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王毅 《世界知识》2013,(15):28-31
中华民族历来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始终奉行和平的对外政策。面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中国向世界发出和平的声音,传递和平的理念,播撒和平的种子,既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殷切期待,也是当代中国应尽的国际责任。  相似文献   

2.
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选择。德意志第二帝国和英国等国家的历史教训及经验表明,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是我国实现大国崛起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要处理好和平发展与奋发有为、和平取向与底线思维、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与世界共走和平发展道路等诸多关系。  相似文献   

3.
1982年11月16日,第3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1986年为国际和平年。联合国图案设计组为国际和平年设计了一个图案,橄榄枝和鸽子均是和平的象征,向上拱托的两手反映了人类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代表着促进与维护和平的力量。我国也为国际和平年设计了一个徽记,设计人为叶东海。徽记已为国际和平年中国组织  相似文献   

4.
二次大戰後横陳在人类面前的問题,应該不是為下次战爭打算,而是为永久和平打算。我們不懷疑美国愛好和平的善意,诚如杜鲁門總統所谓:“没有国家懷疑美国維護此界永遠和平的善意。”但和平的善意是一事,和平  相似文献   

5.
知识集锦     
一门新兴学科——和平学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一大主题。在此背景下,西方学术界继战争学、战略学及冲突学之后,现在又兴起一门新学科:和平学(Peace Studies)。美国和西欧相继开设了专门从事和平学研究的机构,如瑞典斯德哥尔奉和平研究所、美加州大学全球冲突与合作研究所等。一些大学政治学系也增设了和平学研究生专业。和平学与战争学、冲突学等学科的研究目标相近,即如何防止各种战争和冲突,维护世界和平。但它们的研究重点则是不同的。战争学等研究的是如何有效地以暴抗暴。和平学则是从正面探索一条更为直接和积极的和平途径,即让和  相似文献   

6.
已经有相当一个时期了,美帝国主义的政治代表艾森豪威尔居然以“和平使者”、“和平人士”的面目出现。他讲了不少和平的空话,装出许多和平的姿态,到处贩卖和平的假货。他的装腔作势,假貌伪善,也颇能迷惑一些人,好象他同美国统治集团中的其他代表人物真有什么重大区别似的。现代修正主义者更替他涂脂抹粉,把他打扮成国际和平的卫道之士。  相似文献   

7.
和平发展国际战略的理论基出来源于马充思主义的和平外交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平思想.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和平外交思想,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有益养分,对理解和平发展国际战略无疑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8.
“金钱换和平”、“‘结构’换和平”都非良策;土地换和平才是谈判基本原则。随着工党领袖巴拉克出任以色列总理,中东和平进程也出现了转机。去年9月,在美国、埃及等国的协助下,以色列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签定了《沙姆沙伊赫协议》;11月初,克林顿又借在挪威纪念拉宾遇刺逝世四周年之际同巴拉克和阿拉法特举行了首脑会谈,确定要在今年2月达成关于永久地位问题的框架协议,9月签署巴以永久和平协定。现在,巴以达成框架协议的期限已经临近,巴以关于永久地位的谈判问题日渐凸显。那么,巴以关于永久地位的谈判结果会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土地换和平”,是否会出现其他和平手段,如以“金钱换和平”、“‘结构’换和平”?成为人们  相似文献   

9.
会讯     
3月13日,“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环境与国际战略”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北京一些研究单位和大学的5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背景、国际环境、国际影响及国际战略等议题进行了认真研讨。与会同志一致认为,“中国和平崛起”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和理论意义的议题。中央领导提出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立场,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并要为世界和平事业做出自己贡献的决心和诚意。这一立场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能否和平崛起、如何和平崛起以及在崛起的进程中采取何种国际战略等…  相似文献   

10.
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国革命和西藏人民解放史上重大而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西藏和平解放时期,朱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层的重要成员和中国革命中军事上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参与西藏和平解放的决策,又具体指挥了人民解放军解放西藏的事务。文章主要通过朱德长征时期与藏族活佛建立的友谊及其在西藏和平解放进程中发挥的作用,揭示其个人魅力对西藏和平进程的深远影响,颂扬其对西藏和平解放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向世界郑重宣告: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及人类共同发展。作为一个陆海复合型大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安全环境,特别是海上安全环境。随着国家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中国的和平发展对海上安全环境的和平稳定提出了更高要求。保持海上安全环境的相对  相似文献   

12.
“和平崛起”战略作为我国在新世纪的强国方略,有着深刻的内涵,同时,也是对当今国际形势的冷静回应。这一战略既是我国一贯的和平外交方针的继续,也是借鉴他国经验,寻求大国崛起的和平之路。从内涵上讲,“和平崛起”战略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又谋求全人类发展中的竞合共赢,立足国内,和睦四方。“和平崛起”战略是把中国的强大和世界和平有机融合的强国方略。  相似文献   

13.
赵紫阳总理就“国际和平年”发表讲话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关系到人类命运和前途的两大根本问题。”为配合“国际和平年”的开展,本刊将就“和平与发展问题”陆续发表一系列图解。  相似文献   

14.
<正>19世纪初期的拿破仑战争之后,近代和平主义萌生。两次世界大战进一步促使人类思考战争与和平。1942年,美国历史学家昆西·莱特提出“积极和平”与“消极和平”的概念。1969年,挪威学者约翰·加尔通进一步将“消极和平”定义为“非战争状态”,将“积极和平”定义为“不仅没有战争,也意味着消除了贫困、剥削、歧视等结构性暴力的状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特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走通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思维等重大问题作了非常深刻的阐述.习近平的和平发展道路思想高度体现了继承性和发展性、全局性和前瞻性、原则性和灵活性的辩证统一,具有鲜明的民本特色,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外交工作的重要行动纲领,必将对中国和平发展事业产生巨大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6.
198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1986年为“国际和平年”,并于去年10月24日纪念联合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正式宣布。“国际和平年”的目的在于重申联合国宪章维护和平的宗旨,促进各国政府和人民进一步关注和平问题,努力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目前,联合国倡导的这项重要活动,已得到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的政府和组织的响应和支持。我国也于去年5月10日在北京正式成立“国际和平年中国组织委员会”,并准备今年在我国开展一系列的国际和平年活动。  相似文献   

17.
过去卷入安哥拉内战的美苏,今天又对安哥拉和平协议的签署施加重大影响。安哥拉冲突双方互作妥协与让步,终于迎来了和平的实现。和平的维持则要经历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8.
10年前,在科特迪瓦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和平文化”这一观念。漫长的10年过去了,“和平文化”的含义不断扩大、发展。现在,人们不再认为“和平文化”仅指没有战争,或者说仅包括国家或国家之间的事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文化部主  相似文献   

19.
一苏聯外交政策的基礎 蘇聯是當今世界最好和平,最澈底施行和平政策的社會主義国家。際此第二次帝國主義分割世界的戰爭事實上已經開始的争日,苏聯的和平政策是在阻止戰爭、反對侵略、保衛世界和平,爭取集體安全的有力因素。但蘇聯之採用和平政策絕不是新近才開始的,远在二十一年前,就是十月革命胜利,俄国農工取得政權之第二天,蘇维埃政府在列寧领導之下,就已颁佈具有历史意义的和平指令,反對侵略戰爭,要求民主的、公正的和平。  相似文献   

20.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是联合国的首要宗旨,为此,联合国采用了诸如斡旋、调停、派遣联合国部队等多种方式和手段以执行和平使命。其中,向发生冲突的地区派遣联合国部队,帮助制止冲突、恢复和平与稳定,这种行动被称为“维持和平行动”。维持和平行动的基本任务包括:制止冲突,监督停战协议的执行,为建立和平与安全提供援助。执行维持和平行动的联合国部队,根据其任务和执行任务的方式可分为两大类:军事观察团和维持和平部队。军事观察团由特殊的非武装军官组成,它一般被派往已达成停火协议的冲突地区,观察并向秘书长报告该地区的局势,监督冲突各方对停火、停战、撤军协议的执行,调查破坏停火行为并尽其可能改善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