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世界经济正面临着转向问题,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森林碳汇"更成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和森林保护的热门话题.在能源发展的新时期,"低碳经济"时代已悄然来临.为迎接"低碳经济"时代来临,中国已经在联合国举行的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观察家2020年,中国要增加森林面积4000万公顷,增加森林蓄积量13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2.
彭志勇 《科技资讯》2013,(6):220-220
随着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森林碳汇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林业的地位也随之提高。文章从低碳经济发展对林业可持续发展、林木质能源产业发展、木制品加工产业发展以及政策导向的影响这四个方面入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低碳经济的发展为林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分析把握低碳经济发展对林业的影响,将有利于林业审慎思考发展的方向,并借助低碳经济发展的浪潮,得以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在低碳经济环境下,经济体系架构越来越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林业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不管是林业生产方式,还是经营方式,均逐渐向森林经营模式转变。在林业企业所有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如何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做好林业思想政治工作值得从业者深思和探讨。鉴于此,该文就分析低碳经济环境下林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对生存环境影响人类自身发展问题的深刻反思,是历史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一场能源革命。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大力发展林业低碳经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本关于林业发展的入门书,涉及到世界林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历史、经济以及保护问题。本书的重点是讲述世界林业、人们与森林的关系,以及人类开始从狩猎、采集、刀耕火种时代到现在如何利用森林。书中描述了森林、草原和人类从泥盆纪到农业时代的发展历程,影响森林分布的因素,森林种类的分类,森林的价蛆以及对人类的益处,森林的产品与贸易;探讨了现在的森林消失、植树造林、可持续的森林管理、种植园的作用,以及当代和未来有关林业发展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现在人们都提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绿色经济就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提倡和推行低碳经济体制,并且要建立完善的综合评价标准,这对经济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建立这种经济体制,才能建立一种低污染、低耗能、高效益和高效率的产业链,这样人类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地介绍一下这个问题,希望可以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世界博览》2010,(8):12-12
尽管过去十年砍伐森林的速度有所减缓,但森林面积依然在缩小。 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全球每年森林砍伐面积有所减少,但仍然维持高位。在2000~2010年的10年间,森林净损失面积每年达5.2万公顷,比上一个十年的8.3万公顷只少了3.1万公顷。南美洲和非洲的森林在过去10年内净损失面积最大,分别为每年4万公顷和3.4万公顷。  相似文献   

8.
经济的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我国的森林资源也遭到了很大的破坏,为了发展经济大量砍伐森林资源,使得原始森林的数量锐减。为了防止伤害环境就要改变发展方式,而低碳经济就是一个重要的方式。低碳经济现在已经成为我们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准则。很多领域以实现低碳经济为自己的发展目标。而林业的发展则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就对它所起到的具体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浅析造林地的整理与植树造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卫平 《山西科技》2010,(6):148-149
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每年以200万hm^2速度递增,林木生长量开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扭转了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森林资源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论述了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一些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从大力提倡低碳经济角度,探讨了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在日常生活、交通运输及工业生产中所发挥的节能环保作用,阐述了天然气自身优势将促进燃气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与能源安全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两个问题。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需要能源安全作为保障,《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已要求发达国家承担温室气体减排的义务,这对我国降低碳排放强度的同时增加碳排放总量的现实是一种警示,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是我国现实的选择,这对我国追求数量的传统能源安全战略提出了挑战。低碳经济不但要求能源效率的提高,还要求能源结构的改变,诸如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等。  相似文献   

12.
林业政策对森林及相关行业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森林法》从宏观上确定了我国林业2发展的基本方向,有关林业科学的政策则对技术在林业中的作用具有决定性意义。国家对林业生产进行的总体布局和重点 建设使中国的林业建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森林是陆地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森林对地球生的作用是重要的,同时生境的变化必然导致森林的变化,二者之间必然发生相互影响。在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森林和农林业用地面积将发生变化,森  相似文献   

13.
杨增国 《科技资讯》2010,(19):221-221
我国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每年以200万hm2速度递增,林木生长量开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扭转了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森林资源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林区的整地、造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实际工作谈谈常用的一些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浅议林业在低碳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国红 《甘肃科技》2011,27(7):162-163
所谓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从现阶段我国经济的发展来看,通过林业措施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成本低、综合效益好,真正的吸收和减少了二氧化碳,而且不会像有些所谓低碳的工业项目,在设备生产过程中造成新的二氧化碳排放。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当中是最有效,最安全,最容易做的。因此,林业是发展低碳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5.
森林旅游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发展森林旅游业是一投资少、见效快、综合效益高的绿色产业,是资源配置理论在林业发展战略上的成功尝试. 对开发森林旅游资源的认识.1872年,美国建立了黄石国家公园,它标志着世界自然保护与公众游乐事业的开始,即森林旅游业的开始.目前,世界上各种类型的森林公园已有三千多处,总面积达4亿公顷.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经济发展除了依靠工商业,还需要像农林牧渔这样的基础经济业的支持。林业经济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林业发展提供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环保效益。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飞速,但与此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造成诸如沙尘暴、雾霾等恶劣的环境问题频繁发生。目前,我国的林业却遭受了大面积的砍伐,森林面积急剧下降,使得我国的土地沙漠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更重要的是森林的逐渐消失破坏了整体的生态平衡,使得物种多样性下降,生态问题严重。我国的林业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着巨大的偏差,就此将从林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指出目前林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对策,仅供林业经济发展作参考。  相似文献   

17.
董春华 《科技资讯》2014,(6):225-225
生态林业是一种新型的林业生产方式,它以生态学和经济学为理论指导,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在保护生态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向林业系统有计划、有目的地投入物质能量,从而提高林业系统生产力和能量转换率的一项系统工程。新时期下,大力开展生态林业建设对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强化森林资源管理,提高林业社会经济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发展生态林业的意义和原则入手,对提倡科学造林的措施建议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能源低碳化是我国能源战略定位的根本,也是我国顺利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保证。通过分析低碳能源内涵,阐述我国发展低碳能源面临的机遇、挑战和现实路径,以期对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宏军 《科技与经济》2011,24(3):96-100
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也是国内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是以煤为主的"高碳"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有一定的阻碍,体现在对能源禀赋、传统技术、经济制度、产业结构等方面的路径依赖上。这就需要通过改革原有的制度安排,推动技术创新、建立碳交易市场等措施,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低碳经济本质上是农业经济逐步向工业经济,最终到知识经济转变的经济形态,其内容是在不减少社会经济效益的前提下,通过技术革新提升能源效率,进而降低碳排放和控制温室气体浓度。工业革命为低碳经济的产生和形成带来了源动力,并将低碳经济最终带入高级化发展阶段。通过分析科技革命对低碳经济的作用,认为,我国应当抓紧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打造低碳产业体系,引进和研发低碳技术,从而在新常态下确立和完善低碳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