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缅怀张龙翔先生朱圣庚(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会,北京,1008711996年10月24日,著名的生物化学家和教育家、北京大学前校长、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办人之一、我的老师、我们敬爱的张龙翔先生阖然与世长辞。他为我...  相似文献   

2.
2004年,我的导师张树义教授与英国蝙蝠专家琼斯(Gareth Jones)教授一起,获得了英国达尔文基金(Darwin Initiative)的资助,在北京成立了达尔文蝙蝠研究与保护中心。中心的成立,使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开展对蝙蝠的观察和研究工作。如今,我们去位于北京房山区的蝙蝠研究基地可谓轻车熟路了,从中关村出发到达霞云岭乡或十渡王老铺,然后再爬山,直至寻找到蝙蝠栖身的洞口不用花费很长时间。2007年,我们蝙蝠交叉科学与保护医学研究组在这一带开展工作将步入第十个年头,组内每一个人都恩泽于房山的这几个山洞,因为在这里我们结识了鲜为人知的蝙蝠。  相似文献   

3.
周年赞歌     
我在《少儿科技》的百花园里怀上了理想我梦想身上纹有智慧的字样跋涉和求索让我蜕变成一条刻有《少儿科技》的游鱼遨游在碧海连天的科幻大洋我在《少儿科技》的百花园里茁壮成长我思想里装上奥秘的眼睛将光明指向成功的灯塔《少儿科技》即是那闪烁的光芒我们创办了《少儿科技》,期待春天的发芽夏日的蔽荫,秋天的收获,冬日的蕴藏《少儿科技》与您携手共迎———明天的精神太阳。科技是21世纪的一座知识金矿少年儿童朋友们———列队。快列队。我们一起去开发。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写、编、读,齐上阵,把《少儿科技》办成一份精美大…  相似文献   

4.
到今年六月十一日,日本著名人士、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中岛位藏先生同我们永别整整一年了。中岛先生同我相识和交往已有二十多年。我们虽是两个国家的人,但见面聊起来却没有这种感觉。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是一九五六年七月五日,那时我随梅兰芳京剧团访问日本,代表团游览名胜箱根山时,中岛先生专程来找我。那年三月,日本文化界朋友创建了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前首相片山哲先生任会长,中岛先生任理事长。中岛先生特来商讨协会成立后如何开展中日文化交流活动,要我把日方设想带回北京。从那以后,随着工作关系日益密切.我们之间的友谊也就越来越深厚了。中岛先生经常来中国访问。文化大革命以前,他在中国文艺界的老朋友有夏衍、阳翰笙、田汉等同志。他每次来北京都要同阳翰老畅谈。他同夏老有共同爱好——集邮。他是日本集邮协会会长,每  相似文献   

5.
张秀成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5,22(1):27-27,30,40
我的老师郑临川先生逝世一周年的纪念日很快就要到了。郑先生是当代学者、诗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受闻一多、朱自清先生影响较多。先生生前是西华师范大学(原南充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而我却只是一名本科生,但我是以本科生进入先生家庭的为数极少的学生中的一员。这常常使我感到非常的荣幸。  相似文献   

6.
手捧龚秀甫①先生即将付梓的《灞柳诗集》②,一口气读完,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想说几句话。先生秀甫翁系西安市灞桥区灞桥镇人,是我四十年前的老师。在我上初中前,就知道西安市第六十五中学有个龚秀甫先生。六十五中学于1958年建立在陈家村头,西韩公路侧畔。我是陈家村人,距学校仅一步之遥,还没有上中学我就经常结伴,趁传达室门卫不注意,溜到学校操场上玩,有时还爬墙到学校里玩,时常听人说到龚秀甫先生的大名。真正认识龚先生其人是因为“文革”伊始,红卫兵的一片“革命造反”声充满校园,学校领导一律靠边站,各种“革命组织”如雨后春笋,继之“文攻武卫”的杀喊声也从学校闹到社会上。古老的陈家村里没有派系斗争,便成了受迫害老师的避难所。淳厚的村民们知道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教孩子们走正路的,就想方设法地保护老师。只要老师进了陈家村,就没有红卫兵敢进村揪斗某某人。因此,老师们把陈家村誉为“革命根据地”。我家人口少,住房宽敞,有几位老师避难住进我家。于是龚先生经常来我家,与其他几位老师一起或谈论国家大事,或传递“文革”信息。先生当年正值而立,风华正茂,谈吐不凡,我少不更事地侍立一旁,如闻天书,若饮甘泉。我是“文化革命”第三个年头进六十五中读书...  相似文献   

7.
北京冬日的寒风越吹越烈,春节也越来越近,我的心随之更向往温暖的南方。节日总是出行的一个不错的借口。过去的每个春节,通常我都会猫在屋里放上一张CD,躲开外面热闹的烟花。但是我热爱旅行,所以当接到一个浙江的朋友约我去浙江探访他和他的家人的邀请时,我高兴得简直要跳起来了。提起浙江,一般人首先印人脑海的就是杭州以及著名的西湖。  相似文献   

8.
北京之旅     
去年暑假,我参加了少儿科技杂志社举办的“北京之旅”夏令营,有幸游览了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是首都的心脏。汉白玉的金水桥,朱红色的天安门,巍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凝重的革命历史博物馆,肃穆的毛主席纪念堂……它们成了人们心目中首都的象征。特别是广场上那面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每天与太阳一同升起,象征着祖国蒸蒸日上。观看升旗仪式,是每个中国人都很盼望的活动。到北京的第二天,夏令营就安排了这项活动。那天早晨,我们起得特别早,3点30分就起床,4点30分到达天安门广场。但是,其…  相似文献   

9.
2003年,“非典”的发生让我们刻骨铭心。也就是从那时起,有一种野生动物的名字变得家喻户晓,那就是当时人人“谈虎色变”的果子狸。“非典”发生后,我们的导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树义博士获得了国家科技部“野生果子狸等动物携带SARS样冠状病毒的调查及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0.
拼图游乐场     
你要问我,我们小镇上最伟大的人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克瑞格先生!我相信我的同伴们也会这么回答。克瑞格先生是谁?嘘,小点儿声。要是让老爸听见我最崇拜的人不是他,我就糗了。克瑞格先生是个天才的建筑师,在他家的后院,有他用特殊的方法为我们建造的游乐场。比起那些大型的游乐场,我们更愿意到克瑞格先生家后院奇异的小游乐场中玩耍。  相似文献   

11.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他是我喜欢的人,他很棒。我一听到萨哈夫在举行新闻发布会时,我就会从会议中脱身出来或是转过身去看电视。”———布什总统毫不隐讳自己对伊拉克前新闻部长萨哈夫的欣赏。难怪有人说,布什用武力打败了萨达姆,而萨哈夫却用他的口才征服了布什。“伊拉克军队就是俄罗斯军队的翻版,而它的迅速崩溃是我们的将军们所没有预料到的。美国人给我们上了一课。”———俄前国防部长什雷科夫已经从伊军的拙劣表现中认识到俄军组织结构急需改革的迫切性。因为伊拉克军队是按照苏军模式组建的。“我们纪念伊拉克人民的英勇斗争,我们崇敬…  相似文献   

12.
冬日里的北京城里万木萧条,这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气候,干冷、多沙尘。钢筋水泥浇筑的"森林"里,到处是城市人疲于奔命的身影,行道树萧瑟地伸着枯干的枝桠,几只越冬的麻雀还跳跃在树枝间,却也浑身灰黑仿佛落难的灾民。远离了自然,冬日里的城市是如此的嘈杂,让人压抑。大年初八,我  相似文献   

13.
邓爱华 《科技潮》2005,(1):40-40
初次见到张凤兰研究员,作为北京蔬菜研究中心育种部的首席专家,她的内敛和淡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说,她很幸运,198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自己被幸运地分到了北京蔬菜研究中心最好、最大的课题组,在这个团结,融洽的集体里,师从我国著名白菜育种专家徐家炳先生。徐家炳老师做事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使她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4.
穆拉德在10年前与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先生结下了忘年的友情。我与袁世海的忘年交始于1998年。说到与袁老认识的过程,还是通过一个在中央美院穿着工商服的女画家——那媛。认识那媛大概一年后,她在美术馆办画展,她的许多朋友前来捧场,当中就有京剧界重量级人物袁世海袁老,以及中国美术界大腕级人物、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主要设计者韩美林老师。在那媛的介绍下我才有幸认识袁老并与之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从我见袁老的第一面,就觉得他是一位慈祥、善良的老人,他的笑声非常爽朗,一听就知道是个"心底无私天地宽"的人。老人家也非常喜欢和照顾我这个外国"小朋友",对我非常热情、非常好!那次我们刚认识,他就和我贴着脸合影。无论从他的身份地位及性  相似文献   

15.
假日的一个早晨,我拉着爸爸来到了中国科技馆新馆。新馆统共有三层展区,每个展区都有许许多多的展品,令人目不暇给。我们只看完一层,就到了下午时分。参观结束前,一段小插曲让我笑“破”了肚皮,回味无穷———在三楼,我们走到“脑科学展区”。这里的人实在太多了,我们根本争取不到“手触电脑”的科技咨询使用权。面对毫无秩序的人群,只见爸爸突然弯下腰来,朝向身旁一个供参观者丢废物的不锈钢垃圾桶。我惊讶地望着爸爸,他却神秘地向我招招手,示意我赶快过去。我照办后,爸爸凝神静气地向垃圾桶投物口里张望,面露好奇的神色,好…  相似文献   

16.
一起排名     
我们在深圳办了一次高尔夫球赛.群贤毕至。老领导武总帮我邀请来刘鸿儒先生。老人家八十岁了,身体健康,从开杆到颁完最后一个奖,一直在场,让我非常感动。  相似文献   

17.
最好的老师     
惠特森先生是我上6年级时的自然科学课的老师。在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上,他介绍了一种叫“长翼飞猫”的动物,说这种动物夜间活动,适应能力很差,早在冰河时代就全部灭绝了。他一边讲解,一边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头盖骨。我们认认真真地做着笔记。接着,惠特森先生对我们进行了一次小测验。  相似文献   

18.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以下简称“科学史所”)50年所庆是一个令人鼓舞、令人振奋的日子。1978年,我第一次到所里来。那一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当时数学史专业招生单位只有科学史所和内蒙师大。刘钝、王渝生考到所里,师从严敦杰和杜石然两位老师。我和罗见今考到内蒙师大,师从李迪老师。当时我们4个人还是年轻的学生,现在已经两鬓微霜了。30年,有很多变化,但是我们热爱数学史专业没有改变。借此机会,我代表天津师大数学史专业的同仁向科学史所领导、各位先生、图书馆和编辑部的各位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如果说,30年来我们在数学…  相似文献   

19.
夏日北京行     
7月12日星期五晴上午,我随“少儿科技”夏令营到了北京。吃过中饭,老师宣布说到北京的第一站,是参观中国科学技术馆,大家听了兴奋不已,谈笑风生……车到科技馆外,映入大家眼帘的是一座银色  相似文献   

20.
[案例描述] 在平时的教学中或许多的公开课上,经常会有这样一种现象,学生们的手会高高地举起,嘴里还在不停地喊着“我——我——我——”当一个学生被老师叫到之后,老师的注意力(包括听课教师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回答问题的学生身上。看似非常热闹的课堂现象,却隐含着另外一种让人担心的问题。通过我的观察,我注意到就在某些学生被老师喊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他的学生并没有听这位同学的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