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不同类型,不同沟道长的n沟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在不同栅电压下工作时栅氧化层的击穿特性。结果表明,MOSFET栅氧化层的加速击穿起因于沟道大电流,而栅氧化层进行快速热氮化可极大地改善其栅氧化层的击穿特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双栅MOSFET的特性和工作原理,简单介绍了N沟Al双栅MOSFET的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  相似文献   

3.
一种聚酰胺(PI)薄膜电容栅FET微型湿度传感器已经初步研制成功。这是一个n沟道壁强型器件,具有曲折栅结构,沟道长约10μm,宽〉8000μm;栅区绝缘层厚约33000A(SiO2+Si3N4);一个AuPI-Al纵向湿敏电容覆植于绝缘栅上,本文叙述了该PI-HUMFET的结构设计,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对某些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普通长沟道MOSFET的电流模型为基础,推导出RG-MOSFET一级近 下电流模型的解析表达式。并对其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铁电场效应晶体管(FFET)的基本工作原理,给出了其设计方案.采用SOL-GEL法制备了基本的MFS-FET和MFOS-FET,对其电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表明:MFOS结构的FFET具有极化存储特性.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铁电场效应晶体管的基本工作原理,给出了其设计方案。采用SLO-GEL法制备了基本的MFS-FET和MFOS-FET,对其电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表明:MFOS结构的FFET具有极化存储特性。  相似文献   

7.
用一种简单明了的新方法推导了MOSFET热噪声电流功率谱密度的通用计算公式,据此计算得到了光纤通信接收机中MOSFET热噪声电流功率谱密度为SID=4KTagmsat或4KTγgdohm,其中α和γ是由器件衬底掺杂浓度、栅下氧化层民容大小、漏极电压等参数决定的因子。本文证明了对于光接收机中工作在放大状态的MOSFET,取α=2和γ=2/3能较好地符合实际情况,而现有一些光纤通信文献中取α=2/3则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POSFET压电传感器的结构参数与特性。理论分析表明PVDF薄膜的声学灵敏度与膜的厚度和膜的弹性刚性系数成正比。实验结果显示,POSFET传感器的输出峰值随扩展栅面积的增加而增大,随沟道长度的减小而增大。POSFET传感器的灵敏度比之PVDF直接粘贴硅背衬传感结构提高了20dB。  相似文献   

9.
MAGNETICRELAXATIONATEARLYTIMESANDFLUXDIFFUSIONBARRIERV(J,B,T)FORTi-1223DOPEDWITHPbANDBaBYCOMPLEXACSUSCEPTIBILITYMEASUREMENTSD...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深入研究硅费米势和禁带宽度温度特性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宽温区体硅NMOST阈值电压的温度特性及沟道掺杂浓度与栅氧化层厚度对其温芳特性的影响,提出了298-523K宽温区体硅NMOST阈值电压的γ-α因子温度非线性简化模。该模型的模拟结果与高温MOS器件模拟软件THMOS的数值模拟结果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SITH结构的掺杂电阻率、N-基区厚度、沟道尺寸以及终端结构对正向阻断电压的影响,分析了其横向自掺杂、沟道尺寸、外延层以及相关因素对栅-阴极击穿电压的影响,讨论了如何进行正向阻断电压和栅-阴极击穿电压的控制和调节。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流光理论的基本过程,并运用流光理论对混粉电火花加工极间介质击穿的微观过程进行了详细论述.将粉末颗粒视为插入两电极之间的一串联电极,则极间距离以粉末颗粒为界分成两段,两段介质均以流光的形式击穿后,放电通道便由一电极表面经由粉末颗粒到达另一电极表面而形成串联放电.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验现象,研究了放电通道的位形,认为放电过程以单通道放电为主,而正极放电点面积的增大改变了正极表面的热量分布,最终确保了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等离子体通道对岩土体破坏过程具有内动力作用,针对雷电冲击岩土体后的等离子体通道发展进行研究,从电击穿的角度构建岩土体击穿通道的随机概率模型,采用拉普拉斯方程计算电场,引入分形理论计算发展概率,得到等离子体通道路径模拟图。采用盒维数法计算分形维数来反映等离子体通道发展情况,分析了土体电阻率、雷电流幅值及内部电压降对分形维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土体电阻率增大,分形维数逐渐减小;随着雷电流幅值增大,分形维数逐渐增大;随着土体内部电压降增大,分形维数逐渐增大,且在土体电阻率越小时,分形维数变化越显著。研究证明,运用二维图像方式直观表现出岩土体内等离子体通道发展,并利用分形几何定量描述岩土体内等离子体通道的发展规律,有助于预测岩土体破坏过程的发展,便于进一步研究岩土体电击穿的物理本质。  相似文献   

14.
转捩中平均流剖面对扰动波演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槽道流的常规转捩直接数值模拟发现,在转捩“breakdown”即将发生时,除个别T-S波以外,流场中较大幅值的波都已经停止增长;在转捩“breakdown”发生前到发生过程中的短时间内,非线性作用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典型未增长起来的波的实际增长率却增加了2个数量级以上.分析表明,平均流剖面稳定性改变使非线性作用的支持相对于衰减率有了明显的优势,于是流场中占大多数的长期受衰减率抑制的未增长起来的波能够急速增长,导致转捩的“breakdown”过程迅速完成.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一种具有部分重叠双栅结构MOSFET器件模型,并将其与类似的分裂双栅结构MOSFET及普通栅结构MOSFET器件进行比较,利用MEDICI软件对该结构进行仿真.通过仿真可知:部分重叠双栅MOSFET器件通过沟道电场的调节,可降低短沟效应和等效栅电容、提高击穿电压,跨导可由栅压调节,阈值电压随沟道缩短而下降的变化率在文中讨论的3种结构中最小.  相似文献   

16.
SF6气体放电通道的分形特征及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探讨SF6气体放电树枝发展机理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对放电通道的发展进行了模拟,并结合分形几何学计算出放电树枝的分形维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放电起始场强对分形维数的影响。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到了与实际放电树枝分形维数相近的放电模拟图形,同时也验证了放电起始场强和放电通道内部场强这两个参数对建立放电模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作为现代电力电子核心器件之一的P沟道VDMOS(vertical double-diffuse,MOS)器件,一直以来由于应用领域狭窄而并未得到足够的研究。以P沟道VDMOS器件为研究对象,为一款击穿电压超过-200V的P沟道VDMOS设计了有源区的元胞结构及复合耐压终端结构,并开发了一套完整的P沟道VDMOS专用非自对准工艺流程。最后通过仿真得到器件的击穿电压超过-200V,阈值电压为-2.78V,完全满足了设计要求,也为下一步流片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某型发动机综合电子调节器虚警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低压压气机导流叶片调节通道虚警后自锁的机理,提出了解决该问题方案,设计和实现了解除自锁的自动控制电路,通过飞机上的安装试用,该电路在空中可以解除由于虚警引起的自锁故障,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20.
为研究介质击穿模型参数的选取对雷电先导放电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以雷云荷电模型和WZ模型为基础,模拟计算了三维先导放电通道在50 m空间分辨率下的分形维数和先导临近对地面电场峰值的增强程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分形维数随着概率指数和电场击穿阈值的增大而减小,但随着通道内电场的增大先减小而后基本趋于稳定,且概率指数对分形维数的影响程度最为剧烈,电场击穿阈值次之,通道内电场的影响相对最弱;地面电场峰值的增强程度随着通道内电场和电场击穿阈值的增大而减小,但随着概率指数的增大先减小而后基本趋于稳定,且通道内电场对地面电场峰值增强程度的影响最为剧烈,概率指数次之,电场击穿阈值的影响相对最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