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睦邻政策     
美国的所谓睦邻政策,是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1933年提出的。这个政策的实质是在“平等”、“不干涉”等虚伪的幌子下对拉丁美洲进行侵略和控制。当时,美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亟需向外扩展市埸。而由于前一时期执行“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的结果,美国同拉丁美洲国家间的关系紧张,拉丁美洲人民的反美情绪异常强烈;美国对这些国家的留易额也大幅度  相似文献   

2.
拉丁美洲长期被视为美国的后院。早在1823年,美国就抛出了独占拉美的“门罗主义”。“从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门罗主义是美国对拉丁美洲政策的基石。”(1)30年代,罗斯福对美国的拉美政策作了重大调整,奉行“睦邻政策”。二战以来近半个世纪,美国对拉美政策也历经风风雨雨,本文拟就二战后美国对拉美政策的历史演进,分阶段作一粗浅铺陈。  相似文献   

3.
这是美国对拉丁美洲关系特别代表密尔顿·艾森豪威尔博士向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提出有关拉丁美洲政策的建议,发表于1月16日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上,下面是它的节译。  相似文献   

4.
美国对拉丁美洲“睦邻”政策之刍议韩和鸣“睦邻”政策是罗斯福总统上台后实行的针对拉丁美洲国家的外交政策,它构成了“新政”中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睦邻”政策虽然有“平等”、“不干涉”的高调,但它只不过是美国在控制、奴役拉丁美洲的手法上的改变,而其...  相似文献   

5.
美国总统约翰逊通过他选拔的新泛美事务助理国务卿托马斯·曼,在拉丁美洲推行所谓“强硬路线”。但是推行“强硬路线”的结果,却使美帝国主义在拉丁美洲处于更加孤立的地位。因此美国统治集团内部,最近展开了主张推行“强硬路线”和仍以“争取进步联盟”为基础的外交政策辩论。美国参议院民主党副领袖、参院外交委员会成员汉弗莱在今年7月号的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他的主张。汉弗莱在文章里承认,由于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以及西欧反对美国控制斗争的发展,对于美帝国主义来说,保持住对拉丁美洲的控制具有生命攸关的重要性。他特别耽心古巴的革命影响,耽心拉丁美洲人民同亚洲、非洲人民一起结成强大的反对美帝国主义的统一战线。汉弗莱主张,美国对拉丁美洲政策的基础,应当仍然是“争取进步联盟”。他并且认为,在采取“强硬路线”时,要更注意伪装,更隐蔽些,以免激起拉丁美洲国家人民更强烈的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怒火。他主张能利用美洲国家组织施加压力时则利用之,否则美国尽可以放开手单独行事。汉弗莱的文章和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政策辩论表明,面对着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高涨的局势,美国统治集团焦虑不安,并且意见纷纭。事实早已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争取进步联盟”也罢,“强硬路线”也罢,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它们都不能挽救美国侵略拉丁美洲政策从失败走向失败。汉弗莱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主张对拉丁美洲更多强调美国私人投资和更注意进行文化欺骗和收买。这一部分从略,下面是该文的节译。  相似文献   

6.
约翰逊政府上台以来,继续执行肯尼迪政府侵略和控制拉丁美洲的政策。它仍然使用反革命的两手:一手使用武力镇压,另一手使用欺骗手段,妄图以此扑灭拉丁美洲人民的革命运动。在拉丁美洲人民反美爱国斗争日益发展的形势下,约翰逊政府被迫在策略和侧重面上作出了一些调整,采取了更加露骨的做法,从而更暴露出美帝国主义的豺狼本性。所谓“强硬路线”约翰逊就任美国总统后一个多月,就对美国处理拉丁美洲事务的机构实行调整,将国务院的拉丁美洲司同国际合作署的拉丁美洲司合署办公,以便集中领导和加强对拉丁美洲的活动;他任命了他的同乡和朋友、原美国驻墨西哥大使托马斯·曼,担任负责拉  相似文献   

7.
自从约翰逊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由于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不断高涨和美国侵略政策的连遭失败,美国统治集团又喧嚷着要“全面重新研究”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政策了。现在,这种喧嚷已经发展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全国性辩论”。但是,正像毛泽东主席所指出的,“美帝国主义称霸全世界的侵略计划,从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  相似文献   

8.
约翰逊政府在拉丁美洲推行所谓“强硬路线”,激起了拉丁美洲人民更高涨的反美情绪。于是,美国统治集团里有人大声疾呼,主张还是应该推行肯尼迪的“争取进步联盟”计划,仿佛这个“联盟”还很有市场似的。但是,不用说拉丁美洲人民早就唾弃这个“联盟”,就连美国资产阶级舆论也一再惊呼这个“联盟”的失败。下面从9月5日美国《新共和》杂志上摘译的、以“争取进步联盟死了”为题的文章,仅就这个“联盟”同拉丁美洲国家寡头统治集团结成一伙这一点,指出它早已走上死亡的道路了。  相似文献   

9.
制造军事政变是美国政府公开干预拉丁美洲内政一贯使用的侵略手段。在1962年和1963年两年中,美国为了维持它在拉丁美洲日益动摇的统治地位,曾在多米尼加、阿根廷、秘鲁、危地马拉、厄瓜多尔、洪都拉斯六个国家,制造了如下九次军事政变: 1.1962年1月16日在多米尼加人民大规模反美反独裁示威的冲击下,亲美总统巴拉格下台,由亲美军人埃切瓦里亚控制的军政委员会夺取了政权。 2.同月18日多米尼加又发生了一次政变,在美国官员的授意下,一批空军军官把埃切瓦里亚赶下台,由博内利出任总统,政变后四天,美国宣布给予“贷款”。 3.1962年3月30日美国扶植的阿根廷军人集团制造政变,推翻了  相似文献   

10.
美国帝国主义对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日益高涨,感到万分恐惧.它不仅继续想通过物质力量——经济、技术“援助”,来拉拢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站到帝国主义阵营方面去;并想通过所谓“意识形态方面的力量”——打起“教育援助”和“教育交换”的幌子,来诱骗和收买这些国家的青年,瓦解他们反帝、反殖民主义的斗志,以供美帝国主义的奴役。下面摘译的、登载于7月10日“纽约时报杂志”题名为:“学生——亚洲的关键人物;新兴国家以及它们同美国的关系的未来,全凭于他”的文章,就是这种阴谋诡计的一个方面.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所谓“教育援助”、“教育交换”,不过是美国对外文化侵略的一部分。这种精神侵略方面的活动是指向各类国家的。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艾森豪威尔在今年初的国情咨文中叫哴所谓“扩大交往”,来腐蚀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妄想使这些国家蜕变为资本主义制度。对于亚、非、拉丁美洲国家及其他国家,赫脱最近在一次演说中也叫哴所谓美国的“国际交流计划”,鼓吹美国各色人物利用社会、商业、劳工、文化、教育、科学、体育种种名目,加紧向国外渗透,来扩大美国的影响。当选为美国下届总统的肯尼迪,也在他的竞选演说中,提出了对亚、非、拉丁美洲的经济和文化侵略计划,鼓吹吸收大量非洲学生。由此可见,所谓“文化外交”,已经成为美国整个外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手段。美国负责国际教育和文化关系的国务卿特别助理塞尔曾强调:各国政府应该把它们的“国际视线扩展到传统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活动范围以外”,这也就是说,美国统治集团要以国际文化活动来达到把美国生活方式加诸亚、非及拉丁美洲国家人民身上,从意识形态上来控制这些国家的人民,供美帝国主义的驱使,作美帝国主义者永矢不贰的奴隶.其实,美帝国主义者加强所谓“文化外交”,拉拢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的青年,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事。从半殖民地国家地位翻身过来的中国人民早巳看透了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帝国主义这样的精神侵略方面的活动。毛主席在“‘友谊’还是侵略?”一文中指出:“美帝国主义比较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很长的时期内,更加注重精神侵略方面的活动,由宗教事业而推广到‘慈善’事业和文化事业.”在社会主义阵营日益强大,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日益高涨,世界各国人民的觉悟日益提高的今天,美国要继续从精神侵略方面的活动来控制亚洲、非洲以及拉丁美洲各国的青年,是愈来愈困难了。今年日本、南朝鲜和士耳其人民,其中包括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掀起了反对美帝国主义的大风暴,就是最好的例证。这样的大风暴今后必然还会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不断地更大地兴起。毛主席早已正确地指出:“帝国主义给自己准备了灭亡的条件。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大众和帝国主义自己国家内的人民大众的觉悟,就是这样的条件。”当然,美帝国主义通过了所谓“教育援助”、“教育交换”,可能会控制和迷惑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的知识分子中的一些人。可是,“到了后来,只能控制其中的极少数人,……其他都不能控制了,他们走到了它的反面。学生、教员、教授、技师、工程师、医生、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公务人员,都造反了……。”今天,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的知识分子,正在发生这样有决定意义的变化,有好多知识分子起来造反了,各国青年学生日益成为反对美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的重要力量。但是,其中还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对美国存有幻想。因此,揭穿美帝国主义在精神侵略方面以及其他方面的更加狡猾、更加具有欺骗性的活动,在今天说来,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法国总统戴高乐9月21日开始了他的为时近四周的拉丁美洲十国访问。今年3月戴高乐访问墨西哥的时候,美国报刊就认为这是“对美国威信和影响的一个悍然挑战”。这次这样大规模的访问,更引起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的神经紧张。美国《纽约时报》在评论戴高乐拉丁美洲之行的一篇通讯里,一方面指出在“援助”拉丁美洲国家方面,法国今天的经济力量尚不足以同美国匹敌,竭力贬低戴高乐此行所能起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警告法国要同美国的“争取进步联盟”计划合作,不要自行其是。英国《经济学家》的一篇通讯同美国报刊唱一个调子,同时故意强调,法国在它对拉丁美洲发动的“外交攻势’中,不能指望有一个“联合的欧洲”作它的后盾。但无论是美国报刊,还是英国报刊,都无法掩饰它们的不安,担心法国重新进入拉丁美洲,恢复它在这个地区的影响,会加强法国实现它全球战略中争夺“第三世界”的力量。下面是上述两篇文章的节译。  相似文献   

12.
1961年3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宣布了一个新的“援助”拉丁美洲的计划。他赋予这个计划以一个十分动听的名词:“争取进步联盟”。同年8月,在岛拉圭埃斯特角举行的美洲国家会议通过了达个计划。从这个计划诞生以来的两年多的时间内,它到底为拉丁美洲争取到了多大的“进步”昵?或者说它到底搞了些什么名堂昵?这个计划的实质又是  相似文献   

13.
3月中旬“碧瑶会议”之后,美国在亚洲建立所谓“军事盾牌”之说,甚嚣尘上。所谓“军事盾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且看肯尼迪的“非洲、亚洲,拉丁美洲事务顾问”鲍尔斯的说法。他在“碧瑶会议”结束后离开马尼拉的时候说,美国需要一个“军事盾牌”作为解决亚洲共产党的办  相似文献   

14.
拉丁美洲是美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張的最早目标。一百多年来,美帝国主义运用門罗主义、金元外交、大棒政策、炮舰外交、睦邻政策、好伙伴政策等一系列手段,不断侵略拉丁美洲国家, 排挤其他帝国主义的势力,終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立了它在拉丁美洲的新殖民主义霸权,造成了当代一个帝国主义統治一整个大陆的独特現象。  相似文献   

15.
今年4、5月间,美国副总统尼克松访问了南美八个国家;7月间,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弟弟密尔顿·艾森豪威尔到中美洲各国去访问;最近,国务卿杜勒斯在中近东形势正紧张的关头,又抽身去巴西进行了三天的访问。这一系列的忙碌活动,表明了美国对拉丁美洲包藏祸心,而杜勒斯的巴西之行,更突出地暴露了美国怀有迫切的不可告人的目的。在“间接侵略”的幌子后面杜勒斯在里约热内卢发表了一篇演说,其中强调所谓“共产主义的威胁”和“问接侵略”的危险性来进行恫吓。杜勒斯说:“间接侵略和为外国利益而煽起内战的技巧已经达到了完善的地步。  相似文献   

16.
曹苏 《安徽科技》1998,(8):13-14
知识经济,本来称“知识的经济”。1997年2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一次讲话中首先提出了“知识经济”这一名词。所谓“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与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它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用以指当今世界上一种新类型的且富有生命力的经济。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美国四年一度的总统选举年。从3月10日到6月2日,共和党和民主党分别在各大州举行了预选。7月13日和8月24日,共和党和民主党开始分别在旧金山和大西洋城举行全国代表大会。在代表大会上,他们提出了各自的竞选纲领,选出了各自的正、副总统候选人。9月至11月,约翰逊和戈德华特将正式展开争夺白宫“宝座”的角逐。11月3日,美国将举行投票,选举下届(1965年1月—1969年1月)的正、副总统。一今年美国总统选举是在对美国垄断资本极端不利的形势下举行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和壮大,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继续风起云涌,帝国主义阵营分崩离析日益加  相似文献   

18.
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巴西于今年1月15日选出了民主联盟候选人坦克雷多·内维斯担任总统,从而结束了长达二十年的军人统治。这是巴西民主化进程的一个重大事件,它无论在巴西本国,还是在拉丁美洲都其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巴西被称为拉美的“大姆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民主化进程牵动着拉美其他军人执政国家的政局。因此,国际上,特别是拉美国家对这一进程普遍关注。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秘鲁、哥斯达黎加、乌拉圭等国政府把巴西民主化进程所取得的可喜成果,看成是“整个拉丁美洲”的“巨大胜利”,“为争取本大陆所有国家民主化迈出了新的一步”。法国总统密特朗认为这是“南美大陆民主化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門罗主义     
1823年12月2日,美国总统门罗在致国会咨文中发表了美国政府对拉丁美洲政策的原则声明,这就是构成“门罗主义”的门罗宣言。朗罗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一,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业已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二,反对  相似文献   

20.
美国总统肯尼迪在上台后提出的第一个国情咨文里,就主张在拉丁美洲建立一个“新的争取进步的联盟”。他在3月13日发表的一次演说和同一天专门就这个问题向国会提出的咨文中,进而提出了拼凑这个“联盟”的具体计划。在派遣雇佣军入侵古巴失败以后,肯尼迪政府围绕着推行“争取进步联盟”展开了更加积极的活动。6月间,他派史蒂文森作为总统特使,摇幌着一张五亿美元的支票,到南美十国作推销“争取进步联盟”的阴谋活动。在8月5日至17日举行的泛美经济会议上,肯尼迪的“争取进步联盟”正式出笼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