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郑文浩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23(3):71-74
黄遵宪的诗歌在很多情况下还被一些成见蒙蔽着。在旧诗和新诗存在着很大的不可通约的前提下,黄遵宪不可能在旧诗的范围内为新诗的转化作出重要的贡献,因为没有出现一个“直接过渡”的问题。进化的意识代替了诗思,黄遵宪的声誉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是一个处于文化破碎情形之下的少见的表达者。 相似文献
2.
郑文浩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4)
黄遵宪的诗歌在很多情况下还被一些成见蒙蔽着。在旧诗和新诗存在着很大的不可通约的前提下,黄遵宪不可能在旧诗的范围内为新诗的转化作出重要的贡献,因为没有出现一个“直接过渡”的问题。进化的意识代替了诗思,黄遵宪的声誉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是一个处于文化破碎情形之下的少见的表达者。 相似文献
3.
黄遵宪是近代杰出诗人,他自幼受民歌熏陶,喜爱、搜集、研究民歌,这些均渗透到在他后来的诗集《人境庐诗草》的创作中。其强调诗歌创作要注意对民歌中"情真"说的吸取,主张诗歌创作要情真、意真,这些都在他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和晚年所提出的"杂歌谣"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列强环伺,朝廷腐朽。生逢其时的黄遵宪,在青年时代就胸怀天下,器识不凡,他反对封建经学,主张学以致用,对于八股应试之作不屑而无奈,为了取得施展抱负的社会身份,他辗转赴试,然却三战三败。28岁时(1876年)终于科举出仕,遂偕同何如璋东渡日本,成为中国第一位驻日使馆参赞,开始了新的人生旅程。 相似文献
5.
近代学者黄遵宪,从西学中源的观点出发主张学西,既摆脱了"夏夷之辩",又承认西方他者(the other)的存在,最终走向两种异质文化的交流融合。这种自尊、理性的声音,在全球化浪潮席卷华夏的今天,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代学者黄遵宪,从西学中源的观点出发主张学西,既摆脱了"夏夷之辩",又承认西方他者(the other)的存在,最终走向两种异质文化的交流融合。这种自尊、理性的声音,在全球化浪潮席卷华夏的今天,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玲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5):105-107
黄遵宪故居人境庐保存了6种日本汉儒著作,虽然多为残卷,却弥足珍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甘雨亭丛书》中的藏书章是黄遵宪与中村正直交往的凭证。《支那通史》里的黄氏手迹表明其晚年仍然研史不倦。更为重要的是,《江户繁昌记》、《近世日本外史》和《艺苑日涉》三书中的划有圈点的内容是研究《日本国志》的原典凭信,可以清晰地追溯此著的资料来源、成书情形。 相似文献
8.
赖彧煌 《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63-68
评价梁启超、黄遵宪等人的诗界革命,可以联系他们对小说界革命的看法,他们面对两种文类革新时发言的姿态是很不一样的。在以激进的言论探讨小说界革命的同时,对诗界革命的态度却是审慎的,甚至趋向保守的。这说明不同的文类成规对美学变革有不同的制约作用。梳理和比较梁启超、黄遵宪等人面对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的不同反应,可以借此更深入地反思古典成规对诗歌革新的强大牵引力。 相似文献
9.
历史名人公园设计初探——以梅州市黄遵宪公园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名人公园主要以当地杰出的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作为公园设计的主题,彰勋其为国为民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弘扬其不朽的精神气节,给后人一个缅怀和学习先贤的场所。历史名人公园将历史教育和休闲游憩放置于公园绿地当中,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修身养性之所,是城市公园建设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王标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11-118
日清修好条规(1871)缔结六年之后,大清帝国初次向日本派驻公使团。历代公使以及公使馆的随员们与日本朝野士人广泛交游,在外交公余之暇,与日本的文人学者进行诗文唱和、诗文批评等各种文化活动。在保存至今的部分日中文人学者笔谈记录以及附有点评的诗文集中,尚保留了许多有关这方面的记录,我们可以从中管窥晚清知识分子对日本汉文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李秀萍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9,28(4):114-116
作为<小说月报>主编,叶圣陶与茅盾、郑振铎最明显的区别在于,他是以一个作家的视角和标准在编辑<小说月报>.在他主编期间,刊物的文学性和趣味性都得到了明显的增强.注重刊物的文学性,积极推出新的作家和作品;改革刊物的编辑体例,使其更趋于艺术化和标准化,是叶圣陶主编<小说月报>所取得的最大成就. 相似文献
12.
刘辰翁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是第一位评点大师,同时又是第一个对李贺诗歌做全面评点的诗评家,极具代表性与时代意义。文章详细论述了他评批李贺诗的显著特点,并对这些特点的成因做了探析,全面展现了刘辰翁诗歌评点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潘阆是宋初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但今人对其研究不多。其《逍遥词附记》提出了突破前人路径、以词代诗的文体观,促使词由“酒席文学”向“言志文学”过渡,并将诗学理论用于词的创作与品评,有利于词体地位的提高。其词作打破了唐五代以来以抒情为主、以“闺阁”、“画堂”为描述对象的传统,长于纪实和叙事,代之山水风光,进而由“阴柔美”向“阳刚美”过渡,其词风“句法清古,语带烟霞”,为豪放词之初萌。 相似文献
14.
叶昌炽是清末民初著名的金石学家,其《语石》一书是金石学学科的概论性著作,被后世当作金石学入门的典范之作。在叶昌炽的金石交游圈中,以潘祖荫、缪荃孙、吴大澂对他的帮助和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5.
张振龙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5,8(3):5-8
邺下文学集团时期,文学成为集团内部文人宴集、游览等交际活动的主体和特色。主要表现为:文学不仅成为集团内部文人活动的重要成果与价值体现,而且文人活动与文学创作彰显出同步发展的趋势,文人文学创作的群体性特征也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略论黄侃的传统语言文字学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侃是20世纪初期“国故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中国民族文化被“西化“浪潮冲击得走向极端、传统文化几乎被全盘否定的历史时期,他坚守“国学“阵地,坚持对民族文化的继承,提倡建设中国本体文化,在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中国传统语言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LIU Jing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8,(7)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二十世纪美国最伟大、最有名望、最受人爱戴的诗人。他的冥想诗成就相当高,很多已经成为传世之佳作。分析《未选择的路》、《修墙》、《雪夜林边停》这几首有代表性的诗作,可见其诗歌看似在描述美丽的自然,实则蕴涵哲理、深邃隽永。 相似文献
18.
19.
徐旭平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9(2):64-66
从诗歌在自我形象上的纯真高洁、傲世独立;在境界上的高远辽阔、苍茫博大;在情感上的至纯至真、直率诚恳三个方面,结合作品,具体论述了阮籍《咏怀诗》的高格调。认为吉川幸次郎对阮籍诗歌的评论是符合实际的,论阮籍的《咏怀诗》,应主要从这三个角度去着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