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每个历史时代都会煅造该时代杰出的历史人物。温斯顿.丘吉尔奋斗在两次世界大战前后期间,被列为少有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军事战略思想家之一。他时逢两次世界大战,在英国和世界历史上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成为最负盛名的政治家,他的军事战略情报思想也极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两次世界大战对德国的影响是迥然不同的.笔者从二次大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德国两个共和国的议会民主政治及其运作、经济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主要是由于这三个要素及其交互作用,使一战后德国建立的魏玛共和国仅15年后即为第三帝国所替代,德国再次成为世界大战的策源地;而作为战后德国主体的联邦德国却在废墟上站立起来,成为世界经济巨人.  相似文献   

3.
正世界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革,其中一个重要特点是,大国战略竞争重回国际关系议程的中心位置,这将对中国的发展崛起和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国作为新崛起的大国,越是接近世界舞台中央,越面临加快学习国际经验、汲取历史教训的压力,日益需要加强对国际政治演变,尤其是一次世界大战前和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大国战略竞争、美苏冷战经验教训和两次世界大战前国际政治演变的研究,在积  相似文献   

4.
斯大林模式的成功建立,离不开苏联所处的外部历史环境:经济上,垄断资本主义使资本主义弊端充分暴露;政治上,经济大危机爆发使帝国主义国家相互操戈,先后发生两次世界大战,战争引起革命;思想文化上,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这启示我们:社会主义要顺应世界历史发展趋势,抓机遇,促发展;把握时代主题的转换,进行社会主义改革。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前45年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因此有人把20世纪称为“战争的世纪”。残酷的战争给人类留下难以弥合的创痛。二次大战后,如何维护世界和平,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就成为人们的共同愿望。这正是建立联合国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这种煽动情绪让我感到害怕。刺耳的言语再次被人喊出。我开始担心,有人可能会暗杀总理(沙龙)。”——以色列总理沙龙的单边行动计划不仅遭到了巴勒斯坦方面的一致反对,在其内部该计划的处境也岌岌可危,工党领导人佩雷斯向沙龙发出警告,要他小心极右翼组织的暗杀阴谋。“这是一本荒诞可笑的历史书,它暗示着英国从未参加过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欧盟新近出版的官方历史教科书闹出一大笑话,竟然对敦克尔克战役、德军闪电战、诺曼底登陆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只字未提。书中描述的英国历史也是一部残缺的英国史,它将1931年国民政体…  相似文献   

7.
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于1960年11月在莫斯科举行的会议,是一次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会议一致通过的声明,是一件有历史重要意义的纲领性的文件。会议还通过了告世界人民书。号召世界人民,参加保卫和平、反对新的世界大战威胁的普遍斗争。从1957年的莫斯科宣言和和平宣言发表以来,到这次会议的召开,虽则时间不过三年,但国际形势却发生了重大的迅速的变化。正如会议声明所说:“这几年的主要总结是: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威力和它的国际影响的急剧增长;殖民主义体系在民族解放运动的打击下迅速瓦解;资本主义世界中的阶级搏斗日益加剧;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更加衰落和腐朽。在世界舞台上,社会主义力量日益明显地超过帝国主义,和平力量日益明显地超过战争力量。”  相似文献   

8.
和平与发展是一个历史主题和平与发展是人类恒久的愿望,是在历史漫长的演进过程中得到不断的自我意识和普遍认同的。然而,直到20世纪中期之前,世界政治的主流仍基本囿于“战争是维护和平的至为重要的手段”这一经典思维,两次世界大战就标志着人类为此进行的实践达到了巅峰。从这个角度看,人类的认识和实践似乎有悖其初衷,经历了数千年的逆向运动,并为此付出了巨大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的讲话中指出:“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交替的动荡时期。”目前世界格局的变化,主要是以东欧的巨变和苏联的解体为标志的;两极格局的瓦解实际上是苏联、东欧一极的坍塌所致。而这一次世界性格局的变动与本世纪前两次格局的变化不同。首先,它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五年八月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一书,一九七八年夏末在英国出版。主要作者、英国退休将军约翰·哈克特(John Hackett),曾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莱茵兵团和北方集团军司令。该书编写过程中曾得到许多北约现职高级官员的帮助和支持。这本书是假定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束两年后的一九八七年复活节出版的。作者采取历史回忆的手法,通过虚构的政府文件、报告、作战计划和参战人员的回忆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把想象中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情况描写得有声有色。本书出版后,受到西方舆论界和军界的重视,许多著名报刊和军事评论家纷纷发表书评,认为它是“一部要人们从中吸取教训的书”,“提出了一些有力的政治论点”。此书情节虽属虚构,但其中提出的对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五年世界形势的分析、美苏双方的战略考虑、未来战争曲打法等,反映了西方部分军界人士的看法。这些看法当然掺杂着许多主观臆断。但是,这本书的出版和受到西方舆论界重视这一事实,反映了美国和西欧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现实危险性,认识到欧洲(包括中东、波斯湾和非洲)是苏美争夺的重点,也反映了西欧和美国对苏联军事威胁的担心。由于这本书触到了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痛处,使得克里姆林宫十分恼火。苏联宣传机器对它一再评论,大加指摘。这也从反面证明,这本书是值得一读的。现将该书内客综合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回顾德意志历史,整个18世纪普鲁士四处征战,扩充领土;19世纪中叶,"铁血宰相"——俾斯麦通过三次王朝战争解决了德国历史上长期悬而未决的统一问题;20世纪德国两度成为发动世界大战的元凶。尤其是在纳粹暴政期间,法西斯主义曾给德国乃至世界人民带来空前灾难。透过德意志这部"军号和战鼓"的历史,不难发现这一切无一不与军国主义传统有关。因此,本文探讨军国主义传统的演变过程,并最终走向末路,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德国的历史和现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安全形势和中国的安全形势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可避免地要求中国重新认识安全问题,同时制定出相应的安全战略。对世界安全形势的认识中国的人口和地域都决定了中国是一个世界大国,如果发生世界战争,中国就难免被卷入其中。两次世界大战的经验都表明,无论中国是否愿意,世界战争一旦发生都可能被强加在中国头上。历史经验使毛泽东以来的中国领导人都把世界战争的危险作为第一安  相似文献   

13.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这个理儿大家都懂,尤其是在打仗时,抢占先机就更加重要了。不过这要是放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前,那就很可能是谁先下手谁遭殃了。为啥呢?  相似文献   

14.
时间不饶人,马上又临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三十五周年。抚今追昔,上半辈子却有一大半是在战乱的年代熬过的。而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场人类空前浩劫的整个过程,从它的开场到终场,我都适逢其会,以至身历其境,前尘历历,如在眼前,感受不免深一些。记得三十五年前,日本在美舰密苏里号签署降书的墨迹还未干,庆祝胜利的欢呼声还在耳边荡漾的时候,新的世界大战会不会马上爆发的猜测,一时又甚嚣尘上。现在三十五年过去了,尽管局部战争频仍不断,第三次世界大战却未爆发。但是,随着苏联堕落为社会帝国主义,并逐渐取代美帝国主义,成为新的战争最危险的策源地以来,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阴霾日益浓厚。特别是这几年,从安哥拉到埃塞俄  相似文献   

15.
同邓小平和赵紫阳会晤 1975年10月;我作为联邦总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首次正式访问。当时,毛泽东曾简洁地对我说:“我知道苏联将如何发展:将爆发一场战争。”我表示了异议。我虽然不想排除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但在西方保持足够的防御能力的情况下,我认为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是不大可能的。然而,毛坚持他的战争不可避免的的理论。当时的副总理邓小平赞成他的观点。几乎是我访问毛泽东10年之后,1984年9-10月,我第二次来到中国。这次,邓小平以回忆我们几年前的谈话作为开始会谈的引子。使我感到意外的是,他突然直爽地说:“你当时不同意我们对形势的估  相似文献   

16.
八十年代开始以来,苏美争霸态势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双方互有攻守,争夺将更趋激烈,这是可能导致新的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因素。但与此同时,世界上防止战争的力量也相应增强,估计八十年代或稍长的时期内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7.
把什么样的世界带入21世纪亚太经合组织(APEC)于1989年成立,中国1991年加入。1993年11月,江主席以国家元首身份出席西雅图 APEC 领导人第一次非正式会议。在会上,江主席从全球战略的高度,向与会领导人提出“把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带到下一世纪”的问题。他说:“20世纪是人类文明大有进步、科技和生产力大放异彩的世纪,也是战乱频仍、很不安宁的世纪。本世纪打了两次世界大战,其他冲突和局部战争不计其数,现在,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冷战和两极格局结束以来,国际关系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同时也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大调整的世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5月,于光远教授在海南出席“太平洋与中国国际研讨会”时,作了题为《文明的亚洲和亚洲的文明》的发言,提出了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后直到21世纪等若干世纪是“世纪大调整时期”的新见解。我很赞成“历史大调整时期”的提法,并认为“21世纪是历史大调整的世纪”。在我看来,人类社会是在不断的调整中前进的。但是,作为人类生存方式的大变革的历史大调整并不多见。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后,一统天下的资本主义世界分裂为两人对立的阵营,迫使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调整,缓和了资本主义国家内外矛盾,重新赢得了繁荣与活力。推动经济与社会快…  相似文献   

19.
意大利大学在继承了优秀历史传统的同时以其自身的开拓精神逐步完成了高等教育向国际化接轨的历史重任.传播知识、启发学生的深入研究与创造能力这三个意大利统一时即赋予大学的使命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却依然得以完好保存并发扬光大.二战后的历次高等教育改革不但为意大利大学找到了合适的发展道路,同时也指明了壮大其全球影响力的方向.作为发展中的教育大国,我国可从战后意大利高等教育的历次改革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战争不是不可避免的过去半个多世纪中,帝国主义曾经两次发动了世界大战。在战争中,千百万无辜的生灵涂炭。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当全世界人民正在企望和平和安定的生活的时候,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者却又在世界各地燃起了侵略的殖民战争的火焰,使世界人民重新面临战争的威胁。帝国主义企图以战争来挽救自己垂危的命运,但半个多世纪的人类历史证明,每次战争的结果,都与战争发动者的愿望相反,一次又一次地出现了越来越有利于保卫世界和平和制止战争的形势。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社会主义苏联在地球六分之一的土地上的诞生,从而开辟了人类走向和平的新纪元。这是世界历史的第一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