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爽  杨坤  马茜  王琦  王晓丹  李艳红 《自然科学进展》2008,18(12):1374-1379
为进一步了解γ-微管蛋白(ytubulin)在植物细胞中的功能,利用土壤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技术,将含部分γ-tubulin cDNA的片段以正反串联的方式导入烟草(N.tobacum var.Samsun NN)无菌苗中,观察并分析了tubulin低表达植株的表型.结果表明,γ-tubulin低表达干扰了植株的极性生长,表现为大部分转化株出现了多个生长点或有侧枝发生;叶片形态异常,部分叶片背腹性不明显,有大量的联体叶或筒状叶出现;植株主根不发达而侧根呈强势生长.另外,植株生长素的含量出现异常,其极性运输载体PGP1表达受到抑制.由这些结果推测,γ-tubulin基因沉默对植株极性生长的干扰可能与生长素及其极性运输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2.
根据阔口游仆虫微管蛋白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扩增出692bp的γ-微管蛋白基因片段,将之重组到L4440载体中,重组质粒转化到RNAase缺陷型E.coli HT115菌株中,并用IPTG诱导双链RNA的表达,将经诱导后的重组菌喂食游仆虫,诱导出RNAi表型,具体表现为虫体变小、变圆,约两周后游仆虫全部死亡.电镜观察表明,经诱导后的游仆虫部分纤毛杆横切面显示结构为9+0,部分纤毛杆膨胀变形并开始瓦解,原高度有序的微管排列结构消失.进一步证实喂食法可有效地产生RNAi,γ-微管蛋白基因沉默后游仆虫无法维持正常形态并死亡,观察到纤毛杆的超微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由此推测γ-微管蛋白的表达和细胞调控在游仆虫细胞微管骨架的装配及其细胞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电镜观察小眼虫(Euglena gracilis)微管组织中心和口咽部位的精细结构。发现小眼虫微管体系是以鞭毛根为微管组织中心,从微管组织中心(Microtubule organizing center, MTOC)的外围区域呈排状向上发出,逐步添加微管至40对止,并通过储蓄泡逐步形成环绕沟道(Canal)的微管支撑层。支撑层两根一组的微管单位向外延伸形成细胞表面的沟嵴结构。  相似文献   

4.
微管结合蛋白与微管特异地结合在一起,参与调节微管的结构与功能,目前已成为植物细胞骨架研究的前沿领域。以"临优2018"小麦幼苗为材料,通过免疫印迹实验鉴定了小麦幼苗中微管结合蛋白MAP65s的存在并利用紫外吸收法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初步探究了小麦幼苗MAP65s体外对微管聚合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MAP65s蛋白的生理功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血浆β-微管蛋白与淀粉样蛋白前体(APP)进行定量分析,分析这些指标的变化是否可以为临床诊断阿尔茨海默病提供生物学方面的帮助.方法: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测定11例AD、11例VD和8个正常老年人血浆β-微管蛋白和APP的水平.结果:(1)血浆APP含量AD患者(84.36±41.34)的高于VD患者(56.34±18.68)和正常人(43.25±27.67), P<0.05;(2)血浆中β-微管蛋白含量AD患者(105.91±41.25)高于VD患者(64.36±28.27)和正常人(52.25±11.11), P<0.05;(3)VD患者和正常人之间APP和β-微管蛋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中APP和β-微管蛋白含量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451(P<0.05).结论:AD患者血浆APP和β-微管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和VD患者,对AD患者血浆APP和β-微管蛋白含量的测定对AD的诊断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Spastin、Katanin60和Fidgetin是3种重要的微管剪切蛋白,它们的突变会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然而,这些微管剪切蛋白如何调节神经元的形态和功能尚不明确。果蝇的昼夜节律行为主要受位于大脑腹外侧的4对神经元LNv的控制。LNv神经元具有简单的形态,并且其轴突末梢会随着昼夜节律而伸缩。本研究利用LNv神经元作为模型,探讨不同微管剪切蛋白在神经元形态发育中的功能差异。我们发现,在LNv神经元中组成性表达Spastin会导致轴突和树突的发育异常,并且抑制神经肽PDF的转运;在成虫时期特异性表达Spastin会引起神经纤维的退化。而在LNv神经元中过量表达Katanin60或Fidgetin则不会影响LNv神经元的形态和神经肽PDF的转运。我们的结果揭示了不同微管剪切蛋白在不同神经元中具有不同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7.
微管是一种具有极性的、管状的细胞内动态结构,是细胞骨架的重要组分.一些跟微管相关的基因发生突变时,有可能致使严重的人类疾病的发生.这些相关基因编码的蛋白即为微管互作蛋白.影响微管的基因众多,目前发现的影响微管正常组装的蛋白还只是冰山一角,仍有诸多影响微管的互作蛋白等待人类“挖掘”.我们利用已有的果蝇RNAi文库,通过UAS/Gal4系统,对部分基因进行敲减(RNAi),使基因在果蝇幼虫肌肉中特异性沉默,经过免疫染色后观察这些基因功能敲降果蝇的肌肉微管形态,以此来筛选微管互作蛋白.我们共鉴定了541个基因,筛选出微管有表型的40个.其中一些基因在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中具有特定的功能.因此,我们的筛选工作不仅为构建微管相关疾病模型提供了铺垫,为微管相关疾病治疗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帮助;而且对细胞结构中微管的非中心体微管组织中心探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抗寒性黄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经不同时间低温处理后黄瓜根尖细胞中微管的动态变化及抗寒锻炼后微管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黄瓜根尖细胞中不同部位的微管冷稳定性有差异,质膜下的周质微管具有最强的冷稳定性,抗寒品种黄瓜根尖细胞中微管冷稳定性明显高于不抗寒品种,同时抗寒锻炼后微管蛋白的含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9.
癌症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命,开发安全有效的抗肿瘤药物尤为重要.由α-微管蛋白(α-tubulin)与β-微管蛋白(β-tubulin)组装而成的微管是细胞内骨架的主要构成部分,在维持细胞形状、有丝分裂和运动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抗肿瘤药物研发的重要靶点之一.本文就吲哚类微管蛋白聚集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分类、归纳并总结,期望为...  相似文献   

10.
运用显微光度术(MPVⅡ),研究抗阿霉素(ADR)的中国仓鼠卵巢上皮细胞(CHO)抗药株(RC1)的细胞骨架,同时测定单细胞的DNA和聚合微管蛋白相对含量、DNA和F-肌动蛋白相对含量,发现RCl聚合微管蛋白含量减低,F-肌动蛋白含量增加,并都与CHO有显著性差异。与CHO相比,RCl的F-肌动蛋白除含量增加外,排列较紊乱,并局部解聚,类似于转化细胞的形状。这表明,细胞骨架与多药抗药性有关,但是否直接或间接相关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顺)-3-(氮代亚甲基)-6-甲基-硫色满-4-酮(CMMT)对猪脑微管蛋白体外聚合-解聚的影响。方法温度变化过程中,用酶标仪测定体外微管蛋白溶液的吸光度的变化。结果CMMT能明显抑制微管蛋白的聚合。结论CMMT对微管蛋白聚合-解聚的影响很可能是其抗肿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鳜鱼和鲢鱼不同组织微管蛋白表达差异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Western-blotting和酶联免疫反应技术(ELISA),对三种微管蛋白(α,β,γ-tubulin)在鳜、鲢两种鱼的脑、心、脾、肾四种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鳜鱼α-tubulin的表达在心、脑、脾、肾中逐渐减弱;β-tubulin含量的递减顺序为脑、心、肾、脾;而脾、肾、脑、心中γ-tubulin的表达量依次减小.鲢鱼中三种微管蛋白的表达依次为:肾、脑、心、脾(α-tubulin);肾、脾、心、脑(β-tubulin),肾、脾、脑、心(γ-tubulin).两种鱼之间不同组织中的三种微管蛋白在量上的差异也较为明显.研究结果说明微管蛋白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种属和组织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可能与其组织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3.
运用显微光度技术(MPVII),研究抗阿霉素(ADR)的中国仓鼠卵巢上皮细胞(CHO)抗药株(RCL)的细胞骨架,同时测定单细胞的DNA和聚合微管蛋白相对含量,DNA和F-肌动蛋白相对含量,发现RCL聚合微管蛋白含量测定减低,F-肌动蛋白含量增加都与CHO有显著性差异,与CHO相比,RCL的F-肌动蛋白除含量增加外,排列较紊乱,并局部解聚,类似于转化细胞的形状,这表明,细胞骨架与多药抗药性有关,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底细胞α -微管蛋白能否作为判断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认知功能的一项外周生物学指标 方法 :使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血管性痴呆患者和正常老年人皮肤基底细胞α -微管蛋白进行检测 ,用图象分析仪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 结果 :正常老年组的积分光密度 (IOD) =139.70 ,平均光密度 (AOD) =1.0 0 ,显著高于血管性痴呆组 (VD组 )的IOD =12 0 .55和AOD =0 85,P值均 <0 .0 1 结论 :本研究提示血管性疾呆患者基底细胞α -微管蛋白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有可能成为判断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认知功能损害的一项外周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采用干涉相差显微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显示,腹毛类纤毛虫包囊游仆虫(Euplotes encysticus)包囊形成和解脱过程中,细胞微管胞器始终处于非装配及装配的功能活动状态,脱包囊过程中伸缩泡的运动对细胞充分吸水用于微管胞器的再装配及细胞运动起了关键的作用,细胞内α-、β-和γ-微管蛋白基因的表达量相伴发生变化.其中,微管胞器去分化时,细胞形成毛基体非吸收型包囊,细胞α-、β-和γ-微管蛋白基因的表达量整体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其细胞微管蛋白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从大到小依次是β-、α-和γ-微管蛋白基因,但α-、β-微管蛋白基因的起始拷贝数远大于后一种微管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微管胞器再分化时,伴随着伸缩泡的剧烈伸缩运动,口纤毛器和体纤毛器微管先后形成,细胞在包囊内做旋转运动并脱囊而出,迅速转化为营养细胞,期间细胞内α-、β-和γ-微管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呈现从小到大增加的趋势,其微管蛋白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从大到小依次是β-、α-和γ-微管蛋白基因,而前两种微管蛋白基因的起始拷贝数远大于后一种微管蛋白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包囊游仆虫形成包囊和脱包囊过程中,伴随着皮层微管胞器的不同分化,细胞内α-、β-和γ-微管蛋白基因始终处于不同的功能活动状态,其中作为微管组织中心主要组分的γ-微管蛋白也始终处于不同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6.
从八肋游仆虫细胞中克隆到一种新的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在大核中,该基因全长1561bp.与已经报道过的β-微管蛋白基因不同,它的5′端基因上游调控序列有49 bp,AT含量为75.5%.上游调控序列中仅有一个TATAA框,没有CCAAT框;该基因的3′端的下游调控序列有121 bp,富含AT碱基,达到86.8%,其中有明显的反向重复序列.上下游调控序列中各有一个断裂信号TTGAA和TTCAA,负责从小核到大核发育过程中大核染色体的形成.从小核基因组中克隆到相应的基因片段,比大核中的序列多7个碱基5′-CATGCTC-3′,其功能尚不清楚.序列比对表明,新的β-微管蛋白基因与已经报道的β-微管蛋白基因的同源性92.3%,阅读框中有2个氨基酸的变化,将它命名为β2-微管蛋白基因.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微管蛋白在植物细胞中的降解机制,本文利用微管解聚药物、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结合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体内体外研究技术发现微管蛋白TUA和TUB是通过泛素化/26S蛋白酶体途径降解的,同时在26S蛋白酶体调节亚基RPN10突变体rpn10-1的植株中,TUA的降解与野生型相比没有显著差别,但是TUB的降解在突变体中被严重削弱,使得TUB在突变体中过量积累.此外,在突变体中分别过量表达TUA和TUB,对转基因植株鉴定表明过量表达TUA促进突变体根的生长而过量表达TUB严重抑制了突变体的生长,说明在突变体中TUA/TUB的比例是失衡的,过量的TUB蛋白对植物的生长是不利的.以上结果表明,26S蛋白酶体可以调控微管蛋白TUA和TUB的降解,蛋白酶体调控亚基RPN10可以通过调控TUB的稳定性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两个核背景(Mo17,77)的同核异质、同质异核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正常品系为材料,以合成的α-微管蛋白基因片段为探针,对玉米细胞质雄性不系转育前后的mRNA进行Northern杂交分析,首次直接从转录水平上了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在败育前后α-微管蛋白基因转录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α-微管蛋白基因在败育前后的转录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败育前的相对转录量大于败育后的相对转录量,证明了α-微管蛋白基因在花粉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与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在微管结构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马达蛋白运动轨道的静电特性,如电荷分布、电偶极以及相互作用势,为构造马达蛋白的物理模型提供较为真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蛋白酶体激活因子REGγ属于蛋白酶体激活因子REG(又名11 S)家族的成员之一,主要是通过激活20 S蛋白酶体以非泛素化和非ATP依赖的方式降解蛋白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REGγ在多种肿瘤中出现了异常表达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REGγ主要是通过降解多种靶蛋白并调控相关的信号通路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了REGγ在肿瘤中发挥作用的靶蛋白,旨在进一步了解REGγ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并揭示其作为人类多种肿瘤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潜在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