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路遥是中国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重要的代表作家。他是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传统的继承者和开拓者。他的小说从现实出发,本着再现生活的创作原则,描写交叉地带的农村人物,并在作品中倾注浓厚的时代意识、富有强烈的现实感,呈现出自己的现实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当代新疆绘画的主流——新疆现实主义绘画的现状描述与问题分析,揭示了反思精神的缺失和对民族风情的概念化认识以及理想主义式的对"典型化"处理手段的曲解是造成新疆现实主义绘画远离中国当下艺术语境并被边缘化的原因之事实。有助于在中国当代绘画的大背景下对新疆当代绘画的现状成因及其前景等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3.
概括《孙子兵法》中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具体内容,深刻分析孙子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实现完美结合的途径:在历史的境界中实现;在科学与艺术有机结合的境界中实现;在哲学的境界中实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屈原作品──屈赋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及这一精神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历史命运,提出“现实主义是文学的上帝,它将创造文学的辉煌”。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是中国历史上"海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但她的小说却不同于一般海派的写作风格,往往在情爱纠缠之中,流露出对现实人生的殷切关怀。不管是早期《传奇》对世纪末小人物苦难庸俗的平凡生活细致入微的描写,还是中后期对政治的谨慎回应,张爱玲的作品中都弥漫着浓厚的现实主义氛围。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对张爱玲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乔昌如 《科技信息》2012,(10):171-172
一八三0年,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写成的文学作品《红与黑》,是他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最成功的实践。它不仅是司汤达文学创作的代表作,还由于它直接取材于社会现实,通过对特定的环境和人物描绘,真实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使之成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从"教育是社会再生产手段"的观点来看,《平凡的世界》对以孙少平为代表的一代年轻人教育经历的书写,不仅展示了改革初期乡村教育中国家层面和学校层面对教育机会分配的影响,也将家庭背景这一重要因素摆到台前。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孙少平形成了"混合型的新人气质"。在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孙少平依然选择相信知识和劳动的价值,以个体能动性对抗历史局限性。这一选择展示了作家路遥的现实主义态度:以浪漫主义突围"现实主义",坚持"艺术的眼光高于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8.
现实主义精神贯穿中国文学创作始终。分析了20世纪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精神的发展轨迹,概括了从五四时期到新时期各个阶段的特点,探讨了底层文学如何继承并发扬了现实主义精神,从而获得其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人间喜剧>是19世纪欧洲文学的一座丰碑,著作者巴尔扎克是19世纪欧洲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在文学史上的最大贡献是丰富和发展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他把文学创作提到社会研究的高度,用小说全面深刻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他以极大的独创性,塑造了一大批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他重视经济细节的真实性,别出心裁地从经济角度反映社会变革和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0.
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在自身的发展历史过程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倾向。一是否定、批判,揭露社会的丑恶,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愤慨之情;二是肯定,歌颂、表现了生活的关,显现出乐观自信的情调。而这两种审美倾向的产生是作家对社会现实的审美理解的不同所造成的,是艺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霍布斯是对现实主义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政治思想家,他的"自然状态论"的逻辑体系为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线条,成为国际无政府状态的重要的类比。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它为现实主义提供了国际无政府状态这一理论假设,主权国家这一主导性的国际政治行为体,以及国家权力这一现实主义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12.
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是法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论题。美国现实主义法学认为公法与私法的划分只是一种幻想,从而否定公法与私法的划分。这种说法值得商榷,美国现实主义法学过于“现实”,而根据一定的标准是能够相对清晰的区别公法与私法的,只是在公法与私法的边缘地带,才会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的一部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作品中大量使用了西方文化符号,将诗意现实主义同主人公的生活意境有机联系在一起,再现了日本都市青年在彷徨和苦闷中尚存的浪漫主义自娱自乐生活精神。在这部后现代主义作品中,东西方诗意现实主义的交汇与碰撞,让读者既体验到了西方文学的浪漫氛围,又看到了东方文化雕刻在青年一代身上的传统印记。  相似文献   

14.
外国人士反映中国抗战的报告文学在艺术上具有新闻性和写实性的特点,体现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是一种融批判、战斗、革命于一体的现实主义文学,在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5.
李霞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0):138-140
尤里.戈留塔是俄罗斯当代著名现实主义画家,他以肖像画创作为主,注重人物内心的刻画。戈留塔通过对西方艺术前辈以及中国艺术传统的研习,特别是通过学习20世纪俄罗斯最著名的现实主义绘画大师梅尔尼科夫、罗马尼亚画家巴巴等卓越艺术家的丰硕成果,形成了独具个人特色的艺术面貌,从而深化了俄罗斯现实主义艺术的内涵并拓宽了其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阎连科代表的底层写作处于现实主义文学普遍意义的困境中。《丁庄梦》凝结着现代化语境中一个知识分子的焦虑,也是阎连科苦难叙事理性化的坚实一步。面对无物之阵,作家只能是矛盾的展现者,而不是问题的解决者。  相似文献   

17.
美国自立国以来,在对外交往活动中就明显地体现出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两种不同的发展倾向。但是两者都是围绕着美国发展的主线天命观与扩张意识而展开的,都是以美国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和最终落脚点,只是在特定时段或某个具体历史事件的处理上比较偏重于一种倾向,另一种倾向则处于隐性或辅助地位。现实主义使得美国在维护和扩张国家利益的实践中走得稳、行得快,偏向于能够切实获取物质性的利益和好处,而理想主义能使美国站得高、看得远,偏向于注重使其不迷失自我,突显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两种外交传统如同是两条腿走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8.
孙科 《科技信息》2010,(21):I0361-I0361
杜甫生活的时代是唐帝国由盛而衰急剧转变的时代,755年的“安史之乱”是这一转变的关键。杜甫经历了所谓“开元盛世”,也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全过程.杜甫的一生和他的时代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9.
九十年代的文坛不约而同出现一批深入反映现实的中篇小说,对经济转型期所特有的尖锐矛盾和重大问题作近距离乃至共时态的反映,淡化改革问题上的浪漫主义和乐观主义,写出改革过程中普通群众的痛苦和艰难.着力表现分享艰难的主题;在人物塑造上独特之处是刻划带有焦点特征的人物形象.这些作品集中显示了现实主义在九十年代的新变化、新风貌.  相似文献   

20.
为了挑战现实主义文本单一结局的传统,福尔斯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设置了多重结局。多重结局既相互补充又互为否定、互为瓦解,暗示了人类生活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同时调动了读者参与意义构建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