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研究鸡法氏囊病毒(HBDV)的A片断cDNA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RT-PCR早期诊断技术,结果表明,使用PrimerDesign引物设计软件,在VP5和VP2的重叠基因区设计的一对引物具有非常高的同源性和保守性,采用的四种IBDV的标准毒株,一种野毒株和一例病鸡标本通过此引物进行RT-PCR检测均得到了明显的阳性扩增结果,而两种其他鸡病病毒和一例健康鸡的法氏囊组织扩增均为阴性结果。  相似文献   

2.
用SPF鸡胚,从江苏溧水某鸡场病死鸡的法氏囊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病毒,接种健康非免疫鸡,能致鸡3~5 d内全部发病,死亡率达55%以上,腿肌和腺胃出血,肝和肾肿大出血,脾脏出血,法氏囊肿大出血;该病毒不能凝集鸡红细胞,可以与IBDV阳性血清产生沉淀;应用RT-PCR进行检测,扩增IBDV VP2基因,并与GenBank中的已知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分离的病毒为IBDV毒株.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凉山地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分子特征,利用实验室采集保存的感染IBD的法氏囊提取出总RNA.采用RT-PCR方法对IBDV VP2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后与GenBank中的参考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成功扩增出1 369 bp的VP2基因片段;样品与弱毒株和经典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8.4%~99.6%;系统发生树表明样品中的IBDV与弱毒株B87亲缘关系最近;样品与弱毒株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9%~99.1%;样品中的IBDV分子特征完全符合弱毒类型的特征,样品与弱毒株的抗原性基本一致,推测样品中的IBDV应与弱毒株或疫苗毒株同一来源.该毒株与疫苗用毒株亲缘关系最近,且IBDV疫苗多为活疫苗,因此,试验结果说明凉山地区IBDV免疫接种率可能较高,但应该拟定更合理的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法氏囊病快速诊断技术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根据已发表的IBDV各致病型毒株的序列,在病毒结构蛋白VP2编码基因的高变区(VP2 variable domain,vVP2)两端外侧的保守序列内设计合成了2条寡核苷酸引物,对各种不同致病型的12株参考毒株进行逆转录酶一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检测.结果 12个参考毒株均能扩增出约679 bp的目的片段,而对作为阴性对照的常见5种鸡病病原NDV、IBV、CAIV、E.coli、pM均没有扩增出任何片段;应用建立的技术对疑似IBD的34份临床病料进行检测,并同时在基础RT—PCR扩增的片段内设计另一对引物进行Nested—PCR检测.结果基础RT—PCR方法检测到ll份阳性,Nested-PCR检测到23份阳性.研究的结果表明建立的IBD的RT—PCR诊断技术具有特异、快捷、敏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设计的Nested—PCR则大大提高了阳性检出率(提高52.1%).  相似文献   

5.
近期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有所上升,我们用自制的次氯酸钠消毒液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杀灭效果进行试验,以便寻找一种更好、更有效的预防方法,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严重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为双RNA病毒,有A、B两个片断.A片断编码4种蛋白VP2,VP3,VP4和VP5,B片断编码VP1蛋白.其中的VP2和VP3是主要的宿主保护性抗原,在病毒的结构、变异、毒力和免疫原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病变鸡法氏囊组织中分离纯化IBDV,提取其基因组RNA.以IBDVRNA为模板,进行反转录反应合成cDNA第1链.采用PCR技术扩增VP5基因.将PCR产物经酶切后与pcDNA3.1(+)载体连接,经转化、筛选得到重组质粒pIBDV-VP5.对VP5基因进行了测序并对其序列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阿留申病病毒PCR检测方法,以用于实验动物雪貂阿留申病病毒的检测。方法 参考Genebank中阿留申病病毒核酸VP2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建立PCR检测方法,进行特异性、敏感性测试,并对实验雪貂粪便样品进行筛查。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使用设计的引物可特异性地扩增获得阿留申病病毒的VP2中531 bp基因片段;在常见实验动物DNA病毒,小鼠多瘤病毒、小鼠细小病毒、犬细小病毒、疱疹病毒、鼠痘病毒、仙台病毒、小鼠腺病毒中均未扩增出目的条带;以目的片段核酸为模板测试该方法敏感性,检测下限达到90. 6 copy/μL。应用该方法对39份雪貂粪便样品进行检测,未检测出阿留申病病毒核酸阳性。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具备一定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实验动物雪貂中阿留申病病毒感染病原筛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根据Genbank中的鹅细小病毒(GPV)B株全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应用PCR技术扩增了GPV强毒株CHv的VP3基因片段,将扩增后的VP3基因重组到pMD18-T质粒载体上,并对擂人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将测序结果及由该结果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国内外分离的GPV,M DPV,PPV和CPV等不同宿主的细小病毒的VP3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四川分离的GPV CHv株VP3基因长1 605 bp,编码 534个氨基酸,与国内外10株GPV的VP3基因进行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为93.4%-99.8%,氨基酸同源性为96.5%99.3%,其变异较小,是GPV保持一个血清型的分子基础.与番鸭细小病毒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9.6%和89.9%,而与其他种属的细小病毒同源性均在30%以下,表明它们与GPV CHv株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0.
为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地方性毒株所致的疾病,进行了高免卵黄抗体的制备、安全检验、保存期试验、鸡体里消长试验、治疗试验,为应用高免卵黄抗体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取得了可参考性资料。  相似文献   

11.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IBDV) i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viral pathogens in chickens[1]. It causes high mortality in young chickens and establishes an immunosuppression state by destroying the precursors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IBDV) …  相似文献   

12.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些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IBDV近年来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况,主要包括IBDv的基因组结构及理化特性、病毒蛋白、不同型IBDV变异的分子基础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等,以探讨利用病毒重要基因核酸序列的差异进行IBD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病毒各致病型快速鉴别诊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根据Genbank中的鹅细小病毒(GPV)B株全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应用PCR技术扩增了GPV强毒株CHv的VP3基因片段,将扩增后的VP3基因重组到pMD18-T质粒载体上,并对插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将测序结果及由该结果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国内外分离的GPV、MDPV、PPV和CPV等不同宿主的细小病毒的VP3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四川分离的GPV CHv株VP3基因长1 605 bp,编码534个氨基酸,与国内外10株GPV的VP3基因进行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为93.4%~99.8%,氨基酸同源性为96.5%~99.3%,其变异较小,是GPV保持一个血清型的分子基础。与番鸭细小病毒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9.6%和89.9%,而与其他种属的细小病毒同源性均在30%以下,表明它们与GPV CHv株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4.
王慧杰  杨向科 《河南科学》2006,24(5):687-690
对原核表达的鸡传染性法式囊病毒(IBDV)VP2蛋白进行可溶性分析与不可溶性分析,结果表明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利用溶菌酶、Triton-100、尿素等试剂进行纯化和复性后,对复性前后的蛋白分别与特异性多抗进行Dot-ELISA,复性后蛋白的反应活性增强了10倍,对复性后的蛋白与IBDV16株单抗进行Dot-ELISA,其中有11株与其发生特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15.
根据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溶原性噬菌体G IL01(GenBank Accession Number:AJ536703)的同源序列设计一对引物,用35株B.t标准菌株和生产菌株MZ1(血清型H3 a3b)的过夜培养物作模板,结果有16株菌株包括MZ1能扩增出大小约为750 bp的预期产物,推测这16株菌为溶原菌。MZ1菌株的过夜培养液与指示菌ZK1(血清型H25)混匀并在双层琼脂上培养12 h后出现了滴度为2×107pfu的噬菌斑,从而证明生产菌株MZ1确为溶原菌;又以G IL01同源性较高的其它四个基因设计引物,分别以MZ1的培养物及其溶原性噬菌体基因组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结果两者得到几乎一致的带型,进一步证明了生产菌株MZ1为溶原菌,说明利用PCR法检测鉴定苏云金杆菌的溶原性是可行的。比较指示菌方法、直接电镜法和DNA鉴定法,PCR法快速简便,对B.t生产上快速检测其溶原性噬菌体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犬细小病毒新抗原变异株VP2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鉴定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新抗原变异株的病毒型,为研究CPV变异及制备CPV特异性诊断和治疗试剂奠定基础。方法从病毒细胞培养物中提取基因组DNA,设计合成针对VP2基因的1对特异引物,PCR扩增出VP2基因片段,克隆后测序,应用DNAstar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得到CPV-VP-2基因序列15份,其中CPV-2a 10份,CPV-2b 5份;FPV-VP-2基因1份。结论各序列与已发表的标准序列比较,同源性在98%以上,未形成明显分支。  相似文献   

17.
根据小RNA 病毒科( Picornaviridae) 中病毒RNA 所具有的结构特征, 采用mRNAcapture kit 提取纯化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Chinesescabrood virus CSBV) 的RNA, 并以之为cDNA合成的模板. 依据小RNA病毒科中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结构蛋白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VP5和VP3 , 通过PCR 扩增获得预期大小约为1 100 bp的DNA 片段, 将此片段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上并直接测序. 序列分析表明, 该片段为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部分结构蛋白基因, 与意蜂幼虫囊状病病毒结构蛋白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86-8 % , 与之对应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3-4 % . 该病毒株为一种新型的蜜蜂囊状幼虫病病毒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