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瓜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鞠丰阳  李云平 《科技信息》2010,(34):105-105
南瓜多糖具有良好的降血糖活性,本文对近年来南瓜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用菠萝蛋白酶对南瓜进行酶解,研制生产南瓜粉,实验结果表明: 0.04%菠萝蛋白酶pH 6.35条件下,50℃酶解5 h为最佳酶解条件.并对南瓜粉进行成分分析,其水分、灰分、脂肪、糖类物质、蛋白质、果胶含量分别为8.34%,5.61%,0.41%,58.46%,13.24%,1.82%.另外比较了南瓜粉与灵芝粉和莲子粉中的一些金素元素含量.研究结果为南瓜中有效营养成分的提取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用菠萝蛋白酶对南瓜进行酶解,研制生产南瓜粉,实验结果表明:0.04%菠萝蛋白酶pH6.35条件下,50℃酶解5h为最佳酶解条件.并对南瓜粉进行成分分析,其水分、灰分、脂肪、糖类物质、蛋白质、果胶含量分别为8.34%,5.61%,0.41%,58.46%,13.24%,1.82%.另外比较了南瓜粉与灵芝粉和莲子粉中的一些金素元素含量.研究结果为南瓜中有效营养成分的提取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乙醇、甲醇和蒸馏水作提取剂分别提取南瓜不同部位(瓜皮、瓜肉、瓜瓤)中的抗菌物质,并通过滤纸片法、琼脂孔扩散法测定其抗菌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南瓜的甲醇提取液对枯草芽孢杆菌(G+)和大肠杆菌(G-)的抑菌作用更为明显,且瓜瓤中抗菌物质含量最为丰富;南瓜的甲醇-瓤提取液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0%,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5%;初步鉴定瓜瓤中有良好抗菌活性的成分为脂溶性物质。  相似文献   

5.
微波辅助提取南瓜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水为提取液,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南瓜多糖的微波提取,确定的优化条件为:微波功率360 W,提取时间3 m in,液固比(mL∶g)110∶1,测得样品中南瓜多糖提取量为35.40 m g/g.  相似文献   

6.
南瓜黄色素提取工艺与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试验,对南瓜黄色素提取的条件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以pH值为12、体积分数95%的无水乙醇为浸提剂,按每克丝状南瓜加浸提剂10ml的比例投料,在温度70℃下,浸提时间为5h;同时,实验结果表明:南瓜黄色素是一种稳定性良好的食用天然色素。  相似文献   

7.
何文 《应用科技》1998,(3):25-25
南瓜,又名楼瓜、窝瓜,属胡芦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对环境适应力强,全国各地普遍种植,且产量很高。长期以来,由于对南瓜认识不够,除少量直接食用外,大部分作了饲料。近年来,人们研究发现,南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药用价值也颇大,南瓜产品的开发已日益受到世界发达国家和国内的重视,认为是保健食品。南瓜富含淀粉、脂肪、脂肪酸、葡萄糖、氨基酸。胡萝卜素、抗坏血酸、维生素A、B、E、胡芦巴碱、腺源哈、戊聚糖、果胶、甘露醇、叶红素、可溶性纤维、磷和钛等,营养丰富。科学研究表明,南瓜味甘,性寒,可消炎、止痛、强肝、助肾、…  相似文献   

8.
南瓜果肉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了从南瓜果肉中提取色素的基本方法,并对它的光、热、碱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其性质稳定,且原料来源广泛,提取工简单,着色效果好,是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的理想添加剂。  相似文献   

9.
保健食品新星——南瓜系列产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丽玢 《甘肃科技》2000,16(2):14-15
1前言南瓜(CucurbitaMoschataDuch)又名倭瓜 ,为葫芦科南瓜属植物 ,一年生蔓生藤本。其果肉含瓜氨酸、精氨酸、天门冬素、葫芦巴碱(Trigonelline)、腺嘌呤、胡萝卜素、维生素B、抗坏血酸、脂肪、葡萄糖、蔗糖、戊聚糖及甘露醇等。人体糖代谢由神经内分泌系统控制 ,当内分泌系统出现障碍 ,引起胰岛细胞机能减退 ,至使胰岛素分泌不足 ,造成碳水化合物在体内不能完成代谢作用 ,使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和电解质的代谢失去平衡。南瓜味甜适口 ,性甘温 ,有补中益气的作用 ,它所含的一些成分可以中和食…  相似文献   

10.
为了挖掘十味益脾颗粒中治疗脾虚食滞症的主要药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通过相关文献以及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获取十味益脾颗粒中10味药材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并构建化学成分库,通过多个数据库构建相关靶点库;运用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TTD数据库搜索积食、健脾有关的疾病靶点;通过化学成分-潜在靶点网络筛选关键成分和关键靶点,构建中药-关键成分-关键靶点-疾病网络筛选核心成分和核心靶点;使用SwissADME数据库对核心成分进行分析;采用CB-Dock网站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槲皮素、茯苓酸A、茯苓酸C、β-谷甾醇是十味益脾颗粒中的核心成分,CA2、PTGS1、PTGS2是十味益脾颗粒作用的核心靶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的亲和作用较好。该研究为深入诠释十味益脾颗粒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