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对肥料的需要,特别是对氮肥的需要数量日益增加。氮肥的生产往往满足不了农业的需要。因此,使有限的肥料吸取量,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就成为肥料研究的一项新的课题。为了提高氮肥的利用率,生产上采取氮肥与磷钾肥配合施用、深层施肥、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等措施。近年来国内外研制较多的缓效肥料或者叫长效肥料,即:采用有机、无机物对肥料颗粒涂层;用聚合物和化肥混合制肥,比如制成尿素甲醛肥料,离子交换树脂肥料等,也是减少肥份损失的措施。提高氮肥利用率更直接的办法是在氮肥中加入增效剂即硝化抑制剂。硝化抑制剂就是能抑制土壤中硝化微生物活动的一种药剂。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普通速效氮肥利用率低的问题,选用脲醛缓释氮肥在水稻上开展效果试验,旨在为其在水稻上的应用提供理论数据和技术支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脲醛缓释氮肥对水稻产量、生物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肥料相比,脲醛缓释氮肥能够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水稻生物量,等氮量投入水稻产量增加5.7%,在减氮10%、15%条件下水稻产量与农户习惯相当,且实现一次基施免追肥。  相似文献   

3.
经试验表明在土壤速效氮110.0mg/kg、速效磷32.4mg/kg、速效钾67.0mg/kg的中海拔地区种植水稻,N素仍然是水稻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其次是K素,只有在施足氮肥的基础上配合施用钾肥才能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作用,而P素对水稻产量无影响,增施磷肥均没有增产效果;从肥效看,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和氮钾肥配合施用效果明显优于氮、磷、钾肥单施和氮磷、磷钾肥配合施;从肥料利用率看,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氮肥、钾肥的利用率较高,氮肥利用率为27.5%,钾肥利用率为56.5%,磷肥的利用率无论是单施还是配合施用都极低,在-2.6至2.6之间;从肥料贡献率看,施用氮肥的四个处理均较高,在24.3—41.9%之间,以施氮磷钾肥处理的贡献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合理施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现介绍几种国内外施肥新技术。一、灌溉施肥法将肥料溶解在灌溉水中,通过喷灌或滴灌机械,使水、肥同时进入土壤。此方法不仅可节省化肥的消耗量,还能明显地提高肥料利用率。试验表明,滴灌施肥可节省氮肥44~57%,喷灌施肥可节省11~29%。一般施肥法,氮肥利用率只有50~70%,而利用灌溉施肥,氮肥利用率可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年来,由于碳酸氢铵等氮素化肥用量大幅度增加,肥害不断发生,肥料利用率不高,怎样使用好氮素化肥已成为当前肥料工作上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为此,我们在学习外地氮肥深施经验的基础上,于去年早、晚稻生产中进行了氮肥一次全层基施法试验,收到较好的增产效  相似文献   

6.
7年的不同肥料配比试验表明,肥料生产力占桃树总产量的38.59%,其中钾肥对桃树增产的作用最大,占增产比重的20.74%,磷肥的边际产量最高,氮肥的作用较小,只占增产比重的5.37%,因此生产上应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  相似文献   

7.
通过水稻优质高产精确施肥研究表明:此项技术可解决水稻化肥特别是氮肥使用量逐年增加,肥料利用率下降、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等问题。控氮增磷增钾可提高氮肥利用率和成穗率,促进生长和抗性,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7年的不同肥料配比试验表明,肥料生产力占桃树总产量的38.59%,其中以对桃树增产的作用最大,占增产比重的20.74%,磷肥的边际产量最高,氮肥的作用较小,只占增产比重的5.37%,因此生产上应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  相似文献   

9.
1998-2000年分别在广西的崇左县、南宁市郊区、来宾县等地进行甘蔗、龙眼、玉米施用不同缓释(或长效)氮肥的田间试验研究。试验采用常规肥料试验方法,甘蔗、玉米均设5个处理:对照(不施氮肥)、普通尿素、涂层尿素、长效碳铵、缓释尿素;龙眼除不设不施氮肥处理外,其余处理与甘蔗、玉米相同;各试验均设4次重复。结果表明,涂层尿素、缓释尿素分别比普通尿素增加原料蔗11.7%和5.3%,每公顷增糖1262kg和497kg,增糖率13.6%和5.3%;甘蔗当季对涂层尿素与缓释尿素中氮素的利用率分别此普通尿素高7.50%和2.85%(绝对值)。施用涂层尿素、缓释尿素和缓释碳铵的龙眼幼年树生长量与普通尿素处理无显著差异(F>0.01);施用涂层尿素的龙眼果实产量比普通尿素增产2.5%-13.6%。玉米施用缓释氮肥比施用普通尿素增产337.5-525.0kg/hm^2,增产率5.36%-7.74%;玉米施用缓释尿素、涂层尿素的氮素利用率比普通尿素分别提高5.14%、4.39%(绝对值)。缓释氮肥对甘蔗、龙眼、玉米有良好的供肥性,适用于氮素淋溶强烈的广西土壤。  相似文献   

10.
目前,碳酸氢铵在国内工业生产的氮肥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种肥料在贮藏、运输和施用过程中,总是在不断的发生着分解损耗,故其利用率很低。显然,研究这一解体的热力学行为和动力学机理,对提高碳酸氢铵肥料的利用率是很有必要的。在“碳酸氢铵肥料不稳定性的探讨”一文中,对无水碳酸氢铵的热力学稳定性进行分析之后指出:在常温常压下,碳酸氢铵是稳定的,不会自动分解;并  相似文献   

11.
氮钾肥配施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氮钾肥配合施用的试验观察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450kg/hm^2纯氮肥、225~300kg/hm^2纯钾肥,马铃薯的增产效果最好,其中450kg/hm^2纯氮肥、225kg/hm^2纯钾肥的施肥组合为增产最佳组合。进一步试验表明,在较高氮肥水平下,增施钾肥可有效增加马铃薯产量。  相似文献   

12.
在灌耕灰漠土上对棉花配合施用氮、磷肥,氮、钾肥和氮、磷、钾肥比不施肥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增产效果;由于土壤速效性钾含量丰富,配合施用氮、磷、钾肥与施用氟、磷肥相比,无明显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小氮肥生产企业是山西省氮肥生产的主力军,也是工业能耗大户之一.分析了山西省中小氮肥企业耗能的原因,提出了节能对策实施的步骤.  相似文献   

14.
王玮 《山西科技》2003,(4):60-61
文章针对春玉米种植区农业生产特点,根据不同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春播玉米氮磷肥不同用量及配比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云南烤烟中上部叶片氮化合物代谢规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针对目前部分烟区烤烟中、上部叶片含氮化合物含量偏高,影响烟叶(特别是上部叶)可用性的实际,在不同施氮量和氮素形态下,研究了烤烟K326大田中后期中、上部叶片含氮化合物总氮、烟碱、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变化规律。中部叶中,施氮量增加,叶片总氮、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增加,烟碱含量变化不明显;氮素形态对总氮、蛋白质、氨基酸的影响不明显,成熟期烟碱含量随硝态肥施用比例增加有下降趋势,上部叶中,施氮量剧烈影响叶片各种含氮化合物含量,施氮量越高,含氮化合物含量越高,高氮量处理明显高于中、低氮量处理;氮素形态对上部叶含氮化合物影响与对中部叶的影响基本一致,因此,生产中降低中、上部烟叶含氮化合物含量,提高烟叶可用性应严格控制施氮量;增加硝氮施用比例可促进烟株对氮素的前期吸收,一定程度降低上部叶烟碱含量。  相似文献   

16.
磁化肥是以发电厂废物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填加一定量氮肥、磷肥及其他添加剂,经磁化后制成一种新型物理化学肥料。我们用不同类型的磁化肥,采用不同的施用量在棉花上做基肥试验,经1年和3个团场试验证明,磁化肥C—NP和C—P系列4个品种作基肥可以促进棉花生长发育,提高棉花产量与质量,转化增加土壤养分,为后作提供一定土壤肥力,与对照相比增产2.1%~8.21%,经济效益每亩增收15元~36.98元,马克隆值、单纤强力成熟系数均高于对熙。C—NP和C—P系列相比,C—NP系列磁化肥好于C—P系列。在中等肥力土壤中施C—NP系列磁化肥80kg作基肥可获110kg产量,比对照增产6.47%~8.21%,每亩增收26元~36.98元。  相似文献   

17.
利用伊利石粘土岩,混入一定配比添加物焙烧后,含钾矿物伊利石和正长石转变为焙烧产生的新矿物相──钾霞石。鉴于钾霞石的结构易于在酸溶液中破坏,经酸浸、氨水中和、蒸发可制得含N11.46%,K2O8.78%的氨钾肥。  相似文献   

18.
在干旱山区瘠薄的旱地上进行春小麦施用氮、磷化肥对其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施用磷肥的基础上分别施用硝酸铵、碳酸氢铵、尿素和磷酸氢二铵对春小麦的生长和产量的增产效应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9.
新型肥料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震 《科技信息》2008,(22):17-17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化肥的利用率,有效改良作物品质和改善环境污染,新的科研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本文介绍了新型肥料的种类及其应用、研究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做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以尿素作为氮源制备复混肥。在相同碳酸氢铵用量和相同干燥温度下,以氨化时间、陈化时间、干燥时间和配料比作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设计,选出最佳工艺方案。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方案为氨化时间1h,陈化时间0.5h,干燥时间1h,N、P_2O_5、K_2O配料比为10:8:8。验证实验所得产品含氮量为10.96%,水溶性磷占有效五氧化二磷百分比为58.15%,含钾量为8.20%,水分(游离水)含量为3.23%,总养分量达到27.81%。在该方案下得到的产品能较好的满足配方要求,达到低浓度复混肥的指标要求,满足复混肥专业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