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涂布平板法从腐烂秸秆及枯枝烂叶中分离出71株丝状真菌.通过比较菌株秸秆粉降解产物对小麦生长的促进作用,获得一株可有效降解秸秆并促进小麦生长的菌株2-5-2.对其进行形态分析和rRNA序列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株为木霉属真菌.该菌株可产生纤维素酶、木质素酶、半纤维素酶、几丁质酶、蛋白酶、壳聚糖酶.平板对峙培养显示,该菌对多种病原真菌的生长有抑制或阻碍作用.固态发酵培养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酶活在第11d达到最高;第28d,纤维素降解率达到21.13%,半纤维素降解率达到28.53%. 相似文献
2.
选取分离自河北安国中药材种植基地不同药用植物根区土壤的7株木霉菌,通过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初筛及玉米秸秆、甘草药渣固态发酵培养基复筛,联合筛选纤维素降解木霉菌株,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方法进行菌株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经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初筛,有4株菌表现出纤维素降解能力,分别为HQ1、BB1、DS3和DS1.经2种木质纤维素底物固态发酵培养基复筛发现,BB1以玉米秸秆为发酵基质时滤纸纤维素酶(filter paper cellulase,FPase)活性最高,HQ1以甘草药渣为基质时FPase活性最高.结合菌落形态、显微结构和DNA分子鉴定,HQ1被鉴定为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BB1为非洲哈茨木霉(Trichoderma afroharzianum).2株菌生物学特性存在趋同性,适宜生长产孢pH为5~6,适宜培养温度为28~33 ℃,且都表现出抵御干旱胁迫的能力.变差分解表明,不同培养条件对木霉菌生长速率及产孢有重要影响.本实验可为后续进一步优化HQ1和BB1降解不同木质纤维素底物固态发酵培养条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初筛、复筛,从稻草腐烂垛土壤中分离出一株降解秸秆能力较强的菌株.经形态研究后,初步鉴定该茵株属于木霉属,命名为菌株JL01,并对其进行生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株JL01能耐受的最高温度为38℃左右、对NaCI耐受度为16%左右、对酒精的耐受性最高为18%左右、pH值在4-9均能生长. 相似文献
4.
摘要:利用平板对峙实验及小区试验,筛选高效防治西洋参立枯病的木霉菌株,并采用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分析与形态学特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木霉菌株在PDA平板上对立枯丝核菌(R. solani)均有抑制作用,菌株HB20111效果最好,抑制率达99.33%;菌株HB20111对西洋参立枯病的小区效果显著,与其他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第1年拌种处理对西洋参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单株参增重率及总参增重率分别达71.81%、33.54%和92.75%;第2年蘸根处理对西洋参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单株参增重率及总参增重率分别达91.04%、158.06%和1 369.34%;菌株HB20111的分生孢子梗为典型的单侧分枝,其他形态学特征同深绿木霉(T. atroviride)一致,ITS序列与T. atroviride同源性达100.0%,将菌株HB20111鉴定为T. atroviride。HB20111生长速度快,产孢能力强,生防效果高,有望替代化学杀菌剂应用于西洋参种植中。 相似文献
5.
镉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物之一可引起植物生理紊乱、营养失调,甚至经食物链参与物质循环,对生物群落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本研究从土壤及海洋中分离纯化300株木霉菌株,通过筛选后获得1株具有明显镉耐受性的菌株Th02.通过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为哈茨木霉.通过单因素优化寻找最佳培养条件,然后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关键因子的最佳参数.结果表明,最适培养条件:15 g/L蔗糖,8 g/L胰蛋白胨,pH值为6.0,28°C培养48 h.在最适条件下菌株对镉耐受可达6 mmol/L.研究结果将为后期对于木霉菌修复镉污染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从不同食用菌上分离到57株木霉,按Rifai和Bissett的分类系统共鉴定出6种木霉: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拟康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哈茨木霉(Trichodema harzianum)、桔绿木霉(Trichoderma citrinviride)、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和非钩木霉(Trichodema inhamatum)。首次从白灵菇的培养基质上分离到了非钩木霉、康氏木霉和拟康木霉,后两种是食用菌上木霉的优势种,分别占总菌株数的50.87%和26.32%。 相似文献
7.
农作物秸秆是一类重要的生物质能源,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由于其结构复杂难以被有效降解利用.从寒地黑土腐殖质中筛选出一株具有高效降解纤维素能力的放线菌CPA-3-4.对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其为链霉菌属.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法确定了其发酵玉米秸秆的最佳条件,并对发酵前后的玉米秸秆的表面组织结构进行扫描电镜及红外光... 相似文献
8.
纤维素降解菌种的筛选测定及其对秸秆的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素是广泛存在且难以降解的一类物质,含有较多纤维素的秸秆的处理也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本实验从食堂餐厨垃圾、废水及被废水污染的土壤中获取样本,使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对其进行驯化筛选,并利用16S rRNA测序鉴定菌株种类.使用脱色圈方法验证其降解能力,用DNS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多种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降解有关酶的活力.计算... 相似文献
9.
玉米秸秆利用中木素质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玉米秸秆得到充分的利用,用化学法处理玉米秸秆,并对其木质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NaOH与氧化剂复合处理法对玉米秸秆中的木质素降解最强,降解率最高可达74%;用氨气、尿素处理降解率可达20.3%和13.4%。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牛粪、草地、树林和菜园土作为实验筛选菌源,分离纯化出能够降解纤维素"wl-x"及木聚糖(半纤维素)的菌株"wl-y",并分别对其进行形态学描述.利用实验室原有的白腐真菌黄孢原平毛革菌CICC40719与"wl-x"、"wl-y"进行多菌种小麦秸秆混合发酵,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反应条件,结果表明:wl-x、wl-y、CICC40719菌株接种量为2%,1%,2%,蛋白胨0.15 g、MgSO4·7H2O 0.06 g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降解秸秆的纤维素酶高产菌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可以用于降解农作物秸秆的纤维素酶高产菌的筛选方法,通过利用刚果红纤维素粉琼脂培养基以及滤纸条培养基进行初筛,然后以玉米秸秆为发酵培养基进行复筛,筛选到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1株真菌b3.通过进行紫外诱变得到诱变菌株,其纤维素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在固态培养条件下研究培养条件对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稻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稻草的最适温度为32℃,最佳时间为24d.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对稻草降解影响的营养成分中,苯甲醇最好,使稻草总量降低了0.107%,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量分别提高了3.285%、0.304%,2.123%;依次为谷氨酸、缓冲液、吐温-80、发酵剂,最后是MnSO4. 相似文献
13.
从高温堆肥物料中通过平板培养法分离、纯化并筛选出一株高效高温菌YB16.YB16具有同时分解淀粉、蛋白质、油脂和纤维素等大分子有机物的能力.经鉴定YB16为革兰氏阳性,杆状,有芽孢,好氧, G+Cmol%为50.66%,初步鉴定YB16属于芽孢杆菌属.pH生长范围为6.0~9.0,最适生长温度为65 ℃左右. 相似文献
14.
15.
哈茨木霉复合种内个中国新记录种的分离和鉴定 《山东科学》2015,28(6):43-46
采用THSM选择性培养基,从西藏、山东和云南等地的土壤中分离获得木霉菌株Z19、CX58-4 和CY358-5。通过形态学特征、ITS rDNA和TEF-1α序列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3个菌株属于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复合种,分别是非洲哈茨木霉(T. afroharzianum)、深褐木霉(T. atrobrunneum)和西蒙斯木霉(T. simmonsii),均为木霉属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6.
多功能植病生防木霉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采集的120份土壤样品中分离获得木霉244株。对峙培养发现其中对棉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具有拮抗能力的有114株;固体培养检测木霉的解磷和固氮能力,发现所有菌株都能够水解植酸钙,有74株能够水解磷酸钙,未发现具有固氮能力的菌株。对抑菌圈和解磷圈最大的19株木霉在液体培养条件下检测了解磷和解钾能力,其中菌株T13—8(1.792μg/mL)、123(1.652μg/mL)显示出较高的解磷能力,部分菌株在液体培养条件下不能解磷;部分菌株在液体培养下显示出解钾功能,其中菌株T47-4(20.585μg/mL)显示出较高的解钾能力。上述19个菌株的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鉴定表明,其中9个菌株为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8个菌株为rharzianum,另外2个菌株分别为rvirens和zcitrinoviride。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持续低温对掘穴蚁 S O D、 P O D、 M D A 和存活率的影响.以持续- 3℃低温对掘穴蚁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低温处理组的 S O D、 P O D 活力水平及存活率明显低于正常生活对照组,且随时间延长而下降. M D A 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时间延长明显升高.说明持续- 3℃低温对掘穴蚁有严重的冻害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