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记得一九三四年七月,英国著名的历史家威尔斯访问莫斯科,曾与史丹林谈话一次,引起全世界的注目,那次谈话的内容,早经译成各国文字辗转披露了.现在美联社社长霍华德又于三月一日在克林姆宫与史丹林会见;据霍华德的报告,史丹林谈话的态度,不仅异常谦逊,抑且十分诚挚,既非鲁莽灭裂以一万七千万人的独裁者自居,亦无盛气凌人刚愎自用的军人气概,这种度实出人意料之外.我们看了这几句话,便知道史丹林给与霍华德的印象,跟过去资本主义各国的报纸,把布尔雪维克首领描写得像「怪物」一样,是大有差别的.史丹林对霍华德谈了些什么呢?依照电讯,他们曾谈到远东时局,曾谈到欧洲危机,曾谈到世界革命,曾谈到苏美邦交,曾谈到社会主义基本问题,曾谈到苏联的新宪法.……因为谈话的内容非常广泛,而且说明了苏联的国际政策,所以引起全世界的注目,更在史丹林与威尔斯的谈话之上.莫斯科新闻报指出史丹林的答复为一最重要的政治文献,为一有历史意义的谈话,将获得数千万心灵的响应,而为各地人民的研究资料.莫斯科真理报更指出史丹林答复的坦白,实为布尔雪维克党及苏联政府各种政策的特性,且在每一句  相似文献   

2.
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长期被人们认为是社会主义的典范,而苏共二十大揭露出来的事实,完全是另外一种景象.这就打破了长期以来人们对斯大林的神话,对苏联社会主义的神话.它是人们认识到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并没有终结,共产党人在各自的国家如何搞社会主义还有待自己在实践中进行探索.这无疑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次思想大解放.  相似文献   

3.
作为列宁主义的发源地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几十年内就从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度可以和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分庭抗礼,这无疑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但是,一夕之间苏共垮台,苏联解体了。这种也许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强大国家自我解体的现象,非常值得人们去探讨。苏联解体是国际共运史上的大事,苏联解体的内在原因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可吸取的教训,很值得深入研究。在经济全球化和两大阵营冷战的背景下,美国对苏联进行战略遏制、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通过经济、贸易、金融和技术等手段对苏联经济进行战略挤压、围堵、控制、诱导等政策,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而苏联又不能有效破解和突破资本主义的封锁,进而加剧苏联国内经济困难并引发一系列问题,是苏联解体的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4.
作为列宁主义的发源地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几十年内就从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度可以和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分庭抗礼,这无疑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但是,一夕之间苏共垮台,苏联解体了。这种也许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强大国家自我解体的现象,非常值得人们去探讨。苏联解体是国际共运史上的大事,苏联解体的内在原因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可吸取的教训,很值得深入研究。在经济全球化和两大阵营冷战的背景下,美国对苏联进行战略遏制、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通过经济、贸易、金融和技术等手段对苏联经济进行战略挤压、围堵、控制、诱导等政策,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而苏联又不能有效破解和突破资本主义的封锁,进而加剧苏联国内经济困难并引发一系列问题,是苏联解体的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5.
1956年2月,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进行了彻底的揭露和批判.这次大会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促使了社会主义国家进入摆脱苏联模式,进行独立自主地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阶段.中国以苏联为鉴,在"八大"上提出了加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系列主张.  相似文献   

6.
苏联部和会议主席布尔加宁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员赫鲁晓夫,在11月18日到达印度作友好访问。苏联国家领袖在印度受到了空前的热情款待。人所共知,苏联和印度早就建立了融洽和友好的关系。在这两个国家之间,从来没有发生过敌对和争执。俄国人民在十月革命中取得了胜利、推翻了沙皇制度之后,苏、印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因为社会主义的苏联,从它立国的第一天起,就对各殖  相似文献   

7.
常州读者高敏来信问,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至今已65周年了。可是,为什么今年又是苏联成立的60周年?答:1917年11月7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了。但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的成立  相似文献   

8.
半月述评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於2月14日至25日举行。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共1436人。有55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团以来宾身分列席了会议。大会自14日起,听取并讨论了赫鲁晓夫所作的苏共中央委员会的报告。赫鲁晓夫在他的报告中的论述国际形势的部分,就社会主义世界体系的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经济发展的两种不同结果,论述了社会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同时,分析了帝  相似文献   

9.
苏联模式由于其产生时的历史背景和后期改革措施不力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弊端,并最终在历经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走向了失败。但人们不能简单地将苏联模式中一些具体形式上的弊端夸大为苏联模式本质上的弊端,更不能将这些弊端直接作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更不应因此而否认苏联模式对苏联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曾经作出的伟大贡献。而是应在分析苏联模式弊端的基础上,结合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现状对避免其弊端的可能性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失误是导致苏联解体不可忽视的重要社会根源,主要表现在:强大国家机器对社会力量和民众利益的压制,导致国家与社会之间产生严重的结构性矛盾;扭曲的社会阶层结构与僵化的社会流动体制,限制社会发展的动力与活力;社会主义信仰缺失和社会认同危机,导致人们对苏联共产党和苏联社会主义产生严重的信任和认同危机。苏联解体的社会建设根源是世界社会主义应铭记和吸取的重要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1.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的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吸纳近代民主主义的合理内核,可以对中国近代社会主义思想进行合理阐释.这对我们在新时代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四个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二战中,苏联主要的战略目标是与盟国合作打败法西斯集团,并利用战胜之势为苏联的安全构筑势力范围,但势力范围的确定只是苏联的一个低层次的目标,它的深层考虑是通过苏联控制的势力范围,建立与资本主义对立的社会主义体系,从而确保苏联的国家安全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安全.苏联目标与美国目标本质上的对立,使战后美苏不可能有真诚的合作,因而战后美苏冷战也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3.
前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超级大国,其在20世纪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对前苏联剧变原因的认识,既不能托词于历史问题的遗留,更不能把它看成社会主义改革的结果,必须充分认识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变“改革”为“改向”在苏联剧变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在苏联解体与社会制度更迭的历史进程中,与苏联普通民众相比,“政治精英”们的政治取向起着更为决定性的作用。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兴衰的历史进程,对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建设、民族政策完善等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鉴戒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二战中,苏联主要的战略目标是与盟国合作打败法西斯集团,并利用战胜之势为苏联的安全构筑势力范围,但势力范围的确定只是苏联的一个低层次的目标,它的深层考虑是通过苏联控制的势力范围,建立与资本主义对立的社会主义体系,从而确保苏联的国家安全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安全.苏联目标与美国目标本质上的对立,使战后美苏不可能有真诚的合作,因而战后美苏冷战也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5.
罗隆基参与组建国家社会党既与其个人思想和经历有关,也离不开当时的社会背景。大江的国家主义、英美自由主义、费边社会主义是他接受国家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中日民族矛盾加剧、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苏联计划经济取得惊人成绩是他参与组建国家社会党的现实动因。  相似文献   

16.
1991年9月2日莫斯科时间14时,塔斯社宣布将成为俄罗斯新的国家存在的起点。从此,苏联和东欧八国全部走上了向资本主义全面演变的道路。面对严峻的世界形势,中国向何处去?还要不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能不能获得胜利?中国会不会象苏联和东欧各国一样被和平演变?相当一部分人提出了如此疑问。笔者对此的回答是十分肯定的:社会主义必胜!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7.
民生是社会主义信仰的民心工程,是民族团结统一的基石,是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源泉,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虽然,苏联的民生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在综合国力急剧膨胀的背后,掩藏着严重的民生问题。而正是民生问题的长期积累和集中爆发,摧毁了苏联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动摇了民族团结统一的基石,消蚀了苏共执政合法性的源泉,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国家要善于汲取苏联民生问题的教训,高度重视并积极解决本国的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苏联政权存在的七十几年里,苏联共产党的历届领导人都对其国家政治体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但都未能解决好这一问题,从而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带了严重的后果,本文从苏联政治体制改革这方面入手,对苏联解体与苏联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1957年11月14日至16日在莫斯科召开了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代表团、保加利亚共产党代表团、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代表团、越南劳动党代表团、德国统一社会党代表团、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朝鲜劳动党代表团、蒙古人民革命党代表团、波兰统一工人党代表团、罗马尼亚工人党代表团、苏联共产党代表团、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代表团。会议一致通过了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宣言,全文发表于下。  相似文献   

20.
5月25日开幕的苏联人民代表大会,被认为是苏联历史上(自列宁时代以后)同类会议中开得最为活跃和最为民主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引起了苏联国内外舆论的极大关注。塔斯社评论说,这次会议对苏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阶段性的意义”。民主化与公开性的大检阅这次代表大会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选举最高苏维埃主席主席、第一副主席和选出542名最高苏维埃代表(其中民族院和联盟院各271人),任命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等国家最高领导人,审议和批准国家大政方针等。除此之外,会议更加引人注目的内容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