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类振动问题中阻尼矩阵的等效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自由度振动系统中,很多问题的阻尼矩阵是确定的,但系统的模态关于这些阻尼矩阵不具有正交性,如果采用模态变换,由于阻尼矩阵不能化为对角矩阵的形式,因此不便于采用实模态迭加法进行振动分析.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阻尼矩阵的等效方法,即采用模态阻尼比对这类系统的实际阻尼进行等效,并考察其有效性,以便于采用模态迭加法对复杂多自由度系统进行随机振动分析.最后,采用该等效方法对某型号汽车进行随机振动分析,为改善该型号汽车的平顺性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平衡悬挂系统的载重汽车的随机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装有平衡悬挂系统和全悬浮驾驶室的三轴载重汽车为研究对象,建立汽车多自由度振动系统模型.为了便于采用实模态叠加法进行随机振动分析及优化设计.提出一种阻尼矩阵的等效方法,采用模态阻尼比将系统的实际阻尼矩阵化为对角矩阵,在此基础上导出系统的响应功率谱密度矩阵.最后,用路面平度功率谱密度函数构造车轮处输入位移功率谱密度矩阵,对汽车进行随机振动分析.通过参数研究,指出了该型车平顺性差的原因,提出了改进其平顺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建勋 《广东科技》2011,20(16):79-80
1对汽车手制动臂总成模态分析的方法 1.1模态分析理论 对于一个有n个自由度的系统,其振动方程为: XM+CX+KX=P(1) 式中M、K和C———分别是结构的质量矩阵、刚度矩阵和阻尼矩阵;  相似文献   

4.
一般线性多自由度阻尼系统的广义复模态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状态空间法得出了一般线性多自由度阻尼系统(包括非对称系统)振动分析的广义复模态理论,推导了强迫振动响应与频响函数的广义复模态展开式,详细讨论了广义复模态理论的特性,包括实模态、复模态与广义复模态理论之间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5.
将汽车悬架系统看成是一个两自由度的质量-弹簧-阻尼振动系统,采用复数向量法获得了车体和轮胎振动的解析解,以及振动系统的一阶和二阶振动模态的频率。在建立的实验模型上,采用锤击法和扫频实验获得了振动系统的一阶和二阶振动模态频率。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的结果相吻合,证明了结果的可靠性。研究还发现,悬架系统在振动系统的一阶振动模态频率处的隔振效果不明显,车体仍有较大振幅的振动;然而悬架系统在振动系统的二阶振动模态频率处的隔振效果非常显著,车体振动的幅值很小。研究结果能够为汽车悬架系统的设计以及驾驶员选择合适的路况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线性亏损振动系统的模态分析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线性振动系统中系统矩阵不可能对角化的情况下,提出了所谓的线性亏损系统的模态分析理论。引入系统矩阵的概念,对一般线性振动系统给出了系统自由响应、强迫响应和传递函数的显式计算公式,并指出复模态理论是亏损系统模态分析理论的特例。  相似文献   

7.
斜拉桥中多根斜拉索与辅助索、阻尼器连接形成多层索网-阻尼器系统,可有效实现斜拉索减振。为深入了解该系统的真实动力行为,揭示辅助索、阻尼器作用的相互影响规律,文中提出了多层索网-阻尼器系统模型,将辅助索简化为线性弹簧单元,通过理论推导得到系统的复特征方程,进而求解出系统各阶自振频率、阻尼比,并提出了局部振动模态参数以表征系统不同模态的局部振动程度及系统中的能量分布规律,辅助判断系统振动的整体性;借助实验及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验证了理论公式的正确性;研究了辅助索从柔到刚变化过程中三层索网-单阻尼器系统振型、频率、局部振动模态参数及阻尼比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辅助索刚度、阻尼器位置变化对系统阻尼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层索网-阻尼器系统的形成具有减小拉索振幅、提高系统阻尼比的效果;辅助索刚度变化和设置索端阻尼器都会使系统的多阶振型发生相应的变化,阻尼器索端锚固位置变化也会引起个别阶振型的变化,阻尼比与阻尼器所在索段振型振幅密切相关,与辅助索刚度变化密切相关;并非所有模态阻尼比都会从索端阻尼器的设置中获益。总体来说,阻尼器在索端锚固点距离桥面越远,对阻尼器发挥作用愈有利;辅助索刚度越大,系统的整体...  相似文献   

8.
把复模态分析法推广到刚度矩阵可以奇导且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和刚度矩阵均不必为对称的情形。利用常微分方程组理论在较一般条件下求出了线性有阻尼多自由度振动系统对任意外激励的精确响应。在较特殊的条件下,与复模态分析法的结果是一致。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密频结构频率密集度对结构可控性的影响,针对3自由度的密频结构,从结构基本振动方程入手,采用摄动分析方法推导了闭环系统频率、阻尼比和摄动量的相关方程.在速度反馈和状态反馈情况下,讨论了结构频率密集度对结构可控性的影响,并对不确定参数对结构模态阻尼比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采用速度反馈、位移反馈的闭环系统,随着结构频率密集度参数的减小,结构的部分模态阻尼比逐渐趋向于零,相应的结构模态趋于不可控.考虑了结构刚度和质量参数不确定性对密频结构可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参数不确定性会影响密频结构不同模态之间的耦合程度,进而改变结构的可控度.  相似文献   

10.
链传动中的横向振动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多自由度系统的振动理论研究了链条的横向振动问题,在对滚子链横向振动问题建立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锭条的微振动方程式,给出计算固有的公式及主模态的计算方法,提出了防止链传动中链条共振的几种措施。  相似文献   

11.
悬浮隧道锚索黏弹性阻尼器的最优阻尼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锚索和黏弹性阻尼器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锚索-黏弹性阻尼器的振动方程;通过伽辽金法得到系统的振动常微分方程,然后进行复特征值分析,得到锚索可能达到的最优阻尼比以及相应的最优阻尼器系数,分析锚索的倾角和垂度对锚索最优阻尼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锚索各阶模态达到最优阻尼比时对应的最优阻尼器系数不同;模态阶数越高,对应的最优阻尼器系数越小;锚索垂度的存在,使得锚索的面内一阶模态最优阻尼比比其他模态小;锚索倾角、垂度的变化仅影响锚索的面内一阶模态最优阻尼比,对其他模态最优阻尼比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矩阵摄动方法研究了设计参数对行星齿轮传动系统模态能量的灵敏度.此处所计及的设计参数包括太阳轮与行星轮、内齿圈与行星轮的啮合刚度、行星轮的支承刚度以及各构件的转动惯量.系统模态能量与系统的振动强度密切相关,高的模态能量预示着当系统受到来自齿轮啮合动载荷激励时将发生较大的振动.采用集中参数法建立了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采用矩阵摄动方法对模态能量特征灵敏度问题进行了推导和求解.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了各设计参数对系统模态能量的灵敏度,并通过实验验证了一些设计参数选择对系统振动强度的影响.实验结论与理论分析相吻合,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设计过程中采用模态能量灵敏度分析法预估参数选择对系统振动强度的影响是可行了.  相似文献   

13.
刚性分隔器对悬索桥吊索各索股的相对振动可起到很好的控制效果,但吊索可能会发生较大的整体振动,包括平动和扭转振动.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以某桥的四索股吊索为工程背景,分别建立了3种索股-刚性分隔器-阻尼器计算模型,并进行了自由振动分析,研究了理想状况下的吊索扭转模态的无量纲阻尼比曲线特征,研究了阻尼器支架刚度、阻尼器刚度对阻尼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四索股-刚性分隔器-阻尼器体系不同扭转模态的无量纲阻尼比曲线不重合,不同扭转模态的阻尼器设计不能采用同一条无量纲阻尼比曲线进行设计;随着阻尼器支架刚度的减小,能实现的最优扭转模态阻尼比减小,对应的最优阻尼系数也减小;随着阻尼器刚度的增大,能实现的最优扭转模态阻尼比减小,对应的最优阻尼系数线性增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复模态理论基础上引入系统传递函数矩阵及其留数矩阵的概念,推证了传递函数矩阵展式,通过展式导出系统振动响应的实数表达式可用于计算具有重特征值的阻尼线性系统振动响应,从而解决了涉及重特征值的振动求解问题,文中对特征值、特征向量及留数矩阵做了探讨,并给出了算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多自由度系统的振动理论研究了链条的横向振动问题,在对滚子链横向振动问题建立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链条的微振动方程式,给出了计算固有频率的公式及主模态的计算方法,提出了防止链传动中链条共振的几种措施  相似文献   

16.
采用MonteCarlo随机有限元方法,对多自由度线性振动系统中由于结构参数的随机变异而引起的模态参数(模态频率、模态振型和模态阻尼比)变异的规律进行了研究.文中首次提出了相对均差系数的概念,应用相对均差系数和变异系数这两个无量纲量,从不同角度定量分析随机系统模态参数的变异性.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小阻尼比例模型,随着结构参数变异性的增大,系统模态频率均值单调变化,较低阶模态频率均值单调减小,高阶模态频率均值单调增加;模态阻尼比均值单调增加;第一阶模态振型相对均值系统的变化很小.一般地,结构参数的随机变异对模态振型均值的影响大于对模态频率、模态阻尼比均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指出了利用MEM谱值比较求多自由度结构模态阻尼比方法的一些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求模态阻尼比的方法。文内给出了新算法的理论和计算方法,给出了计算机仿真和实测振动信号的计算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是可行的,且具有较高的精度。本文还探讨了自回归模型的定阶问题,在AIC准则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考虑信号噪声影响的定阶准则。实际应用表明新准则在各种信噪比条件下均适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定义同时计及粘性阻尼和结构阻尼的系统为综合阻尼系统。讨论了多自由度比例综合阻尼系统的模态分析。推导出传递函数矩阵的表达式。应用拉氏变换和Z变换间关系,得到系统的ARMA时间序列模型。  相似文献   

19.
悬臂梁的振动抑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该文以一套环氧树脂悬臂梁振动系统为研究对象 ,利用压电陶瓷片的正逆压电效应 ,采用C Builder语言编制控制系统软件界面 ,组建了一套悬臂梁振动控制系统。该系统能进行系统振动模态识别和开环特性测试 ,以及悬臂梁振动系统的独立模态控制。实验时 ,由FFT变换实时求得悬臂梁振动模态 ,根据模态分析法和模态控制法 ,在PPF位置正反馈控制律的基础上设计了独立模态控制算法 ,有效抑制了悬臂梁受到外界瞬时脉冲扰动时引起的一阶、二阶模态振动。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较常用的线性粘滞阻尼器具有更高附加阻尼的非线性摩擦型阻尼器的斜拉索振动控制.首先通过单自由度系统详细分析了摩擦型阻尼器的非线性阻尼特性.进而采用张紧弦模型模拟斜拉索,通过Galerkin方法建立了斜拉索-摩擦型阻尼器系统的运动方程.采用半解析半数值方法分析了斜拉索自由振动的阻尼特性,对其阻尼机理进行了讨论.通过对拉索模态阻尼比的参数分析,得到了阻尼器参数和拉索附加阻尼关系的通用设计曲线,并与已有实索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良好.研究了摩擦型阻尼器的参数优化取值,结果表明拉索的最大模态阻尼比依振动初始条件等参数影响分布在一个范围而非定值,其下限值仍高于采用线性粘滞阻尼器时所获得的最大模态阻尼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