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马昭、钟会和嵇康都是魏晋时期的重要人物,三者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司马昭为人阴险狡诈,钟会非甘心屈居人下之辈而好用权谋,两人之间注定是维持着难以义合的关系.嵇康正是死于他们的政治合谋,他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2.
阮籍写作《为郑冲劝晋王笺》具有“保身”的因素,但是这并不等于阮籍与司马昭集团是消极的合作关系。阮籍一生中真正的知遇之人,正是大将军司马昭。阮籍以老庄思想为其乱世中明哲保身的保护层,但终其一生,并没有摆脱儒学思想的影响。我们理解阮籍在魏晋之交时的苦闷、彷徨和无奈,但不同意把阮籍理解为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士。因此,不可过分夸大该文在魏晋改朝换代时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3.
略论嵇康     
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大动荡的时代,也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嵇康就是这一时代的风流人物。《晋书·嵇康传》说他:“有奇才,远迈不群”,“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嵇康被捕后,有三千太学生上书司马昭为他求情,请以为师,甚至有人要陪他去坐牢。嵇康死后,留下了不少著作,其哲学思想、美学思想、伦理思想甚为丰富。笔者不揣冒昧,将自己对嵇康的一些看法写出,求正于读者和方家。  相似文献   

4.
约公元前1066年的西方周族,在经过先前周文王的苦心经营后,由一个蕞尔小邦发展成拥有数十万大军的强国,为灭殷帝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武王继位,在孟津观兵之后二年,这时期的周族已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取得了能与殷帝国抗衡的优势后,从而发动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即“武王伐纣”之战)。当时跟随周方参战中的巴、蜀二国不仅参战人数众,而且还是周方作战的先头部队,在大决战的关键时刻,巴蜀之师以威武。勇猛之气势压到了对方。  相似文献   

5.
不同层位下蜀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差异性及形成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野外考察和室内试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从土的物质组成、微结构特征、物理力学性质的角度对发育在南京老虎山下蜀土地层中灰黄色与黄褐色两种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及二者的差异性作了基本评价。作者还运用沉积学原理对影响下蜀土工程地质性质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蜀南竹海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空间、时间和游客背景及其消费行为等方面对蜀南竹海国内旅游客源市场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开拓蜀南竹海旅游客源市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典型下蜀土样品的低温磁化率测量,探讨下蜀土剖面磁化率反映古气候变化的机制。结果表明,下蜀土构成剖面中古土壤、黄土层的磁性晶粒的大小不同,古土壤中大量的细小超顺磁颗粒的存在是其磁化率增高的主要原因,这种细小磁性颗粒在古土壤中的积聚可能与其发育及古气候的暖湿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司马懿(179-251年),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相似文献   

9.
卫生填埋目前是我国固废物处理的主要方式,衬垫层是填埋场系统的关键部位.填埋场渗滤液中Zn2 含量较多,是主要污染物之一.以南京地区广泛分布的下蜀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吸附试验,分析了不同土样对Zn2 的吸附能力.试验发现下蜀黄土对Zn2 的吸附存在一个最大容量,最大吸附容量约为80 mg/g,提出了吸附量的线性最大吸附方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南京下蜀上的野外调查为例 ,介绍了沉积岩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认为成功的野外工作一般应包括准备工作、野外技术、工作程序和野外记录四个方面的内容,并对它们的具体应用谈了自己的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蜀语》从实际语言出发,忠实记录了大量的明末蜀方言词语,包括形、音、义三方面的内容;考察了一部分蜀方言词语在辞书中的记载情况以及在文献中的使用情况,考证了一部分蜀方言本字并辨析了相关的文字字形。《蜀语》是研究明末蜀方言的重要资料,其断代断域的方言记载和研究模式对后代的方言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典型样品的低温磁行为分析探讨了磁化率反映古气候的机制,并尝试把下蜀土剖面磁化率古气候记录与华北黄土及深海沉积的记录相对比。  相似文献   

13.
渠县发现两件青铜铭文戈,一件是巴族铜戈,其上铭文是巴族文字;一件是蜀族铜戈,其上铭文是蜀族文字。  相似文献   

14.
秦时代,中原文献没有直接记载上古巴国、蜀国历史文化,自然,中原文献是不可能出现巴蜀方言的.只有<山海经>2/3的内容直接、间接书写了巴蜀山川地理、历史文化,因而,上古蜀语基本上保存在其中.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山海经>中的上古蜀语:蜀、巴、禹、葵、羲、娲、氏、寻、仞、沮、荆、枉、风等字,以及相通文字:私、纤、丝、任、苴等与甲骨文、<说文解字>等文献进行对照,来论证上古巴蜀方言与中原华夏语言既有相同之处,且又有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了解团体训练对护理专业新生专业思想的影响。方法:利用团体训练的方法对119名护理专业新生进行团体训练,并利用专业认同量卷和学业自我效能量卷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团体训练后,护理专业新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学习能力自我效能均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团体训练可以作为今后高校护理专业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方式。  相似文献   

16.
从气候变化和地形影响两个角度,对长江三角洲南部晚更新世地层中西部丘陵区的下蜀黄土与东部平原区的硬粘土层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二者的物质来源都是末次冰期盛冰期由风力搬运堆积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古代文献安科特别是有关蜀地民俗和方言的记载对今天活在四川人民口头中的古方言词语进行了推本究源的考释。有助于解决编纂方言词典中遇到的“有音无字”或“同音替代面目全非”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成都东山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都东山旅游资源以客家文化为主线,包括客家文化,明蜀王陵群,观光农园和现代人造景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品位很高,笔者在资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东山旅游资源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韦皋镇蜀21年,服南诏、摧吐蕃,为蜀地的安定做出了重要贡献,顺利解决了唐王朝在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问题,使唐政府无西顾之忧.韦皋之所以能够成功招抚蛮獠、调整民族关系,究其原因正是以对吐蕃的军事胜利为基础的.而诸蛮的归附又大大削弱了吐蕃的军事实力,为韦皋在唐蕃战争中由被动转向主动并最终走向胜利提供了条件.二者相辅相成,又都是以军事胜利为基础.民族政策的顺利执行是以军事胜利为基础的,武力因素才是韦皋成功镇蜀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南京板桥—三山矶一带下蜀组内钙质结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板桥——三山矶的“下蜀组”内,含有丰富的钙质结核。经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等分析,钙质结核的主要矿物成分是方解石,并有石英、长石、水云母、蛭石、绿泥石等伴生。腹足类化石作氨基酸外消旋分析,其时代为18,468y,可与老虎山等地~(14)C测年对比。它的形成受下列条件控制:(1) 原始黄土中CaCO_3含量高:(2) 黄土中孔隙度高:(3) 气候湿润,地势平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