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跨进21世纪的我国高师体育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高等师范体育教育要转变思想观念,促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高等师范体育教育不仅是在课内、课外给学生以教育,而且是全方位的:教育思想、内容、形式、时空、环境一体化,是融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教育.师范体育教育应把只在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变为学生在校期间都开设体育课,使体育教育全程化,培养学生主动、自觉地去学、去练,以达到素质教育和树立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
以素质教育为主导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阐述素质教育的内涵、高校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以素质教育为主导,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6条对策:以“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延长高校开设体育课程的年限,拓宽大学生健身运动领域;积极开辟“第二课堂”,为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创造条件;注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中等职业学校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体育教育除在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与原则外,重点致力于提高与未来职业有关的运动技能,运动意识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性的特点决定体育课如何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体育教育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桑治刚 《创新科技》2014,(12):115-116
“素质教育,德育为先”。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有效结合起来,使德育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化学生的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5.
万才贵 《南昌高专学报》2004,19(4):105-105,107
大学生在体育课中产生恐惧心理有着六方面的主客观原因。要防止产生和消除学生体育课中的恐惧心理,需采取针对性、综合性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的学习目的意义,产生“直接体育需求”,提高学习自觉性;实施科学的体育课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体育课中产生积极的、愉悦的情感体验;创造优美的体育环境,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热情。  相似文献   

6.
高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问调查法,对高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高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受到普遍重视,但实施过程中存在校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不少高校“应试教育”与“锦标主义”思想较为突出、大部分高校运动场地设施经费严重不足、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提出了转变高校体育教育观念、把健康教育作为高校体育的重要任务、重视培养大学生体育学科能力和优化体育教学内容、选择合理实用的体育课类型和教学组织形式等8项对策。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高校体育教学薄弱的实际情况,提出高校体育教学要适应新世纪要求,在“求知创新”、“健康第一”的思路指导下,使教学目的由过去“增强体质”向“增进学生健康”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改变。探析学校体育教学与学生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思想、内容和方法以及教师素质诸因素,为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思想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开设公共体育课的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国家培养未来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人才.为此,针对现代体育教学的要求及高等师范院校的特点,对公共体育教学进行索性改革及研究,构建了符合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目标和教学规律的公共体育教学综合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9.
面向21世纪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师范教育组成部分的高师体育,要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为先导,在教师素质提高的同时,建立以重视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及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为培养出健康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全面实现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中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对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在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招生方式、课程改革、师资力量、人才成长道路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