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运动雷管针刺感度仪模拟火工品的动态击发状态,研究了在动态模拟装置上采用光控和声控两种测时方法的可能性,并设计了光控和声控电路。利用光控电路测试了3种雷管的动态作用时间,并与静态作用时间进行了比较。由实验结果得出,对于瞬发雷管,在动态撞击速度比静态的提高3~4倍的情况下,作用时间将缩短50%~80%,在相同情况下,提高击针质量也将缩短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2.
从基本原理出发,建立了尖头和平头两种击针在针刺过程中的力学模型、戳击速度模型和针刺功率模型,并导出了分析解。力学模型包含了炸药屈服应力和摩擦系数、击针形状和刺入深度;速度模型和功率模型中除含有前者的影响因素外,还含有击针质量和初速参数。  相似文献   

3.
在电火工品一维热传导方程的基础上,给出了电火工品热传导方程,并用变分法推导了电火工品临界参数值的计算公式.通过对药剂HMX,PENT,RDX的计算表明,临界点火条件和临界点火温度随药剂活化能的增大而减小,随桥丝输入能量的增大而增大,临界点火时间则随桥丝能量的增大急速减小.  相似文献   

4.
进行了电火工品瞬态脉冲试验,利用电热响应曲线计算了电火工品桥丝的温升,根据温升大小将电火工品分组进行升降法试验和发火试验。升降法试验表明温升较大组的电火工品50%发火电流较低,t检验结果表明这2组电火工品的50%发火电流有显著差异。发火试验结果说明。在相同的试验电流下,温升较大组的电火工品发火个数较温升小的多。2项试验结果表明,温升大的组感度较高,说明瞬态脉冲试验是一种可对电火工品进行感度分类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刺留针时间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流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不同留针时间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血流速度的影响,以探索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时效关系的机理。方法:选取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恢复期的患者34例,按轻、中和重度随机分成留针20、40和60 m in 3组。在针刺治疗的疗程前后,对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测。结果:针刺可提高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血流速度,以留针60 m in作用最为明显。结论:针刺留针时间与脑血管血流速度之间有一定的时效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兼顾火工品发火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可靠性指标变换的可靠性设计方法.该方法根据设定的生产方和使用方风险,把可靠性评定指标转换为可靠性设计指标,并结合机械能激发火工品感度分布模型,确定50%发火点x0.5.与实际产品的比较表明,该发火点能同时兼顾可靠发火和安全的技术指标.通过该方法在某针刺雷管可靠性设计中的应用,验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中国型号机械作用火工品感度分布曲线的拟合及常见类型。应用同总体检验理论对合理的同型不同批的火工品感度数据进行综合,在此基础上先利用概率单位法粗估感度分布类型和分布参数,再利用极大似然法估计参数,并检验所选择的感度分布。利用以上方法给出了中国10种型号机械作用火工品的感度分布类型。该分布类型中最常见的是对数-logistic分布,其次为威布尔分布和logistic分布。  相似文献   

8.
超细RDX爆轰感度与撞击感度、摩擦感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纯超细RDX与工业RDX ,以及以超细RDX和工业RDX为主体、采用相同配方和制备工艺制取的高分子粘结炸药对比的方式 ,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 ,对撞击感度、摩擦感度、爆轰感度进行了测试和研究 ,得出超细RDX无论是纯品还是高分子粘结炸药 ,其撞击感度、摩擦感度均低于工业RDX ,而爆轰感度优于工业RDX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取德国莱比锡砂土地基强夯加固特性,采用自行设计的模型试验装置及量测系统,制备3种相对密实度的砂土进行了强夯室内模型试验,每组试验进行24击强夯。强夯过程中测量夯锤速度、位移、动态力、能量释放时间变化,结合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技术分析强夯后砂土颗粒位移结果,得到水平方向和深度方向的有效加固范围发展特性。结果表明:第6、12、18、24击的速度时程曲线在快速下降阶段基本重合,击数越高回弹速度越高、持续时间越短,体现为能量释放时间的不同;对于ID0.4、ID0.5、ID0.7试验组,从第6击到第24击的强夯能量释放时间分别下降38.9%、34.7%、31.4%,在第24击的夯锤位移回弹比分别达到65.3%、67.1%、69.0%;砂土相对密实度越高,夯锤冲击力越大,第6、12、18、24击之间的差别越小;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夯锤动态力峰值逐渐提高、上行曲线斜率变小,冲击行程逐渐缩短;ID0.4、ID0.5、ID0.7试验组分别在第20、18、15击后,水平方向有效加固范围增长大于深度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含硫化氢(H_2S)废气的高效净化问题,直接以腈纶针刺布为原材料,通过一步反应制备了多胺基针刺布,测得其交换容量为5.9 mmol/g,并用红外光谱和热分析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碱液存在下多胺基针刺布对H_2S的去除性能及气体流量、碱液浓度、增重率、氧含量和H_2S浓度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液和多胺基针刺布的协同作用对气体中的H_2S具有优异的去除性能.吸附饱和的多胺基针刺布可用碱液再生,且再生后性能无明显变化,在所设定实验条件下,针刺布处理容量和碱吸收容量分别稳定在30.6 mg/g和697.2 mg/g左右.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某引信为例,研究它在低着速、侵彻软目标时引信发火机构的运动规律。利用实验测得的弹引系统着靶参数,建立雷管的动力学方程,救是雷管相对击针处于不同位置时的位移速度时间曲线。在此基础上,探讨引信着靶时击针和雷管的相对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2.
在用升降法测定雷管发火电流的试验中,考察了发火电流值的分布情况,确定了用升降法试验时所采用的步长和样本大小。结果表明:电流值与发火次数的关系为正态分布;步长为15~20mA均可;样本为10发以上。  相似文献   

13.
填充聚氨酯泡沫蜂窝纸板缓冲性能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复合缓冲材料的缓冲防震性能,将聚氨酯填充到蜂窝纸板的孔隙中制作了聚氨酯蜂窝纸板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落锤冲击试验和静态压缩试验。通过试验数据和应力-应变曲线,分析了该复合材料在静态和低速冲击条件下表现的力学行为,进而对其静、动态缓冲吸能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蜂窝纸板材料的静态、动态吸能量均随孔径的增大而增大,动态吸能量增大的幅值更明显;复合材料的吸能量随蜂窝纸板孔径增大而增大,随纸板厚度增大而减小;复合后的材料较蜂窝纸板材料静、动态缓冲性能和吸能量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某隔板起爆器空气隙传爆界面的可靠性,采用NESSUS软件对其进行可靠性分析,得出在设计条件下该界面作用可靠度,并对影响该界面的随机变量进行敏感性和重要性分析.结果表明输出装药的爆速和密度、雷管底的厚度、受主装药的临界起爆能量、雷管底的密度对可靠度影响较大.在选择材料及加工产品时,应保证这些参数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超细HNS的能量输出,本文以重结晶法提纯后的HNS为原料,通过溶剂/非溶剂法制备超细HNS/ANPZO混晶炸药,并对其进行了形貌结构表征及性能研究。结果表明,HNS与ANPZO之间形成了分子间氢键,HNS与HMX质量比为67∶33时,起爆电压为1.5 k V,5 kg落锤时,撞击感度为31.40 cm,装药密度为1.615 g/cm~3时,爆速为7 048 m/s,比纯超细HNS爆速提高273 m/s,是一种感度适中,能量输出较高,有应用前景的冲击片雷管装药。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役小口径炮弹引信大着角碰靶发火率偏低、未爆弹存在隐患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问题,开展现役小口径炮弹引信大着角碰靶发火机构响应特性研究. 建立了大着角碰靶发火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得到了发火机构作用的简易判据,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不同着速、着角、滚转角度及靶板厚度多工况下大着角碰靶发火机构的动态响应过程,数值模型有效性通过实弹试验对比验证. 分析结果表明,着发球珠随机滚转角度为大着角碰靶时影响发火机构功能可靠的重要因素之一;随滚转角度增大,发火击针感受到轴向合力的幅值越小、时间越滞后,不利于大着角碰靶发火机构可靠作用;同时研究发现随着角、靶板厚度的增加,出现了导套“卡住”发火击针的故障模式.   相似文献   

17.
新型浮式系泊系统靠泊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型浮式系泊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1∶40的模型试验首先分析无波浪作用下船舶排水量和船速等因素对浮体系泊系统靠泊动力响应的影响,并将浮式系泊系统的靠泊试验结果与相同工况下刚性靠泊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对典型海况(波高2,m,周期6,s,入射角90°的波浪)作用下的新型浮式系泊系统进行靠泊分析,得到其在不同靠泊速度下的动力响应.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刚性靠泊,浮式靠泊的靠泊力小,吸收的能量更大.船速和船舶排水量是影响靠泊动力响应的主要因素,船速和排水量的增大将会大大增加护舷撞击力,并使浮式系(靠)泊平台产生较大的位移.由于偏心的影响,船艏首先系(靠)泊,能量大部分被船艏靠泊平台所吸收,船艉系(靠)泊平台吸能比例很小,尤其当初始靠泊能量较小时,两平台吸能差异更明显.随着船速和船舶排水量增大,船艏和船艉靠泊的时间间隔越小,两系(靠)泊平台位移及护舷撞击合力的差距也越小,船艉系(靠)泊平台吸能比例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