤矿采掘业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黄金”开采时期后,由于资源的枯竭和能源革命的兴起,  相似文献   

20.
源于《圣经》的英语成语、谚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根据《圣经·新约全书》中的故事,公元一世纪初,犹太人耶稣创立了基督教。在他被犹太当局拘送罗马被总督钉死在十字架上之后,他的门徒离开巴勒斯坦,四处传教。公元四世纪,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把基督教定为国教,从此基督教在欧洲各地传播。1534年,英王亨利八世与罗马教会脱离关系,建立了英国国教会,自封为英国国教会的领袖。在英王詹姆士一世统治时期(1660—1685),新教徒迫害基督教徒,为了逃避宗教迫害,英国的基督徒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