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新型杀虫剂20%安克力乳油对棉蚜的药效试验表明其防虫效果优于现常用农药40%久效磷,且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及持效性。  相似文献   

2.
对 20 %战神乳油设置了4个浓度,以探索其在新疆干旱荒漠条件下的灭蚜效果,结果表明其效果较好,可与久效磷等有机磷农药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3.
《石河子科技》1999,(1):17-18
按不同比例把植物增效剂与久效磷混配,用杀螨毒力测定的粘胶浸渍法,经室内毒力测定,增效剂:久效磷=1∶7为最佳混配体积比,其致死浓度为107.14×10~(-6),其毒系数190.58,表现对久效磷增效最显著。  相似文献   

4.
有机磷农药对扁藻的联合毒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水生毒理联合效应相加指数法,比较了久效磷、辛硫磷、敌敌畏以及对硫磷的单剂和混合剂对扁藻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结果表明:久效磷和辛硫磷的联合毒性为协同作用;久效磷和敌敌畏的联合毒性为拮抗作用;久效磷和敌敌畏和对硫磷的48h联合毒性为协同作用,72h、96h则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5.
棉叶螨对久效磷的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棉叶螨久效磷抗性种群研究表明,棉叶螨对久效磷的抗性可能与AchE敏感性下降,GST和MFO活性上升有关,该种群对常见杀虫,杀螨剂的交互抗性研究结果:久效磷与氧化乐果(11.27倍)、水胺硫磷(6.70倍)等有机磷化合物和三氟氯氰菊酯(131倍)及双甲脒(5.75倍)都有交互抗性,而与其他测定药剂间均无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6.
段霞 《武夷科学》2006,22(1):220-221
本文对无患子双棘长蠹(Sinoxylon anale lesne)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桐柏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枝干的蛀孔内过冬。无患子双棘长蠹发生与环境因子关系密切,加强林分管理可有效减少虫口密度,40%久效磷1500—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一扫光)1500-2000倍液,防治效果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7.
采用小鼠早期胚胎的体外培养技术,研究了久效磷对小鼠着床前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剂量低于0.22mmol/L对小鼠早期胚胎无明显作用,剂量为0.34mmol/L时,70.6%的8细胞胚胎能发育至囊胚,剂量达0.45mmol/L,对小鼠早期胚胎有显著的毒害作用,只有5.7%可以发育至囊胚。在经久效磷处理的小鼠早期胚胎电镜照片上可以看到,细胞内网架结构保持完好,线粒体被破坏,数量变少,空泡变大、增多,细胞内不同结构对久效磷的敏感性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二种有机磷农药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钦铭  赵美珠 《江西科学》2006,24(5):297-300
本文研究了二种有机磷农药敌百虫和久效磷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急性毒性和对褶皱臂尾轮虫孵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褶皱臂尾轮虫的孵化率随着有机磷农药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孵化时间随之增加,敌百虫和久效磷对褶皱臂尾轮虫的48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是2.876 7 mg/L和0.0534mg/L。  相似文献   

9.
久效磷对僧帽牡蛎(Ostrea cucullata)染色体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受试僧帽牡蛎(Ostreacucullata)暴露在含有久效磷农药的海水中养育7d,取鳃用空气干燥法制片,观察数千个早中期,中期细胞分裂相未发现微核,染色体结构变异及其它染色体畸变现象。但随久效磷浓度的增加细胞分裂相明显减少,处理过程中投饵和换水的僧帽牡蛎的细胞分裂相明显高于不投饵,不换水,但投饵和换水的僧帽牡蛎随久效磷浓度的增加细胞分裂被抑制的比率又快于不投饵,不换水,经久效磷处理的各组僧帽牡蛎  相似文献   

10.
久效磷是近年来发展的乙烯基磷酸酯类杀虫剂中较好的品种,具有内吸、残效长等特点,主要用于防治棉花害虫。为了解决国内棉花、水稻等作物主要害虫的抗药性问题,青岛农药厂、沈阳化工研究院和天津南开大学元素所等单位共同协作,于1971年6~7月完成了久效磷样品的合成工作,并于7~9月间在河南新乡、湖北沙洋等棉区及江苏水稻区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取得了初步结果。试验证明,久效磷是防治抗性棉蚜、棉红蜘蛛和水稻三化螟的高效有机磷杀虫剂,对棉铃虫也有  相似文献   

11.
发现陕西棉田叶螨主要有截形叶螨(TetranychustruncatusEhara)、二斑叶螨(T.urticaekoch)、朱砂叶螨[T.cinnabarinus(Bois)].截形叶螨为优势种群,在关中地区每年发生11~13代,发生期较纯种棉田提前20~25d.发生数量与栽培制度、地膜覆盖栽培、棉花长势、温湿度组合及降雨量有密切关系.早春铲除田间地边米蒿、刺儿菜等叶螨的转主寄主,并用40%久效磷2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00倍液滴心,麦收后及时灌水,追施速效氮肥;中后期选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浏阳霉素或扫螨净叶面喷雾,是控制叶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久效磷分子印迹传感器的电化学响应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壳聚糖功能基体的电化学沉积,以久效磷为模板分子,在玻碳电极表面直接制备具有记忆功能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借助以氢键为主的弱的分子间作用力,实现久效磷在壳聚糖聚合基体内的印迹,而施加+0.6 V电压改变复合物成键的微环境可以实现洗脱.对分子印迹膜性质、洗脱方式等制备条件的考察,采用阳离子型电化学探针三氯化六铵合钌,...  相似文献   

13.
1988年8月首先在红星四场死亡的洋葱鳞茎上发现罗宾根螨;为害不断加重;面积不断扩大,受害严重处洋葱植株腐烂、死亡率达30.45%,是洋葱的第三大害虫,影响洋葱品质和产量,影响加工和脱水,影响出口创汇;国内尚无报导。可用尼索朗、灭扫利、久效磷、敌敌畏、乐果等杀螨剂,兑水浇灌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运用灰色系统的观点和理论,构造了植株体内农药含量的动态模型,此模型可用以描述通过茎部施入的农药在植株体内的动态分布,并可以此为基础给出害虫取食含药植株组织后体内农药的积累规律,以确定施药时间、施药参数。通过建模试验和参数识别,得到了悬铃木体内久效磷含量的灰色动态模型,进行了若干模拟运算。  相似文献   

15.
荧光探针自组装膜对久效磷农药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CdSe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将巯基丙酸稳定的CdSe、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通过静电吸引法,层层组装到石英表面,构建一种荧光性自组装多层膜Quartz/PDDA/CdSe/PDDA/ACHE/PDDA.利用有机磷农药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机理,成功地将自组装膜用于痕量久效磷农药的检测.实验表明,在乙酰胆碱酯酶被抑制16 min,底物乙酰胆碱浓度为8.8 mmol.L-1的条件下,该膜对久效磷的检测限低至48.64 nmol.L-1.所构建的自组装膜稳定性较好、灵敏度较高,可以再生使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标记农药归宿的微型模拟生态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1种适合于研究标记农药归宿的微型模拟生态系统.该系统集中在1闪烁瓶内,瓶中置1玻璃试管,管内装入1mL水和0.5mL沉积物以及标记农药.试管上置聚氨酯棉花吸收挥发物,生物代谢产生的14CO2由闪烁瓶中的NaOH吸收.利用这一系统研究了DDT,六六六,毒死蜱,敌百虫,久效磷,杀灭菊酯,杀虫脒,绿磺隆和苄嘧磺隆等9种14C标记农药在微型海洋模拟生态系统中的归宿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慈溪棉区主要棉虫对化学药剂抗药性增强的情况,应用生物测计(bioass)方法,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毛细管点滴法和载玻片浸渍法,以及南京农业大学李显春和韩召军等推荐的滤纸药膜法和闪烁瓶药膜法,上海昆虫研究所李文谷推荐的性信息素诱捕法等方法,对主要棉虫分别进行抗药性监测。监测结果,棉铃虫对氰戊菊酯、久效磷和甲基对硫磷的抗性为53.26倍、30.98倍和1.02倍,分别属高抗、中抗和敏感水平;棉红铃虫对氰戊菊酯和甲基对硫磷的抗性为23.21~103.35倍和9.96倍,分别属中抗——高抗和低抗水平;氰戊菊酯、甲胺磷、氧乐果、久效磷、甲基对硫磷、灭多威对棉蚜的相对毒力指数为1∶7.0∶13.6∶14.5∶64.6∶554.3;三氯杀螨醇和哒螨净对棉叶螨的相对毒力指数为1∶22.5。  相似文献   

18.
蔬菜中有机磷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供了蔬菜中毒死蜱、乐果、敌敌畏、甲拌磷、杀螟硫磷、甲胺磷、乙酰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等十种有机磷农药的多残留测定方法,同时可为食品中有机磷农药多残留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开发指南     
农药工业结构调整的两大方向业内专家认为,我国农药工业结构调整有两大主要方向:首先,当前农药工业结构调整的最紧迫任务是逐步取代高毒的农药品种.尤其是高毒的有机磷杀虫剂。这些高毒品种在发达国家早已禁用。近年在我国周边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纷纷被禁用,如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巴基斯坦、越南,还有阿联酋、南美的玻利维亚都已禁用甲胺磷等品种。高毒农药品种的禁用已成为世界性趋势,如拜耳公司已于1998年底主动停止了氧化乐果的生产与销售。诺华公司已开始淘汰和停止久效磷、磷胺、敌敌畏等产品的生产。19…  相似文献   

20.
卷叶病毒和细菌性枯萎病是影响番茄产量的两大主要病害。印度园艺研究所和农业科学大学在农田中进行多点试验发现,卷叶病毒可以用下述方法控制:在播种至移栽的整个过程中,将苗床用40目的尼龙网罩住,以防止传带病毒的昆虫进入。除这种物理方法外,还需喷施化学农药如久效磷、矾吸磷或磷胺。尼龙网罩还有利于喷药和浇水。漂白粉具有杀菌作用。播种前对苗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