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汕头科技》2007,(1):33-34
一、“星尘”号成功将彗星样本带回地球 装有彗星尘埃样本的美国“星尘”号飞船返回舱,2006年1月15日在美国犹他州的沙漠中降落。这是人类发射的探测器首次将彗星样本带回地球。“星尘”号飞船于1999年2月发射升空。2004年1月,该飞船近距离飞过“维尔特二号”彗星时,飞船上的尘埃采集器成功捕获到彗星上百万个物质粒子。“星尘”项目的科学家对最初的样本进行了分析。这可能把人们对彗星以及整个太阳系历史的认识向前推进一大步。  相似文献   

2.
《科学世界》2006,(2):18-18
1月15日,美国宇航局“星尘号”探测器的返回舱在犹他州沙漠中成功着陆。这是人类太空探测史上第一次获取彗星物质和星际尘埃样品,为此,“星尘号”探测器在历时7年的飞行中共飞越了48亿千米的路程。此项飞行计划共耗资2.12亿美元。科学家称,“星尘”号将带回上千个彗星尘埃的样本。这些样本十分微小,直径比一根头发丝还细,因此只能在显微镜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2006年1月15日,美国的星尘号历时7年完成“太空长征”,其返回舱携带怀尔德-2彗星样本成功返回地球。这是人类首次把彗星物质带回地球,这可是些宝贝,它们可能比地球还古老。为了“鉴宝”,星尘项目正在全球征集自愿者协助筛选星际尘埃。[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美国人类首次获取彗星物质1月15日,美国宇航局“星尘号”探测器的返回舱在犹他州沙漠中成功着陆,母船留太空永久绕日运行。这是人类太空探测史上第一次获取彗星物质和星际尘埃样品。为此,“星尘号”探测器在历时7年的飞行中共飞越近48亿公里的路程。科学家称,“星尘”号将带回上千个彗星尘埃的样本。这些样本能为科学家研究太阳系的历史提供物质依据。在日本爱知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最抢风头的,当数各家高科技公司推出的人形机器人。而最受孩子欢迎的是会和孩子们一起玩耍的“保姆机器人”。这种机器人会负责地看护好儿童和监视周围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马杰 《科学世界》2006,(4):92-93
彗星由彗核、彗发及彗尾组成。在夜空里,美丽发光的彗尾是由气体和尘埃构成的。由于太阳辐射的热量,彗核蒸发出大量挥发性的物质,因此,彗核是彗尾的供给源。各个彗星的成分有所不同。平均80%左右是冰,其余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再加上有砂砾的尘埃,所以被人称做“肮脏的雪球”。  相似文献   

6.
像是出现在天边的一抹晨曦,但是夜色还深。那究竟是什么呢?原来是本阳光照射到由彗星和小行星碰撞所产生的尘埃上商发生的一种奇异现象。  相似文献   

7.
研究过“星尘”号太空探测器传回的有关Wild-2彗星照片之后,天文学家作出如下结论:Wild-2彗星是一颗非常奇特的天体。  相似文献   

8.
热点排行     
正(新闻时段2014-11-11至2014-11-20)1人类探测器首次登陆彗星[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3/30]13日,欧航局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分离的菲莱着陆器,于北京时间00:05确认成功登陆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这是人造探测器首次登陆一颗彗星。罗塞塔计划始于1993年,耗资约13亿欧元,2004年3月发射升空,旨在分析和观察距离地球5亿km远的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科学家认为对彗星发散出的气体、尘埃以及彗星  相似文献   

9.
研究低β尘埃等离子体中的尘埃-动力学阿尔芬孤立波,采用Sagdeev势方法,在小振幅极限下,对局域尘埃-动力学阿尔芬波进行了解析和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在等离子体中可以形成密度坑及密度隆起结构,并且随着尘埃含量的增加,密度坑得以加深,而密度隆起幅度增大。  相似文献   

10.
从地球上观测到的彗尾一般是在彗核的背太阳一侧延展,但也观测到几颗彗星在某些特殊情况却呈现出从彗核朝向太阳一侧延展的扇形或长钉形的反常彗尾或向日彗尾.反常彗尾是彗核抛出的大尘粒组成的尘埃彗尾,由于受太阳辐射压斥力较小而成为其轨道面附近的太空垃圾,这些垃圾会危害空间环境和航天安全,因此,观测和研究反常彗尾对于预防这些大尘粒撞击飞船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反常彗尾的基本解释和事例,然后阐述了反常彗尾的尘埃彗尾动力学理论及其研究成果.最后简述了我国彗星猎人发现的新彗星C/2007 N3(Lulin),即鹿林彗星及其在2009年1-2月观测到的奇特反常尘埃彗尾情况,并给出了初步处理的一些形态图像和解释,初步测量和估算了反常彗尾长度.  相似文献   

11.
彗星的空间探测是当代前沿课题.本文首先概述彗星的主要研究结果.彗星的本体是不大的‘脏雪球’彗核;随着接近太阳,其表面冰升华并带出尘埃而形成彗发,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太阳辐射压和太阳风推斥彗发的尘埃和离子而形成彗尾;彗星尘散失在轨道附近而成为流星群.虽然地面观测到彗发和彗尾的丰富资料,但对彗核却了解甚少,需要发射飞船进行空间探测;接着,从探测彗核的真实性质、采集彗星样品分析成分、探索彗星活动和机制、彗星的有机物与生命起源、彗星-地球关系、太阳系起源和演化线索几方面阐述彗星的空间探测的科学意义;然后,综述彗星空间探测的一些计划进展情况,总结彗星空间探测的重要成果;最后,讨论未来的彗星空间探测的科学目标,包括高轨卫星采集彗星尘、搜寻近地小彗星、搜寻未知彗星、发射更优秀飞船探测不同彗星.  相似文献   

12.
在射频放电的尘埃等离子体系统中观察到各种尘埃斑图. 按照尘埃由小到大的生长过程, 将斑图分为两个阶段: 小颗粒阶段(或尘埃云阶段)和大颗粒阶段(或尘埃晶体阶段). 具体研究了气压变化时, 不同斑图之间的演化关系. 小颗粒阶段主要介绍空洞、尘埃声波和强湍流模式. 大颗粒阶段研究了粒子自组织形成的尘埃晶格和尘埃团簇. 通过计算径向分布函数来表征尘埃晶格的静态结构. 还研究了在二维平面上不同粒子数目形成的尘埃团簇, 以及气压变化时尘埃团簇有规律的演化过程. 利用二维径向约束势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验证了二维尘埃团簇的壳层排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
太阳系尘埃动力学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方向,对理解太阳系起源、演化以及指导航天探测任务都有重要意义。该文对近几十年来太阳系尘埃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关于尘埃的质量产率和撞击-喷射这一尘埃起源方式,介绍了前人基于地面实验结果而建立的模型,以及基于就位探测和实验得到的初始质量分布。同时,回顾了关于尘埃所受主要摄动力的建模方面的工作,以及经常用到的一些辅助分析方法。此外,尘埃的充电和溅射都会影响其动力学行为,也介绍了相关的建模和实验研究。最后,总结了尘埃族群具有代表性的形成/迁移机制,以及这些机制对尘埃族群分布构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磁化尘埃等离子体中的尘埃声波,分别得到了由单一尘埃成分与多种尘埃成分组成的磁化尘埃等离子体中尘埃声波的色散关系,并对不同情形下的色散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一成分尘埃声波的频率随ωcd和kz的增大而增大,多种成分尘埃声波的频率随ωcd的增大而增大,但与kz关系不大,而且尘埃尺寸差距越小,波的频率越小.  相似文献   

15.
黄永明  NASA 《科学世界》2005,(8):60-66
“深度撞击”大获成功,天文学家到底得到了什么?我们对彗星的认知有何进展?在撞击两周之后,坦佩尔-1彗星重归平静之时,《科学世界》记者连线“深度撞击”的直接参与者、一线观测者以及著名行星科学家,试图勾勒出这惊天一击带来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6.
红外天文学     
我们可以通过红外天文观测回答:如何作才能了解恒星的生与死?弥漫在银河及其它星系的尘埃微粒的性质如何?棕矮星、太阳系外行星或其它亚星物质天体的性质如何?  相似文献   

17.
通过约化摄动法,得到了描述具有2种离子温度且尘埃微粒电荷可变的热尘埃等离子体中尘埃声波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并研究了热尘埃等离子体中低温离子未受扰动的数密度、低温离子温度、高温离子未受扰动的数密度、高温离子温度、尘埃微粒的温度对尘埃声波调制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2种离子温度且尘埃微粒电荷可变的热尘埃等离子体中尘埃声波是调制稳定的,低温离子未受扰动的数密度是影响尘埃声波调制不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具有2种离子温度且尘埃微粒电荷可变的热尘埃等离子体中仅存在暗孤子.  相似文献   

18.
一个参与“阿波罗计划”的宇航员,爱上了科普作家索贝尔的朋友卡罗琳。这个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的年轻人,冒着泄露国家机密和丢掉饭碗的风险,送给心上人一小撮来自月球的尘埃。  相似文献   

19.
尘埃的功过     
李津军 《科技潮》2000,(5):34-35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里,充满了肉眼难以见到的小颗粒,它们大都依附在器物上,或是飞扬在空气中。这些细细的“土末”就是尘埃。尘埃来处何方?尘埃来自何方?一个重要的自然尘埃源就是土壤。风一刮,人一走动,都会使无数的尘埃飘散到空气中。制造尘埃最多的工厂,如炼钢厂、采矿厂、水泥厂、面粉厂等,但是最大量的人造尘埃(约55%)则是在煤炭燃烧时产生的。生活中的尘埃随时可以产生,如划火柴,会产生上百万个碳粒;翻报纸、扫地、晒衣服,都会飘起许多灰尘。鲜为人知的是,海岸  相似文献   

20.
采用流体模型,研究尘运行等离子体中的非线性尘埃-漂移波。极低频的尘埃-静电漂移波,通过非线性互相作用,形成局域的涡旋结构。研究发现,涡旋强度与等离子体中尘埃含量和离子-电子温度比有密切的关系。等离子体中形成的大量涡旋横越磁场运动,导致了等离子体的反常输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