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颗粒物面源模式做了深入研究,确定了颗粒物粒子面源开始沉降的位置。颗粒物粒子在面源内部不考虑沉降问题,面源源块内颗粒物浓度等于单位面积污染物源强与地面反射系数之积除以地面风速。面源源块外面开始考虑粒子沉降,采用虚点源后置法,参考颗粒物点源的部分反射倾斜烟云模式,全面给出了面源的颗粒物模式。面源边缘浓度采用线性内插方法处理,以免计算结果不连续。面源中心点位置应该在水平x,y方向平移一个微小距离,以消除计算点和面源中心点重合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的BP网络权重分析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BP网络进行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将大气采集样本申的元素含量及其污染源成分谱构成训练样本集,用BP网络进行训练.由训练好的网络的权值分布可以计算出网络各输入节点的权重贡献率.根据输入节点的权重贡献率可以确定与其相联系的污染排放源的重要性,从而实现大气颗粒物的源解析.将BP网络权重分析法与其它源解析法应用于实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BP网络权重分析用于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意义明确,方法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3.
为评估颗粒物对饮水质量安全和实验室用水本底的影响,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及X射线能谱仪对自来水、反渗透水和超纯水中的颗粒物样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来水中的颗粒物主要源于地表红壤,其颗粒数占比高达86.9%.另检出含Cl-Br颗粒、含重金属颗粒、燃烧源颗粒和微生物颗粒.其中,含Cl-Br颗粒数占比为6.3%,它们可能是含氯消毒的副产物,也可能来源于残留的有机氯农药或杀虫剂;含重金属颗粒数占比为5.5%,它们可能主要源于九龙江流域被污染的土壤或矿山开采;燃烧源颗粒主要为燃油源颗粒,颗粒数占比仅为1.0%;微生物颗粒含量极低,颗粒数占比仅为0.3%.对比自来水、反渗透水和超纯水颗粒物的含量和组成可知,纯水机对自来水颗粒物的去除率超过94.6%,但反渗透水和超纯水仍然含有一定量的颗粒物,其含量在量级上与南中国海海盆表层海水的颗粒物含量大体相当.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纯水机在去除颗粒物的同时,还引入有意义量的含Cu颗粒及微生物颗粒.  相似文献   

4.
燃煤过程中可吸入颗粒物污染与我国能源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进行了描述,讨论了颗粒物的生成源及其危害,介绍了各国的颗粒物污染排放标准和远景规划。我国环境中的颗粒物有1/3来源于燃煤过程,所以,利用清洁燃烧技术,开发洁净煤技术,加快发展清洁能源,是我国减少污染、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为源颗粒物排放模型及2001年排放清单估算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颗粒物是影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且细颗粒物对区域和全球环境系统具有重要影响.了解颗粒物的源排放量及排放特征, 对开展颗粒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按经济部门、燃料类型和技术类型对颗粒物排放源进行分类, 建立了一个基于技术的、自下而上的排放模型, 并利用该模型计算出2001年全国主要人为源共向大气排放TSP (总悬浮颗粒物) 2.651×107t, PM10(可吸入颗粒物) 1.712×107t, PM2.5(细颗粒物)1.210×107t.水泥生产、生物质燃料和燃煤源是最主要的PM2.5排放源, 分别占PM2.5排放总量的35%,26%和20%.颗粒物排放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排放量最大的5个省份为山东、河北、江苏、河南和广东.进一步将排放分配到0.5°×0.5°的网格, 从而为区域大气污染模拟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大气细颗粒物源解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国内外用于细颗粒物源解析的受体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详细介绍了化学质量平衡法、主成份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正交矩阵因子分解法等源解析方法的原理、应用实例及其特点,展望了细颗粒物源解析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张雷 《科技信息》2012,(18):457-458
可凝结颗粒物是微细颗粒物,对环境的影响主要缘自其物理形态和化学组成。本文论述了可凝结颗粒物的定义和国内外颗粒物的测定方法,并就可凝结颗粒物的量级和危害进行了初步讨论,提出可凝结颗粒物是被忽略的固定源颗粒状污染物,揭示出中国现存颗粒物采样方法存在的问题,并对此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刘风云  张秀娟 《科技信息》2011,(20):393-394
可凝结颗粒物是微细颗粒物,对环境的影响主要缘自其物理形态和化学组成。本文论述了可凝结颗粒物的定义和国内外颗粒物的测定方法。并就可凝结颗粒物的量级和危害进行了初步讨论,提出可凝结颗粒物是被忽略的固定源颗粒状污染物,揭示出中国现存颗粒物采样方法存在的问题,并对此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污染源颗粒物的监测是环境监测的一项重要工作,颗粒物采样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环境监测能否真实反映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真实状况。因此,本文针对源颗粒物监测数据偏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何玉峰  刘巍 《科技资讯》2006,(27):198-198
利用二重源解析技术分析了临沂市非采暖季节各颗粒物污染源对环境空气可吸入颗粒物的贡献,并据研究结论提出了防治扬尘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经典的颗粒一维运移模型,建立了考虑筛滤效应与吸附效应的双重沉积模式颗粒三维迁移模型.通过拉普拉斯变换和傅里叶变换,导出了一维渗流和三维弥散条件下饱和半无限多孔介质中颗粒迁移通解.根据半无限体表面点源注入情形下的基本解,通过积分方法得到圆形面源注入情形下的解析表达式.通过解的退化及对突破曲线的参数反演验证了解的正确性.分析了圆形面源恒定浓度注入情况下水动力弥散系数、筛滤系数、颗粒吸附系数、释放系数等参数对颗粒迁移过程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水动力弥散效应加速了颗粒物的迁移,使得突破时间变快,峰值浓度变高.筛滤系数和颗粒吸附系数的越大,颗粒释放系数越小,颗粒物在固体基质上的沉积越多,孔隙中颗粒峰值浓度越小.圆形面源恒定浓度注入情况下,在颗粒注入期间,多孔介质中颗粒物浓度随时间增大而增大,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并趋于0.在颗粒停止注入后,多孔介质中颗粒物浓度随时间增大而减小,在深度上存在浓度峰值,浓度峰值所处的深度随时间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对位于长沙市中南大学教室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进行3个月(2007年9~12月)的实时浓度监测与样本采集.颗粒物样本中的化学组分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进行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教室颗粒物进行源解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学教室空气中颗粒物污染十分严重,平均质量浓度高达(176.56±57.63) μg/m3,明显高于我国环境空气中颗粒物质量浓度标准;教室颗粒物中的主要化学组分含量均比室外的高,尤其是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的过渡金属元素更为显著;教室颗粒物的主要来源按贡献量由大至小排列依次为土壤扬尘、煤燃烧、垃圾焚烧、工业排放、交通尾气.源解析结果为控制与降低教室颗粒物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与策略.  相似文献   

13.
某铅锌冶炼厂开放源颗粒物及重金属粒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掌握铅锌冶炼厂开放源重金属粒径分布特征,采用安德森撞击式分级采样器采集铅锌冶炼厂典型工艺段开放源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样品,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粒径颗粒物上Pb、Zn、Fe和Cr的含量并分析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工艺开放源颗粒物中TSP的排放量为459.00~1835.88 g·h-1;重金属元素Pb、Zn、Fe、Cr的排放量分别是19.80~273.61 g·h-1、23.13~156.18 g·h-1、16.54~54.49 g·h-1、2.11~20.17 g·h-1;排放量最大工艺的为原料卸载点;不同工艺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均呈双峰结构,其中除铸铅大气颗粒物峰值都出现在粗粒径范围以外,其他工艺段大气颗粒物在细粒子径段(0.43~0.65μm)和粗粒子径段(4.7~9.0μm)各出现一次峰值。各开放源重金属颗粒粒径频率密度分布图和累计频率分布图符合对数正态分布,铅、锌、铁和铬的几何平均粒径分别为2.60~8.50μm、2.60~7.30μm、3.90~8.50μm和0.55~4.30μm,开放源的重金属主要分布在粗粒子中。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送风量对外源颗粒物室内扩散的影响规律,在7.6 m×5.6 m×4.6 m(长×宽×高)的试验空间内,使用旋流施放装置向送风管道内施放示踪剂、控制送风量和采用立体多时段采样化学分析法,对不同送风条件下外源颗粒物室内扩散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外源有害颗粒物通过通风管路进入室内,送风量对外源颗粒物室内扩散有明显的影响,随送风量增大,室内悬浮颗粒物浓度相对均方差减小,平均浓度、危害面积以及危害体积呈现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的趋势;颗粒物污染事故发生后,为减轻受影响建筑室内的危害程度,及时关闭送风是有效处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武汉地区可吸入小颗粒物的来源,采用CMB(化学质量平衡)模型,选取了城市排放源中的16种元素,对武汉市可吸入小颗粒物(PM2.5)进行来源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可吸入细颗粒物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尘和城市路尘,具有影响范围大等特性.  相似文献   

16.
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技术分析了北京城乡结合区和郊区冬季大气颗粒物中饱和烃组分,检测出C11~C35正构烷烃及18种甾烷和32种萜类化合物,分析了它们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中的分布特征。运用分子地球化学参数对污染源进行的初步示踪研究结果表明,颗粒物粒径越细,正构烷烃越趋向于单峰形分布,碳优势指数越低。这两个地区大气主要受化石燃料残余物的污染,其中郊区还显示出高等植物蜡和微生物源的输入特征,城乡结合区受燃煤的影响更大些。  相似文献   

17.
石家庄市开放源颗粒物化学组成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了石家庄市城市扬尘、道路尘、土壤尘、建筑尘四种开放源的粒径组成和无机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四种开放源颗粒物样品中细颗粒物的累积效应更为明显。各种水溶性离子中,阴离子浓度最高的是SO42-,阳离子浓度较高的是Ca2+;存在二次有机碳污染,SOC是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元素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Ca、Mg、Al、Si、Fe、K等元素含量较高,受人为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18.
由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主持、南开大学协作完成的天津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及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了市科委组织的鉴定,专家认定该成果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9.
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源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源;另一类是人为源。自然源主要包括:岩石土壤风化、森林大火、火山爆发、流星雨、沙尘暴、海盐粒子、植物花粉、真菌孢子、细菌体,以及各种有机物质的自燃过程等。人为源主要包括:汽车尾气排放、摩托车尾气排放、火车机车排放、飞机尾气排放、轮船排放、工业窑炉排放、民用炉灶排放、农用拖拉机排放、工业粉尘、交通道路扬尘、建筑工地扬尘、裸露地面扬尘、烹饪油烟、街头无序烧烤、垃圾焚烧、农田秸秆焚烧、燃放烟花爆竹、寺庙香火和烟民抽烟等。在大气颗粒物中,细颗粒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的燃烧过程。专家们认为细颗粒物是导致北京地区雾霾灾害天气频繁出现的最主要因素。汽车尾气排放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有车族对北京市严重的大气污染和雾霾灾害的形成,负有首要责任。有车族,少开车,或者不开车,是解决目前北京严重的大气污染,阻止雾霾灾害天气频繁出现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20.
晋城市大气颗粒物的电镜分析及来源鉴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和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山西2晋城市大气颗粒物的环境样品的排放源样品进行了形态特性分析和元素测定,在此基础上,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进行了颗粒物来源的污染贡献率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