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离子束介导大豆DNA的小麦后代低蛋白质变异株系的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 NRA)、叶绿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株系05-49的NRA从抽穗中期至灌浆后期均高于对照,灌浆末期低于对照;株系05-14从扬花中期至灌浆中期均低于对照,灌浆后期至末期均高于对照.叶绿素总含量、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株系05-14在被检测的各时期均高于对照,株系05-49仅在灌浆末期低于对照,其它各时期均高于对照.两变异株系叶绿素a/b值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2.
离子束介导的小麦变异株系染色体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低能离子束将大豆DNA导入新麦九号后获得了4个性状和蛋白质含量基本稳定遗传的第六代变异株系05-5-1,05-49-1,05-61,05-8-1,对其染色体畸变及有丝分裂指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低能离子束介导的4个变异株系小麦的有丝分裂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离子束介导的变异株系小麦染色体畸变率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利用扫描电镜对经过离子束处理小麦获得突变体的M1代,M2代,M3代的叶片进行了观察分析,发现突变体叶片与未经注入小麦叶片的表皮毛,气孔大小,气孔密度等有一定差异,因此,通过SEM观察获得的信息对突变体的选育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5.
6.
7.
离子束介导大豆DNA小麦低蛋白变异株系幼苗生长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离子束介导大豆DNA后,获得了稳定遗传的第6代转基因小麦3个低蛋白变异株系,对3个低蛋白变异株系进行培养,分别在24 h,48 h,72 h和96 h观察和记录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情况,以未经离子束处理的相同小麦种子作为对照,研究发现:经离子束处理获得的3个低蛋白株系的种子萌发率与幼苗生长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变异株系幼苗芽长、根长及侧根长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t检验结果显示变异株系和对照相比芽长和跟长的差异程度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经离子束介导大豆DNA后,获得了稳定遗传的第6代转基因小麦3个低蛋白变异株系,对3个低蛋白变异株系进行培养,分别在24 h,48 h,72 h和96 h观察和记录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情况,以未经离子束处理的相同小麦种子作为对照 ,研究发现:经离子束处理获得的3个低蛋白株系的种子萌发率与幼苗生长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变异株系幼苗芽长、根长及侧根长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t检验结果显示变异株系和对照相比芽长和跟长的差异程度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对二次离体筛选获得的小麦耐甘露醇变异细胞系进行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检测该变异细胞系在甘露醇,NaCl和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的渗透胁迫环境中的耐受生长能力,并测定变异系在甘露醇胁迫下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Na /K 含量等生理生化特性及可溶性蛋白质组成和基因组DNA多态性等分子特征。结果通过愈伤组织在甘露醇,NaCl和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的渗透胁迫条件下的生长实验,发现变异系细胞系可以在对照细胞系不能生长的20%甘露醇,1.5%NaCl和20%PEG-6000胁迫条件下,分别表现出14.5%(见图1),12.8%(见图2),41.8%(见图3)的相对生长量;在20%甘露醇胁迫条件下变异系细胞系游离脯氨酸积累量为对照系的80%(见图4),可溶性糖积累量为对照系的1.2倍(见图5),可溶性蛋白含量为对照系的1.3倍(见表1)。在相同浓度的甘露醇模拟的渗透胁迫环境中变异系再生植株比对照植株相能维持较高的K /Na 比值(见表2)。与对照相比,耐甘露醇变异细胞系再生植株可溶性蛋白SDS-PAGE发生显著变化:6条新可溶性蛋白谱带出现在变异系再生植株中,同时对照系中的1条可溶性蛋白谱带在突变株中缺失(见图6)。变异系植株与对照株RAPD带型呈现一定的多态性(见图7),表明变异系基因组DNA与对照相比发生了突变。结论所研究的小麦耐甘露醇变异细胞系是一个具有较强渗透胁迫耐受能力,可用于进一步育种工作的良好突变体材料。 相似文献
11.
对小麦种子进行了不同的处理,并通过PAGE电泳技术对发芽10 d的小麦种子G6PD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各处理均可引起G6PD同工酶酶活性或酶带的改变,但表现不同.与其它处理用相比,离子注入后转DNA处理G6PD主要表现为酶活性的明显减弱或酶带消失,但转大豆DNA片段的处理和转全长DNA的处理相比,前者比后者酶谱变化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离子束介导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黄群策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7,39(2):167-170,176
重离子束介导技术的实用性在探索中得到肯定的同时,仍然存在着6大研究难题(即研究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介导试验的后效性研究、寻找介导试验的生物学证据时的局限性、研究的重复性、介导试验的机制和机理、研究的超前性)值得注意.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新的技术思路,即重离子束介导技术立足于重离子束这一物理学技术平台,注重研究2个关键性问题,完成3个有效转变,寻找4个方面的试验证据,研究5大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3.
大豆DNA导入后的稻米粗蛋白与直链淀粉含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豆为外源DNA 供体,采用浸种及幼苗期浇灌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直接将大豆总DNA 导入受体水稻,经常规栽培获得水稻后代种子⒚采用微量凯氏定氮法和Juliano 法分析水稻后代种子糙米的粗蛋白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并对两者进行相关分析⒚结果显示:糙米的粗蛋白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 - 0.762,达极显著水平⒚由此推测将大豆DNA导入水稻培育高蛋白稻米的同时,可降低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从而达到改良稻米食味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