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旋光法研究β-环糊精与氧氟沙星的包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旋光法对一系列不同摩尔配比的β-环糊精/氧氟沙星的中性水溶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β-环糊精和氧氟沙星可以形成多种包合比的包合物,主要有1∶2、1∶1和2∶1的包合物,包合物的存在形式与溶液中β-环糊精/氧氟沙星的摩尔配比有关,溶液中β-环糊精/氧氟沙星的摩尔配比在1∶1~2.5∶1范围内形成的包合物以1∶1包合物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用包合物增加白藜芦醇的水溶性。【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将包合率作为考察指标,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法,优化白藜芦醇/2-羟丙基-β-环糊精(2-HP-β-CD)包合物的制备条件。【结果】在投料比为1∶2,包合温度为40 ℃,包合时间为50 min,搅拌速率为865 r·min-1,最终测得白藜芦醇/2-HP-β-CD包合物的包合率为78.78%,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表征验证了白藜芦醇/2-HP-β-CD包合物的形成。【结论】经过包合的白藜芦醇在水中溶解度由0.03 g·L-1提高到27.85 g·L-1。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α-山竹黄酮与β-环糊精的包合作用.方法 制备了α-山竹黄酮与β-环糊精的包合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包合物的溶解度和表观稳定常数.利用紫外和红外吸收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测试方法对α-山竹黄酮与β-环糊精的包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热力学实验获得了包合反应的热力学函数△G,△H和△S.结果 α-山竹黄酮与β-环糊精能形成稳定的包合物,包合比为1:2,表观包合稳定常数为7.6×104L2/mol2.结论 加入β-环糊精后,α-山竹黄酮的溶解度和热稳定性都得到明显提高.包合反应主要由焓变控制,驱动力为范德华力.  相似文献   

4.
依折麦布(ezetimibe, EZT)是一种选择性肠道胆固醇抑制剂,然而水溶性差限制了其应用.包合物的制备可以有效提高药物的水溶性,通过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了EZT的羧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通过冷冻干燥法得到最终的粉末状包合物.核磁共振、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粉末衍射等结果证实了包合物的成功制备,相溶解度法表明羧甲基-β-环糊精与EZT结合比为1∶1,二者的结合常数为187 M-1,增溶倍数为412倍.溶出实验结果表明包合物的制备明显提高了药物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5.
甲砜霉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甲砜霉素-羟丙基-β-环糊精(TAP-HP-β-CD)包合物,用X射线衍射法(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红外分光光度法(IR)对包合物进行鉴定,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测定TAP在水中和包合物溶液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甲砜霉素与羟丙基-β-环糊精能形成包合物,且能显著提高其溶解度.  相似文献   

6.
采取饱和溶液法制备了虫草素(COR)与二甲基-β-环糊精(DMβCD)的包合物(COR/DMβCD),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计算了包合物的稳定常数,运用核磁共振(NMR)、红外吸收光谱(IR)、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热分析(TG)等分析手段对COR/DMβCD包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测定了包合物的水溶性,通过模拟人体胃液和肠液环境考察了包合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COR与DMβCD的包合比为1∶1,COR形成包合后,其溶解度从4.3 mg/mL提高到10.5 mg/mL,稳定性也得到提高;核磁共振分析的结果表明,COR从DMβCD的大口端进入并与之形成包合物.采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了包合机制,模拟出的结合能最低的对接构象与核磁共振分析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相研磨和饱和水溶液两种方法将非那西丁与β-环糊精制备成包合物,并确定其最佳包合比例1∶3.固体研磨法比饱和水溶液法更易于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它耗时少--较饱和水溶液法节省4倍以上的时间;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制备.  相似文献   

8.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荆芥挥发油-β-环糊精(β-CD)包合物,利用差热-热重分析(DSC-TG)、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包合物进行表征.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最适宜包合工艺条件,根据相溶解度法测定包合比、表观稳定常数以及包合反应的ΔGθ,ΔHθ,ΔSθ,并用Chem3D软件对β-CD包合胡薄荷酮的包合形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最适宜包合工艺条件为荆芥挥发油与β-CD的比例1∶8(mL∶g),乙醇与水的比例1∶3(mL∶mL),包合温度40℃,搅拌速度4 500 r/min;β-CD包合荆芥挥发油的包合比1∶1;表观稳定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β-CD包合荆芥挥发油反应的ΔGθ,ΔHθ,ΔSθ均为负值,说明β-CD包合荆芥挥发油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此外,模拟的结果表明,β-CD包合胡薄荷酮的理想模型是胡薄荷酮的甲基端从β-CD的小口端进入β-CD内腔.  相似文献   

9.
研究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性质,通过相溶解度法、红外光谱(IR)对其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β-环糊精可增加青蒿素的溶解度;相溶解度法测定青蒿素与β-环糊精的包合常数为77.44 L/mol;IR检测到青蒿素的特征吸收峰,受包合物形成的影响其强度降低、峰形变宽、发生位移或消失等现象,青蒿素与β-环糊精可以形成稳定的包合物.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两种方法(饱和水溶液法和固体研磨法)制备的对乙酰氨基酚与β-环糊精的包合物进行对比实验,利用化学分析法对包合物的性能进行研究。表明,将对乙酰氨基酚与β-环糊精制成包合物后,不仅能提高药物的利用率,而且使其溶解度增大了3.41倍。  相似文献   

11.
采用饱和溶液法制备了脱氢枞胺(4 羟基)水杨醛Schiff碱β 环糊精包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以及紫外光谱对包合物进行鉴定,并对脱氢枞胺(4 羟基)水杨醛Schiff碱及其包合物的抗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脱氢枞胺(4 羟基)水杨醛Schiff碱和环糊精可形成摩尔比为1∶1的包合物; β 环糊精可以将脱氢枞胺(4 羟基)水杨醛Schiff碱在混合溶剂(V(DMSO)∶V(H2O)=1∶1)中的溶解度提高34倍; 在质量浓度为10 μg/mL时,脱氢枞胺(4 羟基)水杨醛Schiff碱及其包合物对卵巢癌细胞株(Hey 1B)的抑制率分别达到5034 %和4165 %。  相似文献   

12.
用固相研磨法合成以β-环糊精(β-CD)为主体分子,水杨醛缩邻硝基苯胺(SN)为客体分子的包合物.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包合物的形成,并用等摩尔系列法和元素分析求得包合比为3∶2的包合物,包合平衡常数Ka=6.28×1015 L4/mol 4.结果表明,包合后的SN分子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加1倍,而且稳定性也增加,达到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目的.比较其他结构相似的水杨醛类化合物的包合数据,β-CD有能力识别同系客体在结构上的细微变化.  相似文献   

13.
用半微量相平衡方法研究了 Gd Cl3 · 3H2 O- 1 8C6- CH3 COCH3 三元体系 ( 2 5℃ )的溶解度 ,测定了各饱和溶液的折光率 .结果表明 :体系中形成两种化学计量的新配合物 :2 Gd Cl3 · 1 8C6·6H2 O·CH3 COCH3 ( )与 Gd Cl3 · 1 8C6· 6H2 O· 0 .5 CH3 COCH3 ( ) ,两者均为固液异成分溶解的配合物 .比较讨论了盐的阴离子、溶剂对形成配合物的影响 .考查了相平衡过程中水的行为 ,不论在液相中还是在固相中 ,n( H2 O) /n( Gd Cl3 )的物质的量比总是 3∶ 1 .依据相图数据 ,制备了固态配合物 ,用化学分析 ,IR,DTG,TG与 DSC研究了固态配合物的组成与性质 .  相似文献   

14.
通过优化β-环糊精-苯佐卡因包合物(β-CD-benzocaine,β-CD-ben)的制备条件,研究其对苯佐卡因水解速度的影响。具体以β-环糊精、苯佐卡因为原料,水溶液搅拌法为制备方法,在不同投料比(苯佐卡因:β-CD分别为1∶0. 5、1∶1、1∶2和1∶3)、搅拌时间(3 h、5 h和8 h)、包合温度(40℃、55℃和80℃)、干燥后产物洗涤剂(甲醇、乙醇和异丙醇)的条件下,优化包合物的最佳制备条件,即投料比,苯佐卡因∶β-CD=1∶1,搅拌时间5 h,包合温度55℃,干燥后产物洗涤剂选择异丙醇。通过形态表观、电镜分析及X-射线衍射分析对包合物进行表征,并考察5×10﹣6g/mL的苯佐卡因溶液和β-CD-ben包合物溶液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速度。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下制备的β-CD-ben包合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苯佐卡因的水解程度。该研究结果对β-CD-ben包合物制备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补充,为增加不稳定药物稳定性提供了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5.
十八胺/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主体,十八胺(ODA)为客体,采用研磨法制备了具有超分子结构的ODA/HP-β-CD包合物。考察了研磨时间、主客体物质的量比及包合温度对包合率的影响,确定了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研磨时间15min,主客体物质的量比2:1,热处理温度75℃。1H NMR和XRD衍射结果表明,ODA成功包合入HP-β-CD空腔中。通过相溶解度法研究了HP-β-CD在水中对ODA的增溶作用,结果表明HP-β-CD在水中对ODA增溶效果显著;经计算确定其包合常数为7877.69L/mol,形成的包合物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16.
大蒜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大蒜素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研磨法制备了大蒜素-β-环糊精包合物,用正交设计对包合物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大蒜素-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的最佳条件:β-环糊精12 g,大蒜素1 mL;温度25 ℃;反应介质pH=6;研磨时间2 h.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包合物中大蒜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了β-环糊精(β-CD)对阿克他利(Actarit,简称Acta)的包合作用.应用旋光度法确定包合比例为1:1;相溶解度法表明,随着β-CD浓度的增大,阿克他利的溶解度随之增加;比较包合物的不同制备方法发现,饱和水溶液法收率和载药量最高,并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了Acta-β-CD包合物,同时,采用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其性质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利用β-环糊精(β-CD)外端亲水,内部空腔疏水的分子结构特征,通过饱和溶液法,以β-CD为主体,苯并三氮唑(BTAH)为客体,制备了物质的量比1∶1的超分子结构包合物。利用二维核磁共振氢谱(2D-NMR)、傅立叶变化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作为客体的BTAH分子已存在于环糊精的疏水空腔内,客体分子通过氢键与主体相互作用,形成超分子结构;原本具有良好结晶性的β-CD与BTAH经过超分子化后,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物相。根据相溶解度的测定结果,可推断所制备产物的主客体物质的量比为1∶1,增溶效果明显。利用重量法与电化学法等手段,考察了所制备产物在模拟循环冷却水中对紫铜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40℃下,加入60 mg/L超分子缓蚀剂后,对紫铜的缓蚀率可达92.3%。  相似文献   

19.
用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CV)研究对乙酰氨基酚(p-acetaminophen,p-ACOP)与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包合物的电化学行为,并用电位法和电流法测定了包合物的包合比和包合常数.结果表明,p-ACOP与β-CD形成1∶1型包合物,包合常数Kb=1.67×...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非那西丁与β-环糊精制备成包合物的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证明。将非那西丁与β—环糊精制成包合物后,不仅能提高药物的利用率,而且使其溶解度增大了2.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